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744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docx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房屋勘察报告

证书编号

资格等级

工程勘察

综合类甲级

发证部门

建设部

项目编号:

KC2011026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

 

二○一一年六月

 

证书编号

资格等级

工程勘察

综合类甲级

发证部门

建设部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

 

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一一年六月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

院长: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

参加人员:

 

编制单位:

地质工程勘察院

提交日期: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1前言1

1.1工程概况1

1.2勘察依据及勘察技术要求1

1.3勘察执行有关规程、规范2

1.4勘察工作2

2岩土工程地质条件3

2.1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3

2.2岩土层结构特征3

2.3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4

2.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4

2.5地震效应5

3地基岩土工程条件评价6

3.1场地岩土层评价6

3.2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土均匀性评价6

3.3地基岩土参数及建议值7

4基础方案及评价8

5结论与建议8

5.1结论8

5.2建议9

 

附表

序号

附表名称

编号

页数

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附表一

1

2

钻孔分层情况一览表

附表二

1

附图

序号

附图名称

比例尺

图号

1

图例

01

2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

1000

02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1:

200

03

4

钻孔柱状图

1:

100

04

附件

序号

附件名称

页数

1

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1

2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

3

1前言

1.1工程概况

消防支队拟兴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平面形态近似矩形,长边走向北西至南东向,6层(总高度24.9m),占地尺寸58.3×24.0m2,总建筑面积6188m2。

框架结构,拟采用独立柱基,中柱荷重3718KN,边柱荷重2329KN,地面设计标高474.00m。

以上资料由恩施市建筑设计院提供。

1.2勘察依据及勘察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的依据为《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建设方提供的勘察任务委托书,拟建场地的总平面图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等。

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规定,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

本次勘察工作任务是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分布、工程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地基均匀性并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基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及临空面。

4.查明场地内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提出抗震设防建议。

6.评价场地边坡稳定性,并对边坡支护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提供边坡设计参数。

7.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合理选择持力层,评价基础方案。

1.3勘察执行有关规程、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湖北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湖北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4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勘探点沿拟建物边线及角点布置,以N1点标高481.45m为高程引测点。

(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现场取样及室内岩石试验等方法和手段综合进行。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二○一一年六月四日至二○一一年六月六日完成,共完成勘察实物工作量见附表一及表1.4-1:

表1.4-1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机械岩芯钻探

m/孔

42.5/6

控制孔3个

取样

组/孔

6/6

岩样

室内实验

6

抗压、抗剪强度

水位观测

次/孔

12/6

观测初见及稳定水位

孔位及高程测量

次/孔

6/6

以N1点引测

2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场地位于金桂大道消防特勤中队院内,北西邻州烟叶中心仓库,南西暂为空地(拟兴建400米训练跑道),南东、北东暂为空地。

场区位于盆地北部边缘,距盆缘山地约2000m,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低山区,以垄岗与槽谷为主。

工程场地位于北西—南东向金子坝槽谷中部东侧山脊地带,场地已经挖山整平,地势较开阔平坦,相对高差小于1.0m。

北西距挖山后形成的北东至南西向岩质边坡20m,坡高1-19.5m,坡角70°左右,物质组份为细砂岩。

南西侧经开挖后呈现一走向北西至南东向岩质陡坎,坎高2.0m,物质组份为细砂岩。

场地征地红线北东侧为一“V”形槽谷,原为阶梯状农(水)田,现已回填拟建场地挖山时细砂。

据区域地质构造,场地处恩施红色构造盆地北段的南东翼,西距恩施大断裂平距约6km,场区及周边未见断裂构造通过,下伏基岩层为一单斜构造,倾向北西,倾角20-30°,出露基岩层为白垩系上统正阳组(K2z),岩性为砖红色厚层至块状细砂岩。

2.2岩土层结构特征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根据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地层的沉积时代、成因等特征,将场地岩土划分为二大层。

(1)层为强风化细砂岩(K2z);第

(2)层为中风化细砂岩(K2z)。

各岩土层具体特征描述如下:

(1)强风化细砂岩(K2z):

砖红色,强风化,原岩结构基本被破坏,呈密实砂土状,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冲击、干钻不易进尺,送水回钻进尺快,难取芯。

该层场地拟建范围均有分布,层厚0.20-0.50m。

(2)中风化细砂岩(K2z):

砖红色,中风化,细粒结构,厚层构造,泥质胶结,胶结不致密。

据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2.3MPa,该岩体属极软岩类,岩芯破碎,经机械扰动后多呈粉末状,少量碎块夹柱状,节长10-30cm,RQD值20-30%。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顶埋深0.20-0.50m,层顶标高473.80-473.50m,本次勘察揭露厚度6.00-7.20m。

以上各岩土层空间分布及埋藏条件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2.3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3.1岩石抗压强度指标

本次勘察在6个钻孔中取岩样6组进行室内实验,其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标准值统计结果见表2.3-1:

表2.3-1岩石天然单轴抗压、抗剪强度统计表

岩土

名称

项目

指标

试验次数

n

max

(MPa)

min

(MPa)

frm

(MPa)

σ

δ

统计

修正

系数

ψ

标准值

(2)

中风化细砂岩

抗剪强度

c

6

50

39

43

4.32

0.10

0.92

40

φ

6

46

41

44

1.97

0.04

0.97

43

天然

单轴

抗压

强度

6

2.8

2.3

2.5

0.19

0.08

0.93

2.3

2.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下水含(隔)水层组

根据钻探揭露岩土层物质组份、孔隙发育程度、含水性及钻孔水位观测资料,划分场地含(隔)水层组。

场地

(1)层浅部空隙、裂隙发育处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属弱透水含水层组;

(2)层随风化程度及裂隙发育程度降低,区域上显相对隔水性。

2.4.2地下水赋特征

场地处人工挖山整平地段,地势较开阔平坦;场地北东侧为一“V”形槽谷,原梯田已回填。

勘察期间,未见场地及周边地表有地表水露头。

场地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雨,受地形影响,降雨多形成地表面流总体沿北西、北、南东各侧边坡及山体汇入“V”形槽谷,在局部地势低洼地段汇集;少量直接在

(1)层空隙、裂隙发育处下渗形成少量基岩空隙、裂隙水,晴天少量蒸发。

综上所述,场地地下水补给源较单一,径流、排泄条件较好,据钻孔初见水位(未见)及终孔稳定水位(5.5-6.5/多为干孔)分析,场地内地下水较贫乏,个别钻孔终孔稳定水位实为施工时残留水柱;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影响不大。

2.5地震效应

2.5.1拟建筑物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版),恩施市列为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进行液化判定。

依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4.0.5,本工程属防灾救灾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2.5.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属乙类建筑,但场地地层单一,为稳定岩石地基,依据本地区同类地层同类岩性的相关“建筑场地剪切波速及地脉动”资料,

(1)层强风化细砂岩平均波速为400m/s,

(2)层中风化细砂岩平均波速为580m/s,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版)表4.1.3判定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地最大覆盖层厚度0.50m,故场地类别为Ⅰ1类。

场地北西侧距高切坡20m,综合判定场地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3地基岩土工程条件评价

3.1场地岩土层评价

场地

(1)层强风化细砂岩:

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极薄,不宜选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2)层中风化细砂岩:

场地内均有分布,层位稳定,厚度大,且承载力高,适宜选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3.2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3.2.1场地稳定性评价

工程场地位于槽谷中部偏东侧山脊地带,场地经挖山整平,地势平坦,构造条件简单,岩土地层分布稳定,地表及附近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区域稳定性较好,作为建设工程场地适宜。

场地北西侧经挖山后呈现一走向北东至南西向岩质边坡,坡高1-19.5m,坡角70°左右,物质组份为细砂岩。

岩层倾向北西,倾角20-30°,属逆向坡,利于边坡稳定。

地表调查,该侧人工切坡现状稳定性较好,外倾结构面不发育,未见坍塌及掉块现象发生;但因该边坡开挖高度及坡度超过该岩体允许范围值,且岩体长期裸露风化,在重力作用下局部有产生掉块及小规模坍塌的可能,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予以防范。

边坡岩体分类属Ⅳ类,边坡潜在破裂角按45°+ф/2考虑,即64°。

查《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3.2.1,该段人工切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边坡支护应进行专门支护设计,建议采取喷锚或自稳放坡支护。

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依据本地区经验取值100kPa。

设计参数见表3.2-1。

表3.2-1边坡支护参数建议值表

岩土

名称

建议值

r

(KN/m3)

C

(kPa)

Φ

(°)

强风化细砂岩

18

10

25

中风化细砂岩

25

40

43

表中边坡岩层支护设计参数依据地区经验综合取值。

3.2.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拟建场地

(1)层层面坡度小于10%,均匀性较好;

(2)层层面坡度小于10%,均匀性较好。

3.3地基岩土参数及建议值

场地

(1)层根据地区经验结合规范查表确定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E0=42MPa。

(2)层岩石取岩样进行室内试验,获得抗压、抗剪强度试验数据6组,经统计计算抗压强度标准值frk=2.3MPa,承载力特征值fa=700kPa;抗剪强度标准值C=40kPa,φ=43°。

详见表3.3-1

 

表3.3-1场地岩土测试参数及建议值表

地层编号

岩土

名称

岩石试验

动力触探

标准贯入

综合取值

fa

(kPa)

Es

(MPa)

N63.5

(击)

fak

(kPa)

E0

(MPa)

N

(击)

fak

(kPa)

Es

(MPa)

fa

(kPa)

E0

(MPa)

(1)

强风化

细砂岩

300

42

(2)

中风化

细砂岩

2.3

(MPa)

700

4基础方案及评价

选择

(2)层中风化细砂岩作持力层,按现有地形往下计算,持力层埋深0.20-0.50m,基础形式宜采用独立柱基。

基础施工时应作好基槽内抽排水措施。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查明场区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低山区,拟建场地地形开阔平坦,地质构造上隶属恩施红色构造盆地北段的南东翼,场地未发现断裂及不良地质现象,场区稳定性好,适宜工程兴建。

(2)查明场地岩土层结构、类型、分布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场地下伏

(2)层承载力特征值fa=700kPa;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适宜。

(3)查明场地北西侧岩质边坡属逆向坡,利于边坡稳定。

地表调查,该侧人工切坡现状稳定性较好,未见坍塌及掉块现象发生;但因该边坡开挖高度及坡度超过该岩体允许范围值,且岩体长期裸露风化,在重力作用下局部有产生掉块及小规模坍塌的可能,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予以防范。

边坡岩体分类属Ⅳ类。

查《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3.2.1,该段人工切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4)查明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Ⅰ类。

综合判定该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属6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拟建场地可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

(5)场地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影响不大。

5.2建议

(1)拟建物选用

(2)层中风化细砂岩作基础持力层,基础类型宜采用独立柱基。

(2)边坡支护应进行专门支护设计,建议对场地北西侧人工高陡边坡采取喷锚或自稳放坡支护。

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依据本地区经验取值100kPa。

(3)建议拟建物按重点设防类设防。

设计时参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第3.0.3设防类别的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进行。

(4)施工时做好验槽工作,若遇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与勘察单位联系,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