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152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辽宁大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2017年

窑语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

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

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

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

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

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

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

师傅托着泥皮片,裹在陶模上。

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咕咕地淌下来,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

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蔷薇,有如水的波纹。

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

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

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

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

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

卖陶器店的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

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

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

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

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

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

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

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

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

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

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

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

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

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⑪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文/傅菲,有改动)

18.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4分)

第一次

(1)

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第二次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2)

第三次

(3)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19.按照括号中的要求,揣摩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4分)

(1)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2)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

(赏析加点词语)(2分)

20.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4分)

21.请理解第⑩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

(4分)

22.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事物在慢慢消失。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

(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参考答案】

18.(3分)

(1)写制作陶坯的过程  

(2)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  (3)写制陶师傅的模样(每空1分)

19.(4分)

(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

  

(2)(2分)“嗡嗡嗡”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缸被拍打后发出的声音的清脆、爽亮。

20.(4分)插叙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丰富了文章内容。

21.(4分)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养育了我们;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赞美。

(2017辽宁大连)

2016年

沙漠之花

美国加州之南的棕榈泉,是一座在沙漠上凭空建造的小城。

城边有个沙漠动物园,也是凭空而造的。

说是动物园,其实也包括了许多植物,它们都是从世界几大沙漠中请来的客人,这片本来人烟稀少的沙漠,因有了它们而有了旺盛的人气。

高大的棕榈树,或是各式各样的仙人掌,在别处也可以看见,并不新鲜,最让我惊艳的,是那些沙漠之花。

在沙漠,灿烂无比的阳光,一年四季都灼热烤人。

城市的花园里假使夏日晌午有这样的阳光,芙蓉花们定会变得无精打采,牡丹、芍药们也会垂着头,把脸颊尽力藏进绿色裙琚里……而这里,沙漠之花不但不避阳光,反而像牵牛花和向日葵一样,把每一片花瓣都冲向阳光,让每一簇花心里都装满加州的阳光。

沙漠里的仙人掌,在这里开着红色、黄色白色和橙色的花。

另一种硕大的仙人球上密密麻麻地开放着菠萝

形状的花,它们拒绝分散着开,而是手挽手肩并肩簇拥在一起。

每一朵花尖上都矗立着一枚长长的刺,像是卫兵握着一柄柄剑戟。

我第一次见到了茛苕。

这种花叶用在欧

洲建筑中最常见的科林斯柱头的雕刻花纹里,其对称的古典之美,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

经流行。

如今,在那些仿古的西式建筑甚至家具中依然经常可以见到。

茛苕名字古怪,远不如其花叶美丽,但它却属于沙漠之花中的贵族。

它锯齿形的叶子,在风中摇摆,像跳着细碎的小步舞曲的精灵。

它金红色细长的小花,随叶子一起摇头晃脑,像抱着古老乐器为舞者伴奏而自我陶醉的乐队。

在这里所见到的花,大多是草本,也有灌木,最多的是墨西哥刺木。

这种刺木才真的像马鞭,细长而柔软,温柔而多情,带着无伤大雅又有些撩人的刺。

它的花朵都是顶在刺木的顶端上,像是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

只是,那一点红花,是茸茸的,弯弯的,带一点点的尖儿,如果再大一些

,就更像圣诞老人头顶上的那顶红帽子了。

在树上开花的,有一种叫作烟树。

远看,真的像是一片蒙蒙的烟雾。

近看,它的枝条上没有叶子似的,大小每一枝都像海葵向四周伸出的触角,细细的,软软的,晶莹剔透的灰白色,如同蒙上一层清晨的霜。

或许它的枝条就是它的叶子,它的叶子就是它的花。

另一种音译为帕洛弗迪。

它的花开在树的顶端,一片灰黄色,并不鲜艳,但面积很大,铺展出一片。

由于枝干比烟树要高,在一片低矮的花丛中,它的花随风摇曳,像挥舞着一面单薄得几乎透明的旗子,力不从心却并不甘心地与浑黄的浩瀚沙漠进行着对话。

还有好多我不知道名字的沙漠之花,我真想一一查出它们的名字,描绘出它们的样子。

它们有的开着细小球状的花,有的开着细长穗状的花,有的开着扁扁耳朵样的花,有的开着软软长须样的花,有的开着雪绒花一样茸茸的花……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多,这样小,又这样神奇的沙漠之花。

面对它们的色彩纷呈,竟然一时理屈词穷一般,找不出更合适的语言去形容。

忽然想起一位作者写过的话:

“只有小孩子们的心里才能想象得出来,只有他们的小手才画得出。

没错,这些花富于远离尘嚣的童真,拥有未曾经历都市化改造过的纯朴。

沙漠恶劣的环境,磨炼了它们,也成就了它们。

它们就像旷世的隐者,远离着我们。

它们又像静心的修炼者,在沙漠中曲折跋涉了很长时间,有着相当美好的想法。

它们无意争

春和走秀,也不管云起云落,只管自由自在地花开花谢。

                                       (文/肖复兴  有删改)

18.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了沙漠之花的外在特征?

(3分)

答:

种类、色彩、形状等方面描写沙漠之花的。

19. 第二段写城市花园里的花有何作用?

(4分)

答:

写城市花园里的花在烈日下的无精打采,与下文沙漠之花冲向阳光开放形成对比,突出沙漠之花生命力顽强。

20.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四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

答:

比喻、拟人,把“茛苕”比作“演奏的乐队”,“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等词语赋予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茛苕随风摇曳的形态之美以及独有的贵族气质之美。

              

21. 理解第十段中画直线的句子的含义。

(4分)

答:

  沙漠之花远离尘嚣,不断磨炼自己,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自由自在地开出令人惊艳的话,表现了对童真、顽强、乐观、执着精神品质的赞美。

      

22. 请采用第六段的描写顺序,写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文中出现的植物除外;字数不得超出所给的表格)(7分)

 

 

 

 

 

 

 

 

 

 

 

 

 

 

 

 

 

 

 

 

 

 

 

 

 

 

 

 

 

 

 

 

 

 

 

 

 

 

 

 

 

 

 

 

 

 

 

 

 

 

 

 

 

 

 

 

 

 

 

 

(2016辽宁大连)

2015年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

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

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

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孔子说: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

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

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

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

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

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

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

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

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

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

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文/游宇明,有改动)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5.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

16.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

(3分)

1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

请说明理由。

(3分)

【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

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参考答案】

14.(2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15.(4分)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

16.(3分)“必要”起限定作用,强调在一些事上心存畏惧是必要的,但这并不等于承认自己怯懦。

17.(3分)应该放在第④段。

我国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正是一个国家“知怕”的体现,放在第④段,可以证明本段“一个国家也要知怕”的观点。

(2015辽宁大连)

半岛小夜曲

①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艳的,张扬不羁。

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

②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

③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

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

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

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④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

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

⑤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给人以力量。

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

⑥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

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

⑦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

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生修行而来的默契。

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

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

也有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语猜猜。

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什么的。

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还上不上学了?

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

⑧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

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⑨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

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

(文/积雪草,有改动)

18.本文以“半岛小夜曲”为题,有什么好处?

(3分)

19.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两个场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20.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

21.理解第⑧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意。

(4分)

22.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见所闻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请描述一个你记忆中的场景,并写出感悟。

(文中出现的场景除外。

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参考答案】

18.(3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半岛仲夏夜的生活”比作一首“小夜曲”,有诗情画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4分)在街中心广场上,见到的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吹萨克斯,有人围观,有人随乐起舞的场景;沿着街道一路走,见到的人们休闲消遣的场景。

作者的心境从焦躁到宁静到沉醉。

20.(4分)用了神态、动作描写,“举”“眉飞色舞”“晃”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的得意和喜悦,写出了作者从平凡市井生活中感受到的美。

21.(4分)仲夏夜平凡、琐碎的市井生活,很美好,给人清爽,给人以力量;让人们能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

(2015辽宁大连)

2014年

能藏善跑的草兔

①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种野生哺乳动物——草兔。

②草兔的体型较大,体长约40~68厘米。

身体背面毛色由沙黄色至深褐色,通常带有黑色波纹;体侧面近腹处为棕黄色;耳长10~12厘米,耳端有窄的黑尖;尾长7~15厘米,尾背有显著的黑色斑。

③草兔的食性简单,以各种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为食。

春夏之际,它们食植物的幼苗;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冬季,大雪封山,草兔只得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埋在下面的植物茎根充饥,有时还啃食树皮。

④草兔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捕食者。

在过去,狼和狐狸都曾是草兔的重要天敌,但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狼和狐狸都已经灭绝或非常稀少,人成为它们最常遇到的也是最令它们恐惧的天敌。

⑤在与捕食者的长期周旋中,草兔练就了一身避敌的好“兵法”。

⑥草兔善于隐蔽。

春末至秋初,草兔以葱郁的植物为天然庇护,在农作物、草丛、灌木丛和幼林等隐蔽处自由穿梭。

秋末至翌年初春,树木落叶,百草凋零,它们会用前爪迅速挖掉草丛或灌木丛里面的杂草,形成一个浅浅的、有少许松软浮土的临时巢穴。

巢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刚好可以容草兔藏身。

临时巢穴正前方的枯草已被草兔压断或折断,视野开阔;两侧和后方的植物保持完整。

遇到强敌,草兔就在这种巢穴中躲藏不动。

由此可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深意。

⑦通常,草兔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久而久之便可形成“兔道”。

它们在草丛、灌木间踩出仅比一只成人鞋稍宽的小道。

有趣的是,每只草兔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很少与其他个体行走路线完全重合。

这样出行不仅节省体能,还便于它们快速躲避天敌的追捕。

⑧遇到天敌时,草兔往往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

它们的前肢短,后肢长,适于在平地或缓坡奔跑。

受到惊扰时,草兔会尽量向地势较高处奔跑;若有人阻挡,它们往往会绕道迂回奔向地势较高处;无法绕过时,便向一侧奔跑,很少选择直接冲向下方的路线。

跑起来,它们两耳紧贴颈背,躲树木,跃小坎,一路狂奔,如履平地。

⑨到了繁殖季节,草兔体内激素的急剧变化,使它们暂时“忘记”了环境中存在着的虎视眈眈的捕食者,进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

据资料记载,草兔每胎产仔5~8只,可谓“兔丁兴旺”。

较强的繁殖能力,使草兔家族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雨却仍然繁盛不衰。

(文/姜雅风,有改动)

14.文章从草兔的分布、____、____、避敌能力和____等方面说明了草兔的特点。

(3分)

15.草兔避敌的“兵法”有哪些?

请分条概括。

(3分)

16.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7.说说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参考答案】

14. (3分)体貌、食性、繁殖

15.(3分)善于隐蔽;踩出“兔道”,快速躲避;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

16.(3分)作比较,(把兔道的宽度与成人鞋的宽度作比较),突出“兔道”之窄。

17.(3分)“兔丁兴旺”说明了草兔产仔多,繁殖能力强,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

(2014辽宁大连)

近乡情更怯

①故乡,是我永远无法忘怀、也不敢忘怀的。

②那个山村,很小。

几十户人家,错落在前后两条沟里。

人们日出作,日落息,互相帮扶,其乐融融。

一家杀年猪,全村人去吃酸菜白肉血肠;一家娶媳妇,全村办喜事;一家夜里有了病人,全村男丁壮妇会应声而起。

故乡,是真的“桃花源”。

③山脚,有一合抱粗的垂柳。

柳下,是一条极瘦、极清澈的小溪。

月悬夜空,中学刚毕业的我坐在溪边。

是走,是留?

心情郁闷。

此时,总有乡亲驻足询问。

他们珍爱脚下的黄土,与那土地已结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而世代相安,却也支持、怂恿对这块土地的“叛逆”:

“争口气,有出息的进城去。

”你稍有不顺,又会说,“回来,还是山里的大葱蘸酱养人!

”这是一种看似相悖却意味深长、专属于那块土地的情怀。

④我参军要走了,乡亲们来道贺。

那贺物,是一两束存放很久舍不得吃的挂面,是几个尚带着母鸡体温、需换油盐用的鸡蛋。

一位长辈,送来3元钱,是由一沓角币、一堆“钢镚儿”组成的。

“拿着补补吧,别屈着孩子。

”我知道,这是“一堆”不知攒了多久的钱,即便在物价尚廉的彼时,也实在“补”不了什么,却在我的记忆中定格。

⑤几年后,我真的“出息”了,进城了。

黄土、老树、瘦溪悄然远去,生活之舟将我载入另外一个世界:

装模作样穿西服,故作绅士扎领带,虚情假意赴酒宴……可是,我却时时感到灵魂深处的失落与不安。

⑥盛夏。

回家。

县里小车来送。

汽车艰难地爬行在故乡的土路上,车窗外不时掠过老少乡邻的身影,我清晰地感受到这冰冷的“铁壳子”给我与乡亲们带来的隔阂。

车近村边时,陷进泥浆。

田间,有一乡亲,赶着两头黄牛犁地,竟是我儿时的伙伴。

见是我,他脸上现出惊喜,随即愣在那里,搓着手。

“哦,回来了?

……”不等我回话,他便径直走去卸犁杖,为我赶牛拉车。

我赶紧搭话,庄稼茬口好吗?

几成苗?

雨水“赶趟”不?

猪羔什么行市?

终于无话可问,终于无话可说。

曾经,在淅沥的雨帘中,我们在葱郁的草地上骑着牛儿穿行,任凭雨水把周身浇个“响透”,那样的惬意,而此刻我清晰地感受到被作为局外人、观光客对待的距离与悲哀。

⑦深秋,老父发病,去世。

父亲戎马半生,刚烈正直,极有声望,举丧之日来人便也极多。

我这个被乡邻公认的孝子,因如今的“身份”所限,出殡乡俗,均改由弟弟代做。

那一刻,乡邻谴责与不屑的目光,是我绝不敢直视的。

当呜咽的唢呐奏出如嚎啕般凄凉的曲子,满山庄顿时响起穿云裂石之声,仿佛这山村底蕴的瞬问迸发!

我第一次感受到灵魂的巨大震悚与空灵般的明净,我被一种巨大的、无法抗拒的力量征服,不由自主长跪在地!

在乡亲们顿时和缓的眼神中,我又重新看到宽容、理解与接纳。

我终于知道,我实在是农民的儿子。

骨子里仍完全是农民的底色,是不被任何世俗所改变的本色与天然!

⑧有人说,乡村生活是陈旧落后的,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注定会逝去。

我无论如何不敢苟同。

在这块厚重而又古老的土地上,有着任何“现代文明”永远无法取代的人间真情!

⑨故乡,我心底的珍藏,我的财富,我的根!

(文/郑有义,有改动)

18.从文中,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乡亲?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答出两个主要方面)(4分)

19.第⑤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3分)

20.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

21.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4分)

22.将第③段中“月悬夜空,中学刚毕业的我坐在溪边”这句话,扩写为描写当时情景的一段话。

(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参考答案】

18.(4分)

善良:

他们支持,怂恿村里年轻人进城,当年轻人不顺时又会接纳他们回乡。

热情(互帮互助):

一家杀猪,全村人去吃酸菜白肉血肠。

淳朴:

我参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