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9384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东北地区为例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是和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由生产优势的农业。

农业发展原则——因地制宜

一、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地形、土壤、地形等因素中,气候是最以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大部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年降水量300毫米~10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

三大地形单元——高原——畜牧业

平原——种植业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山地、丘陵——林牧业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黑土——松嫩平原东部、北部和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

沼泽土—三江平原

褐土——辽河平原

肥力高低:

黑土﹥黑钙土﹥沼泽土

3、社会、经济条件:

东北地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良好的工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形成了:

农牧兴工

农业又为某些工业部门提供了原料工促农牧

交通条件:

对外联系方便——拉动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便于粮食的外运

人口:

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利于机械化推广

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

产区域

地形

地形区

主要生产对象及分布规律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农

业区

平原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玉米(非常普遍)从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大豆——从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林业和

特产区

山地区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大、小兴安岭——我国最大的林区;长白山区——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地形崎岖、海拔较高

畜牧业区

高原和部分山地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和部分林区草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

草原广阔、降水较少

此外,广大农区——舍饲养畜业发展迅速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0世纪50年代前: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未开垦的荒地

20世纪50年代开始:

国家相继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农场,经营规模大,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实现机械化生产。

东北地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约占忠播种面积的65℅,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

四、东北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

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3、发展方向:

总目标——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措施——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重点——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求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西部草原区

方向——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工程的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产品,在半山区实施“立体开发”发展特产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重点——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工业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这样快速发展起来的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20世纪80年代前: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薄弱,

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于广州市。

现今:

珠江三角洲地区——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发展的原因: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和技术

3、良好的区位条件——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1、1979~1990年,第一阶段:

(1)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外商投资规模较小,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较慢

(3)一些工厂迅速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早期外资工厂的一般模式:

外商提供当地提供

资金优惠政策

生产设备→工厂←土地

技术指导加工、组装劳动力

原料、配件、图样服务设施

2、1990年以后:

第二阶段:

(1)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3.城市化进程加快: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为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镇和乡村乡间分布的景观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有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影响产业升级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重——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②水污染——“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2、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和管理:

制定发展城市规划;加强管理

本章思考和活动简答:

67页:

思考:

1、东北地区光照时间长、生长期长以及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有关

2、农民从事农业活动时间性强,农闲时可以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可能

3、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热量条件相对不足。

但正是由于这样的热量条件,东北地区生长了独特的喜凉作物,如甜菜等。

68页:

活动:

1、珠江三角洲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如花卉、无公害绿色蔬菜,一是源于它的气候条件,水热条件;二是源于它的水路交通便利;三是得益于政府政策

2、新疆南部由于气候干热,适宜棉花生长——主要靠灌溉

3、海南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地理条件——热带气候类型

4、云南省昆明附近发展花卉种植,一是由于气候湿热,适合花卉生长;二是地方政府政策鼓励

75页活动: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生产的有利条件有:

①地形:

地势低平、河网密集、江水充沛

②热量条件:

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热量丰富

③桑树和甘蔗等需水热肥配合好,珠江三角洲地区符合它们的生长条件④广东人的饮食习惯——水产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

⑤交通便利——广州市古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2、基塘将养蚕业、制糖业、养鱼业、凉席起来;蚕丝、蚕蛹、蔗叶被充分利用起来;废弃物的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既节约了能源,维持了生态平衡,又加强了产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塘泥肥桑,蚕蛹肥鱼;塘泥肥蔗,蔗叶肥鱼,糖厂滤泥肥桑,物质得以循环,生态系统实现动态平衡,废弃物得到利用,使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只要合理均可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