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758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章末检测7必修2

章末检测

A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7、10

1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3、4、6、8、9

5、1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1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0年8月,一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已经蔓延全球,对“超级细菌”的出现,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  )。

A.抗生素诱发细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B.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细菌中抗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细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

D.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加

解析 “超级细菌”的出现是人们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所致,从而从细菌中选择

出了抗性很强的细菌个体;抗生素的选择不属于人工选择。

答案 D

2.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由于

(  )。

A.遗传变异的结果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D.过度繁殖的结果

解析 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C

3.下列选项属于物种和种群关系的是(  )。

A.不同的生物种群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同一物种

B.同一物种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种群

C.种群间的个体相互交配而形成同一物种

D.一个种群中可有一个或多个物种

解析 物种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而物种的形成是由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只有同一物种相互交配才能产生可育后代,新物种形成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答案 B

4.20世纪20年代,中国引进美国大陆棉,对美国大陆棉和中国大陆棉的预测,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中国大陆棉已经形成了很多的品种 ②目前中国大陆棉和美国大陆棉可能是两个物种 ③中国大陆棉众多品种的形成跟地理隔离有关 ④中国大陆棉的形成与各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有关 ⑤中国大陆棉众多品种的形成不经过生殖隔离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解析 中国大陆棉在不同的环境下,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所以可能形成了不同的品种;美国大陆棉与中国大陆棉经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而成为不同的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可能导致形成不同的品种,但是中国大陆棉之间可能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 D

5.

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

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

50%

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 Q点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在起作用;环境发生了改变,使A基因频率上升,当到达P点时两条曲线相交,说明A、a两者基因频率相同;a基因频率下降至近乎于0时,AA个体所占比例将无限接近于1。

答案 C

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阻碍基因交流,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B.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C.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最有

意义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

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解析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经过地理隔离也会形成生殖隔离,例如,高原中多倍体的形成;进化的原材料只有可遗传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无法积累所以不能影响进化;基因突变是进化的根本原材料,所以对进化最有意义;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不一定是有利的,有利和有害也是相对的,所以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相对的。

答案 C

7.下表列出了A、B、C、D四种鸟的卵、孵出和繁殖后代数,下表中的鸟将会得到更多进化优势的是(  )。

数 目

产卵

孵出

繁殖后代

A

9

8

2

B

2

2

2

C

9

9

3

D

7

5

1

解析 在四种鸟类中,选项B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卵、孵出到成活后代数目相同,说明此种鸟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答案 B

8.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同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解析 原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布在不同的岛屿(地理隔离)上。

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所差别。

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而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

久而久之,这些基因库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答案 A

9.“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

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认为这一说法(  )。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

为物种的进化

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灭绝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解析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突变多数是不利于个体生存的,只有少数变异类型使个体更适应新变化的环境,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进化是定向的。

答案 A

10.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

这个事例说明(  )。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

解析 基因突变多数

是有害的,有利的性状并不多,有翅昆虫突变成无翅或残翅昆虫,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在生存斗争中占劣势,逐渐被淘汰,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这一特定环境中,残翅或无翅这种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在海岛上存活下来。

这个

事例说明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这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 C

11.地球上已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1%~2%,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

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

B.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C.出现在真核细胞起源之前

D.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丰富了子代的遗传信息

解析 有性生殖提高了变异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快了生物进化,而有性生殖是真核生物独有的生殖方式,应与

真核生物同时出现。

答案 C

12.原始生命出现之后,最可能符合生物进化趋势的是(  )。

A.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无氧呼吸

D.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解析 原始大气中不存在氧气,所以首先出现的是进行无氧呼吸的厌氧生物。

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为有氧呼吸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0分)用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1)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____点。

(2)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____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____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

(3)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不定向的 前 选择 (3)含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14.(32分)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

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

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

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______细胞。

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

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使S蛋白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内大量表达,就要获得转基因生物个体,一般以受精卵为受体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则唾液腺细胞能大量表达S蛋白,所以蚊子在体内可检测出S基因、S基因转录出的mRNA、S蛋白。

(2)纯合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基因型为AaBb,所以F1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50%。

F1自交后,由于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所以F2只有A_B_和aabb两种类型,且比例为9∶1,所以F2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

=60%。

(3)由于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所以蚊子群体中只存在A_B_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又因A、B都与S基因连锁,所以A_B_基因型个体中没有病毒。

且经多代自由交配后,A_B_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所以,群体中蚊子

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减少。

答案 

(1)受精卵 S基因 S基因转录出的mRNA S蛋白 

(2)50% 60% (3)减少 基因A、B都与S基因连锁,S基因的表达产物S蛋白可抑制病毒的复制

B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3、6、7、10、13

4、5、8、

11、12、14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2

9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选)(  )。

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错误;滥用抗生素时,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导致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在该细菌中逐代积累,可产生耐药性,B项正确;超强耐药性基因编码的金属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C项正确;细菌没有染色体,所以D项错误。

答案 BC

2.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体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解析 A项,因甲和乙的食物来

源不一定唯一,所以乙的灭绝不一定会导致甲的灭绝,同理乙也不会灭绝;B项,生物的进化是同步的,甲对乙进行选择,乙同样对甲进行选择;C项,基因突变是随机的,频率很低,甲对乙的突变没有影响;D项,生物的进化是随时在进行着的,基因频率是在不断变化的。

答案 B

3.下列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经过基因突变后,原有的等位基因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

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经过突变后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以改变,如A与a中的a可以突变出A1,与A共存时A1为显性;女性中的正常者包含有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色盲基因

的频率应大于

0.5%;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答案 BD

4.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

物没有进化

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解析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是生物进化了;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表现型,间接被选择的是基因型,可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 D

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答案 D

6.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

“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解析 “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工选择并去掉不好的个体;“分数缸饲养”是指利用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

答案 B

7.东北虎和华南虎这两个虎亚种形成是因为(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 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二者的特征朝着适应各自环境的方向变化,最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虎亚种,但由于二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仍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 A

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

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

的频率

D.因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

于女性群体

解析 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进化;Aa自交后代,A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a的基因频率;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男性只有一个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两个色盲基因才表现患病,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的不同。

答案 B

9.

右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变化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

B.b数量随海拔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C.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海拔4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

答案 A

10.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  )。

A.不遗传的变异B.地理隔离

C.生殖隔离D.多倍体形成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

进化提供原料。

答案 A

11.若在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

A.1% 2%B.8% 8%

C.2% 10%D.2% 8%

解析 根据遗传平衡公式计算:

设XB的基因频率为p,Xb的基因频率为q,则由(p+q)2=p2+2pq+q2=1可以计算出,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

=2%,而XbY基因型频率为

=10%。

答案 C

12.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 种群中,A基因频率:

16%+

×(1-16%-36%)=40%,a基因频率为60%。

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16

%AA

16%AA

48%Aa

48%

即12%AA∶24%Aa∶12%aa

因此自交产生后代中AA频率=16%+12%=28%。

A基因频率=28%+

×24%=40%,因此不变。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0分)下表是某物种的一对等位基因B、b在群体中自1900年至1979年之间遗传学测量数据。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时间/年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B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b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________上同一位置,控制______的基因。

(2)1900年和1970年时,隐性个体占群体的百分比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3)对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具有________性状的个体是有利变异的个体。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基因B的频率逐渐减小,基因b的频率逐渐增大。

1900年和1970年隐性个体bb的百分比分别为(0.01)2、(0.90)2。

由此可知隐性性状是有利变异。

答案 

(1)同源染色体 一对相对性状 

(2)0.01% 81% (3)隐性

14.(32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解析 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原来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10%+

×(20%)=20%,d=70%+

(20%)=80%;第二年种群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4%+

×(32%)=20%,d=80%;由于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并未发生进化。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答案 

(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选择和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