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425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docx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

院系文法学院

专业名称法学

年级班级08—1

学生姓名张丽

指导老师魏志静

 

2012年5月15日

 

题目:

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

摘要

作为2010年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李刚门”事件着实触痛了公众的敏感神经,本应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却一句“我爸是李刚”的轻狂叫嚣,激起了民众对权力阶层的愤恨和声讨,一时间这句话成为广为流传的网络雷语。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欠缺,更重要的是李刚作为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分局的副局长,其儿子李启铭的行为再一次令我们看到权力的张狂,必须对权力制约予以重视。

在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今天,权力滥用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公平正义,阻碍了法治的前进,如何在法治建设中对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成为广大法学学者和法律实务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权力滥用权力制约法治建设

 

Abstract

Asthe2010'smostinfluentialnewsevent,theevent"LiGanggate"reallytouchedthesensitivenerveofthepublic.Thisshouldbeanordinarytrafficaccidentcases,butsaying"myfatherisLiGang"flightyclamor,arousedpeopletopowerclassindignationandcondemnation.Foratime,thewordbecomepopularnetworkLeiYu.Fromthisincident,weseenotonlythe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moraleducation,moreimportantisLiGangofHebeiProvinceastheDistrictofBaodingPublicSecurityBureaudeputydirector,whosesonLiQimingbehavioronceagaintoourabuseofauthorityundertakesreflection,onthenecessityofpowerrestrictionseriously.BuildingtheruleoflawinChinahavemadecertainachievementstoday,abuseofpowernotonlyharmsthelegaljustice,butalsoimpedethelegalsystemadvancement.Howtorestrictpowereffectivelyinthelawconstruction,beconcernedbyavastnumberofscholarsofjurisprudenceandlegalpractice.

Keywords:

Abuseofpower;Restrictionofpower;

Theconstructionofruleoflaw

 

目录

摘要2

目录4

一、“李刚门”事件的分析6

二、权力滥用的原因6

(一)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健全6

(二)社会价值体系的不和谐7

(三)权大于法的观念7

(四)掌权者自身缺乏法治意识7

三、权力制约的必要性8

(一)对权力认知的必然要求8

(二)人权保护的需要8

(三)有助于民主政治,法治政府的构建8

四、国内外主要权力制约理论及近现代法治理论的发展9

1、西方权力制约理论9

2、中国的权力制约理论11

(二)法治理论12

1、法治的基本内涵12

2、法治基本特征13

(三)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的关系14

五、我国法治建设中,权力制约的途径15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

2、保障公民政治性选举和投票的权利16

3、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机制的作用17

4、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7

5、社会监督17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7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8

1、维护宪法至上,设立宪法法院18

2、加大普法力度,注重普法实效18

3、确保司法独立18

4、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19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9

结语20

致谢21

参考文献:

22

 

正文

一、“李刚门”事件的分析

作为这起恶性交通肇事案件的主角李启铭(又名李一帆),当其在校区内醉酒驾驶将两名女大学生撞飞,径向开车而不顾被害人生死,最后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仍不思悔改,发出“我爸是李刚”的疯狂叫板,使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变得不再普通。

而李启铭则被网民戏称为“史上最牛官二代”,与此同时李刚是谁成为公众搜寻的重点。

李刚,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分局副局长,一个小小的分局长因其儿子李启铭的雷语粉墨登场,成为当前“四大名爹”之一。

这起事件发生后,河北大学集体封口,拒谈此事件,死者的宿舍同学集体保研,伤者保研并保博,死者代理律师受到谈话和恐吓,“拔出萝卜带出屎”,河北大学校长论文抄袭。

这一系列不良现象,使李刚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事件显现出人们对“官二代”的愤恨,也体现了人们对权力滥用的不满与畏惧,权力、关系成为办事的保险,而法律只是掌权者玩弄权术的工具和手段,这势必会对社会的公平正义造成严重的影响,损害法律的尊严与权威,阻碍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

为避免悲剧重演,针对权力的叫嚣、权力的狂妄,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

二、权力滥用的原因

当然,“李刚门”事件只是众多案件中的一个典型,它体现了政治权力对法律权威的挑战,体现了公众对权力滥用,掌权不为民现象的声讨。

这一事件的发生,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健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是国家的根本性质,各项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作为人民群众意志体现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各项权力的职能、范围、行使的原则等。

然而,纵观我国法律对权力的规定,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纠错机制,致使法律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不仅缺乏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而且缺乏同级范围内部的有效监督与制约,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行使者的自由裁量权弹性过大。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出现权力滥用侵害公民权益时,被害人的第一反应是寻找关系,以权力压制权力,并不是迅速诉诸于法律,这就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二)社会价值体系的不和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有了很大的改观,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改革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然而,在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改革开放的负面影响,转型中的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价值观迷失,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狂热地追逐金钱和权力,人们之间缺乏人情温暖,道德滑坡。

在“李刚门”事件中,肇事者李启铭肇事后逃逸,充分体现了其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缺乏人文关怀。

印度曾有一句经典的谚语“步子走的太快,灵魂就会跟不上”,那么在我们的经济快步向前之时,是不是也要偶尔停下来等等我们体质虚弱的道德之魂?

(三)权大于法的观念

中国社会有着很长的专制主义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有着很深的社会基础,权大于法的观念深入人心。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中国人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法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这种传统观念在短时期内并不能迅速改变。

总体上,要使人们从思想上信任法律,进而对法律产生信仰,真正做到懂法、用法、护法,中国法治之路任重而道远。

(四)掌权者自身缺乏法治意识

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说:

“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制定了良好的法律,高素质的法律实施者则成为必然要求。

“法贵必行”,而作为权力行使的主体,中国的很多掌权者自身缺乏法治意识,素质偏低,将法律作为玩弄权术的工具,甚至对法律视而不见,而权力本身具有强制性,一旦被滥用,则对公民权益的保护造成最大的威胁,由此,权力的制约则成为权力有效行使的必然。

三、权力制约的必要性

由于权力自身具有自我扩张的天然属性,极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如何对权力进行限制与约束则成为法治实现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一)对权力认知的必然要求

纵观中西方权力理论的发展,从权力的渊源、范围、功能到权力的发展历程,再结合法律实践的发展,这些都使权力应当受到制约成为一种必然,是人类在探寻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对权力认知的进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权力理论中的当然体现。

虽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体系中,各国对权力制约的认识水平和理解层次不同,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各国在对权力应当予以制约的观点上是一致的。

(二)人权保护的需要

随着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人权保护的水平在当今都是空前。

在国家体制中,公权力因其所具有的强制力,相对于私权利对私权利的的侵害力,则是更大的威胁,一旦侵犯了私权利,所造成的损害也更严重,所以对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是人权保护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

(三)有助于民主政治,法治政府的构建

建设民主政治、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可以说是的世界各国治国理念的最求,而对于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权力制约是必须的。

孟德斯鸠说: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种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直到遇到界限才会休止”,“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因此,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就必须对其进行制约,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一国社会秩序的安定,各项事业循序发展,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定,不断地向民主政治、法治政府的目标迈进。

四、国内外主要权力制约理论及近现代法治理论的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权力制约理论

1、西方权力制约理论

(1)主要来源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以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为依托,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所培植出来的理论也是不同的。

西方权力制约理论正是在西方文化传统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实践的总结和归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基础:

性恶论

作为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是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因此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建立安定的秩序,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以保护人们的各种自由和正当权利。

经济人假设论

作为市场主体的人,利益的最大化是其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也是经济不断发展的一大动力。

同样,在政治生活中也有着这样的追求。

权力的拥有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为了利用权力谋取最大、最多的好处,则会尽最大可能使权力发挥到极致。

鉴于此,必须对权力进行限制或约束,使权力的行使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成为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工具,而侵害了大多数人的可期待利益。

否则,权力物化将不可避免,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将成为腐败的温床。

契约论

契约论是由西方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和历史变化所决定的。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与人、邦与邦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频繁,为了适应频繁的商品贸易,使经济来往有序化、固定化,于是以契约为基础的法制观念便最早在西方应运而生,成为西方早期法治传统和民主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权利意识产生的渊源。

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对权力进行限制便成为必然,并在政治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天赋人权论

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人生而有之的,这些权利不可剥夺和侵犯。

同时,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为防止“众所侵犯”的局面出现,就需要设立一个能够为多数人服务的机构,那就是政府。

人们授予政府一定的权力,来保障个人的固有权利,为保证政府能够为其服务,权力制约则成为了权力授予和转让的必然要求,否则,若政府失信于民,民众将会要求变革,甚至将其推翻。

(2)主要方式

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权力”,虽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波里比阿等人有所论述,但是一直在文艺复兴以前并没有形成理论,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中心理论之一,至文艺复兴时,洛克首先提出分权思想,后来孟德斯鸠对“三权分立”进行了最为卓越的阐述,是这种权力制约理论为理论家和政治家所认可,成为了西方政治生活的一大原则。

其主要要义在于,将国家权力分化,由不同的机构拥有和行使,使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在这种相互制衡中,实现国家的治理目标,以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或专制主义。

但是,这种以权制权的理论,易成为掌权者之间玩弄权术的游戏,缺乏对于公民权利、公共利益和公众愿望的足够尊重,以制约为制约成为权力制约的显示目标,从而忽视了更长远的政治目标的实现。

道德制约

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相比,“以道德制约权力”也为很多学者所熟知,在传统中国自孔孟以降的儒家代表人物,几乎都对道德在权力制约方面的功能寄予了高度的期许。

它主要是依靠掌权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来约束其权力行使行为,有很大的主观性,是一种自我约束。

显然,这种制约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在追名逐利的社会,尤为困难。

法律制约

“以法律制约权力”,法律以其明确的、公开的、较稳定的、普遍性的规定,对权力的职能、范围、行使方式和原则等予以限定,使权力的持有者能够遵循法律,依法办事,否则,就要否定其行为的有效性,甚至强制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这种制约方式为法学家所推崇,几乎成为了近二三十年来对权力制约的主要方式。

社会制约

“以社会制约权力”,它以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分离为基础,通过民众参与选举、社会舆论等多种方式来监督政府行使权力,约束政府的行为,使权力的运行过程透明化,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主体力量,一言以蔽之,就是以民制权,以权利制约权力。

这种观念具有深远的思想渊源。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杰斐逊关于权力来源于人民委托的观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等等,都为“社会制约权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然,关于这种理论的经典表达者是法国学者托克维尔,他在《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等著作中认为,社会的中产阶级、法律职业团体、及公民所享有的言论自由等等,都是约束国家权力的重要力量。

2、中国的权力制约理论

透过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国的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和社会学也都各自体现了权力、道德、法律和社会对权力的制约理论,尤其是道德制约更为突出,“为政以德”,“德主刑辅”,“为仁者宜在高位”,都体现了我国古代道德对权力制约的突出地位。

随着中国逐步近代化、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权力制约、法律制约、道德制约和社会制约的认识都得到了空前发展,既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权力制约体系,又能立足于本国国情,建立较为合理、完善和可行的权力运行体系,以适应中国的发展,促进中国法治建设、和谐社会的继续迈进。

(二)法治理论

1、法治的基本内涵

作为法律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法治的内涵丰富,它是人类进步中的一项历史成就,也是在法治研究的起步。

西方法治孕育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说:

“法制应包括两重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订立的良好的法律”。

后来,经历了中世纪神学的改造,并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法治思想在西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近现代法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了整个世界。

因此,在对法治进行研究中,主要是考察近现代西方的法治思想。

法治就是依法而治,这是从广义上的理解。

从不同的角度,又可以做出不同的理解,如依法治国,法的统治,法治主义等。

《牛津法律大辞典》认为,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能被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枉法及其它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

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是表达了法律的各种特性,如:

正义的基本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和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

《布莱克法律辞典》认为:

“法治是由最高权威认可的并且通常以准则或逻辑命题形式出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原则。

”“法治有时被称为‘法律的最高原则’,它要求法官判决(决定)时,只能依据现有的原则或法律而不得受随意性的干扰或阻碍。

”由此可见,法治的含义并没有统一的、确定的规定,通过考察其丰富、复杂和多元的文化根基,可以将其基本内涵总结为以下几点:

(1)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

这种理解是与人治或德治相对应的,主要是指治理国家以法律为主要的治理手段,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法进行。

我国“依法治国”,就是此种含义。

 

(2)法治是一种社会实践

“法治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事,违法必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家机构行使权力,都要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依法进行,以达到社会的安定有序。

(3)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秩序

相比人治,法治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以权利和权力为机制,实现社会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形成一种有条不紊的良好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使每个人能过自由的活动,每个人的权益能得到即使的救济,这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4)法治是一种法制品德

广义的法制指法律制度,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有相对完善、合理的法律制度,在法制的基础上向法治发展,使法治成为法制的品德,成为法制的追求。

(5)法治是一种道德价值

法治能够保障国家的安定有序,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同时,法治本身所具有的公平正义、自由有序、平等、效益等价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追求,是一种伦理上的价值,承载着整个社会的价值理念。

2、法治基本特征

(1)法律之上

法律之上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是法治的主要特征,体现了法律在国家生活中法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法律之上,要求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依法进行,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否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与政策、道德等相比,法律因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强制力,具有最高的权威和尊严。

(2)权力制衡

为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保障法律的尊严,实现法治的建设目标,权力制衡则是必然。

法律将国家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等主要部分,并对这些权力的主体、范围、职能、行使方式等予以明确的规定,使各项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权力内部的制衡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权利的实现,这也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3)权利保护

基于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法律是人意志的的集中体现,政府的权力由人民主权所派生,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以监督政府的行为,保障法律的至高无上,因此,法律必须保障人民的权利,才有可能实现法治。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洛克认为,法治就是“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在卢梭的理想社会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不受法律约束的自由,也不存高于法律的个人。

即使身为政府行政长官或者君主,也要遵守法律而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如果存在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阶层,则法律的实施将遭到大多数人的反感,法律的实现效果将大打折扣,阻碍了法治发展。

(三)权力制约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通过对权力制约理论和法治内涵及其主要是特征的分析,显然法律制约是最有效的方式,这也是近现代法治理论不断发展的重要根据而两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比成为思考的重点内容。

通过考察法治发展的历程,可以认识到权力制衡一直伴随着法治的发展,是法治的主要特征,也是其精髓。

法治在制度上起源于法律对权力的约束,西方法治历程是从权力支配法律到法律支配权力,同时,权力制约已然成为法治的精神要义之一,法律通过普遍性的规定,限定国家权力,以保护人权,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法律之上的高大形象和地位。

权力制约理论孕育于西方,并在西方社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是西方特定历史背景的必然产物。

从理念、思想到成熟完善的理论成果,进而成为当今世界宪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法治的内在要求,促进了法治的发展,并成为法治建设的一种精神,一种原则。

五、我国法治建设中,权力制约的途径

(一)改革政治体制,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宪法第2条第二款规定: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产生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基督这些机关的工作,而人民代表由人民群众通过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选举制度选举出来,是民意的化身,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

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着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行使的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这一制度的监督制约作用弱化,宪法赋予人大的地位与实际作用不相符合,人民代表不能真是反映民意,甚至人大代表选举流于形式,使群众质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监督制约功能,甚至出现不信任的危险,因此,如何对这一制度予以完善成为热点问题。

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人大在权力制约方面的作用,可以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努力的方向:

(1)设立专门监督机构

中国现有的专门监督机构主要包括监察机构、检察机构和党的纪检机构,虽然他们在抑制权力滥用、监督权力行使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因为缺乏独立的地位,加之在某些方面,职能重叠,出现管辖上的相互推诿,使权力监督功能大打折扣,所以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由人大直接产生,对人大负责,人大则通过听取工作报告监督其工作,其职权也由人大确定,主要职能是查处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党的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包括国家领导人、行政机关各级负责人。

同时给予它的工作人员高薪及一定司法豁免权,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任期,并由全国人大任免。

(2)改革会议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以会议为主要的工作方式,在决定事项时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但是如今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各种会议,流于形式,人大代表充当“投票机器”,出现许多会议的“潜规则”,这必然导致会议的最终决定不能充分体现民意,所以必须改革人大的会议制度。

将会议的形式和程序规范化,增强对会议结果的民意调查,是公民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对结果表达个人意见,在民意的基础上审定结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尤其是权力行使的过程。

(3)加强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建设

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其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检察、审判机关的职务。

但是,这种一人多职现象并不少见,专职化成为改革的一大目标。

同时,在年龄层面上,许多委员的年龄较大,虽然他们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但毕竟健康状况和工作精力不及年轻人,所以应当多吸纳一些年轻的人才,实现年龄结构更加合理,老中青共同努力,致力于权力监督工作,促进法治事业的进步。

(4)提高人大代表的能力和素质

人大代表是民意的化身,其个人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关系到其是否能够代表人民利益行使职权。

提高人大代表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将对人大代表整体功能的发挥产生很大影响,以集体的力量来防止权力的过于集中于个别人之手,避免权力滥用,一旦出现及时予以纠正,维护国家工作人员的公仆形象。

(5)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人大代表的选举原则主要是普遍原则、差额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平等选举原则。

这种选举制度的改革主要为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简化直接选举的程序,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