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857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7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

《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docx

原创精品文言文人物传记选编答案

q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古文人物传记30篇解析

2013/4/2

新东方谢明波选編

目录

篇目一:

欧阳頠传2

篇目二:

朱熹3

篇目三:

王斗4

篇目四:

王韶5

篇目五:

楚江乙母6

篇目六:

徒单恭7

篇目七:

王定国8

篇目七:

太守恕斋9

篇目八:

李白传10

篇目九:

山涛11

篇目十:

蒙恬12

篇目十一:

樊哙13

篇目十二:

王勃14

篇目十三:

终军15

篇目十四:

东方朔16

篇目十五:

李贺17

篇目十六:

梓人传18

篇目十七:

高允19

篇目十八:

郭文20

篇目十九:

李邈21

篇目十九:

颜之仪22

篇目二十一:

陈轸23

篇目二十二:

高登24

篇目二十三:

郑兴25

篇目二十四:

申公26

篇目二十五:

周访27

篇目二十六:

华佗28

篇目二十七:

罗隐29

篇目二十八:

李纲30

篇目二十九:

左思31

篇目三十:

田叔32

篇目一:

欧阳頠传

参考答案

1.C(宾:

归顺。

)2.D(②是说欧阳頠有战功。

④是说欧阳頠不愿与元帝的部队作战。

⑤是说欧阳頠有威望,岭南的部队愿服从他。

)3.C(原文“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可见,平定始兴是欧阳頠儿子所为而非欧阳頠所为。

4.

(1)州里郡里频繁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于是在麓山寺旁建造房屋。

(2)刺史庐陵王萧续非常欣赏他,召引他作为宾客。

(3)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当时人没有不惊叹佩服他这种行为的。

参考译文: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长沙郡的大族。

祖父欧阳景达,梁代担任本州治中。

父亲欧阳僧宝,做过屯骑校尉。

欧阳頠年轻时质朴正直有思辨能力,凭言行举止忠厚诚信在岭外闻名。

父亲死了,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弟们。

州里郡里频繁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于是在麓山寺旁建造房屋,专心精进,研习学业,博览通晓经史著作。

梁左卫将军兰钦年轻时,和欧阳頠互相亲善,所以欧阳頠经常跟随兰钦出征讨伐。

兰钦担任衡州太守向南征讨夷獠,捉住了陈文彻,所获的人、物数不胜数,进献的大铜鼓,是历代所没有的,欧阳頠参与了这件事情有功,回来后担任直阁将军。

刺史庐陵王萧续非常欣赏他,召引他作为宾客。

兰钦出征交州,又请示让欧阳頠一同随行。

兰钦越过南岭由于生病去世,欧阳頠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京都,然后再赴任。

当时湘衡的边界有五十多个部落不归顺,皇上命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伐他们,韦粲任命欧阳頠为都督,(五十多个部落)都被平定。

侯景叛变,韦粲自已离开回到京都征讨侯景,让欧阳頠监管衡州。

京城被攻下后,岭南地区互相吞并,兰钦的弟弟前任高州刺史兰裕攻打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取了他的郡邑。

兰裕因为哥哥兰钦和欧阳頠有交情,派人招揽他,欧阳頠没有听从。

于是对使者说:

“高州刺史兄弟地位显赫,无不是沐浴国恩所得,现在应该投入国难支援京都,怎能自作主张做骄横的事。

”等到高祖进军援助国都,将要到始兴,欧阳頠就真诚地主动地和高祖结交。

兰裕派兵攻打欧阳頠,高祖援助他。

兰裕战败,高祖调任欧阳頠担任始兴内史。

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问朝中所有官员:

“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十分需要优秀人才,你们各自推举所了解的人。

”群臣中没有回答的人。

梁元帝说:

“我已经得到了一个人。

”侍中王褒进说:

“不知道是谁?

”梁元帝说:

“欧阳頠公平正直有匡扶济世的才能,恐怕萧广州不肯送他来。

”于是授予欧阳頠为武州刺史,想让他出南岭,萧勃留住了他,他不能接受皇上的任命。

当时萧勃在广州,兵力强大权位显重,元帝对此很担心,派王琳代替他担任广州刺史。

萧勃派他的将领孙信管理广州,自己率领所有的士兵来到始兴,避开王琳军队的锋芒。

欧阳頠另外占据一城,不前去拜见萧勃,关闭城门,高筑营垒,也不抵抗作战。

萧勃很生气,派军队袭击欧阳頠,全部没收了他的钱财物资马匹武器。

不久又放了他,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又和他结盟。

萧勃死了后,岭南动荡不安,欧阳頠在南方有声望,并且和高祖有交情,于是授予欧阳頠散骑常侍,统率衡州一切军事。

还没有到达岭南,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已经平定了始兴。

等到欧阳頠来到岭南,岭南人都被震慑而顺服。

于是进军广州,完全占有了南越之地。

当初,交州刺史袁昙缓暗中把黄金五百两寄存在欧阳頠那里,让欧阳頠把一百两还给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交给儿子袁智矩,其他的人不知道这件事。

不久,欧阳頠被萧勃打败,财产都没了,唯独袁缓昙寄存的钱还在。

袁昙缓不久也死了,到这时欧阳頠按照袁昙缓的交待把钱还给了他们。

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当时人没有不惊叹佩服他这种行为的。

篇目二:

朱熹

参考答案

1.B(俾:

使)

2.B(与:

①介词,对,向;②介词,跟,同。

A.以:

介词,用。

C.之:

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

D.所:

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3.C(②表朱熹重视教育,③为王淮奏请让朱熹改任他职,④表朱熹的耿直、倔强性格)

4.D(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

5.

(1)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

(2)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

(3)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

他父亲朱松字乔年。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

“这就是天。

”朱熹问道:

“天的上面是什么?

”父亲觉得十分惊奇。

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

“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

”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

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

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

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

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

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

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

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

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

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

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

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

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

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

“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

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

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

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篇目三:

王斗

1、D(谢:

道歉)

2、D

3、C(②是引出下文劝谏的话。

⑤说的不是政事。

4、A(“赞扬宣王”表述错误)

5、

(1)大王听错了。

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

(2)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

因为他们会做。

参考译文:

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

王斗说:

“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

大王认为怎么样?

”传达汇报王斗的话。

宣王说:

“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

”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

宣王说:

“我继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

”王斗回答说:

“大王听错了。

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

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

“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

他纠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

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

”宣王说:

“我愚蠢寡闻,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

”王斗说:

“不。

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

“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士呢?

王斗说:

“世上没有骐騄,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赛过狡兔东郭俊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世上没有象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

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

”宣王说:

“我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

”王斗说:

“您忧国爱民,还不如爱一尺绉纱。

”宣王说:

“这是什么意思?

”王斗说:

“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

因为他们会做。

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

所以我说:

‘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

宣王内疚自责说:

“我对国家有罪。

”于是。

先拔了五名贤士,任命他们的官职,齐国因此治理得很好。

 

篇目四:

王韶

1、B(谢:

道谢)

2、D两个“为”都是“替”的意思。

(A凭/认为;B表示接/表转折;C竟然/才)

3、C(③是写高祖对他的肯定。

④是晋王对王韶委以重任。

⑥是写王韶因劳顿而死)

4、C(“先攻下河阳”不对,而且不是处理晋王的后事,而是晋王把攻克金陵之后的事务交给王韶处理。

5、

(1)如果现在放弃这次机会而回去,以我的愚昧固陋,实在不能理解(您的做法),希望陛下好好考虑这件事。

(2)晋王在年幼的时候带兵出征,就能攻克吴、越之地,天下安定,这是王韶辅助的功劳啊。

(3)自从朕到了这里,你胡子发鬓逐渐变白,恐怕是忧心劳碌造成的吧?

参考译文:

王韶,字子相,自称太原晋阳人。

王韶小时候大方文雅,很喜好不同一般的节操。

在后周时屡次因为军功受到提拔,官至大将军,可以同三司一起商议国事。

武帝攻取晋州后,想要班师回朝,王韶进谏说:

“北齐朝纲混乱,已历数代君王,上天褒奖我王,让您一下子就扼住了它(齐)咽喉。

加上因为他们在朝上国君昏庸,在朝下人心恐惧,攻下动荡的剂国,就在今日。

如果现在放弃这次机会而回去,以我的愚昧固陋,实在不能理解(您的做法),希望陛下好好考虑这件事。

”武帝非常高兴,赏给王韶一百匹细绢。

等到灭掉北齐,王韶因军功升为开府,封为晋阳县公,宣帝即位,拜为丰州刺史。

等到高祖登基,晋升爵位项城郡公,加位大将军。

晋王杨广出镇并州时,王韶被任命为行台右仆射,王韶性格刚直,晋王很是畏惧,每件事都向他咨询,不致违犯法度。

有一次,王韶奉命巡视长城,出行后晋王挖池起山,王韶回来,将自己锁起来以此进谏,晋王向他道歉并停止了工程。

高祖闻知后赞叹并嘉奖了他:

赐给他百两黄金,宫女四人。

平陈之役,王韶自己兼任元帅府司马,率师奔赴河阳,与大军相会。

到寿阳后,与高颎计议军机,从未延搁过。

等到攻取金陵,晋王杨广班师,留王韶在金陵防御,把一切善后事宜托付给他。

几年后,王韶被召还回京,高祖对众公卿说:

“晋王在年幼的时候带兵出征,就能攻克吴、越之地,天下安定,这是王韶辅助的功劳。

”于是加封王韶为柱国将军。

开皇十一年,皇上驾临并州,因为王韶工作称职,特地对他慰劳勉励了一番。

这之后,皇上对王韶说:

“自从朕到了这里,你胡子发鬓逐渐变白,恐怕是忧心劳碌造成的吧?

国家的希望,只在你的身上了,你要好好努力啊!

”王韶推辞说:

“臣渐渐老了,还很不懂得如何做官。

”高祖说:

“这是什么意思?

不适合,是没有用心吧。

”王韶答道:

“臣往昔在北周那样的乱世,尚且用心,何况今逢明主,敢不竭尽自己的心智气力吗只是心神和精力日渐衰微,(这些事)不再是愚驽的人可以做到的。

加上(我)今年六十六岁了,年事已高,又易健忘。

(我)哪里敢自己放松自己呢,只是因为(这样)才导致身体劳累,又担心因年衰力薄而使朝纲紊乱罢了。

”皇上慰劳他,并让他回去。

秦王杨俊出任并州总管,仍让王韶担任长史。

一年后,王韶乘驿马驰还京师,因劳顿过度而死,时年六十八。

高祖甚为伤感,对秦王的使者说:

“告诉秦王,我原来让子相徐缓来京,为何骑驰马?

杀我子相,责任他任岂不在你等身上?

”言语之中十分凄凉。

高祖又命令有关官署为其建立住宅,说:

“死者要住宅何用,仅以此表达我的深切衰悼之情罢了。

 

篇目五:

楚江乙母

1、C(能够)

2、D(A.代词/助词,的B.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江乙C.代词/助词,的D.助词,的)

3、C(“后来由于案情大白”错误,是江母借失布陈言而使其复职。

4、A.令尹将这归罪于江乙,并请楚王撤了江乙的职。

B.江乙赋闲在家,没几天,他母亲丢了几十尺的布。

C.这和教人偷盗有什么差别吗?

参考译文:

(她是)楚大夫江乙的母亲。

在楚恭王执政的时候,江乙是楚国大夫,一次王宫失窃,令尹将这归罪于江乙,并请楚王撤了江乙的职。

江乙赋闲在家,没几天,他母亲丢了几十尺(八尺为一寻)的布。

于是(江乙的母亲)就到(王宫)对楚恭王说:

“我昨天夜里丢了几十尺的布,是令尹偷了我的布。

”此时令尹正陪侍在恭王左右。

恭王对江乙的母亲说:

“如果真是令尹盗的,我绝不会徇私枉法。

如果不是他,那就是你诬陷他,你知道楚国是有法律的。

”江乙的母亲说:

“即使不是令尹亲自盗的,也是他教人去盗的。

”恭王问:

“令尹怎么会教人去盗?

”江乙母亲说:

“过去孙叔敖当令尹的时候,人们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如今这令尹,耳目不明,致使盗贼猖獗,因此让盗贼能够偷窃我的布,这和教人偷盗有什么差别吗?

”恭王说:

“令尹在朝为官,盗贼私下猖獗,令尹又有什么罪过呢?

”江乙母亲(惊讶地)说道:

“咦,您怎么这样说呢。

前些日子我儿子担任大夫时,王宫失盗,我儿子被定了罪,罢了官,我儿子又怎么能知道?

但最终还是被定罪,独这令尹,却不认为是有过失。

记得周武王曾说: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上梁不正下梁歪,令尹不才国不宁。

所说的国家没人,不是真的没有人而是能够治理国家的人。

希望大王您能明察秋毫。

”恭王道:

“说得好。

你不仅讥讽了令尹,也提醒了朕。

”于是命令侍从倍偿江母丢失的布,还赏她黄金十锭。

江乙母亲辞谢这些黄金和布匹,说:

“我不是为这几尺布来冒犯您,只是抱怨令尹治国无方罢了。

”于是离去,不肯接受(楚恭王的赏赐)。

楚恭王说:

“母亲尚且如此聪慧,她的儿子一定也不一般。

”于是重召江乙入朝并重用他。

有德行的人说江乙的母亲善于言辞,微言大义。

《诗经》说:

“帝王谋事鼠目寸光,所以我要向他进谏。

”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歌颂说:

江乙失去职位,他的母亲为之思虑,已经赋闲在家,其母失布几十尺,指责令尹,言辞拿捏恰到好处,恭王重新重用江乙,赏赐其母黄金布匹。

 

篇目六:

徒单恭

1、B(逮事:

曾在……朝任事、任官。

2、A(第一个“以”是“用”之意,第二个“以”是“因为”之意。

B项的两个“为”字都可解作“做”之意。

C项的两个“于”都作“在”解。

D项的两个“而”字都是顺接关系连词,可解可不解。

3、D(①②⑥这三句都不是说其贪鄙自私的,故可排除。

4、B“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错误,应该是“负责编排打猎的围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因而向所属各县索取黄金,却从未铸佛,而是把所有的黄金拿到了自己家里,因此被百姓们称为“金总管”。

②都毫无根据地提出不同意见,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③兀鲁也去向完颜亨的母亲道贺,忽挞又诬陷兀鲁有怨言。

参考译文:

徒单恭,本名斜也。

斜也任官贪鄙,曾指使画工绘一幅佛像,自称曾见过佛祖,样子与画工所绘一样,应当用黄金铸造,因而向所属各县索取黄金,却从未铸佛,而是把所有的黄金拿到了自己家里,因此被百姓们称为“金总管”。

完颜秉德出朝考察官吏是否廉洁,斜也因贪赃被免去官职。

海陵王完颜亮篡夺了皇位,他的皇后徒单氏是斜也的女儿,斜也因此又被任命为会宁府长官,并封爵为王。

不久便被拜为平章政事。

海陵王到胡刺浑水出猎,斜也负责编排打猎的围场,凡是平日与他不和的人,他都予以杖击。

海陵王曾对宰相说:

“斜也担任宰相,并不是我有私情;我听说有关军国大事,凡是斜也的意见,爱卿们都不接受,难道他千虑就无一得吗?

”其他宰相都没有说话,只有温都思忠列举数事为例回答说:

“某件事本应当这样,斜也却说应那样,毫无根据地提出不同意见,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臣下曾在康宗朝任官,几朝的宰相也没有像斜也那样专权自恣。

”海陵王沉默表示同意。

斜也在官府大堂杖击令史冯仲尹,遭到御史台弹劾,被海陵王杖击二十。

斜也的猛安部中有一名叫撒合出的人,报告说斜也强取本部人的财物,海陵王命令侍御史保鲁立案调查。

保鲁却不顾事实,海陵王将保鲁处以杖刑,并任命撒合出为符宝抵候。

斜也的哥哥定哥娶太祖的长女兀鲁为妻,定哥死时没有儿子,便以幼弟的儿子查刺作为自己的后代。

斜也图谋哥哥的家财,强娶兀鲁为妻,两人关系却不和睦,兀鲁曾经骂过斜也。

斜也的妾忽挞与兀鲁的关系也不好,于是在海陵的王后徒单氏那里谗毁兀鲁说:

“兀鲁怨恨皇帝杀死了他的哥哥宗敏,曾口出怨言。

”正巧韩王完颜亨改任广宁府尹,各位公主和宗室妇女都前去向完颜亨的母亲道贺,兀鲁也去劝慰,忽挞又诬陷兀鲁有怨言。

海陵王命萧裕立案讯问,忽挞受到徒单后的宠幸,见证人都不敢说话,于是便把兀鲁处死了,斜也因此把查刺的家财全部夺走,大定年间都予以追回改正。

海陵王因为兀鲁对皇帝有怨言,斜也不上报,又把斜也处以杖刑,免去他所任的官职。

不久又复官为司徒,进拜为太保,负责三省事务,兼任劝农使,又进拜为太师,封爵为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随同海陵王在顺州打猎。

正要打猎时,听说斜也去世,当天便停止打猎,亲临治丧,为斜也选择墓地,派使臣负责修筑墓室。

及至下葬,又赐给拇(木复)车,海陵王及皇后亲率百官祭奠,赐予谥号为“忠”。

正隆年间,改封为赵国公,又进封为齐国公。

篇目七:

王定国

1.A(特:

只是)

2.B(A项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而”表承接;B项两个“且”都是“尚且”的意思;C项前一个“以”为介词,“因为”的意思;后一个“以”为介词,“凭借,依据”的意思;D项前一个“焉”为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后一个“焉”为兼词,“于之”。

3.D(①写的是“先王之泽衰”;③写王定国之“忠”;④表现作者对王定国的叹服。

4.B(B项“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表述不当,这句话是赞扬王定国“忠于国家、孝于家亲”“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洁品行。

5.①《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

②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③孔子说:

“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

”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

参考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他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

”凭我看来,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

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发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因此,还因道德礼仪而终止,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

在情理之中而发生,因忠孝而终止,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

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

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是言简义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

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担心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

孔子说:

“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

”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

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啊。

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曾良策注:

颜长道为苏轼的朋友)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而回来。

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我说:

“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如此快乐了。

现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外几步远就是大江,过了一个月也没到大江边了,糊里糊涂地,真是一个老农夫了。

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毫不衰减,所到之处安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

从今以后,我敬服定国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诗作啊!

篇目七:

太守恕斋

1.D(竟:

最终,终于)

2.B: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A副词,将要/句首发语词;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D凭借,依靠/在)

3.A(“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不能作为理由。

4.B(老和尚并非“未卜先知”,也无“察言观色”)

5.①这样,不只大奸大恶的人能预先设好迷惑你的计划,就算是乡下的一般百姓,淮没有亲近的同伙(朋友),谁没有恩人仇人呢?

(3分;“不特”、“亲党”1分,句意2分)

②您亲自查访还是如此,何况是依靠别人的了解的,怎么能避免错误呢?

③如果对他人(人,事情)有利,本来就应该冒死说出来。

希望您细细(认真)考虑。

(3分;“利”、“惟”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恕斋先生,曾经担任献县县令,是一个好官吏。

在太平府做官时,遇到疑难案件,就改穿便服亲自去查访。

恰巧来到一座小庙休息,庙里的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向他合掌肃立施礼。

随即吩咐徒弟备茶。

徒弟远远地答道:

“太守就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到别屋去坐一会吧!

”老和尚说:

“太守大人已经来了,赶快沏上茶来。

”恕斋先生大惊:

“你怎么知道我来?

”老和尚答道:

“太守您是一郡之主,一举一动,全郡人都知道,哪里仅仅是我知道呢?

”恕斋先生又问:

“你根据什么认识我?

”老和尚说:

“太守不能认识全郡的人,但全郡的人谁不认识太守呢?

”恕斋先生又问:

“你知道我为什么事而来吗?

”老和尚说:

“你是为某某案子来的。

这个案子的原告和被告两方,早就沿路都安排了人马等着你去查访。

不过,他们都假装不认识你罢了。

”太守听这一说,怅然若失,于是问:

“那你为什么不跟他们一样也假装不认识我呢?

”老和尚跪地叩头,说:

“我该死,我该死。

我就希望你这样一问。

您治理地方的政绩,并不比龚遂、黄霸的政绩差,然而百姓对您稍微不满意的的原因,是您喜欢便服暗访。

这样,不只大奸大恶的人能预先做好迷惑你的计划,就算是乡下的一般百姓,谁没有亲近的同伙,谁没有恩人仇人呢?

您查访甲的同伙,他就会认为甲在理而乙理亏;您查访乙的同伙,他就会认为乙在理而甲理亏。

您查访跟他有仇的人,他就会认为他的仇人理亏;您查访对他有恩的人,他就会认为他的恩人在理。

至于那些妇女小孩,他们听到的看到的并不真切;那些病弱的老人,话又说不清楚,叉怎么能拿来作为判案的确凿根据呢?

您亲自查访还是如此,何况是依靠别人的了解的,怎么能避免错误呢?

;便服暗访成为祸害,不仅仅调查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