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777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docx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光掌握这些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树立良好自信心,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才会在学习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数学中所涉及到的数学学习方法还应是对大多数学生适用的“通法”,而不能是适用于少数个别学生的特殊方法。

学法指导应由“学会”向“会学”发展,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

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

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

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

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

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

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

6×6×6=216(立方厘米)。

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

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

其中哪一种最优?

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

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

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

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

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

(1)2400÷(2400×20%÷5)-5=20(天)

(2)2400×(1-20%)÷(2400×20%÷)=20(天)。

教师启发学生,提问:

“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

”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

(3)5×(1-20%)÷20%=20(天)。

如果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

5÷20%-5=20(天)。

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

学生又会想出:

(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

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

”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

“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

如学习“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时,认真观察量角器,问自己:

“我发现了什么?

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

”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

“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

”“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

”,“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

”,“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

”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

在度量形状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

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

一、学会“读”

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强调语文中的读,而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

“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这里所讲的阅读数学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

学生们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易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那么如何有效地读数学书呢?

平时应做到:

一是粗读。

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

二是细读。

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

三是研读。

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读书,先求读懂,再求读透,使得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1.读标题。

要求学生细细体会标题,能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2.读例题。

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并初步领会解题方法;3.读插图。

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文字的内容;4.读算式。

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义;5.读结语。

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语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准确地把握。

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相关的问题,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除读教材外的书刊,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即如读报也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动态。

3.读生活,有人说生活是一本很好的书,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型,新课标非常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读数学,找数学,在生活中读到的数学知识有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对他们自身来说往往是印象最深的,而且是最感兴趣的。

二、学会“听”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

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严密的学科,所以,数学中的听相当重要。

可能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思却截然相反。

数学中的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1.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

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

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

因此,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特别提倡小组交流,博采众长,在组内活动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三、学会“讲”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概念,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

数学学习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

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

通过说,训练思维方法;其次,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讲体会,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通过自己的反思,再将自己“读、听”的体会讲出来,可以加深“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如讲教材内容,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

在讲同学发言看法的同时,拓宽了评价的渠道和方式,也对知识进行了再学习和思考。

2.讲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

通过学生大胆地讲,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四、学会“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

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

要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简洁美观,而且便于记忆和使用;熟练掌握数学中常用的书写格式;会作图,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

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写(做)作业外,还应包括写数学日记等。

写数学日记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和生活中的的有关数学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五、学会“用”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

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是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数学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学以致用”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有助于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其他学科问题和生活、生产实际问题。

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学习数学之道

1、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2、掌握思考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3、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

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4、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

”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

“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

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5、归纳总结思想。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

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

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6、掌握记忆方法。

要想学好数学,对老师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要结论、解题规律都必须记住。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记忆的方法。

1.理解记忆法。

很多数学知识,光靠死记硬背不容易记住。

如果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2.分类记忆法。

许多数学知识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对它们进行恰当的分类,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记住了一个就记住了一类;3.比较记忆法。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两个概念组成一对进行记忆,也不容易忘记。

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及准备的习惯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

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

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2、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

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

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3、勤于动手的习惯

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计算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严密性,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容易不等于简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

4、反思的习惯

小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不但是小学生有粗心马虎的现象,大人也有。

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如果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特别是对那些“粗心过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录总结,反思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5、质疑的习惯

其实好奇、好问是每个小孩的天性,这种天性在后天的教育中或者被抹杀,或者会变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让学生提出问题固然有困难,于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或直接将他们带到问题的终点,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学生从小就丧失了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能力,并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

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应当给与学生恰当的评价,要给与鼓励,肯定正确的一面,绝不能“一棍子打死”。

6、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外部事物的有效的关注,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注视者两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擞。

学生应当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做的动作。

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主题鲜明的课堂气氛。

7、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

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

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8、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研讨,使自己在叙述、解释、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调整看法,实现对知识的科学建构。

9、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

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0、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

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同时,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不迁就、不谅解,不拖延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