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643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docx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D

【解析】【分析】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教材中出现的常识要熟记,同时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常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B. “更”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晚上六时左右。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分别写到了“白露”、“霜降”两个节气。

【答案】D

【解析】【分析】A.“水落石出”一词出自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故此项表述不正确;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

故此项表述不正确;

C.“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所以年龄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天命”应在“花甲”之前,故此项表述不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B“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

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B.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

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C

【解析】【分析】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令郎是对方的儿子,令堂是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对方的女儿。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句中的“汉之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C.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为会元,而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

D.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十六岁,表示已成年,“花甲”指六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错误。

令堂是对方的父亲;

B项正确;

C项错误。

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D项错误。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故答案为:

B

【点评】对于传统文化常识要熟知,注意敬称、谦称、科举考试制度、特定称谓、历法、礼节等。

6.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好汉聚集,直到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

B. 陈涉复立楚国社稷。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C.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不属于这种文体。

D. 《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罢,不禁令人想起发生在长江上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破江东孙权。

孙权、刘备联手抗击曹操,周瑜巧设连环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大营。

【答案】B

【解析】【分析】B.错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故答案为:

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B.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 佃农指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D.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答案】A

【解析】【分析】A错误,背景和结语不是必要部分。

故答案为:

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8.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

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 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D.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

C.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家君”属于谦称,“尊君”属于敬称。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北宋:

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周敦颐。

B. 年号:

庆历、崇祯、元丰、太元。

C. 泰戈尔:

《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吉檀迦利》。

D. 律诗:

《月夜忆舍弟》《水调歌头》《商山早行》《长沙过贾谊宅》。

【答案】D

【解析】【分析】D.《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不是律诗。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 “牺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C.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D. 《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变色龙》的作者是莫泊桑。

【答案】D

【解析】【分析】《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不是莫泊桑。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D.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答案】C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不是白话小说。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C项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考生要在平时加强积累,对每一则文学文化常识都要熟记,在判断选项时要仔细认真,不可马虎。

1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 《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D. 劝说是一门艺术。

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错误,《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以确定最终选项。

1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珂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C

【解析】【分析】C:

从小到大排列:

“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对人的年龄有特殊的表达,如“黄发垂髫”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既加冠”中“加冠”指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B. 《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是古代学校名称,一般设在州府所在地,是州府的最高学府。

就读于此的学生由朝廷供给粮食。

C. “往来无白丁”“臣本布衣”中的“白丁”和“布衣”都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特称。

除此外,还有“氓”“黎民”“庶人”“黔首”等称呼。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指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不能做事的人。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一般设立在在京师。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16.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

“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B.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D.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答案】C

【解析】【分析】C.“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故答案为:

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7.近期,学校正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观点论述】汉字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传承唯一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汉字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学校拟设立书法课程,对此众说纷纭。

你怎么看?

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字数在80字以内。

(2)下图描画了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夜游的故事。

用自己的文字将这个故事简要叙写出来。

字数在70字以内。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下面的对联旨在颂扬中华文化,根据上联续写出下联。

上联:

笔墨纸砚书写中华文化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书法课程的设立有益于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练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力、毅力等心理素质;还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因此,我们应多练书法,陶冶情操。

(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两人一起在庭院中散步,面对着庭院中的光影,心生感慨:

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3)梅兰竹菊勾画君子风骨

【解析】【分析】⑴汉字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

练习书法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激起学生们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与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⑵《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

⑶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

“笔墨纸砚”对“、梅兰竹菊”,“书写中华文化”对“勾画君子风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故答案为:

⑴书法课程的设立有益于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练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力、毅力等心理素质;还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因此,我们应多练书法,陶冶情操。

⑵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两人一起在庭院中散步,面对着庭院中的光影,心生感慨:

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⑶梅兰竹菊勾画君子风骨

【点评】⑴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注意对人物和事件的把握。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18.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去呈送邀请函,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刚见面时,你会说:

“梁教授,①________(久违、久仰)大名!

呈送邀请函时,你会说:

“梁教授,敬请②________(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你一本书,你会说:

“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________(阅读、拜读)!

(2)【礼节习俗我评说】家里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

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久仰;莅临;拜读

(2)①我赞成。

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②我不赞成。

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解析】【分析】

(1)“久违”指好久不见,是久别重逢的用语;“久仰”指早已仰慕,是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符合此处的语境,故选“久仰”。

“莅临”指光临、来临,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符合此处语境。

“光临”的敬重程度不够,故选“莅临”。

“阅读”指一般性读,“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符合此处语境,故选“拜读”。

(2)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

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依据。

赞成的,从热情待客的角度作答。

不赞成的从来客的喜好或卫生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⑴久仰;莅临;拜读

⑵①我赞成。

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②我不赞成。

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点评】⑴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⑵谈自己的观点是开放性试题,要注意开放而有度,要言之有理。

19.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1)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

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

   张老师您好。

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

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

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

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

A.仰天山

B.蓝宝石

C.杨家埠

D.青云山

(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1)B

(2)D

(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