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教案.docx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教案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教案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具体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从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实际,体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学会合理消费
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从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体会树立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和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必要性
【资源分析】㈠学生分析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基本实现现代化?
什么时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为什么要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公有制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什么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的日益显现,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
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要提倡节约?
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就有必要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㈡教材分析中学生要自觉地肩负为祖国献身、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就要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有必要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性质和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是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必然要求;本课包括三框,即“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和“学会合理消费”。
第一框主要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目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第二框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第三框主要结合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引导学生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等。
从整体上看,这三框内容从国家和个人相统一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经济生活,分析、认识经济现象,关注国家经济建设。
㈢本地本校资源分析本地学生不大关心国家时事政策,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知之甚少,同时学生当中存在着盲目消费和高消费现象。
㈣相关资源链接(如名词解释、理论动态、相关热点背景等;参考资料要精选和加工,注意著作权等)【教学策略】1.3课时2.教学方式:
可多使用比较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的而存在,有比较,就有辨析、体验、过程。
比较既可以是纵向的,如改革开放以前与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经济生活的变化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作用方面的比较等,同学之间不同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方式的比较等。
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引导学生探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最好把基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上。
学生中可能有的家长在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工作,有的在效益不是太好的工厂工作,有的在私营企业中工作,有的自己投资办厂……这里面有许多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资源、信息。
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掘、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做好分析、探究工作,正确引导,就能把课堂教学内容讲活。
当然,要做好这项工作,要付出相当多多的时间和精力。
3.活动建议:
A.课前引导学生了解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性的变化,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B.收集一些学生消费的心理,消费行为方面的材料
c.收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关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方面的材料。
【内容提纲】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重难点解答】
(1)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
离开了公有制为主体,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经济。
从本质上看,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管理得好,可以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打开更加广阔的通途。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很快在一片废墟上初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使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
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首先体现在国有资产和集体所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
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能简单地从数量和规模上衡量,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即体现在产业属性、科技含量、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
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2)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展?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不符合我国国情,不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突出现象。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被看成是异己力量,受到排斥、限制或打击。
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几乎是公有制一统天下,只有个体经营14万户,从业人员15万人,私营经济则根本不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在对公有制经济进行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样做非但没有带来经济的倒退或停滞,而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加生机勃勃。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远未达到消灭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程度。
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高到可以消灭非公制的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看到,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相当突出的劳动者就业压力,有利于方便群众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大大活跃了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个体经济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XX年,我国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433万户、4760万人,注册资金3435.8亿元。
个体经济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三产业的户数占总户数的8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现阶段发展私营经济也有其客观必然性。
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私营经济。
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我国私营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后获得快速发展,1992年以来一直以15%速度增长,其中1993年、1994年、1995年三年经营户数增幅都在50%以上,而且同个体经济户数XX年和XX年出现负增长不同,私营经济户数是持续高速增长,XX年和XX年增幅仍达15%以上。
个体、私营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第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而个体、私营经济的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
第二,拓宽了就业渠道。
1992年至XX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4774万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XX年,全国360万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中,有250万人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
第三,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个体、私营经济大多分布在零售、餐饮、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第四,增加了群众和国家收入。
城乡居民通过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增加了收入。
与此同时,国家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XX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1177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28%。
第五,个体、私营经济活跃的地方,商品、资本、技术等市场发育较快,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开展、市场规则的建立和市场体系的发展。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个体、私营经济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大力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求个体、私营企业合法经营、依法经营、依法纳税、敬业诚信、爱护职工,促进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康发展。
(3)为什么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
也就是说,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4)如何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劳动、知识和知识分子、人才和人才资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一切有利于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劳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尊崇。
“四个尊重”正是对这种社会氛围的反映。
“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起点。
恩格斯曾经说过:
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等观念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同。
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人们头脑中的劳动观念还十分复杂。
有的鄙视体力劳动,看不起普通工人、农民的劳动,认为当工人、当农民没有出息;有的对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仍然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劳动;有的对经营管理者的劳动认识不准确,对经营管理者的作用认识不全面。
尊重劳动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明确地把从事脑力劳动的各类知识分子称为“生产劳动者”和“生产工人”。
恩格斯明确地称知识分子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
邓小平说:
“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
”他还说: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提倡创造精神,提倡尊重、爱护、吸引、用好、留住各类人才。
“四个尊重”的思想有利于在全社会更好地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四个尊重”告诉我们,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
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四个尊重”,有利于励人们干成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学习评价】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
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是重要方面。
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方式,了解理财的科学方法等,目的在于能灵活运用。
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理性消费,这就是能力问题。
在评价过程中,请多多注意这方面,以逐步提高这能力。
激情、热情是人们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
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等,是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在感悟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对党的热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内在要求。
关注这方面的评价,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请教师注意结合学生这方面的表现,及时加以鼓励,强化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导向,激发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和热情。
第一课时
第一框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1.
比较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的而存在,有比较,就有辨析、体验、过程。
比较既可以是纵向的,如改革开放以前与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经济生活的变化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作用方面的比较等2.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引导学生探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最好把基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上。
学生中可能有的家长在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工作,有的在效益不是太好的工厂工作,有的在私营企业中工作,有的自己投资办厂……这里面有许多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资源、信息。
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掘、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做好分析、探究工作,正确引导,就能把课堂教学内容讲活。
【内容提纲】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5.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7.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8.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教学过程】㈠感受身边的变化
(活动)杨妈妈的帐本
(讨论)
(1)杨家的帐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帐本记载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比较杨妈妈与女儿的帐本有哪些差别?
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
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体现在祖国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三步走”战略
目的: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出发点:
我国国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具体内容: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100年”的目标
到建党100年时(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100年时(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
注意:
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横的小康
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的含义: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
积聚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作用: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集体经济的含义:
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
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4、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课堂测评】下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说法不正确的是()A.XX年国民生产总值比比皆是1981年翻两番B.XX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c.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D.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时,我国()A.人民生活将比较富裕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D.将基本实现现代化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公有制经济D.非公有制4.现阶段我国的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5.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业布置】6.辨析: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巩固加强公有制经济,就应该把非公有制纳入公有制经济。
第二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使用比较法;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内容提纲】1.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5.
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6.
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7.
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8.
适度消费提倡节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分配制度下,提倡效率优先、鼓励收入拉开差距,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方面是鼓励拉开差距,一方面是强调共同富裕,这两句话有无矛盾?
到底什么是共同富裕?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这些便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还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不是同时、同步富裕?
是不是同等富裕?
为什么?
(请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小结: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
因为我国的地区之间、家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共同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因为我国已有过这样的教训: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倡导“一大二公”,办公共食堂,吃饭不用钱,出工不记分,大刮“共产风”,大搞平均主义,结果呢?
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所以,同等富裕也不是共同富裕。
它调动不了积极性,只能带来共同贫穷。
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那么,到底什么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标准怎样?
(看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重要标志。
那么,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2、
共同富裕必须部分先富,为什么?
第一、
因为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二、
部分先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
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差异,劳动者的个体能力有差异,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
能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和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和共富并不矛盾。
先富是共富的实现途径和手段,共富为先富指明了方向,可防止两极分化,这便是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3、
先富和共富和关系共富必须先富,但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后富、带动后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先富怎样帮后富?
国家有何政策?
4、“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见课本)举例:
在国家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的号召下,东部地区有许多企业、个人到西部考察、投资,如杭州娃娃哈集团。
他们这样做,一方面发展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响应了国家号召,帮了“后富”。
(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共同富裕的三个问题:
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和“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大家学过之后,一定要明确:
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部分先富,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要把这种思想落实到你们的行为中去,尽可能地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
【课堂测评】判断题:
1、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不是个人收入平均化。
(
)2、“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须“共富”。
(
)选择题:
1、在“先富”和“共富”关系上,我们要明确
(
)
A、先富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B、先富为共富规定了方向c、先富必须以共富为基础
D、共富必须以合法、勤劳为前提2、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努力保障下岗工人的基本生活,为他们创造再就业条件。
这是因为(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B、只有允许部分无,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c、这样做是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D、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业布置】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劳动者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距离。
”材料二:
江泽民指出:
“坚决克服一些单位盲目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倾向,同时必须十分关心贫困地区低收入者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
材料一强调要“合理拉开收入距离”,材料二强调“扶贫帮困”,两者是否矛盾?
为什么?
第三课时
学会合理消费【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使用比较法;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内容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