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5篇.docx
《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5篇
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5篇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5篇,欢迎阅读参考!
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
(1)
坊位于巢湖的西坝口,是湖滨大道的入口处,建于1994年仲夏,是一座仿古牌式坊古人文景观,雄立湖滨,气势恢弘,象征巢湖的东大门。
石坊两侧有四副楹联,由方克逸亲自撰写。
其中有“位列五湖,水秀出明千里锦;名驰四海,地灵人杰万年春”,分别由刘子善、王公寿等书法家题写。
穿过古坊就来到了湖滨大道,湖滨大道东起巢湖市区,西至中庙镇,全长53千米,是集旅游、防洪、交通以及高科农业发展于一体,建于1991年的那次洪水过后,总投资2亿元。
滨湖大道为三级柏油路面,沿途亭台水榭,花香草茂,自然成趣。
市区西坝口路段,已成为市区早晨锻炼、假日郊游、周末垂钓和夏夜纳凉的去处,与上海外滩有异曲同工之妙。
滨湖大道还是观赏巢湖风光和体验巢湖民情的前沿,湖光山色与风土民情往往交映生辉,融为一体。
规划中的湖滨大道,将兴建休闲度假村、湖滨浴场和水上游乐园等,终成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皖中长廊。
现在大家往左边看就是我们的巢湖,巢湖湖区水面800平方千米,是全省的湖泊,被列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与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相比,巢湖面积居小,但却别具特色。
巢湖沿湖23个乡镇,岸线周长180千米,水面东西长55千米,南北均宽15千米。
水位12米时,面积800平方千米,容积48亿立方米。
巢湖是因登山远看象一个鸟巢故得名。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故事略)。
巢湖水系发达,自古号称“三百六十汊”。
现有入湖河流主要分布在湖区的西部和西南部。
如发源与皖西大别山的南淝河,汇经上派、中派、下派的派河,流经三河的丰乐河,金牛河接流的白山河,相传曹操开凿的马尾河,源于桴槎山东麓的柘皋河。
裕溪河又名运漕河,古称儒须河,西起巢湖东湖口,东南流至裕溪口,全长75千米,与长江沟通,是巢湖一的通江水系。
巢湖流域面积总计32345平方千米,由于水源丰富,气候适宜,素为皖中鱼米之乡。
右边大家看到的是龟山,登山瞰湖,只见万顷碧波至此陡然收缩,东拥而去,大有湖水自西天倾泼而来之势。
此山酷似巨龟故名,是巢湖的三龟之首。
另二龟分别为南龟山和东龟山,南龟山位于巢湖南岸的桃溪嘴,与此龟山是遥遥相望,东龟山也就是濡须山,位于湖东钓鱼台。
与龟山相对的是一座石龟,此石龟为四不像,因为它是龙头、凤爪、龟身、··,此龟为我们巢湖的镇湖之龟,相传很久以前,湖内有一水怪,常年在湖中兴风作浪,使周边的百姓不得安宁,且庄稼遭秧,颗粒无收,后来人们听说此水怪怕的就是龙、凤、龟及·,于是人们就在湖边建了这一石像,因与龟山相对,故称为石龟。
巢湖又称为焦湖,关于它的形成在我们巢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华东大地上有一座巢州城,城内……(故事略)。
到前面就是中庙——姥山景区。
中庙有名“忠庙”,位于巢湖市居巢区中庙镇,距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号称“湖天胜境”。
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
中庙初建于汉代,历代屡废屡修。
后唐龙纪元年重修的庙宇,“鸳瓦搀空,虹梁用状,妙臻土木,美极丹青”。
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间,“丹脸桃红,双眉柳绿”的太姥神像“立于宝室,列位于香坛”。
元朝将庙基圈拱成桥,称“熬背洞”,在洞上建殿。
清时庙有“杰阁,有拜殿,有亭,有栏榭”。
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间,后殿藏经阁3层,窗开八面,四角飞檐,角角系铃。
民国十年加以装修,民国二十七年底,后殿因火灾被毁,仅存前、中两殿及厢房。
1986年以来中庙多次整修,再具规模,殿内壁梁壁画也更彩换颜。
中庙坐落在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矶上。
石矶呈朱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飞凤,通称凤凰台。
古庙坐北朝南,横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压云。
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
(2)
凡读过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人,无不为其描绘的美景所倾倒: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后何以名琅琊,历来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
东晋琅琊司马睿曾寓居于此而改称琅琊。
另一种说法是:
西晋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釉率数路大军“出涂中”(指滁水流域)灭吴,吴主孙皓“诣釉请降”献玺即在此,因而山称琅琊。
而《古今图书集成?
琅琊山汇考》载又一说:
“人以其有似于山东东海之琅琊山,故亦名为琅琊。
”
琅琊山险峻而秀丽。
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
林木茂密,花草遍地。
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潺潺流淌,让泉、紫薇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神秘莫测。
九洞十一泉,处处引人入胜。
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
1958年,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
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
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
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
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
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
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
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
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
春夏季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建筑物。
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朝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
新建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
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
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
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
高度24米。
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
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
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情。
这里阳光和煦,山色苍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
大概是因为众山列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所以此阁才命名为会峰阁吧!
由于会峰阁立在琅琊山的峰,人们都爱来此了望祖国的壮丽山河。
站在会峰阁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烟雾苍茫,村庄星罗棋布,河塘闪亮如镜,在晴朗无云天气还可以隐约看到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如带,浩渺东去.来源:
考试大-导游
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3)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非常欢迎你们到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参观游览,我是景点导游×××。
池州杏花村以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古有杏花村十二景,复建杏花村是池州几代人的梦想,这座牌坊就是杏花村复建的一个重要标志,牌坊上的“杏花村”三个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题写的。
大门两边有一幅对联:
“旭日照池州出墙红杏引春风四时飘绿雨,晓钟惊世界耀眼琼花香碧宇千里醉丹霞”,寓意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池州优美的生态环境引来无数外商来池州投资兴业,也才有了杏花村复建的开始,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古井文化园就是旅欧华侨詹晓荣先生投资兴建的,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进园参观,一起探寻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我们正前方这座山,上面刻有杜牧的《清明》诗,是大书法家启功的手迹,让我们走近看看。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书写不是按照正常的四句诗进行排列的,其实古时候人写字很多都是这样的。
传说古时候有个书法家用此诗为人题写纸扇,持扇者不知扇上为杜牧之诗,便把它读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一读便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词,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艺术家的共同灵感,我们启功老先生写这首诗也是这样的。
有关《清明》诗的有趣话题很多,相传清代大文人纪晓岚,就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觉得该诗不够精炼,便每句删去两字,成了五绝: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后来也有不少人改过此诗,但真正流传到现在的还是杜牧的这首《清明》诗。
(关于《清明》诗的传说还有很多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买一本我们公司编的《旅游指南》看看。
)
接下来我们看山的另一侧,是公园的园记和杜牧的生平简介。
下面我就把杜牧的生平作一下简单介绍:
杜牧,陕西人,靠近现在的西安市,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后人为区别杜甫称其为“小杜”。
公元844年开始杜牧在池州做了两年的州官,当时叫刺史,足迹遍布池州美丽的山水。
留下诗歌40多首,其中著名的就是《清明》诗。
杜牧在池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减轻赋税、抓社会治安、造计时器、修建一些颇有影响的建筑等等。
但真正和旅游有关的还是保护九华山的寺庙,当时在845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杜牧对九华山刚兴起的寺庙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为后来九华山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然我们今天看到的九华山可能就是两样的,所以池州老百姓永远地记着他,现在池州市的很多地名也和他有关,如杜湖、杜坞大桥等。
我们在规划中准备在公园的东侧建一座杜公祠(杏花村过去就有杜公祠,是杜氏后人所建,清代知府李暲撰写《建杜公祠记》,现在遗址早废。
)
现在我们向前走,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是一颗古老的树,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树吗?
是樟树,樟树是我们池州市的市树,那你们知道我们池州市的市花是什么花吗?
是杏花(池州市树市花是2002年3月29日池州市届人大会第八项会议通过的)。
大家请随我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杏花村千年古井遗址所在地,这座颇具唐朝风格的建筑就是黄公井院,(指着对联)“红杏花开泉香一井,黄垆酒熟诗醉千秋”,很有气势吧。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口井吧,这口井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井的内壁四周都是青砖砌成的,深有9米,据文物部门考证确是唐代古井,有1000多年的历史。
大家再看一下井边“杜刺史行春处”这块碑,是由明代大文人李歧阳题写的。
(指着雕像)这是黄公的雕像,旁边一副对联:
“幸得仙人传绝技,欣将名酒醉奇葩。
”传说当年黄公酿得一手好酒,供不应求,仙人铁拐李路过此处,看到黄公夫妇忠诚勤恳,就暗中点化井水帮助他,后来在酒供不应求时井水都可以当酒卖,黄广润的夫人说:
“酒虽好,猪无糟。
”
现在我们从后边走,去实地看看酒是怎样酿出来的,酒糟又是什么样的。
(手指酒坛)这块空地上的大酒坛,有4米多高,是贮藏黄公酒用的,黄公酒是我们公司注册的商标,那个小井样的标志是我们公司的徽标。
现在我们可以闻到酒香了,(走进酿酒坊)这位就是黄公的后代黄师傅,这是发酵池,这是煮熟的饭,酿酒要用米和糠,100斤大米要兑20斤糠呢,现在我把工艺流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将大米隔锅蒸熟,待熟饭冷却至40℃左右放入酒麯等发酵材料,再入发酵池发酵,10天后起池再上锅蒸,利用循环水加热后出酒。
这黄公美酒大家要不要品尝一下,当年杜牧就是喝了黄公酒才诗意大发写下那首《清明》诗的,现在请我们现代杏花女把杜牧次品黄公酒的故事和大家说一遍,愿意品尝的就动手吧。
(杏花女叙说这个典故)在清明这一天,杜牧一人私离刺史府,他久闻黄公酒的名气,于是慕名而来,到了黄公酒垆,当时没有什么客人,只有杏花女一人在那,杜牧让杏花女拿酒,但杜牧喝了之后觉得酒不好,不够香醇,说:
“有没有好酒呀”,杏花女说:
“好酒是有,但我要出一个上联,你若能对上来,就给你喝”然后,杏花女出了一个上联:
“白锡壶腰中出咀”,杜牧没对上来非常后悔,当看到杏花女锁门,突然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
“黄铜锁腹内生须”,杏花女就给他喝了黄公酒,杏花女要杜牧把这幅对联写下来纪念,不过杜牧在题名的时候没有直接把他的名字题上去,而是用了“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杏花女一看,大吃一惊,慌忙跪下,说到:
“不知杜大人到此,多有得罪,还望大人海涵。
”其中“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指的就是杜牧,而如今,这铜锁,还有杜牧喝酒的酒壶,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馆里。
(继续向前走)这是贮藏黄公酒用的酒窖,这里面的黄公酒有几十年的历史。
大家请这边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吟诗台,过去村里有个小亭子,专为文人吟诗作赋用的,自从当年杜牧留下《清明》诗后,杏花村名声大振,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赋,赏花沽酒。
据《杏花村志》记载,共有300多位诗人留下诗词1000多首,所以杏花村又被称为“天下诗村”。
现在的吟诗台不但定期举办诗会,还举行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主要以我们家乡黄梅戏、傩戏、傩舞、民歌为特色。
这匹石马传说是铁拐李的座骑,相传当年酒仙铁拐李,一天酒瘾大发,于是便骑马来到杏花村,大过酒瘾,喝了三天三夜,终于醉倒在一个小池边,后人称这个池子为“醉仙池”,大家看这个池子象不象个酒葫芦。
前面的这个亭,我们称它为“杏花亭”,这个亭子呢,就是当年为一些文人墨客来这里会友观景而特别建造的,此亭早在嘉靖四年(1525年)由山西蒲州人张邦教兴建的,并撰联“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
”后来此亭又于崇祯年间由时任池州知府的顾元镜重修。
亭内书有杜牧《清明》诗中的石碑而成为杏花村的象征。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粉墙青瓦的建筑呢,就是陆舫,据历史记载初是一座小桥,由于风景优美引得无数才子佳人来此赏景叙情,到明朝时贵池县令成都人张灿垣修建了一下,取名“陆舫”。
相传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经常带着他的官妓程氏到这一带饮酒作诗,程氏能歌善舞,懂诗作词,深得杜牧的喜爱。
在唐代,县令、县尉都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不能带家属,杜牧当时四十多岁,许多生活料理都是官妓程氏长期服侍,这样,就成了他的次妾,当时唐代明文规定,所有地方官不能取民间的女子作妻妾,杜牧只好将已怀孕的程氏嫁给了石埭县长林乡乡绅杜筠,生下了杜牧的儿子杜荀鹤,后来人们改称程氏为鹤娘。
现在在我们池州市石台县长林乡和贵池茅坦生活的杜氏的家族便是杜牧的后裔。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古建筑呢是村志馆,大家请看这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村在池阳杜诗物候能为证”,下联是“志存馆内赵客图文足释疑”。
这里的“村”指的就是我们的“杏花村”,“池阳”就是贵池的别名,“杜诗”指的就是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物候”指的就是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致。
“志存馆内”的“志”指的就是“杏花村志”这本书,“赵客”指的就是《杏花村志》的作者郎遂,“图文”指的就是我们《杏花村志》里的图文介绍,《杏花村志》是一被收入我国古代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
现在就让我们进去看看,这里有一块石碑刻的是古杏花村全景图,另外我们准备把杏花村志共12万多字,全部刻在墙上。
虽然杏花村的争论由来以久,其中以山西的汾阳和安徽贵池为,多数人也认为“酒是山西的好,村是贵池的真”,但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史料让更多的人知道真正的杏花村在我们贵池。
各位游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焕园,据记载,宋朝末年有位大官郎文韶因不愿入元朝为官,到杏花村隐居,建数间房屋,郎氏家族逐渐成为杏花村望族。
到了清代,郎遂为纪念先祖在遗址上复建了焕园,今天我们又重新修建了这座名宅。
大家请看这门上的对联“焕珠还异彩,盛世扩名园。
”焕园又名“郎遂故居”。
郎遂是贵池杏花村人,清代文学家、诗人。
康熙时上过太学,从20岁开始起稿撰修《杏花村志》前后共十一年。
现在就让我们进去参观一下。
(介绍屋内陈设、郎遂的挂像、对联等)
各位游客,杏花村古井文化园的游览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杏花村。
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4)
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
在地势独特、风景优美的绩溪坑口村有一座古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
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
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
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
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
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
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
令人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
对于胡姓儿孙来说,绩溪是他们非常辉煌的一块家园。
唐代,绩溪出了个散骑大将军胡宓;宋代,出了个以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过奕世尚书胡富、胡宗宪;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出了著名学者胡适;当代,出了国家副主席胡进涛……这一个个名字,使青史留芳,为胡姓生色。
清末光是胡姓祠堂绩溪全县就有30座。
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
对现今说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的木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观赏价值。
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形成自有的艺术风格,可谓木雕艺术的一颗“明珠”,“古祠一绝”的含义也就在其中。
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等4大部门,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
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高大门楼的雕刻是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的图案构成。
门楼22米宽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
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
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展现眼前,仪门上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
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即正厅),乃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
它由14根直径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柱基采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架着大小54根冬瓜梁,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
正厅的每根屋梁,两端皆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成龙、凤、虎,檩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均刻有蟠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仰首凝望,玲珑别致。
正厅两侧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别具一格。
两侧各10扇落地窗门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绽;有的亭亭玉立,随风招展,有的平铺水面,舒展如画,无一雷同。
更令人可爱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
荷花在池水中荡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还有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把整个荷群画面描绘得生动逼真,妙趣横生……。
正厅上首一排落地窗门的花雕却是一幅“百鹿图”,衬以各种山光水色,东南西北方的竹木花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这里自如生活,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惊疾奔;有的回眸招侣,也有的仰首呦鸣;有的饮水溪畔,有的口衔灵芝;还有的幼鹿吮乳,母鹿抚舔,真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登上台阶,来到古祠后进,这里又是一个“仙境”。
一排排落地窗门全是花瓶雕刻世界,有六角、八角、半圆、菱形、大口、长颈等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可爱,瓶口刻有四季花卉,梅、兰、竹、菊、牡丹、玉簪、海棠……,可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从正厅出来,走进正祠东侧的边房,其结构分上下堂,高度仅有正祠一半,木雕简陋,另有风格。
这是一座副祠,为什么要建这座副祠呢?
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如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
更奇怪事的是,这家丁姓至今已16代,代代单传,是何缘故,还是一个“谜”。
古祠的“谜”,又何止一个。
古祠大修之后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
有人说,古祠选用优质木料有关,也有的说,关键是古祠地处风水宝地的缘故。
此“谜”虽未解开,但没有蜘蛛网络,花雕更显风采。
大概是们对徽派木雕艺术的喜爱,又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不少国内外人士和游客,出差皖南或游览黄山,都要赶到此村游览一番,加之品味。
这座古祠的木雕艺术,每年吸引万多名观赏者。
反过来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风采。
安徽旅游导游词怎么写(5)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正驱车前往淮河公园。
它是淮河臂弯上的璀璨明珠。
是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示范区。
蓝天、碧水、青山、绿地、鲜花以及别致的现代或古代建筑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图画。
好了!
就让我们下车一睹其风采吧!
淮河公园座落在阜南县城南3公里之处,S202省道东侧,占地50公顷。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著名将领伍子胥在此垂钓过、三国东吴大将吕蒙在此设立点将台训练兵士。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阜南县城关镇干部群众奋力改造昔日的荒滩洼地,挖滩成湖,积土成山,以大手笔、大气魄进行旅游开放,自1994年至2002年,历时八年,把这里建设成为如今的“鸟语花香处,湖光山色新”的世外桃源。
走在通往公园宽广的柏油马路,大家眼看到的就是这门楼高耸、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公园大门,衬着园内的美丽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大家可以在这拍照留念。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淮河公园美丽风光。
我们先看右侧,右侧是气势恢宏的休闲广场,占地面积40亩,绿色草坪如茵铺地,羊、鹿等动物石雕守卫一侧,灵壁巨石,仿真仙人球点辍其间,增了异域情调,令人留恋忘返。
再看左侧是高达8米的青铜銮金吕蒙塑像和吕蒙故居陈列馆(待建)。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
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本领。
少年随邓当南征北战,因作战勇敢,受孙权器重。
邓当死后,吕蒙代其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
吕蒙智勇双全,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称赞吕蒙“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有国士之量。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吕蒙率吴军镇守汉上,时刘备大将关羽守荆州,荆州乃东吴西向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为使东吴战略计划得逞,吕蒙定计谋取荆州,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故事。
夺取荆州,使吕蒙声威显极,孙权封其为南群太守,并封孱陵侯,然封侯未下,吕蒙疾发而卒,时年42岁。
为纪念吕蒙,也为展现阜南的悠久历史文化,在淮河公园里对起这尊塑像。
你见他立马横刀、耸入云天、栩栩如生,塑像后的地基就是待建的占地2200平方米的吕蒙故居陈列馆,建成后会向游人更详细展现历史的点点滴滴。
好了!
我们回到通往公园的主道上。
临湖东望,这湖光山色新的绝好景致,是淮河公园的主题。
这“人”形土山,海拔51.82米,居南湖湖西测,草木葱茏,小径曲屈萦回;从南面的白玉桥来到小山,拾级而上,在山顶凉亭小憩,尽享登山之情趣;居高临下,碧野、晴流、白云、闲鹤、木舟均为画境。
人工湖面近300亩,湖水碧透,荷香鱼跃,游艇闲弋,泛舟水上更能体验江南水乡风情,山东侧,有玉壁相挽的两姊妹小岛,有九曲仙桥连山接岛,两岛上建有休闲花园、怡情竹园,有儿童乐园和万种风情的民族屋。
湖中有休闲茶艺中心,身居其中,茶为人香,人为茶醉,茶道人道,浑然一体,尽享此间雅景闲情。
环湖东侧建有游泳中心,北侧建有垂钓中心,西侧有大鹏展翅巨型雕塑。
湖岸林荫小径弯入景色深处;石砌湖岸,依势而筑,高下平凹任其自然,路弯处垂柳拂堤,嫩丝戏水。
湖水浅处,荷叶擎盖,芙蓉出水,鹭鸶弄波。
公园南面一堤之隔的是谷河,清波流碧;东边为万顷绿野,蛙鸣稻香;北面是大型娱乐、休闲、餐饮中心,有占地20亩的动物山庄,山庄内有驼鸟、猴子、孔雀、鸽子、珍珠鸡等十余种百十头(只)动物和睦相处;有占地26亩的儿童游乐园,设有现代化的卡丁车场、迷宫、微缩长城、蹦蹦床、碰碰车、鱼池、假山等别有一番天地;还有三潭映月荷花塘、民族文化村、南山宾馆餐饮中心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追求自然、闲适、欢快是淮河公园的主旨所在,将来的淮河公园会更加美丽。
好了!
我就不多介绍了,大家尽情的游乐吧!
不过千万记住,半小时后,我们在南山宾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