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564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docx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挥后发赶超优势

关于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挥后发赶超优势

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生物科技与产业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经济竞争乃至国家安全竞争的焦点。

加快培育发展生物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途径。

近年来,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立足自身优势,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特色”“优势”做文章,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生物产业,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特色优势生物产业正在成为赶超发展的新引擎

(一)特色生物产业初具规模。

西双版纳州具有良好自然禀赋,拥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热带雨林,是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素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森林生态博物馆”等美誉。

州委、州政府放大优势,做强特色,把“生物富州”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各族群众实现小康的基础条件,全力打造特色生物产业。

在发展思路和举措上,明确提出要强化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升一批优势传统产业,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新兴产业,转化一批现代科技成果,扶持一批效益良好的优势企业,培育壮大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医药、生物种业、生物能源等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的生物产业体系,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

目前,已重点加快了粮食、橡胶、蔗糖、茶叶、香蕉、石斛、辣木、印奇果、澳洲坚果、汉麻、小耳猪、茶花鸡、土著鱼、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大了环境友好型胶园、生态茶园建设和林药、林菌、林花、林果、林菜、林禽、林畜、林虫等林下经济的发展力度,大力推广种植了紫檀、花梨、柚木、沉香等珍贵树种。

截止2015年底,全州橡胶面积达450万亩、茶园87万亩,其中,已建设环境友好型胶园23.66万亩,生态茶园34.23万亩,建成花梨、紫檀、柚木等珍贵用材林30万亩。

2015年全州生物产业总产值完成191.7亿元,同比增长9.7%,到2020年,该州特色生物产业增加值将占GDP比重的30%以上。

普洱市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引领,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把普洱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该市大力开发利用特色生物资源,积极推动有机茶、咖啡、生物医药等绿色生态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截止2015年底,全市茶园面积共计159.66万亩,其中,有机茶种植面积达到了13.37万亩;咖啡种植面积76.69万亩,投产47.18万亩;生物药种植面积32.38万亩。

2015年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183.7亿元,同比增加76.1亿元,增长70.72%;咖啡总产4.9万吨,产值17亿元;生物药产值35.2亿元。

茶叶、咖啡、石斛、橡胶、制糖、生物药等特色生物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8.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9.3%。

(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生物产品崭露头角。

省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把开放型、创新型,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的“两型三化”作为促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

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在发展特色生物产业的过程中,大力推动生物产业的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发展。

普洱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益产出的转型发展理念推动生物产业发展,如高起点、大手笔与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投资7.5亿元建成了面向全球的云南咖啡交易中心,采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汇聚全球范围可供交易的咖啡资源、实现咖啡产品现货交易为目的,对交易提供集信息、展示、拍卖、结算、仓储、物流融资等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交易配套服务,为全球咖啡行业提供一个信息公开、交易公平、服务完善、手续快捷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为全省咖农、咖企搭建了一个价格稳定、覆盖面广、操作便捷的销售平台。

云南咖啡交易中心由咖啡交易总部、一个精品咖啡加工园区、三个咖啡集货中心、一个咖啡交割仓组成,中心与国际咖啡质量研究所等国际咖啡组织合作,构建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咖啡产业标准,并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咖啡培训中心、杯品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这一系列的大动作,将强有力提升云南咖啡的质量和产业价值,打造云南小粒咖啡品牌,推动云南咖啡产业做强做大。

普洱祖祥茶厂在建厂初期,就按国际最严格的欧盟和日本食品安全标准来建设生态有机茶茶园,目前,已建成投产1500亩,每亩产值达到2万元,产品全部销往欧盟国家,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000万元。

西双版纳州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依托高品质的古茶树资源,投资近3亿元,另辟蹊径,通过茶文化与体验式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高端产品和高端消费,实现了年均销售茶叶仅500吨,但收入却可达2~3亿元的奇迹。

普洱市茶祖茶叶有限公司,大力实施绿色环保工程,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套普洱茶太阳能烘干、太阳能蒸汽加工成套设备,具有出汽量稳定、蒸汽温度稳定、可控性强等优点,在极大提高普洱茶品质的同时,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00吨左右。

(三)生物产业链逐渐延伸。

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加大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在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推动生物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的提高。

如普洱市英爵茶油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亿多元,建成年处理茶籽10万吨的加工企业,生产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例新型特种普洱茶籽油,目前,试生产的2.5吨产品,已全部销往美国市场,每吨售价39万元人民币,项目达产后,将惠及约20多万户茶农,每年可增加茶农收入5亿元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该企业还与美国有关方面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技术,对茶籽油枯进行深加工提取茶多酚,形成普洱茶籽开发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再如,上海和香港的投资方,看准了普洱市丰茂的绿色生态资源,在普洱成立了云南斛哥庄园有限公司,规划投资3.5亿元,建设仿野生铁皮石斛和生物药材种植基地,实行科技研发、育苗基地、栽培种植、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运作,目前,已投资了1.7亿元,移植铁皮石斛上树5000余亩,亩产铁皮石斛鲜条50公斤左右,产品主要销往上海、香港等地,在目前铁皮石斛市场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该企业生产的石斛却逆市而上,每公斤鲜条售价达1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企业还着手在普洱建设深加工基地,开发生产石斛酵素、石斛饮料、石斛颗粒冲剂等高档系列产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品附加值。

普洱市联众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普洱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投资5000万元,从南美洲引进经济价值较高的美藤果,在普洱、版纳、红河及老挝推广规模化种植2万多亩,种植9个月开始挂果,三年进入丰产期,可连续采摘20年,亩产200~400公斤,年亩产收入可达4000~8000元,不仅为农户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更为可观的是,美藤果还可开发加工高档食用油、高级保健品、高端美容产品和生物洗涤用品等,以及可精深提炼ω-3、ω-6脂肪酸等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

目前,该公司开发生产的美藤果食品,以及系列美容护肤产品已进入市场,其中,250克美藤果儿童食用油,在北京销售价格达到198元。

普洱淞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户主要集珍稀药材保护、开发、科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高科技企业,其占地200余亩的淞茂中药精深加工基地,引进国际领先的超微粉生产设备,利用普洱、版纳、老挝、越南、缅甸林下珍稀药材资源,生产“道地、纯正、高效、方便”的现代中药饮片,其中滇草6味品牌系列的超微纯粉颗粒、超微纯粉片,2011年,一次性通过国家药品生产新版GMP认证,国家食品安全生产QS认证,国家保健食品GMP认证,药品、保健食品销售GSP认证。

(四)高起点、现代化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龙头企业是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和关键。

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在推进生物产业发展中,注重培育和引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如西双版纳州勐海茶业公司,通过多年发展,现已跻身全省百强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全州茶叶发展的龙头企业,2015年,产值达到了18.24亿元,上缴税收2.17亿元,占到全县上缴税收的27.09%,目前,“大益”牌是全国唯一一个普洱茶中国驰名商标,茶厂技术中心实验室获全国普洱茶行业唯一“CNAS企业实验室”认证。

特别是在“2014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大益”牌以12.82亿元位列榜首。

普洱市鸿仁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医诊疗、药品销售、药材种植、开发的股份制企业,其资产已达3800万元,拥有27家连锁经营门店,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万元;公司投资1500余万元建立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功种植佛手、白芨、黄精、重楼等名贵药材2000多亩,成为了普洱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园;2013年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014年被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认定为“云南省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同年被云南省林业厅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

此外,北京汇源果汁饮料灌装线、星巴克、雀巢、普洱桑莱特、思茅阿拉比卡星等国内外咖啡大型加工企业纷纷在普洱投资建厂。

据不完全统计,两市州规模以上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已有104户,其中,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已有25家,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已有3家。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可以预见,在我省各种鼓励政策的效益叠加下,各地都将涌现一批生物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龙头的带动作用将更加凸显。

二、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短板”在产业,难点在产业,根本出路也在产业。

虽然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特色生物产业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无论从产业发展的实力、层次、竞争力,还是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看,离支撑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对发展特色生物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云南还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要后发赶超,必须紧紧围绕“特色”“优势”做文章,而我省独特的生物资源优势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条件和基础。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独特的生物资源是云南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和竞争力,还没有把生物产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放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布局,作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引擎来重视。

具体说,生物产业的主管部门五花八门,这局、那局各管一块,各部门各自为政、各吹各打,既难以协调配合,更难以形成合力;有的地方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口头上叫得亮,干起来是另一套;有的地方缺乏向上争取支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靠”思想较为严重,凡此种种,导致了我省特色生物产业发展起步较低、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实力不强、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

(二)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生物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要素有机整合、力量协调统一。

一是省级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尽管已成立省生物资源开发办,但部门与部门、条条与块块之间协作机制还不畅,尚难以形成合力。

二是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我省大多数地区生物产业发展主要由农业部门负责,而农业部门无论是从行政级别还是职能权限看,都无法完全承担综合协调职责。

生物产业发展涉及到林业、农业、科技、发改、教育、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多头、多部门管理的体制不可避免地将产生政出多门、生物产业链条被分割、有限资源投入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

三是生物产业的农工商、产供销一条龙的运行机制、推进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尚未形成。

(三)关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我省一些地方在关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招商引资的主动性不够。

从调研情况看,一些国内外来我省投资生物产业的企业中,有的是主动找上门的、有的是看好我省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环境的、有的是旁人介绍来的,由政府出面招商引资来的不多,换而言之,如果各地都能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我省生物产业的大发展指日可待。

二是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有的地方对生物产业发展会上强调的多,会后解决问题的少,出台政策的多,上门关心服务的少;极少数地方对当地生物产业发展情况还不了解、不掌握、知之甚少,更缺乏主动服务。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还未打通。

如西双版纳州拥有中科院、中国农大、省农科院等6大国家级、省级驻州科研机构,但生物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科技缺乏市场导向,重学术评价、轻成果应用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科技交易市场平台,造成信息不对称,有技术需求的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科研合作机构,而有着较强科研能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又因缺乏成果转化渠道,影响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要素制约矛盾突出。

企业普遍反映,生物产业投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融资比其他产业更难。

目前,生物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市场开发、企业管理等要素紧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做强做大生物产业仍任重道远。

目前,我省生物产业大部份仍然处于实力不强、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的阶段;生物企业“小、散、弱”状况普遍存在,如普洱市,全市共有普洱茶初制所2173个,主要加工企业178户,但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5户,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产品原料的种植和初加工阶段。

生物产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知名品牌少。

三、工作建议(弘利遴选)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云南强。

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赶超,在产业的选择上,必须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放大特色、强化优势、经营强项、做亮核心产业、走差异化发展路子。

而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我们建议:

(一)深刻认识特色生物产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生物产业是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包括生物医药(服务产业)、生物农业(资源产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以及生物工业(生物制造产业)等。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技、纳米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已成为当今前沿科技领域的代表,孕育着新一代产业革命;加快发展新技术,培育生物产业,抢占新一轮战略竞争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

而我省有着“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无与伦比的生物资源禀赋,为我省发展“人无我有”的特色生物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生物产业,是我省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选择。

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我省生物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生物产业作为重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

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机遇,强化创新驱动、强化开放带动、强化改革推动,以特色生物产业为主导,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筑平台、促融合、优服务,全方位推进,培育壮大区域内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医药、生物种业、生物能源等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的生物产业体系,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

(二)建立健全整合要素,壮大生物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生物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科学技术、科技攻关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一是要强化对区域内相关要素的有机整合。

改革创新统筹生物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生物全产业发展的体制和工作格局。

二是要建立健全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借鉴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的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做法,成立各级生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每个重点生物产业明确一位主抓领导,党政合力、以政为主,共同推动生物产业培育和发展;建立一个产业“一个推进组、一位主抓领导、一个发展规划、一套配套政策”一抓到底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全力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

三是要推进建设科技大市场,打造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平台。

科学技术转化是生物产业做强做大的核心,要借鉴西安科技大市场的经验,加快建立以市场模式自由支配科技要素,面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集“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四位一体的科技资源共享交易市场平台,真正将“科技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使“拥有资源”变成“利用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资源与生物产业融合发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梗阻。

四是要推进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

按照“可统计、可考核”的原则,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抓紧研究制定生物产业统计分类,明确界定产业的统计范围和口径,完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明确有关部门统计任务。

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建立重点产业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建立考核责任制,将生物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等作为各产业主抓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的予以严肃问责。

各级督查部门要将生物重点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列为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

提高工作成效,引进第三方评估,加强政策绩效评价,做好产业发展政策动态调整。

(三)以高度的责任心,强化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活力源泉。

一是要推进全域招商引资。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当经济发展渡过粗放型的起飞阶段,步入集约发展的高级阶段之后,生态环境越好,发展机遇越多、潜力越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支撑力也越来越强。

而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天然资本”。

为此,要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招商、生产要素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等;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重点领域招商。

二是要以更大的气魄,通过让市场、让利益、让股份,换来发展理念、发展后劲和发展空间。

三是要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责任制和开工落地建设督促工作制度等机制,高位推动、政策吸引、快速跟进、做好服务、协调督办,实现招商、对接、落地、投资建设的“一对一”“一条龙”服务。

特别是在项目投产后,要坚持继续跟踪服务,延长服务链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使企业投资放心、经营安心、生活舒心,以良好的招商口碑形成以商招商、以外引外的“滚雪球”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