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314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并知道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⑶初步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⑷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感受胶头滴管吸水实验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道气体体积测定的一般方法。

⑵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

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

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一、【实验探究1】空气的存在

小游戏:

请同学们捂住鼻子屏住呼吸5秒钟,再做深呼吸,并谈谈你的感受。

  你对空气知道多少?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

教师引导: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

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

  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

  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

又分别有多少?

 

老师提供一些生活用品

思考

 

学生回答:

①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

  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

  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

其含量是多少?

  ⑥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

⑦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

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其中有下面两个小实验:

1.准备一个小水桶、一个玻璃杯和一块小纸片(大小放入杯底掉不下来正合适)。

然后把水桶里装满水,把纸片放入杯底,再把杯子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让水漫过杯底。

最后,垂直从水里拿出杯子,取出纸片,你会发现纸片上没有一滴水。

为什么呢?

因为杯子里有空气,垂直放入水中的时候空气阻止了水的上升,所以纸片没湿。

2.取来一个塑料瓶,在瓶盖上钻两个小孔,一端插上一个饮料管,另一端插入注射器,另取一较大的饮料瓶截去一截取下部,代替烧杯使用,里面盛装加有紫药水的水,将饮料管的一端插入水中,并拉动注射器,塑料瓶中的空气被抽走,此时看到紫色的水被吸入瓶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

探究欲望,激活思维。

让学生意识到空的

存在,同时引入新课

  

 

意图及目的:

以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

 二、【实验探究2】空气的组成

  

主题设置: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假设: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

 收集证据,设计实验:

  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到的证据有:

  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③将木条先放在一瓶氧气中燃烧,再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到一瓶空气中;

  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

  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

  ⑥展示一星期前放置暴露空气中的石灰水„

  做出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

思维延伸:

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

开拓视野:

空气的发现史。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

 

空气的发现史简介。

 

提出问题:

 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选择了什么药品?

实验原理是什么?

他又是如何将装置密闭的?

  2、拉瓦锡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

获得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

 

讨论后得出结论:

 1.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所表现的科学态度

  2.了解拉瓦锡得出的“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体会其实验原理

  3.了解空气中还有各种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认识拉瓦锡的结论中的不足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搜集证据的能力,学会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

利用化学史进行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

【实验探究3】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用燃烧法测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设置问题情景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能不能用类似胶头滴管吸水

方式测定氧气的含量呢

2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

、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4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解释观

察到的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选择实验用药品

设计实验方案并相互交流。

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实验成果。

发现

问题

——

用燃烧蜡烛、纸张、火柴

的方法无法准确测量

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体会当很难用机械的方

法把空气中的氧气排出时

可以用点燃蜡烛或纸张、

火柴的方法把氧气消耗掉

定性的认识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方法。

在体验成功的

喜悦和探究乐趣的同时发

现新的探究问题。

观察记录分析讨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物质才能

比较准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

引发

进一步探究。

2

、介绍可燃物──红磷展示红

磷样品。

3

、介绍实验装置。

4

、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实

验现象。

5

、讨论

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

的氧气如何证明剩余的气体是否

都是氮气

实验中空气表现了哪些性质

是哪种物质的性质

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

不等于

1/5

分析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

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得出结论。

熟悉药品、装置。

预测、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在观察、思

考、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

结论

产生认知冲突进一步

激发探究欲望。

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

作出合理的猜想。

在前面两个小实验的

基础上初步理解空气中氧

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

道气体体积的测

定方法。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

略讲纯净物和混合物。

列举生活实例。

初步形成混合物和纯

净物的概念。

阅读课本

介绍介绍化学史知识

介绍拉瓦锡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

倾听

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做

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其对事

物认识的好奇心、求知欲。

分析讨论

组织学生交流对空气中各种气体

主要用途的认识看图归纳。

交流、看图

查漏补缺

课堂巩固

课堂练习

1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

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

中含有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2

、对用红磷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

因素之一

C

、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出正

确的实验结论

D

、广口瓶内气体压强的

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3

、下来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汽水

C

、液态氧

D

、水泥砂浆

思考、作答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总结巩固

组织学生小结。

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地球上没有空气会怎样

谈这节课的收获从知识的

获得、认识气体的途径和测量气体

体积的方法等方面谈。

梳理知识归纳方法

进行自我评价。

把探究从

课堂引向课

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

板书设计

(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总结——巩固提高”的教学方法试图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并感受到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难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个人认为本节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设计了两个有趣小实验“将一个内壁底部沾有棉花烧杯倒扣入红墨水中证明空气的真实存在”“用胶头滴管吸水,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这两个小实验不仅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潜在的主动必和积极性,还为下一步的学习扫清障碍,化难为简。

2、在教学中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设置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序列,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个奇妙的问题世界。

3、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思考并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4

、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

的教学及时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

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

、学生实验过程的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进程。

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搭配实验问题。

即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

手能力弱的学生搭配学生

2

、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案及实难操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及实验操作能力。

3

、在突破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时有些操之过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导致部分学生理

困难。

课后要通过习题来加强这部分学生的理解。

4

、习题设计不是很合理没有突出重点没有体现由易到难不能起到强化知识点及检测学生本节学习情况的作用。

后要教学中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