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docx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会与个性交往及健康辅导方法
刘坤芬
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个人成才的道路上,往往起着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的作用。
但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呢?
一、学校、教师、家长的重视是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关键
学生为了不辜负家长和教师的殷切期望,也越来越多地陷入了超负荷运转的怪圈。
正是由于这种恶性循环,使很多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导致厌学的心理,没有理想,没有兴趣,形成"无动力学习"的局面,甚至出现逃学现象,更有甚者出现人格畸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由此引发了一些不应发生的悲剧。
这些悲剧的发生,应当说应试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的转变,学校、家长和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减轻学生压力。
既要注重学生的智力投资,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良好性格和优秀品质的培养。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思考人生价值,从而树立远大思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知识上和人格上的充分准备。
如果不实现这一转变,后果不堪设想。
二、加强师生与家长的沟通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捷径
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处理上,要以民主和谐为主。
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情感、兴趣、志向等,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因为有些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可能截然不同。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学生情况,在学生培养上做到有的放矢。
师生之间的这种沟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既可以是知识的,也可以是思想感情的。
通过这种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学生相信自已、信任自已,并进而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影响,如有些学生优柔寡断,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给学生多提供机会,锻炼其决策能力。
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可以鼓励其大胆与别人相处,逐渐让其融入到班集体之中,锻炼其社会交往能力。
只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师生相互理解的捷径。
正是因为有了相互理解,才会清除师生隔阂,为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重点注意意志兴趣品质的培养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突破口
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好胜心强,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萎靡不振,缺乏抗挫折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因此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这一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著名人物的故事及反应人生挫折的文章,如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关于描写林肯政治生涯的《永不方弃》等,让学生明白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面对挫折。
也可以人为地为学生设置一些挫折障碍,从而使学生真正在挫折中受到教育,进而明白人生就是在"挫折奋起再挫折再奋起"这一循环历程中度过的道理。
对于意志培养,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在这一方面为我们做了有益的控索,他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长跑等活动,使班内每个学生都能在跑完一万米之后接着做一百个俯卧撑。
既锻炼了学生身体,又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存在厌学现象,在和他们谈话时,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没意思",是不是真的"没意思"呢?
关键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又对学习没有兴趣。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结合社会实际启发诱导学生,促进学生有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的转变。
譬如,有一次在课间,我对学生说:
"学习语文有没有用呢?
"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们议论纷纷,争相发表自已的意见。
然后我接着说:
"有一位专家’没有用’,可是他仍然常阅读一些中外名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自然会积极思考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在总结了学生们的发言后,我进一步补充说:
"语文学习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它的作用,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内化,却可以长时间为我们以后工作、学习、生活服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明白了语文这门课在实际不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
其次,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并适时加以鼓励、引导,发现其闪光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向前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第三,进行合理的刺激。
当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和某一门课缺兴趣时,老师应主动为学生设置情景问题,刺激学生感官,启发学生思索。
事实上求知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喜欢探求未知世界,是人类的天性,正是靠着这一天性,人类才不断在新的知识领域中不断做出独创性发展的。
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永不衰竭的发动机。
当然良好的个性品质还包括动机、情绪、习惯等,在这里只是简要谈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以期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注意,教育学生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既有知识又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
四、男女生的交往不仅是正如何引导青春期学生正确与异性交往
常的,而且是必要的。
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也有利于个性发展,更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际观察发现:
青春期交往范围广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的人,比那些缺少朋友,或只有同性朋友的人的个性发展更完善,情绪波动小,情感丰富,自制力较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
但是,男女生的交往在中学校园里,这仍是一个敏感话题,处理不当,不仅影响了学习,也会影响身心健康。
男女生之间拘谨、畏缩,妨碍青少年男女之间的交往;而过分热情、随便,又显得轻浮,不庄重,同样是不可取的。
一、如何认识高中生的异性交往
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态均已接近成年,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性早熟现象,生理和心理上很容易产生欲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应该说,绝大多数高中学生谈恋爱是出于很单纯的情感动机,属于"成长中的烦恼",这与道德品质无关。
用"道德审判"的眼光给这类行为打上"品质不好"的烙印,把学生"谈恋爱"和偷窃等行为的性质等同起来,采取一些过激手段加以制止,这其实是"教育的错位"。
对于高中学生之间朦胧的爱恋,我们需要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但对公开的亲昵行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管。
把重点放在加强"规范教育"上,让学生知道在公开场合的"亲密接触",有碍文明环境,也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
高中学生谈恋爱,一般都处于情感冲动期,采取禁、堵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还不如采取宽容的姿态,同时加强教育引导。
让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倾慕异性是一种正常心理,但摘取恋爱这枚"青果"很可能是得不偿失,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交往观念和方式。
因为宽容在前,老师的教育工作很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学生们都能平稳地渡过"冲动期",理性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对学习和学校教学秩序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限度。
作为师长来讲,不要一味的采取消极的处理方法,一遇见这样的事情,先兴师问罪一番,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的和孩子好好谈谈,加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平时多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
因为你和孩子不仅是子女关系,更应该是朋友关系,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应该是心灵和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那样才能从孩子那里得到同样的理解。
然而早恋是一处敏感地带,有早恋现象的学生在师长面前也会矢口否认,他们不愿教师总盯着这档子事不放,谈多了会误认为教师有意找茬。
对于正常的情感萌发教师应拥有一颗平常心,抱着根除的期盼是不现实的,与其穷追猛打,不如实话实说。
教师可利用讲座、咨询等形式,从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多视角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青春的疑惑。
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分散他们情的单一取向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对青少年学生有较强的亲和力,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言行举止的细微变化难逃家长的眼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并非啥事都愿向父母倾诉,一怕无共同心声,二怕引来无端指责。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重在以情感人,让孩子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中,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情感沼泽地。
中学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还处于形成过程中,随着升学、就业等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考验,我们的理想和追求和性格还会发生很多变化,情绪波动性大,极易感情用事,自控能力不强。
高中阶段是我们积极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奠定坚实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
如果此时陷入感情旋涡,必须会分散精力,耽误学业。
实际上,以牺牲学业为代价的爱情也不会有太久的生命力。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
"为了爱情,把生活的其他意义毁弃,是不可取的。
殊不知大树一倒,藤蔓般的爱情就失去了依靠傍。
"
二、异性同学之间健康、积极的交往遵循原则:
1、健康、文明的原则。
异性同学之间说话要文明,切忌粗话、脏话;举止要大方,对待异性不可拍拍肩膀,打打闹闹,随便轻浮;尊重对方,不可拿对方开心取乐,甚至不尊重异性感情。
2、选择场所与时间适当的原则。
异性同学交往,不可在阴暗,偏僻的场所,而应在公共场所;不可在晚上单独交往,以防止各种性意向的幻想发生;到异性宿舍,应得到准许,且不应停留过长时间。
3、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则。
男女异性交往本身有一种自然吸引力。
因此,若男女同学交往距离太近,且身体接触,人的性器官会感受到刺激而产生条件反射,出现性冲动,甚至越轨行为。
因此,男女高中学生接触,应注意保持一定距离,这也是一种礼貌。
遵循这些原则就能使男女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保持文明,积极的氛围,并能避免一些不当行为的出现。
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同学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人与人之间时时刻刻都需要宽容,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宽容。
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忍让,不是无能的表现,更不是窝囊废。
宽容是民族之美德。
同学之间,在无原则问题的纠纷中,需要彼此宽容一点。
交往中严格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加强个人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现问题和矛盾时,多进行自我批评。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学交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人都有被爱和受人尊重的需要。
你不希望别人伤害你,你就不要去伤害别人,要做到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怎样才是正确的异性交往方式
我认为男女同学之间适当交往有必要,不过这必须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
适当交往,可以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不要单独相处,这样可以避免闲言碎语。
对这一问题,只要有颗平常心。
否则不仅影响了学习,也会影响心理健康,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1、要注意交往方式。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
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
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
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
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集体交往,家长放心,老师支持。
集体交往的形式各种各样,如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学习小组等。
集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娱乐、游戏、竞赛、旅行、小发明、小制作等。
2、要自然交往。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
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
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
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思无邪,交往时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3、要把握交往的尺度,与异性交往要适度。
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
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对方约你一同参加某项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观画展、逛书市,这是正常的、公开场合的两性交往,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赴约。
女孩子应端庄、坦荡、不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非份之想;男孩子要沉稳、庄重,尊重对方。
尽量减少单独在一起或避免单独在一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
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4、男女交往要真实坦诚。
诚信是正常人际交往的基础。
《论语》中曾子曰: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一种美德,他使人与人之间充满真情,增进相互的信任。
同学交往切记诚信为本。
为防患于未然,对于抱着谈情说爱为目的的约会,最好婉言谢绝,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思,放弃对你的追求。
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对于纠缠不休,甚至威逼诱吓的人,就要请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们帮助处理了。
只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诚恳对人,热情大方,自尊自重,便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以自身良好的修养和人品赢得异性的尊重和友情。
5、要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男女交往过程中,应注意分清男女有别和友谊与爱情之间的界限。
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自始至终都要自尊、自爱、自强,避免庸俗腐朽的性爱意识的影响。
其次,要胸怀坦白,光明正大,切不可因感情冲动而不顾男女有别,言谈举止要做到文雅庄重,避免脏话、粗话,不讨论只在同性面前才能讨论的话题。
再次,对别人的交往不冷眼,不遏制,不捕风捉影,不制造流言。
孟子说: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作为学生要珍惜中学时期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努力创造、努力提高。
愿同学之间正常自然交往,献出真情,让校园充满温馨!
让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