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637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docx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

【全品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调研考试试卷,其中1——11题选择题,36、37题为必做综合题,42、43、44题为选做题。

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农作物种植及空间分布、降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流动及成因分析、铁路建设区位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地质构造判读、自然环境整体性、区域生态问题、能源调配原因及影响、光照影响因素、气候、、农业区位、大气受热过程、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低温冻害原因及应对措施、酸雨危害成因分析等,

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相对均衡,图文资料丰富,设问较好,题量和难度适中,整体试题质量较好。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l_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政治:

必修①②③,必修④第1~5课。

历史:

人教版高考内容。

地理:

人教高考内容。

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J1下图为1978~2006年我国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生产的MI指数值变化图,图中MI指数值越大,表示农作物空间相关程度(集中程度)越高,即一个地区的某种经济特征变量受到邻近地区同一经济特征变量的影响程度也越大,反之越小。

读图,完成1~2题。

l·下列关于1978~2006年三种粮食作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稻谷种植区域越来越集中

B.稻谷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

C.玉米生产的区域化集中程度一直低于小麦

D.区域分布的集中程度变化最小的是小麦

2·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增长中心明显北移。

我国粮食增长中心明显北移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南方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生产减少②南方地区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减少③北方大量人口迁入,劳动力增加,促进粮食产量提高④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粮食单产提高,耕地面积扩大,使粮食总产大增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农作物种植及空间分布。

【全品答案解析】1.D2.A

解析:

1题,根据MI指数概念及图中信息可知,稻谷MI指数逐渐变小,说明其种植区域越来越分散,A错;稻谷的MI指数逐渐变小,不能说明其种植面积越来越小,B错;2002年之前玉米MI指数小于小米的MI指数,说明玉米的生产的区域化集中程度小于小麦,但2002年以后玉米MI指数大于小米的MI指数,说明玉米的生产的区域化集中程度大于小麦,C错;小米的稻谷MI指数变化小,说明其区域分布的集中程度变化最小,D正确。

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高,造成南方地区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减少;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粮食单产提高,耕地面积扩大,使粮食总产大增,结合选择项可知,A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准确解读MI指数概念、图中三种农作物MI指数变化曲线及熟悉我国地理概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读我国东部局部区域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降水量分布特点为

A.东部多,西部少B.中间多,南北少

C.2~4月少,5~7月多D.从2月至7月持续增加

4.图中甲地降水特点的成因是

A.受台风的影响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C.锋面雨带的南移D.夏季风势力较弱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降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全品答案解析】3.C4.B

解析:

3题,根据图中降水量分布信息可知,我国东部局部区域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2~4月少,5~7月多,C正确。

4题,甲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其7月份降水较少,主要受伏旱影响,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熟悉伏旱成因及准确解读图中降水量变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H1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国内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最重要的集聚中心。

下图示意上海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分布(2010年)。

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示信息可判断

A.中心区外来人口分布密度最小

B.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近郊区

C.由中心区向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逐渐降低

D.人口大规模由中心区向远郊区迁移

6.上海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的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①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成本大②近郊区为商业活动和工业中心,就业机会多

③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④中心区产业向远郊区大量迁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流动及成因分析。

【全品答案解析】5.B6.C

解析:

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远郊区外来人口分布密度最小,A错;由于近郊区为工业中心,就业机会多,而且近郊区房价便宜,吸引大批的外来人口聚居,因此以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近郊区,B正确;由中心区向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先增加,后降低,C错;由于上海城市化发展及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可能由中心区向近郊区迁移,D错。

6题,上海市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成本大,同时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使得近郊区外来人口密集,而市中心区和远郊区户籍人口比例较高,C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高读图能力是解决人口类选择题的主要方法,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G1错那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在湖畔、谷地,随时都会有野生动物出没。

错那湖是一个“神湖,每到藏历龙年,成千上万的信徒就会四面八方拥来错那湖朝拜。

读图,完成7~8题。

7·青藏铁路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

建设青藏铁路的首要目的是

A.发展与南亚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B.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C.维护民族团结与国防安全D.方便藏教信徒出行朝拜

8。

下列关于错那湖及其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湖泊为咸水湖②湖泊水面夏季较大,冬季较小③气温年较差很大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铁路建设区位分析。

【全品答案解析】7.B8.D

解析:

7题,建设青藏铁路的首要目的是考虑其经济效益,即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B正确。

8题,错那湖主要是冰川融水补给,而且有那曲河流进行排盐,所以其为淡水湖;因湖泊为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融水量小,所以湖泊水面夏季较大,冬季较小;该湖泊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很大,气温年较差较小;因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

结合选择项可知,D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熟悉铁路建设区位、青藏高原地区地理概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A2E2下图为某地质科考队绘制的某区域地形、地质示意图,图示地区存在向斜构造。

图中虚线表示等高线(单位:

米),实线表示地层界线,字母表示不同年代的地层。

读图,完成9~11题。

9.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380米B.400米C.590米D.610米

10.下图中与李村所在地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11.下列地层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A.K1B.J1C.K2D.J2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地质构造判读。

【全品答案解析】9.C10.C11.B

解析:

9题,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值在600——700米之间,最低值在100——200米值,所以其高差在400——600米之间,最大高差可能为590米,C正确。

10题,根据等高线分布岩层走向可知,李村岩层走向与等高线近乎垂直。

结合选择项可知,C正确。

11题,根据题目信息“图示地区存在向斜构造”可知,结合向斜岩层“中间岩层年龄新、两侧老”规律可知,李村附近为向斜构造,所以岩层年龄由新到老的顺序为K2、K1、J2、J1。

B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熟悉等高线地形图、地质构造判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6题,共135分)

【题文】F1L3L436.(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疆电入川”是新疆煤炭资源大力开发及能源外运的重要举措,每年可转化煤炭3300万吨,向四川输送1000万千瓦的电力。

锦苏特高压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电

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它代表了当今世界直流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1)从地形、气候、植被方面,简述“疆电入川’’输电线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特征。

(9分)

(2)说出新疆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7分)

(3)说明建设“疆电入川”输电工程的原因。

(6分)

(4)简述锦苏特高压输电工程对东部地区的意义。

(4分)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区域生态问题、能源调配原因及影响。

【全品答案解析】

(1)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气候:

由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年均温逐渐降低,年温差逐渐增大。

植被:

南森林向草原再到荒漠变化。

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变化规律。

(9分)

解析:

“疆电入川’’输电线路沿线跨越我国一二阶梯,所以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从温带大陆气候过渡到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由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年均温逐渐降低,年温差逐渐增大;植被从四川地区森林植被带向西北草原再到荒漠变化,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变化规律。

(2)生态问题:

地表沉降;土地退化,沙尘暴颧发;煤矸石污染环境等。

(3分)措施:

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层土;及时进行复耕;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合理即可,以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地表沉降;土地退化,沙尘暴颧发;煤矸石污染环境等。

根据出现的生态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即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层土;及时进行复耕;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3)四川能源结构以水电为主,水电因径流的丰枯水期而不稳定。

“疆电人川”可充分保障四川枯水期电力供应及西电东送电力的稳定输送。

(合理即可,6分)

解析:

四川地区常规能源匮乏,其能源结构以水电为主,而水电因径流的丰枯水期而不稳定。

“疆电人川”可充分保障四川枯水期电力供应及西电东送电力的稳定输送。

(4)为东部长三角地区及沿线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改善大气质量。

(4分)

解析:

锦苏特高压输电工程对东部地区的意义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全品思路点拨】能源调配是常考的热点内容,对其原因及影响要及时总结,能够结合材料灵活分析,本题整体难度不大。

【题文】C2C4J137.(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计,美国大致有4520hm。

温室,以种花为主,蔬菜大约有400hmz。

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以芝加哥为中心分布有大片温室,之后温室生产中心转移到南方的加州、亚州、得州和佛州等地生产(如图)。

全国温室花卉产量集中在秋、冬季节,北方温室种花圣诞节后至春季停产,南方温室则全年生产。

1994年以来,亚利桑那州建立了大片独特温室:

屋顶覆盖加入硫酸铜染料、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薄膜,必要时再在薄膜上喷撒白灰;屋顶每隔3米设一个喷头,每3分钟自动喷水30秒;抬高屋脊到7米,一半屋顶为自由开启天窗……

(1)70年代后,美国温室生产中心转移到南方加州等地区。

试说明南方地区温室生产的优势条件。

(6分)

(2)推测美国北方温室种花圣诞节后至春季停产,南方温室则全年生产的原因。

(6分)

(3)简析亚利桑那州特殊温室适用的季节及温室所采取的措施的主要目的。

(8分)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光照影响因素、气候、、农业区位、大气受热过程。

【全品答案解析】

(1)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耗能少;同时土地辽阔,价格便宜;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南方地区温室生产的优势条件。

自然因素:

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耗能少;社会经济因素:

南方地区开发较晚,土地辽阔,价格便宜;同时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

(2)美国温室主要生产花卉,圣诞节后到春季没有什么重大节日,花卉需求量较小,关闭生产成本较高的北方温室,只需南方温室生产即可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6分)

解析:

本题要结合美国国情及南北方气候特点来分析。

美国温室主要生产花卉,圣诞节后到春季没有什么重大节日,花卉需求量较小,同时北方气温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只需南方温室生产即可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3)适用季节:

夏季。

主要目的:

减少进入温室的太阻辅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并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8分)

解析:

通过题目信息“屋顶覆盖加入硫酸铜染料、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薄膜,必要时再在薄膜上喷撒白灰;屋顶每隔3米设一个喷头,每3分钟自动喷水30秒;抬高屋脊到7米,一半屋顶为自由开启天窗”可知,白灰增加反射、降低红外线透射率、减少进入温室的太阻辅射,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并避免沙漠环境的强辐射灼伤农作物;利用天窗通风排放温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降温,所以可以推断此季节为夏季。

【全品思路点拨】熟悉美国气候特点、影响光照因素、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及准确解读题目文字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处的方框涂黑。

【题文】N342.(10分)旅游地理

临潼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现今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热点区,主

要景点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左右,其中外国游客507YA,.次左右,年旅游综合收入10个亿以上。

近几年临潼进一步加强区域内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及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与接待能力,因而实现了旅游年总收入近30%的快速增长。

分析临潼地区旅游收人高且大幅度增长的原因。

(10分)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全品答案解析】拥有秦兵马俑、华清池、骊山等著名旅游景点,历史遗迹品质高、数量多,集群性好,游览价值高;位于陇海铁路沿线,靠近西安,铁路、航空等交通使捷;距离东部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近;景区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提高,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解析:

本题主要从临潼地区旅游资源数量、集群状况、旅游价值、交通便利程度、市场距离、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及景区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开分析。

【全品思路点拨】熟悉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一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N5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低温冻害系数是表示农作物受低温冻害的程度,低温冻害系数越高,表明灾害越严重。

说明A地区遭受低温冻害严重的原因及东北地区减轻低温冻害可采取的措施。

(10分)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低温冻害原因及应对措施。

【全品答案解析】纬度高,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形平坦开阔.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4分)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减少易受低温冻害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耐寒农作物;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增加地温,避免农作物受冻害。

解析:

A地区遭受低温冻害严重主要从纬度及地形来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地区位于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形平坦开阔.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所以遭受低温冻害严重。

低温冻害应对措施主要从科技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开分析。

【全品思路点拨】低温冻害是常考的热点自然灾害类型,平时多注意总结,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N644.(10分)环境保护

广东省北倚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向中央腹地倾斜,广州地区正好位于腹地的中心位置附近,平均静风频率高。

1990~2007年,广州酸雨危害因其东南部珠江口两岸电厂群的迅速发展而日趋严重。

1990~2007年广州地区四季酸雨数据统计

春(3~4月)

夏(5~9月)

秋(10~11月)

冬(12~2月)

降水pH值

3.99

4.08

4.05

4.09

酸雨次数

307

1074

87

244

酸雨频率/%

81.47

79.59

62.78

77.67

占全年比重/%

17.93

62.73

5.08

14.25

说明1990~2007年广州酸雨危害较重的两个季节,并分析原因。

(10分)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酸雨危害成因分析。

【全品答案解析】季节:

春、夏季节。

(2分)原因:

春、夏季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易于酸雨的形成,再加上冬季降水少、风力较弱,冬季积攒的酸性污染物多;春、夏季盛行偏南风,广州处于电厂下风向,火电厂排放的酸性气体加重了广州的污染。

(8分)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春、夏季节广州降水pH值最小、酸雨次数最多,所以1990~2007年广州酸雨危害较重的两个季节为春、夏季节。

其主要原因抓住“酸”和“雨”来分析。

“酸”主要是指酸性物质多;“雨”主要是降水量。

【全品思路点拨】准确解读表格信息、题目文字信息及“抓住“酸”和“雨”来分析。

“酸”主要是指酸性物质多;“雨”主要是降水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