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699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docx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

05会计练习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所得税核算采用债务法,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在会计核算中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对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甲公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额是按加速折旧法计提并影响损益的金额.

2001年至2003年甲公司每年按直线法对上述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为1000万元,每年按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额为1500万元

,假定每年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的20%形成存货,其余均随着产成品的销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上年末产成品存货在下一年度均出售50%,假如不考虑其他调整,截至2003年末甲公司该项业务导致递延税款贷方余额是()

A、132B、148.5C、280.5D、437.25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根据2004年综合题改编而成:

2001年:

(1500-1000)×80%×33%=132万元

2002年:

(1500-1000)×80%×33%+(1500-1000)×20%×50%×33%=148.5万元

2003年:

(1500-1000)×80%×33%

+[(1500-1000)×20%+(1500-1000)×20%×50%]×50%×33%=156.75万元

合计:

递延税款贷方余额=132+148.5+156.75=437.25万元

2.A公司2004年9月26日对B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占B上市公司表决权资本30%,A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对B上市公司的投资,A公司采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B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2005年度A公司实现税前利润5000万元,B公司实现净利润3400万元,B公司2005年度没有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A公司2005年度除投资收益产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外,发生其他应纳税时间性差异200万元,发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360万元,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为递延税款贷项183.2万元,则A公司2005年度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A、1366.2B、1386.2C、1466.8D、1529.4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计入递延税款贷方,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计入递延税款借方。

2005年度投资收益产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3400×30%)/(1-15%)(33%-15%)=216(万元)

2005年度发生的其他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200×33%=66(万元)

2005年度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360×33%=118.8(万元)

2005年度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为递延税款贷项183.2万元则2005年度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为118.8+183.2-216-66=20(万元)

A公司200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3400×30%-200+360=4140(万元)

A公司2005年度应纳税额=183.2+4140×33%=1549.4(万元)故:

A公司2005年度所得税费用=1549.4-20=1529.4(万元)

注:

①存在投资收益情况下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税前利润-投资收益-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②若存在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情形,则应纳税额为:

(税前利润-投资收益-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适用税率+分派现金股利补税额

3.某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该企业为生产产品而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会计标准计提的折旧额为1000万元,按税法允许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额为1200万元。

假定该企业生产的产品50%对外销售,该产品成本中的折旧费用的50%也随之转入当期损益,则当期应确认递延税款贷方金额为()万元。

A、100B、66C、33D、50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当期应进行纳税调整的折旧费用金额=(1200-1000)×50%=100(万元);应确认递延税款贷方金额=100×33%=33(万元)。

4.甲企业2001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002年起甲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每年均为500万元。

2004年末,甲企业对该项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595万元。

2005年该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所得税费用分别为()。

A、16005001450500B、16005001650000C、13200001419000D、136********500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1)按会计方法200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595÷7=85(万元)

(2)按税法规定200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00÷10=100(万元)

(3)折旧差异产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100-85=15(万元)

(4)应纳税所得额=500-15=485(万元)

(5)应交所得税=485×33%=160.05(万元)

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核算时,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因此,甲企业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为1600500元;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当期产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15万元的所得税影响为4.95万元(15×33%),甲企业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为1650000元(1600500+495000)。

5.某企业用应付税款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所得税税率33%,该企业2003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1500万元,当年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20万元,将高于银行同期利率而多支付的利息40万元全部计入财务费用,实际发放工资超过规定的计税工资总额50万元。

当期计提折旧高于税法规定30万元。

该企业本期所得税费用为()万元。

A、452.1B、528C、462D、409.2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1500—220+40+50+30)×33%=462(万元)。

6.某股份公司2003年度实现利润总额2500万元,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年初余额为810万元,本年度共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275万元,冲销某项资产减值准备30万元。

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2003年起所得税率为33%,而以前为15%。

假定按税法规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3年度除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则该公司2003年度发生的所得税费用为()万元。

A、905.85B、226.65C、679.2D、986.7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应交所得税=(2500+275—30)×33%=905.85(万元);至2003年初累计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因税率升高而调整的递延税款=810×(33%—15%)=145.8(万元)(借方);2003年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数=(275—30)×33%=80.85(万元)(递延税款借方);因此,2003年度发生的所得税费用=905.85—145.8—80.85=679.2(万元)。

7.甲公司采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上期期末“递延税款”账户的贷方余额为33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分别为3500万元和3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为1200万元。

则甲公司本期期末“递延税款”账户的贷方余额为()万元。

A、3600B、3864C、3900D、39600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债务法下,递延税款的账面价值按照现行税率计算,而不是按照产生时间性差异时的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因此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要进行相应调整,使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等于累计时间性差异与现行所得税率的乘积,所以甲公司本期期末“递延税款”账户的贷方余额为A:

(3300÷33%+3500—1200—300)×30%=3600(万元)。

8.某企业采用递延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所得税税率为33%。

该企业2003年度利润总额为110000元,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为10000元,当年没有永久性差异。

经计算,该企业2003年度应交所得税为33000元。

则该企业2003年度的所得税费用为()元。

A、29700B、33000C、36300D、39600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递延税款贷项3300元(10000×33%)

2003年度所得税费用=33000+3300=36300(万元)

9.某企业本年实现税前利润400万元,本年发生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永久性差异40万元,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16万元。

若公司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对所得税业务进行核算,所得税率为33%(假定以前年度的所得税税率也为33%),则本年净利润为()万元。

A、254.8B、249.52C、273.28D、260.08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年所得税费用=(400+40)×33%=145.2(万元),

本年净利润=400-145.2=254.8(万元)。

10.某公司2003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200万元,当年向其他公司支付赞助费100万元,投资国债取得利息收入40万元,另外对当年销售商品承诺的免费保修预提了20万元的保修费用,但实际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

该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则该公司2003年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是()万元。

A、422.40B、415.80C、429D、382.80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公司2003年应交所得税=(1200+100—40+20)×33%=422.40(万元)

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20×33%=6.6(万元)

本年所得税费用=422.40—6.6=415.80(万元)。

11.甲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上期期末“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为28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为32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

本期期末“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为()万元。

A、3060B、3570C、3760D、4080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期期末“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2800+3200×30%=3760(万元)

12.某企业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2003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贷方余额为196万元,2003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04年所得税税率为30%,计提折旧600万元,比税法规定的方法少提折旧80万元;发放工资200万元,比税法规定的标准少发放10万元;发生超标业务招待费24万元;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20万元,被投资单位的所得税税率为33%;发生差旅费支出36万元。

则企业2004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的余额为()万元。

A、借方202.18B、借方211.18C、贷方202.18D、贷方200.38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2003年末递延税款贷方余额196万元。

所得税率由33%降为30%调整递延税款(196÷33%)×3%=17.82(万元)(借方发生额)

少提折旧(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调整递延税款80×30%=24(万元)(贷方发生额)

2004年递延税款贷方余额=196—17.82+24=202.18(万元)

(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20万元属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但因为被投资单位的所得税率为33%,不存在将来补交所得税的问题,故递延税款的发生额为0)

13.某企业2002年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为33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

2002年度发生超标业务招待费8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7万元,发生各种赞助费支出5万元,会计核算上计提折旧费用10万元,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为6万元。

企业对所得税核算采用应付税款法。

在上述条件下,该企业2000年度的净利润为()万元。

A.57B.67C.77D.47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已知应交税金,所得税率、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以及所得税,求企业的净利润。

解题思路如下:

已知应交税金和所得税率,求得应纳税所得额=应交税金/所得税率

会计税前利润±纳税调整项目(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

税前会计利润-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如果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

所得税费用=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净利润=税前会计利润-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

如果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计算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计入递延税款,

如果递延税款在借方,所得税费用=应交税金-递延税款,

如果递延税款的在贷方,所得税费用=应交税金+递延税款,

最后税前会计利润-所得税费用,就是企业的净利润。

本题采用应付税款法:

应纳税所得额=33÷33%=1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税前会计利润+8-7+5+(10-6),得出:

税前会计利润=100-8+7-5-(10-6)=90万元

2000年净利润=90-33=57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因素有()。

A、本期应交的所得税B、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

C、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D、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

【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务局的情况下,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1)本期应交所得税;

(2)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所以上答案都正确。

2.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当期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有()。

A、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B、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

C、税率变动对递延税款余额的调整金额D、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题目中的四项均应反映在递延税款中,因此都影响本期所得税费用。

3.“递延税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应作为( )项目填在资产负债表中。

A.所有者权益B.负债C.资产D.收入

【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递延税款借方余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递延税款贷方余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

4.下列哪些表述符合债务法的特点( )。

A.期末递延税款的余额等于期末时间性差异余额与现行所得税税率相乘计算的数额

B.税率变动和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C.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要用现行税率计算确定

D.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用原有税率计算

【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采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并随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而相应的调整其账面余额。

5.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减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

因此,在计算交纳所得税及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时,应当考虑()。

A、当期因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增加的利润总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予以调减

B、前期计提减值准备时确认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予以部分或全部转回

C、对因计提减值准备使得按会计标准计提的折旧额与按税法允许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额的差额而产生的递延税款予以转回

D、调整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对累计折旧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D是按照会计处理原则进行相关会计处理时应当考虑的。

6.下列项目中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有()。

A、预提产品保修费用B、计提存货跌价准备C、在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投资企业对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对补交所得税的处理D、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选项C属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7.债务法下计算本期所得税费用时在本期应交所得税基础上作加项的有()。

A.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B.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C.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D.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选项B、D在本期应交所得税基础上作减项;选项A、C在本期应交所得税基础上作加项。

8.下列项目中,应通过“递延税款”贷方核算的有()。

A、企业整体改制时,将评估增值资产调整入账B、内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损赠

C、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贷项金额D、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失

【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选项A企业整体改制,将评估增值资产调整入账,未来应补交的所得税应记入“递延税款”贷方;选项B内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款赠,在接受期的期末交纳所得税,不通过“递延税款”核算;选项C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贷项金额,应记入“递延税款”贷方;选项D按照税法规定,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发生的亏损,投资方不确认投资损失,以后也不确认,应属于永久性差异。

9.采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A、本期按税法计算的应交所得税B、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C、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D、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而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调整

【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1)本期应交所得税;

(2)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3)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

三、计算题。

1.甲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0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2500万元。

该公司在1998年及以前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1999年起所得税税率调整为33%。

该公司的所得税核算采用债务法,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预计均可以转回。

甲公司2000年度涉及所得税方面的有关资料如下:

(1)长期股权投资有两项:

①1999年12月对乙公司的投资占该公司40%的股份,2000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乙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0%),2000年度乙公司未宣告分配利润。

②1999年12月对丙公司的投资占该公司10%的股份,2000年度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丙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33%),并在12月份宣告将当年实现净利润的60%向股东分配利润。

甲公司对乙公司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丙公司的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2)2000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万元,会计核算上已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为80万元。

按税法规定,坏账准备应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千分之五计提。

(3)2000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账面实际成本为8660万元,期末可变现净值为8600万元,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

(4)甲公司1996年12月开始交付使用的某项固定资产,其原价为96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对该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而按《税法》规定,应按直接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2000年度以前,除了1996年12月交付使用的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引起时间性差异外,无其他时间性差异事项。

(5)甲公司2000年度取得的投资收益中,包括有100万元的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的企业债券利息收入。

(6)甲公司经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500万元,而2000年实际发放的工资为540万元(不考虑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7)甲公司2000年度的营业外支出中,有100万元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某单位。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00年度投资收益产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2)计算甲公司2000年度“递延税款”账户的年初账面余额;

(3)计算甲公司2000年度“递延税款”账户的年末余额;

(4)计算甲公司2000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正确答案】1997—2000年按税法计提折旧=960÷5=192(万元)

1997年按会计计提折旧=960×5÷(1+2+3+4+5)=320(万元)

1998年按会计计提折旧=960×4÷(1+2+3+4+5)=256(万元)

1999年按会计计提折旧=960×3÷(1+2+3+4+5)=192(万元)

2000年按会计计提折旧=960×2÷(1+2+3+4+5)=128(万元)

(1)甲公司2000年度投资收益产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000×40%÷(1-20%)×(33%-20%)=325(万元)

(2)甲公司2000年初“递延税款”借方余额=[(320-192)+(256-192)+(192-192)]×33%=63.36(万元)

(3)甲公司2000年“递延税款”账户的年末余额(贷方)=-63.36+325-(80-8000×5%)×33%-(8660-8600)×33%+(192-128)×33%=249.

76(万元)

(4)甲公司2000年度应交所得税=〔12500-5000×40%-8000×10%×60%+(80-8000×0.5%)+(8660-8600)-(192-128)-100+(540-500)+100〕×33%=10096×33%=3331.68(万元)

甲公司2000年度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5000×40%÷(1-20%)×(33%-20%)-40×33%-60×33%+64×33%=313.12(万元)

甲公司2000年度所得税费用=3331.68+313.12=3644.8(万元)

2.正保公司2000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为2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001年起正保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每年均为1000万元。

2003年年末,正保公司对该项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1190万元,2006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并假定部分转回减值准备后预计的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

由于该项固定资产于20×8年底发生永久性损失,正保公司于20×8年末按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提了减值准备,于20×9年6月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变价收入为5万元,清理费用为1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假定该固定资产损失已经税务部门认定为实质性损害,其损失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作出2001年至2008年计提折旧和准备、计算缴纳所得税、2009年清理的相关会计处理(分别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来处理,答案用万元为单位)

【正确答案】由于折旧的影响,使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较其他资产减值问题复杂,除上述计提准备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及其以后的转回问题以外,还存在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减少了折旧从而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问题,存在减值因素消除而结转准备时首先调整累计折旧至正常折旧问题等等,使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所得税问题比较复杂。

原值2000万元  折旧 净值 减值准备帐面价值不提准备的帐面价值

2003年末 200×3=600  1400  210  1190  1400

2006年末  600+170×3=1110  890  210  6802000-200×6=800

1110+30×3=1200  800  80  720  800

2008年末全额计提准备以后  1200+720/4×2=1560  440  80  360  400

80+360=440  0

(1)2001年-2003年计提折旧:

借:

管理费用200

贷:

累计折旧200

(2)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