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541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

《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docx

北京企业汽油机油标准

ICS

Q/BJAT

北京安泰润途科贸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JAT001-2006

汽油机油

2006-2-19日发布2006-3-19实施

北京安泰润途科贸有限公司发布

Q/BJAT001-2006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国家标准GB11121-1995汽油机油标准为依据,编制汽油机油企业标准,为产品的生产、质检及销售提供依据。

一、本标准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需要,在GB11121-1995《汽油机油》的基础上,将SC、SD、SD/CC、SE、SF、SG、SJ、SF/CC、SH/CF、SH、CF-4、SJ/CF-4、SG/CD等超出国标范围的产品制成本企业标准,在制定企业标准的过程中引用了有关国家标准。

二、本标准是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实际应用的需要制定的,经生产、质检、销售及应用情况、表明标准中所定的各项项目及指标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三、本公司生产的所有汽油机油产品一律按GB11121-1995和本企标执行。

本标准业经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本标准从2006年2月19日起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安泰润途科贸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冬梅。

Q/BJAT001-2006

汽油机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制矿油、合成烃油或精制矿油与合成烃油混合为基础油,加入多种添加剂制成的汽油机油的和汽油机/柴油机通用油的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油机油和汽油机油/柴油机油的质量评定,其产品可与国外同类产品互换,适用于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润滑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60-19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8-1987石油产品残碳测定法(康氏法)

GB/T387-1990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

GB/T1995-1998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2433-2001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B/T3535-1983石油倾点测定法

GB/T3536-1983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4756-199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T6531-1986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法(抽提法)

GB/T6538-2000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

GB/T7304-2000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中和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9171-1988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GB/T9933-1988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1G2法)

GB/T12579-2002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SH/T0059-1996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

SH/T0061-1991润滑油中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0164-1992石油产品包装、标志、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0244-1992石油添加剂中氮含量的测定法(克氏法)

Q/BJAT001-2006

SH/T0225-1992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钡含量测定法

SH/T0226-1992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锌含量测定法

SH/T0265-1992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L-38法)

SH/T0270-1992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钙含量测定法

SH/T0296-1992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

SH/T0512-1992汽油机油低温锈蚀评定法(MS程序ⅡD法)

SH/T0513-1992汽油机油高温氧化和磨损评定法(MS程序ⅢD法)

SH/T0514-1992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评定法(MS程序VD法)

SH/T0558-1993石油镏分沸程分布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0618-1995在高剪切条件下润滑油的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

ASTMD5119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L-38法)

ASTMD5844汽油机油低温锈蚀评定法(MS程序ⅡD法)

ASTMD5533汽油机油高温氧化和磨损评定法(MS程序ⅢE法)

ASTMD5302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评定法(MS程序VE法)

ASTMSTP509A内燃油性能评定法

ASTMRR:

D02-1219MACKT-6试验

ASTMRR:

D02-1194NTC400试验

ASTMRR:

D02-1220MACKT-7试验

3、要求

3.1质量指标要求按表1。

3.2发动机试验要求按表2。

 

Q/BJAT001-2006

表1质量指标要求

项目

质量指标

代号

SC、SD、SD/CC、SE(SE/CC)、SF(SF/CD)

粘度等级

10W/40

20W/50

50

运动粘度(100℃),mm2/s

12.5-16.3

16.3-21.9

16.3-21.9

低温动力粘度,mpa.s不高于

3500(-20℃)

4500(-10℃)

——

边界泵送温度,℃不高于

-25

-15

——

粘度指数不小于

90

90

80

闪点(开口),℃不低于

205

220

225

倾点,℃不高于

-30

-18

-10

高温高剪切粘度,mpa.s(150℃,106s-1)

报告

报告

——

蒸发损失,%诺亚克法(250℃,1h)

报告

模拟蒸馏法(371℃馏出量)

报告

泡沫性(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ml/ml

24℃不大于

93.5℃不大于

后24℃不大于

25/0

150/0

25/0

沉淀物,%不大于

0.015

水分,%不大于

痕迹

残碳(加剂前),%

报告

中和值(加剂前),mgkoH/g

报告

硫酸盐灰分,%

报告

硫,%

报告

磷,%

报告

钙,%

报告

钡,%

报告

锌,%

报告

镁,%

报告

氮,%

报告

Q/BJAT001-2006

表1续质量指标要求

项目

理化指标

代号

SG、SH、SJ、SL、SG/CD、SH/CF(SH/CF-4)、SJ/CF(SJ/CF-4)、SF/CCSL/CF(SL/CF-4),SM(SM/CI-4)

粘度等级

5W/30

5W/50

10W/30

10W/40

运动粘度(100℃),mm2/s

9.3-

12.5

16.3-

21.9

9.3-

12.5

12.5-

16.3

低温动力粘度,mpa.s(℃)不大于

3500

(-25)

3500

(-25)

3500

(-20)

3500

(-20)

边界泵送温度,℃不高于

-30

-30

-25

-25

粘度指数不小于

90

90

90

90

闪点(开口),℃不低于

200

200

205

205

倾点,℃不高于

-35

-35

-30

-30

高温高剪切粘度,mpa.s(150℃,106s-1)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蒸发损失,%诺亚克法(250℃,1h)

报告

模拟蒸馏法(371℃馏出量)

报告

泡沫性(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ml/ml

24℃不大于

93.5℃不大于

后24℃不大于

25/0

50/0

25/0

沉淀物,%不大于

0.015

水分,%不大于

痕迹

残碳(加剂前),%

报告

中和值(加剂前),mgkoH/g

报告

硫酸盐灰分,%

报告

硫,%

报告

磷,%

报告

钙,%

报告

钡,%

报告

锌,%

报告

镁,%

报告

氮,%

报告

Q/BJAT001-2006

表1(完)理化性能指标

项目

质量指标

代号

SG、SH、SJ、SL、SG/CD、SH/CF(SH/CF-4)、SJ/CF(SJ/CF-4)、SF/CC、SL/CF(SL/CF-4),SM(SM/CI-4)

粘度等级

15W/40

15W/50

20W/50

40

50

运动粘度(100℃),mm2/s

12.5-

16.3

16.3-

21.9

16.3-

21.9

12.5-

16.3

16.3-

21.9

低温动力粘度,mpa.s(℃)不大于

3500

(-15℃)

3500

(-15℃)

3500

(-10℃)

——

——

边界泵送温度,℃不高于

-20

-20

-15

——

——

粘度指数不小于

90

90

90

80

80

闪点(开口),℃不低于

215

215

220

225

225

倾点,℃不高于

-23

-23

-18

-10

-10

高温高剪切粘度,mpa.s(150℃,106s-1)

报告

报告

报告

——

——

蒸发损失,%诺亚克法(250℃,1h)

报告

——

——

模拟蒸馏法(371℃馏出量)

报告

——

——

泡沫性(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ml/ml)

24℃不大于

93.5℃不大于

后24℃不大于

25/0

50/0

25/0

沉淀物,%不大于

0.015

水分,%不大于

痕迹

残碳(加剂前),%

报告

中和值(加剂前),mgkoH/g

报告

硫酸盐灰分,%

报告

硫,%

报告

磷,%

报告

钙,%

报告

钡,%

报告

锌,%

报告

镁,%

报告

 

Q/BJAT001-2006

表2发动机试验

品种代号

项目

质量指标

SE(SE/CC)

轴瓦腐蚀试验轴瓦失重,mg不大于

40

剪切安定性100℃运动粘度,mm2/s

在本等级粘度范围之内

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不小于

挺杆粘结数

8.5

程序ⅢD发动机试验

粘度增长(40℃,40h),%不大于

发动机平均评分(64h)

发动机油泥不小于

活塞裙部漆膜不小于

油环台沉积物不小于

环粘结

挺杆粘结

擦伤和磨损(64h)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和挺杆磨损,mm

平均值不大于

最大值不大于

375

9.2

9.1

4.0

0.102

0.254

程序V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不小于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不小于

发动机漆平均评分不小于

滤网堵塞,%不大于

油环堵塞,%不大于

压缩环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不大于

最大值不大于

9.2

6.4

6.3

10.0

10.0

报告

报告

SF(SF/CD)SF/CC

轴瓦腐蚀试验轴瓦失重,mg不大于

40

剪切安定性100℃运动粘度,mm2/s

在本等级粘

度范围之内

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分不小于

挺杆粘结数

8.5

 

Q/BJAT001-2006

表2续发动机试验

品种代号

项目

质量指标

SF(SF/CD)SF/CC

程序ⅢD发动机试验(64h)

粘度增长(40℃),%不大于

发动机平均评分

发动机油泥不小于

活塞裙部漆膜不小于

油环台沉积物不小于

环粘结

挺杆粘结

擦伤和磨损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和挺杆磨损,mm

平均值不大于

最大值不大于

375

9.2

9.2

4.2

0.103

0.203

程序V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不小于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不小于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不小于

滤网堵塞,%不大于

油环堵塞,%不大于

压缩环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不大于

最大值不大于

9.4

6.7

6.6

7.5

10.0

0.025

0.064

SF/CD

高温清净性和抗磨损性试验

顶环槽积炭填充体积,%不大于

加权总评分不大于

活塞环侧间隙损失,mm不大于

80

300

0.013

SG、SH、、SG/CD、SH/CF、(SH/CF-4)、

粘度等级

5W/30

5W

/50

10W

/30

10W/

40

15W/

40

20W/

50

40

50

轴瓦腐蚀试验轴瓦失重,mg

不大于

活塞裙部漆膜评分不大于

40

9.0

剪切安定性100℃运动粘度,mm2/s

在本等级粘

度范围之内

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分不小于

挺杆粘结数

8.5

Q/BJAT001-2006

表2续发动机试验

品种代号

项目

质量指标

SJ/CF(SJ/CF-4)

SL/CF(SL/CF-4),SM(SM/CI-4)

程序ⅢE发动机试验(64h)

粘度增长(40℃),%不大于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不小于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平分不小于

油环台沉积物平均平分不小于

活塞环粘结

挺杆粘结

擦伤和磨损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和挺杆磨损,mm

平均值不大于

最大值不大于

375

9.2

8.9

3.5

30

64

程序VE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不小于

曲轴箱盖油泥评分不小于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不小于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不小于

滤网堵塞,%不大于

压缩环粘结,mm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不大于

最大值不大于

9.0

7.0

6.5

5.0

20

130

380

SG、SH、SJ、SL

开特皮勒1H2试验(SG)

顶环槽积碳填充体积,%不大于

加权总评分不大于

活塞环侧间隙损失,mm不大于

45

140

0.013

CD、SH/CF、(SH/CF-4)、SJ/CF、(SJ/CF-4)、SL/CF(SL/CF-4),SM(SM/CI-4)

MACKT6评分不小于

90

MACKT7

100到150h的平均粘度增长率

(100℃)mm2/s不大于

 

0.040

NTC400

油耗不大于

顶针磨损,mm不大于

顶环台积碳沉积物,%不大于

第三环台沉积物不大于

参考油

0.051

15(25,SG/CD)

40

 

Q/BJAT001-2006

表2(完)发动机试验

品种代号

项目

质量指标

SG/CD

开特皮勒1G2

顶环槽炭填充体积,%不大于

加权总评分不大于

活塞环侧间隙损失mm不大于

80

300

0.013

4试验方法

4.1水分

按照GB/T260-1977方法进行测定。

4.2运动粘度

按照GB/T265-1988方法进行测定。

4.3残碳

按照GB/T268-1987方法进行测定。

4.4硫含量

按照GB/T387-1990方法进行测定。

4.5粘度指数

按照GB/T1995-1998方法进行测定。

4.6硫酸盐灰分

按照GB/T2433-2001方法进行测定。

4.7倾点

按照GB/T3535-1983方法进行测定。

4.8闪点

按照GB/T3536-1983方法进行测定。

4.9产品取样法

按照GB/T4756-1998方法进行测定。

4.10沉淀物

按照GB/T6531-1986方法进行测定。

4.11表观粘度

按照GB/T6538-2000方法进行测定。

Q/BJAT001-2006

4.12中和值

按照GB/T7304-2000方法进行测定。

4.13边界泵送温度

按照GB/T9171-1988方法进行测定。

4.14开特皮勒1G2试验法

按照GB/T9933-1988方法进行测定。

4.15泡沫特性

按照GB/T12579-2002方法进行测定。

4.16蒸发损失

按照SH/T0059-1996方法进行测定。

4.17镁含量

按照SH/T0061-1991方法进行测定。

4.18包装、标志、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按照SH0164-1992方法进行测定。

4.19氮含量

按照SH/T0244-1992方法进行测定。

4.20钡含量

按照SH/T0225-1992方法进行测定。

4.21锌含量

按照SH/T0226-1992方法进行测定。

4.22L-38试验法

按照SH/T0265-1992方法进行测定。

4.23钙含量

按照SH/T0270-1992方法进行测定。

4.24磷含量

按照SH/T0296-1992方法进行测定。

4.25MS程序ⅡD试验法

按照SH/T0512-1992方法进行测定。

4.26MS程序ⅢD试验法

按照SH/T0513-1992方法进行测定。

Q/BJAT001-2006

4.27MS程序VD试验法

按照SH/T0514-1992方法进行测定。

4.28石油镏分沸程分布测定法

按照SH/T0558-1993方法进行测定。

4.29高剪切动力粘度

按照SH/T0618-1995方法进行测定。

4.30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L-38试验法

按照ASTMD5119方法进行测定。

4.31汽油机油低温锈蚀评定法(MS程序ⅡD法)

按照ASTMD5844方法进行测定。

4.32汽油机油高温氧化和磨损评定法(MS程序ⅢE法)

按照ASTMD5533方法进行测定。

4.33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评定法(MS程序VE法)

按照ASTMD5303方法进行测定。

4.34内燃油性能评定法

按照ASTMSTP509A方法进行测定。

4.35MACKT-6试验

按照ASTMRR:

D02-1219方法进行测定。

4.36NTC400试验

按照ASTMRR:

D02-1194方法进行测定。

4.37MACKT-7试验

按照ASTMRR:

D02-1220方法进行测定。

5.检验规则

5.1组批

以同一班次、同一品种、相同的生产线、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组批。

产品按批进行抽检。

5.2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3出厂检验

5.3.1检验项目

运动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倾点,水分,杂质,密度。

Q/BJAT001-2006

5.3.2每批产品须经生产厂家的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合格,出具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5.4型式检验

5.4.1检验项目

应包括本标准要求的全部项目。

5.4.2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工艺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主要原材料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顾客提出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5.5判定规则

5.5.1同一品种,同一班次生产的为一批。

5.5.2出厂检验项目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判为合格品。

如有的项目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指标时,可在原批中重新加倍抽样检验不合格项目,以复检结果为准,若复检后,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5.3型式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判断为合格品。

如有一项不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注:

密度,无机盐类的元素含量的测定数据只作为使用,包装指导使用,不作为判断项目。

5.6采样方式

取样按GB/T4756-1998方法进行,取3L一分为二,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6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规定进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