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docx
《第二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
第二讲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
各位老师,我们接着讲第二个专题: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
第一个专题我们讨论了“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课程智慧”。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
我们的基本结论是:
做老师的人一生都在备课。
他一生都在寻找、开发、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
一个好的老师,他的经历,他看到的,听到的,不断地被转化为上课的内容。
真正好的公开课,不是一个星期就可以准备好的。
有些老师,一旦上公开课,就浑身是胆。
为什么?
他有经历,有阅读,他一直在备课。
真正好的公开课,往往在上课之前,有大体上的准备,然后有临时的生成。
他在现场突然会冒出来很多智慧来。
真正的有课程智慧的老师,他就不断地积累课程资源,积累之后,那些课程资源就会在课堂上蹦出来。
如何让课程资源在课堂上蹦出来?
如何让课程资源进入具体的课堂教学?
这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教学智慧”。
严格地说,教师的“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是连在一起的,很难分割。
教师的“课程智慧”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也可能存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现场。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有相关的课程智慧以及临时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机智。
但是,还是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划界: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而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课堂”行为。
因此,当我们讨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这个主题时,这个主题也就可以转换为: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或者,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我个人愿意将教师的“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这三点也可以视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
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传道
“好课”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感觉:
他被你感染,一种力量感染,新课程称之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上都是不可以教的,只能感染。
一个老师上课有没有激情,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态度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他的学生。
我推荐的第一个有关“传道”的案例是美国电影《死亡诗社》。
这部电影在很多地方在流传。
我在广州的购书中心买过几十张《死亡诗社》,我自己观看,也送给我的朋友。
广州的购书中心有专门的音像店,我每个月会到那里去寻找资料。
我一直在搜集教育电影、教育录像。
我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提供一些教育电影或教育录像的片段,作为课堂讨论的案例。
有一段时间我给广东的校长做有关“新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的主题报告。
那段时间,广州购书中心的服务员感到很奇怪:
忽然有很多老师特意来购买《春风化雨》(这部电影也翻译为《春风化雨》),买到《春风化雨》之后,就迅速离开,不买别的。
她们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我告诉她们,是因为我给校长们做了推荐。
广州购书中心卖了上百张《死亡诗社》。
后来,我再去买的时候,那里的店员说:
“已经卖完了。
”我问:
“什么时候有呢?
”店员说“可能再也没有了。
”我问:
“怎么再也没有了呢?
”店员说:
“印制的权限已经用完了。
”后来又出现了DVD版本。
在《死亡诗社》中,那个基廷老师是有专业智慧的,但更重要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智慧,而是基廷老师的教学激情。
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他的学生。
什么是一堂好课呢?
有时候,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
我给老师们放几个片段。
这里面出现了几位老师,你看这些老师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镜头1:
一群学生在楼道里面自由地拥挤、呼喊。
为什么放这个镜头呢?
这个是学校里面的生活,他上课之前就放这么一个镜头,你可以看得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表达,因为孩子们原本是野外的一只只鸟,但是现在孩子们已经变成了家猪。
就是我们现在养猪啊,本来都是野猪,慢慢变成家猪了。
你想家猪对人是好的嘛,但是对猪来说,是很糟糕的。
我们有的老师说:
“家猪有什么,家猪过的很开心,吃了睡,睡了吃,很好的。
”这是你想的开心,更可怕的是,如果那些家猪也认为开心,那就完蛋了。
你看,野鸟,孩子本身就是野鸟,自由地飞翔,可是慢慢地被变成了我们教室里学生这个样子了。
镜头2:
学校副校长在楼道里喊:
慢点,孩子们!
慢点!
你们这帮毛手毛脚的家伙。
你看,他为什么说:
“慢点,孩子们!
慢点!
你们这帮毛手毛脚的家伙。
”就是说:
你们这一群野鸟,你们这一群小野兽。
这原本不是什么坏事,可是,现在,我们孩子们身上已经看不到野性了,非常的遗憾。
依我看,最美的男人,就是身上有野性的男人,女的我不好说。
镜头3:
化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孩子们,从项目表上选出三个实验项目,每五周写一份报告,第一章的前二十个问题明天交。
这是第一个老师,老师们看,第一种老师就是只会布置作业的老师,你看看。
镜头4:
拉丁老师带学生读拉丁语——爱克尼克弄,爱克尼克农,爱克尼克弄,爱克尼克农,爱克尼克弄,爱克尼克农,再来一遍。
这种老师,你看,可能教外语就应该这样教是不是啊?
但是,现在教外语也不用这种模式了: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样子,偶尔看看窗外。
这是第二个老师。
镜头5:
几何老师给学生提要求——学习几何要求非常地精确,任何人如果不按时完成作业,那么都将会被扣掉一个学分。
奉劝你们不要以身试法。
这是第三种老师,我相信我们在座有些老师也有这样的,尤其是中考、高考的时候,我们会跟学生这样说话。
我上课的时候都会说:
“不要迟到,迟到五分钟算迟到,五分钟之后不要进我的教室,你进来也可以,但是我心中充满仇恨。
”学生就不进来了,但是我接下来还有一句话:
“如果你不进教室,你将会被扣掉两个学分。
”学生就说:
“这种人太不地道了。
”我还会紧接着再说一句话:
“但是如果你提交一篇论文,让我感觉到你是一个人才,我将会原谅你。
另外第二点,如果你正在酝酿创作一部伟大的作品,你也可以不来听我的课了。
”我的学生就会觉得:
“啊,还可以。
”我们上课都是这样的,你不来听课,扣两分,总分八十分,来一次,作业做得很好,加两分,做的比较差,八十分,不来,七十八分,我们都是干这种事的。
威胁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是不要成为老师唯一的办法。
第四个老师马上就要出场了。
镜头6:
基廷老师吹着口哨进入课堂……后来,基廷老师给学生讲“诗歌鉴赏”
基廷老师:
各位,翻到前言第21页。
尼尔,你念一下序言,“诗歌鉴赏”的第一段。
尼尔:
诗歌鉴赏,作者:
埃文斯·普里查特博士。
要完成理解诗歌,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它的格调、韵律和修辞方法,然后提两个问题。
第一,诗歌的主题是如何艺术地实现的;第二,该主题的重要性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是诗歌的艺术性。
第二个问题回答的是它的重要性。
一旦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判断该诗的优劣也就不是太难的问题了。
如果把诗歌艺术性的得分画在横轴上,把它的重要性记在纵轴上,计算一下它所覆盖的面积,也就得出了它的优劣。
拜伦的十四行诗可能在竖轴上得分很高,但横向得分一般。
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可能在横向和竖向上都得分很高,覆盖的面积很大,也就表明它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阅读本书的诗歌时,请联系这种分析方法。
随着你用这种方法评估诗歌的能力不断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也会日益地提高。
基丁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然后转身对学生说话。
基丁老师:
屁话!
这就是我对艾伦斯·普里查特先生的评价。
我们不是在安水管,我们是在谈论诗歌。
我的意思是:
你怎么评论像美国诗人巴特斯坦的诗呢?
哦,我喜欢拜伦,给他42分,但并不为之欣喜。
现在,我要你们把那一页撕了。
撕吧!
把整页都撕了。
没听见吗?
把它撕了,把它撕了,快点儿。
副校长以为老师不在教室,于是,冲进教室来干涉学生撕书。
基丁老师出面解释,副校长退出教室。
他为什么要撕书呢?
老师们以后不要撕书,这个很不好。
但是,他表达的是一个教育寓言。
就是说:
你要让学生自己思考,你要有补充或者更新教材,补充有一个前提,要减少,不能只是做“加法”。
你的“加法”做到一定的程度,不断的加,加了那么多,原有的教材就可能成为一个累赘。
所以,首先要“减损”,然后再“增加”。
它表达的是这么一个意义。
这个老师的课,你可以给出很多的解读,我希望老师们不要误解,以为这个老师就是鼓励学生撕课本,以为鼓励学生撕课本就是好老师。
不是这样的。
这部电影最关键的理念是:
让学生明白,除了课本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资源我们可以考虑。
学校的副校长接下来跟这个老师有一个对话。
副校长代表的是教育的传统,整个现存的教育秩序和制度,基廷老师代表的是对传统的突破、反叛,引导学生慢慢的恢复他们的野性。
镜头7:
副校长麦克里斯特和基廷老师的对话。
麦克里斯特:
你今天的课上得很有意思,基丁先生。
基廷:
今天吓了你一跳,真抱歉。
麦克里斯特:
不、不、不!
用不着道歉,很有意思,虽然有些误导。
基廷:
是吗?
麦克里斯特:
你鼓励他们成为艺术家是很冒险的,等他们意识到他们不是伦伯朗、莎士比亚或者莫扎特时,他们会因此恨你的。
基廷:
不是让他们当艺术家,乔治,自由思想者。
麦克里斯特:
17岁的自由思想者?
基廷:
奇怪,没想到你这么悲观。
麦克里斯特:
不是悲观,是现实,如果他们真能不满脑子的胡思乱想,我也就不会悲观了。
基廷:
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你看,基廷老师怎么说的?
“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够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我们要活在自己的梦想中。
我们要让孩子们除了现成的制度需要接受和遵守之外,孩子们和我们的老师们还要有自己的梦想。
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梦。
我们的梦就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种离开,让我们重新变得比较自由和有所创新。
我们提倡创新,那么多年了,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最基本的思考的自由,没有给老师教学的自由,所谓的创新,一定是伪装和虚假,不太可能。
所以,我一直建议:
我们的老师们自己要有梦,让自己有希望,让我们活在我们的希望中,活在我们的梦想中。
我的基本的结论是,我们的有些老师们基本上没有梦了,我们每天为了应酬,为了检查,为了跟学生家长对话,为了应付校长的要求,然后慢慢我们变的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没有我们的梦。
我们有些老师有一点点梦,基本上都是“噩梦”。
我们要让我们的生活重新变得自由,挣脱现实的太多的规范。
基廷老师不过就是想表达这样的想法。
这个老师的追求,在学校里面引起了很多的震动。
这个老师的做法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他给出了一个暗示:
让我们知道,激情、浪漫,是可以作为一个追求的。
所有的教育现实都抵制激情,拒绝浪漫,但是所有的教育改革,多多少少一定要有激情和浪漫。
否则,我们没法改,不可能改。
镜头8:
基廷老师给学生讲莎士比亚。
基廷老师模仿戏剧里面的角色:
“喂,我眼前的是一把剑嘛!
”
老师们听到了没有?
这是基廷老师的一种典型的讲课风格,有自己的激情和身体语言:
“喂,我眼前的是一把剑嘛!
”(手势)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老师有这种动作?
我们的老师都很疲劳,像我一样,经常熬夜,早上又起得很早。
我们的老师们很晚很晚睡。
我最讨厌的一个说法是:
“敬爱的老师,夜深了,您的窗户还亮着灯光……”然后,第二天早早的就来到学校,那不疲劳才怪。
不像基廷老师,他身上有这么多的干劲、激情。
激情有的时候比讲课的内容更重要,当然也不能够夸张。
请在座的男老师们回去对着镜子训练这个动作(手势):
“喂,我眼前是一把剑嘛!
”要有激情,有点力量感。
男老师,你知道你的使命是什么吗?
你就要让学校有力量感。
女老师呢,我建议最好像邓亚萍那样,也有力量感。
邓亚萍很有力量感。
我要是看邓亚萍打乒乓球,就有信心,我就知道她一定会打赢。
邓亚萍打乒乓球,我不认为完全是靠她的技术。
她的气势是一流的。
每一次抽球,就大喊一声:
“哇!
”这一声叫喊,基本上就约等于说:
“得分去吧!
”一声叫喊,一定会得一分。
这是邓亚萍给我们的信心。
我打乒乓球,水平也很一般。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有几个老师很讨厌跟我打乒乓球。
为什么呢?
他和我水平相当,甚至比我还强一点。
但是,一打,他就打败了。
他不知道我有一个绝招,我打球时,我会大喊一声:
“哇!
”他说:
“这是不规范的。
”我说:
“哪有什么不规范?
我说了算。
”什么规范不规范的,又不是国际比赛。
这种激情有时候胜过一种技术的力量。
镜头9:
讲课的时候基廷老师忽然跳到讲台的桌子上。
基廷:
我为什么要站在这儿?
谁知道?
查理(学生):
感觉高一点儿
基廷:
不,谢谢你的幽默。
我站在讲台上是提醒自己,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瞧,从这地方看世界完全不同,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来看,来吧。
来吧!
一旦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就必须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可能显然有些荒唐或者是愚蠢,但必须试一下。
同样,读书的时候,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想想你自己怎么看。
有学生轮流站到讲台的桌子上,再跳下来。
基廷:
同学们,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索罗说: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
别像老鼠逃跑似的,看看你的周围,对了,就这样,普利斯克,谢谢,对极了。
要敢于开拓新的天地。
基廷:
好了,除了写作文之外,我希望你们每人写一首诗,自己的诗,这就对了。
每个人星期一早晨,都要在全班念自己的诗,祝你们好运,各位!
等基廷老师离开教室,胆小自卑的学生安德森也站到桌子上。
基廷老师忽然推门,探头,调侃安德森:
“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些作业把你的魂都吓没了,胆小鬼!
”
这是这部电影里面最胆小的一个小男孩,叫安德森,很自卑。
老师们,有些学生为什么成绩不好呢?
可能与自卑有关。
自卑是最折磨人的一种情绪,它会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口一口地咬掉。
这是自卑带来的后果。
你看,基廷老师是如何让这个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起来的?
他如何让这个孩子在教室里面过得有尊严?
最可怕的是,一个孩子,他在教室里面一直活着,但是没有了尊严。
我们的老师竟然加剧这种没有尊严的生活。
这部电影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就是,这个基廷老师让这个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起来。
基廷老师说:
“每个人星期一早晨要念自己的诗。
”不是写一般的作文,是要写自己的一首诗。
你知道什么叫写诗吗?
作文可以写很多很多话,诗不能写的太多。
就这么几个字,你要比较清晰、比较厚重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就是干这种事情的。
它是很私人化的一种写作。
也因此,一般的人很害怕写诗。
你看这个安德森,他如何由害怕,慢慢地,在这个老师的引导下,有变化,他能够写他自己的诗。
镜头10:
基廷老师带着学生踢球,踢球的时候,必须大声喊出自己的誓言。
这是基廷老师带着学生在学校里面踢足球。
你说,一个语文老师,带着学生踢足球干什么呢?
很奇怪。
他让学生踢足球,也不好好踢,每人拿一张纸条,疯里疯气地乱喊。
这有什么用呢?
你知道吗?
他是语文老师,他要给学生一种暗示——语言的力量。
我们人类的精神很多隐藏在语言里面,语言有遗传性。
每一个有激情的词语,它会遗传给下一代。
你看,当那个孩子说:
“我要做生活的主宰,不要做奴隶!
”他就会暗示自己,要过控制感的生活。
基廷老师让学生喊:
“要做正真的上帝!
”“走上绞刑台,我心安之若泰!
”“与逆境不屈的抗争!
”他是要用这种方式在学生那里唤醒一种生活态度。
实际上,这就是基廷老师本人的生活态度。
他希望告诉孩子们:
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基廷老师在这里利用的是语言的暗示效果,语言是有力量的。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我有一个朋友,迟毓凯博士,他做过一些心理学实验。
他让第一组的人看一些词语,看什么词语呢?
比如老人、皱纹、白头发、步履蹒跚……看完之后,对他们说:
“好,你去休息一下,等会再说。
”他一走出门,经过那条走廊,那里就有人开始录象、计算,看他走多长时间。
这一组提供的尽是一些很消极的词语:
老人、皱纹、步履蹒跚,这是第一组。
接下来,第二组,给他们提供另外的词语:
青春勃发、昂首阔步、面带微笑、兴冲冲地干事……然后,让他们出去休息一会儿。
结果,这组人一出去,就活蹦乱跳的跑出去了。
你看,人会受语言的暗示。
人是容易受暗示的,其实所有的动物都是容易受暗示的,甚至植物都会受语言的暗示。
这是语言的力量。
你要是想做好老师,你就最好和优秀的老师呆在一起,他会传染给你的。
如果你想做一个整天喜欢抱怨的,整天喜欢说校长坏话的老师,那好,你就去整天和喜欢说校长坏话的人呆在一起。
慢慢地你会觉得校长实在是太可恨了,光折磨我们。
如果你想把英语学好,你就去和英语学得很好的人在一起。
你慢慢地就会发现,跟他们在一起,整天讲学英语的好处,整天讲谁谁谁学英语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历练,然后英语练得很地道。
你要是跟那些英语学得很差劲的人在一起,他整天就要跟你讲:
学英语是中国人最可耻的行为,提倡学英语的人都是卖国贼,都是汉奸。
这样,过两天,你就不想学英语了。
语言是有力量,容易使人受暗示。
现在,看看基廷老师在星期一是如何让孩子们念他们自己的诗歌。
镜头11:
基廷老师让学生在班上念自己的诗。
诺克斯:
至格丽丝——我在她微笑中看到了甜蜜,她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但生活如此复杂,我已满意,只要知道……只要知道,只要知道她还活着。
诺克斯觉得自己的诗写得不够好,他说:
“对不起,船长,我太傻了。
”
基廷:
不,不,不,并不傻,写得很好。
他触及了一个重大的主题——爱!
不仅是诗歌的重大主题,也是生活的。
基廷老师走到贺普金斯的旁边说:
“你在笑?
你来吧。
”
贺普金斯:
一只猫,坐在,垫子上。
基廷:
祝贺你,贺普金斯,按照普里查特的评分方法,你的诗是第一首得负分的。
我们不是在笑你,是在恭喜你。
我不在乎你的诗主题简单,有时候,最漂亮的诗主题也很简单,像一只猫,一朵花,一场雨。
知道吗?
只要有新意,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出诗来,只是,不要让你的诗太俗套。
好了,下一位是谁啊?
安德森先生,你在那坐立不安。
来吧,站起来让我们结束你的痛苦。
托特·安德森:
我……我没做,我没写诗。
基廷:
你认为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都是没有价值的,让人笑话,是这样吗?
这是你最担心的。
那么你错了,我觉得你内心有些东西是很有价值的。
站在世界的屋顶上,我喊出我野性的狂叫。
W,W,又是惠特曼的诗。
好了,可能你们有些不知道,咆哮是一种大声喊叫。
好了,托特,你给我们演示一下,什么叫野性的咆哮。
行了,你不会做着咆哮的,来吧!
快点儿。
做好咆哮的姿势,啊?
托特·安德森:
呃,咆哮?
基廷:
不,不仅仅是咆哮,野性的咆哮!
托特·安德森:
好的,咆哮。
基廷:
不,不行,大点儿声!
托特·安德森:
咆哮。
基廷:
那是鼠叫,来吧,大声点儿!
托特·安德森:
咆哮。
基廷:
噢,天啊,叫得再……
托特·安德森:
咆哮!
(吼声)
基廷:
噢,这就对了,瞧,你身上也有野性。
不能这样走,那张是惠特曼的照片,它让你想起谁?
别想,回答,快点!
托特·安德森:
呃,一个,一个疯子。
基廷:
什么样的疯子,不用想,只管回答。
托特·安德森:
一个疯狂的疯子。
基廷:
你可以说得更好,解放你的思想,发挥你的想象力,第一个跳进你脑子里的东西,哪怕荒唐透顶,来吧,来吧。
托特·安德森:
一个,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
基廷:
我的天啊,你还是有诗人气质的嘛!
好了,闭上眼睛,闭上眼睛,闭上。
好了,你说,看到了什么?
托特·安德森:
我闭上了眼睛。
基廷:
还有呢?
托特·安德森:
他的形象在我眼前晃悠。
基廷:
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
托特·安德森:
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等得我的心怦怦直跳。
基廷:
好极了,好了,让他动起来,让他做点什么。
托特·安德森:
他,他伸出手掐住我的脖子。
基廷:
对,好极了,好极了!
托特·安德森:
他一直在念叨。
基廷:
念叨什么?
托特·安德森:
念叨真理。
基廷:
对。
托特·安德森:
真理就像,像一床让你双脚冰凉的毯子。
基廷:
别管他们,别管他们,继续说,继续说!
托特·安德森:
他,他……你怎么扯,怎么拽,总也不够,踢也好,打也好,它总也盖不住我们,从我们哭着降生,到我们奄奄一息,它只会盖住你的脸,不管你如何痛苦,如何叫喊。
基廷摸着托特·安德森的头说:
不要忘了!
下课了,学生到操场上踢球,然后把基廷老师托举起来。
你看,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经典镜头。
一个好的老师,他就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学生会把他的精神高高地举起,托举起来。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男老师,以后就要被学生托举起来,女老师可以免了。
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基廷老师用艺术的方式让我们知道:
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形象大体上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老师可以做的一些事情。
这个老师当然会教给学生知识,但是知识并不一定是教学的全部。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事情,你很难直接地教,只能够用各种活动、交往,慢慢地,你的学生就会受你的影响和感染。
我们推荐的有关“传道”的第二个案例是南京师大附中的吴非老师。
笔名是吴非,真实的姓名叫王栋生老师。
他写这本书叫《不跪着教书》。
他说,我们做教师的人,你要用你的人格魅力形成你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一个没有人格的教师,他会影响他的学生:
第一,他的学生就会对他不再抱希望;第二,他的学生也将被他败坏。
这本书里面有一些是他给老师们提出的建议。
比如,我们做老师的人,不要收家长的礼物,不要训斥我们的家长,因为家长也不容易。
不要收家长的礼物,因为你要是那样与家长交往,你将在家长的面前没有最基本的威信和尊严。
跟家长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不要在电话里面训家长。
教师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如果我们教师自己是跪着教书,会有一些后果:
第一,我们的学生可能跟你一起跪着;第二,可能学生坐着,你跪着,你在你的学生心目中可能是一个残疾人,精神不健全的人。
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看一看这本书,大小书店都会卖这些书。
有关“传道”的第三个案例是“教师的气质”。
有一种教师,他有自己的精神气质。
北京师范大学的顾明远先生,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给刘可钦老师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叫做《教师的气质》。
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很明朗地把“教师的气质”这个概念提交出来。
我们做老师的人,是要有气质的。
有些老师一眼看上去,就像个老师。
有些人看上去,就不像老师,像一个暴发户。
还有一些老师不像暴发户,像个老板娘。
有些老师的身上实在是少了一种精神的气质。
这种气质太重要了,我们不能够小看这个问题。
精神气质会影响这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受学生敬仰、让学生崇拜的老师。
这篇文章在网上可以找得到。
那天我为了去找这篇文章,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在网上看文章,看刘可钦老师的相关报道和她本人的文章。
这是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的刘可钦老师,现在是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的校长。
让我们来看看顾老师对这个概念的解释:
人们很难说教师气质究竟是什么,但是人们能够感觉得到它的存在。
要么是高雅的,要么是粗俗的。
教师应该有特别的气质,这种气质在顾老师那里有几个解释。
哪几点呢?
第一点,他认为教师的气质应该是高雅;第二点,睿智,脸上看得出来的应该是智慧而不是琐碎;第三,亲和,而不是凶狠。
我们有些体育老师很自信,他说我的学生一见到我就怕,见到就怕还不容易?
最后一点,自信,因知识、智慧而有自信感。
做老师需要有一种自信,如果你自卑,你犹犹豫豫,你说出来的话不果断,那么你讲的知识就会打折,打三折,学生不会相信你。
这是刘可钦老师的照片,是在网上找到的。
真正的漂亮是一种精神气质,她往教室一坐,学生们就安静下来。
这太重要了。
教师的气质就写在她的脸上,就写在这个老师的生活姿态里。
我们以往对“教师的气质”这个问题重视的不够,很少有讨论。
我希望老师们对这个主题有基本的关注:
我们做老师的人,他应该用他的精神气质感染他的学生,让他的学生变成有人格的人。
让我们的教育不再只是知识的教育,除了知识教育之外,还有一种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格教育。
老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
我所理解的好学生,绝不是考试成绩最好的。
有一些学生,我把他的分数打得很高,但是我并不见得瞧得起这个学生。
我可能给某个学生分数很低,但是,我心中对这个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和好感。
什么叫人格呢?
人格有多种因素。
比方说我的孩子性格很好,这是人格的一个要素。
什么叫性格好呢?
我推荐过《大长今》,因为大长今的脸上有神性。
无论有什么样的磨难,她都会重新生长,站立起来。
这就是性格好。
我经常跟老师们推荐的有几篇文章,有一篇叫做《承受苦难》。
人要是不能承受苦难,人永远长不大。
他的脸上只有浅薄,只有浅薄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