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341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月14日韩城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目录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1

(一)“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1

(二)“十二五”面临的主要问题………………………………………………………5

(三)“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机遇………………………………………………………5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6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6

(二)奋斗目标……………………………………………………………………………7

三、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8

(一)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做大做强现代工业……………………………………8

(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11

(三)以弘扬历史文化为契机,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13

(四)以提升城镇化水平为目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15

(五)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放手发展民营经济…………………………………………17

(六)以三城联创为突破,建设良好生态环境…………………………………………18

(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全面推进民生事业……………………………………20

四、强化实施与措施保障………………………………………………………………22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后劲………………………………………………22

(二)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借力发展………………………………………………23

(三)抓好环境建设,服务经济大局……………………………………………………24

(四)建立有效机制,确保规划实施……………………………………………………24

附件1:

韩城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26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依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纲要》确立了未来五年韩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是我市经济增速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结构调整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环境治理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进程,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大幅跃升,生产总值连续四年以超过20亿元的速度递增,年均增长16.7%;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亿元,2010年达到6.98亿元,是2005年的4.2倍。

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50个,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资金65亿元,成为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市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连续四年位居“陕西十强”县市,连续七年入围“西部百强”。

——工业经济上档升级。

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建成龙钢600万吨钢铁、大唐二电二期120万千瓦发电、阳山庄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重大项目30个。

循环经济进一步壮大,建成100万吨矿渣超细粉、2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等循环利用项目20多个,形成了8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园区建设快速推进,高水平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建成龙门330KV变电站,完成龙门工业园“三横四纵一环线”工程,龙门工业园跻身省级重点工业示范园区。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8个,钢铁、煤炭、焦炭、水泥、电力生产能力分别达到600万吨、700万吨、500万吨、200万吨、270万千瓦。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30亿元,是2005年的3倍,成为陕西最大的钢铁基地和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椒、果、菜、畜”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

花椒栽植面积突破40万亩,产量达到1800万公斤,花椒芽菜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900余户,成为继花椒之后的第二大增收产业;建成4000亩设施蔬菜基地、2000亩苗木花卉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修通村公路96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

建成5个乡镇文化站、195个村级文化室和128个村级活动场所,硬化巷道120公里,新建户用沼气池7100口,解决了52个行政村7万多人的饮水安全,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城镇建设快速推进。

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着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

投资2.8亿元实施景观大道工程,改造、新建城市主次干道8条16公里,中心城区道路改造基本结束,形成了“八纵六横”的城市路网;新建新城五小、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教育项目,实施城市污水、垃圾、煤层气利用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建成盛世阳光、阳山庄家具广场等大型商贸市场20多家,引进民生家乐、苏宁电器、肯德基等连锁知名企业,城市品味得到较大提升。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五年完成投资15亿元,开发面积达127万平方米,建成世纪花园等大型住宅小区。

到2010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5%提高到51%。

投资2.4亿元,实施108国道北段改造工程,首开全省国道二改一先河。

完成304省道、上芝战备路、居河防洪坝、病险水库改造等重点工程45项,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生态环境日趋改善。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工作。

关停小洗煤、小砖厂、小灰厂和小石厂64个,实施减排项目81个。

五年累计淘汰焦炭、钢铁、水泥、造纸等落后产能873万吨,累计减排二氧化硫(S02)5.69万吨,减排化学需氧量(COD)575吨,万元GDP能耗下降20%,达到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要求。

狠抓环境治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市新增绿地面积2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8%;全市新增人工造林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6%。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20元,分别比2005年净增11554元和3541元。

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突破100亿元,人均达到2.5万元。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成省级标准高中3所,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教育强市”顺利通过省级复检验收。

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市医院门诊大楼建成使用,完成了14个乡镇卫生院和267个村级卫生室改造,基本形成三级医疗卫生网络。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5万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5%、83%,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达85%。

科技、文化、体育、计生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事业取得新进步。

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韩城行鼓、秧歌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锣鼓之乡”成为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

(二)“十二五”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十一五”时期我市积极克服环境区域限批限制,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精力调结构,全力以赴抓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审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能源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相对薄弱,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迫切;二是生态环境压力较大,虽然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能源开发和资源加工带来的环境影响,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四是我市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形势严峻;五是煤炭是我市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安全事故多发成为一大隐患,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任务也十分艰巨;六是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周边县市竞相发展的势头强劲,我市继续保持领先发展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机遇

——宏观环境政策机遇。

依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在继续支持西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优势产业和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这将为我市加快发展赢得更好的政策机遇。

——关-天规划实施机遇。

关-天经济区是国家支持率先发展的重点区域,规划确定韩城为三级发展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区,把我市城镇化建设和以循环经济为主的新型工业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带来难得的机遇。

——东中部产业转移机遇。

省委提出建设西部强省,渭南加快打造关中东部新兴工业城市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的大战略,以及东中部地区加快向西部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趋势,为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融入关中都市群,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我市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更加明显,加上全市上下加快发展,建设和谐美好新韩城的高度热情,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在新的历史基点上,韩城一定会大有作为。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按照“艰苦奋斗,站稳陕西排头兵;开拓创新,当好渭南领头羊”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围绕城市中心区、龙门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建设,坚持项目带动,狠抓招商引资,聚合生产要素,做大做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特色产业,壮大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韩城建设成为中等规模的新型工业强市、特色农业大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靓市、文明和谐新市。

(二)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大改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把韩城建设成为陕西东部经济强市,力争跻身西部县域经济百强中上游行列。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总量突破300亿元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突破16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00亿元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年均增长20%,总额突破50亿元。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和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规划区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达到425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达到13000元以上。

五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岗位55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和谐社会建设达到新水平。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6%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力争实现“老有所养”目标。

建设保障性住房62万平方米,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得到改善。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下。

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到2015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下降15%。

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镇绿化率分别达到45%和40%以上。

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0%和85%以上。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2级标准以上的天数300天/年,地表水质控制在III类标准,力争达到Ⅱ类标准。

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工业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均达到98%。

三、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一)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做大做强现代工业

坚持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着力推进煤炭、钢铁、焦化、电力、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推动企业集群化、多元化发展,构建具有韩城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

——培育产业集群,增强工业总体实力。

培育产业龙头,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企业规模,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劲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培育打造年销售超500亿元企业1户,超百亿元以上企业1户、超50亿元以上企业3户,超10亿元以上企业4户,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0户。

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2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突破1300亿元;形成煤炭开采2000万吨、焦炭1000万吨、煤化工200万吨、钢铁综合生产10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水泥3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做强冶金产业,建设陕西新钢城。

加快龙钢产业升级步伐,扩大钢铁生产总体规模,提升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重点建设2×2580立方米炼铁高炉、100万吨优质棒材、100万吨抗震钢筋、H型钢、中厚板等项目。

到2015年,钢铁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优质钢材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以上。

——发展煤化工业,建设全省煤化工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煤层气开发和焦化产业为重点,延长深加工产业链,集中力量发展煤化工业。

大力提升焦化工艺装备水平,加快陕西龙门煤化500万吨焦化项目建设,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焦化生产基地。

发展煤层气制烯烃、20万吨甲醇、24万吨液化天然气、10万吨苯加氢、30万吨合成氨、50万吨尿素等后续产业。

到2015年,煤层气转化、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及焦炉煤气化工合成等煤化工产品形成规模优势,煤化工生产规模达到200万吨/年以上。

——开发煤炭资源,做大能源产业。

实施关小上大,促进资源整合,推进资源开发,提升规模水平。

兼并改造整合21个小煤矿,建设5个年产90--200万吨的中型煤矿,推进韩城矿务局矿井技改扩建,加快王峰煤矿开发,支持龙亭、桑北、岺底井田的筹建,到2015年底,形成煤炭年产200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

支持韩城矿务局2×3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到2015年底,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以上。

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形成年产20亿立方煤层气生产能力,构建“煤层气开采-煤炭开采-化工产品”产业链,培育产业新优势。

——扩大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绿色建材。

积极扶持以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绿色建材产品开发;加大尾矿和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钢铁产业的废弃物钢渣和水渣生产矿渣超细粉,利用电力生产的废弃物粉煤灰生产建筑用砖。

重点支持高标号特种水泥、高档墙地砖、新型免烧砖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形成水泥300万吨,陶瓷墙地砖5200万平方米,免烧砖4亿块的生产能力。

——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抓住关-天经济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机遇,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以发展煤炭机械配套产业为重点,支持伟山机械、留顺铸造、华通机械加工等企业与省内外装备制造大企业的联营合作,到2015年形成有主导产品的规模化机械类加工企业5户,实现产值30亿元。

加快越红纺织、河渎纺织、中鲁果汁、久芳花椒、金太阳油脂等一批轻纺食品工业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促进我市轻工业迅速崛起。

——壮大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

全面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生产,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全市工业总体步入低消耗、低污染、再利用的良性发展道路。

以煤、钢、电、焦炭、煤化、建材等主要工业支柱产业为核心,促进企业内部闭路循环,外部产业耦合链接,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加强电力、钢铁、煤化、建材等高载能行业节能,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治理,初步形成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消费四大循环经济板块。

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5%,CO2排放量降低15%,SO2、COD、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降低10%。

(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继续实施“强椒、优果、增菜、兴畜”战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以城带乡、以工辅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切入点,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园。

“十二五”期间,农业生产总值保持6.5%的增长速度,粮食产量稳定在9万吨左右,蔬菜产量达到15万吨;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2000户;苹果年产量达到10万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

积极扶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化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家。

——打造花椒产业竞争优势。

以建设全国种植、深加工、科研、贸易、出口“五大基地”为目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升花椒规模和品质,确保花椒产量稳定增长,年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

强化花椒原产地保护,实施名牌战略,打造“韩城大红袍花椒”中国驰名商标。

积极设立“中国经济林协会花椒韩城分会”,促进花椒产品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建设全国最大的花椒交易市场,打造全国著名的大红袍花椒产业基地。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防汛抗旱预警服务系统,继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防洪和兴水治旱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重点抓好扶贫开发、农村沼气、中低产田改造等工作,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5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成小型沼气池1000口,改造10万亩中低产田,解决1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新建核桃经济林3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8万亩,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

——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农业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支持农民以租赁、入股等方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试行农村宅基地流转,完善城乡结合部耕地征用补偿以及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机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

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节水体系。

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水利与水保并举,确保城乡工农业供水安全,加快城乡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和防洪工程建设,抓好农村安全饮水、水资源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

——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以创业促就业,加大农民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做大做强劳务产业。

(三)以弘扬历史文化为契机,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以文化助推旅游,开发韩城行鼓、韩城秧歌等文化产业,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司马迁文化旅游品牌,建成文化旅游名市。

——创新发展模式。

放开市场准入,强化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文化旅游建设。

充分发挥大型文化产业公司的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引进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与我市民营企业合作,全力促进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公司的开发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全方位快速发展。

——建设精品景区。

依托“古城文化、史记文化、民居文化、大禹龙门文化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五大特色资源,大力开发、全面整合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高水平建设以司马迁祠-古城为重点的精品景区,加快党家村、普照寺、大禹庙、梁带村、黄河风情、猴山、林源自然生态等景点建设,实现旅游市场重点突破。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强旅游交通道路建设,构建快捷安全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健全景点环卫、标牌、标识等设施,完善景区服务功能。

打造古城明清一条街和党家村民俗街等特色街区,做好商业配套。

高标准建设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成一批星级酒店,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

——加大旅游市场开发。

激活市内消费市场,推行市民旅游景点年票制;开拓全国市场,推进旅游区域协作,促进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共享。

加大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绿色特色食品开发,延伸带动商贸、餐饮、会展、物流、娱乐等服务业发展。

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以“弘扬司马迁文化、彰显古城风采”为主题,加快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推出以民祭司马、韩城行鼓、韩城秧歌、大禹祭祀为主的文化品牌活动;扬古城风采,塑古城形象,促古城发展。

——突出文化遗产传承。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村、名人、重要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挖掘韩城人文和民俗文化内涵,推进韩城行鼓、阵鼓、围鼓、抬神楼、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开发民间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四) 以提升城镇化水平为目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镇功能布局,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建设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提升新城、保护古城、突出南伸、启动北区”的建设思路,拉大城市骨架,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扩建,实施桢州大街改造工程,启动城市北区路网工程,建成北区城市主干道,实施城市供排水工程和城市供电双回路改造工程。

加快城市气化工程,完成市区主要天然气管道工程。

加快建设龙门、西昝、芝川等重点镇区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项目。

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能力,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

——加快构建城市服务业新格局。

把发展服务业与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商贸物流和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

规划建设市体育活动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物流中心、再生资源交易中心等服务设施。

到2015年,建成科技服务、商贸服务、物流服务、文化旅游服务和宜居住宅服务等五大城市服务功能区。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2015年达到70亿元,就业比重达到30%。

——建设重点中心城镇。

按照节约土地、合理布局、各具特色、循序渐进、战略协同的原则,加快建设龙门、桑树坪、西庄、昝村、芝川等中心城镇建设,形成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农副产品主导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升城镇的信息聚散功能和产业承载吸纳功能。

——完善城乡交通体系。

打通经济大动脉,推进道路网络化、标准化建设,提升道路通达能力,实现城乡道路高效联通。

支持黄韩侯铁路建设,加快西禹高速大前出口工程建设,改造扩容龙门车站,贯通环城东路,实施108国道过境一级公路和304省道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韩城至壶口二级公路;规划建设城市西环线道路工程,完成50%县道二级技术标准改造;完成10条乡道100公里路面宽度达5米的四级道路改造;完善重要行政村20条路网连接工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