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433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第一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就属于非电解质

B.SO3溶于水可导电,SO3属于电解质

C.能导电的物质属于电解质,NaCl属于电解质,所以NaCl晶体可导电

D.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只有在电流作用下才能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凡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仍属于电解质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3.

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及反应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电解

C.2H2O2H2O2分解反应

D.2HClCuOCuCl2H2O复分解反应

4.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反应的化学

A.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离子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否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最本质的区别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可将混合物装入半透膜中,放入蒸馏水里

D.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nm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6.

下列各组反应,前后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C.HClNH3H2O,H2SKOH

D.BaCl2CuSO4,Ba(OH)2NaHSO4

7.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8.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9.

1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14.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溶液与胶体:

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B.纯净物与混合物:

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物质本身的导电性

16.某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对当地水资源及沿途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引导甲、乙两个相邻的工厂在污水处理

8种离子中的4种(两厂不含相同

方面做了横向联合。

已知两厂排放的污水经初步处理后,分别只有下列

离子):

Ag、Ba2、Fe3、Na、Cl、SO24、NO3、OH。

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变成无色澄清的只含硝酸钠的水而排放,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

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C.

D.Na和NO3来自同一工厂

Ag和Na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

17.(8分)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

为什么?

18.(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填字母)。

A.冷水B.沸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1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

2乙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请评价是否正确:

3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min。

请评价是否正确:

(3)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4)怎样检验制得的胶体?

19.(7分)按要求填空:

(1)在S2、Fe2、Fe3、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1NOHNO3N2O3H2O

2NH3NOHNO2H2O

③N2O4H2OHNO3HNO2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填序号)。

(3)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

②2FeCl2Cl22FeCl3

3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若溶质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Cl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可应用上述反应中的作氧化剂。

20.(10分)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有关问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诗中“千锤万凿出深山”所开采的物质属于(填字母)。

A.酸B.碱

C.含氧酸盐

D.无氧酸盐

E.碳酸盐

(2)关于“烈火焚烧若等闲”对应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填字母)。

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产生的气体可造成温室效应

C.属于分解反应

D.属于置换反应

(3)诗中涉及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诗中是否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填“是”或“否”)。

21.(8分)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2)已知反应方程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8:

5,则X的化学式为。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填字母)。

(5)KClO3可以和草酸(H2C2O4)、硫酸反应生成高效的消毒杀菌剂ClO2还生成CO2和KHSO4等物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9分)现有失去标签的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它们分别是Ba(NO3)2、H2SO4、Na2SO4、K2CO3中

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甲丁溶液气体

②乙丙溶液沉淀

③乙丁溶液沉淀

④甲乙溶液沉淀

在④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迅速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从④得到沉淀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2)乙、丁的名称分别是:

乙,丁

(3)请写出在④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A错误;SO3

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H2SO4,H2SO4属于电解质,其溶液能导电,而SO3并不能电离,故SO3是非电解质,B错误;电解质本身不能直接导电,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后才能导电,C错误;电离是电

解质导电的前提,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导电,D正确。

2.【答案】C

【解析】氯化钠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就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并不需要电流作用,A错误;NaHSO4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NaHSO4Na+H+SO42,但NaHSO4不属于酸而是酸式盐,B错误;硫

酸钡虽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硫酸钡属于电解质,C正确;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碳酸,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D错误。

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两个化合物分子和一个单质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新的化合物分子和一个新的单质分子,属于置换反应,故B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

应;根据反应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该反应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是置换反应;反应中铁元素和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离子参加和生成,因此属于离子反应。

5.【答案】A

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雨后空气中含有的纳米级的小水珠与空气形成胶体,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太阳光形成的,透过半透膜,FeCl3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以采用渗析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C正确;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D正确。

6.【答案】B

【解析】前者是H与CO32的反应,后者是H与HCO3的反应,二者的离子方程式不同,A错误;NaH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两个反应实际上均为H与CO32反应,离子方程式相同,B正确;H2S、NH3H2O属于弱电解质,应保留化学式,HCl、KOH写成离子形式,因此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C错误;BaCl2和Cu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可溶性盐氯化铜,Ha(OH)2和NaH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溶液

和水,水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离子方程式不同,D错误。

7.【答案】A

【解析】稀豆浆属于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泥浆属于浊液,不属于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

应,B错误;稀硫酸为溶液,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错误;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

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8.【答案】C

【解析】各选项所给物质均为电解质溶液,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是否能够发生离子反应,可根据是否生成难溶性物质、难电离物质、挥发性物质来进行判断。

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混合后,不具备上述条件,故二者不会发生离子反应。

9.【答案】C

【解析】Fe3呈黄色,故无色溶液中不含有Fe3,A错误;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二者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l、SO24、NO3、Cu2、K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正确;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HCO3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含有HCO3,D错误。

10.【答案】A

【解析】小苏打为NaHCO3,胃酸中含有HCl,二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

A正确;MgCO3难溶于水应写化学式,B错误;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

程式为OHCO2HCO3,C错误;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D错误。

11.【答案】C

【解析】题目中要求的是“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那么X2O27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得到电子,得到电子的个数等于SO32失去电子的个数。

而SO32SO24过程中每个离子失去2个电子,3个离子共失去6个电子;那么1个X2O27在反应过程中应得到6个电子。

设反应后X的化合价为a,则得到2(6a)个电子。

根据上述分析,2(6a)6。

解得a3。

12.【答案】C

【解析】A项,在溶液中MnO4、Fe2均不是无色的,且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项,

Cu2在溶液中显蓝色,不是无色的;C项,Ca2、Cl、NO3、K在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D项,Ca2、OH、HCO3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

13.【答案】B

【解析】A中BaCO3和C中CaCO3都为难溶物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D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HH2OCO2。

14.【答案】C

【解析】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所以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A错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称为混合物;所以纯净物、混合物与是否仅含一种元素没有必然的关系。

比如:

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一种元素,

但仍是混合物;H2SO4含三种元素,但由于是一种物质,故仍是纯净物,B错误。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可以分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正确;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

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根据定义可以看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并不是看物质本身是否导电,而是看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自身电离出离子而导电,D错

误。

15.【答案】B

溶液时,不会产生沉淀。

16.【答案】B

正确。

17.【答案】

(1)化合物(或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2)生石灰吸水并能和水反应。

4)由于生石灰吸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生石灰反应完全,则固体不再具有干燥作用。

18.

【答案】

(1)B

(4)利用丁达尔效应:

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Fe(OH)3胶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

经制得胶体。

【解析】

(1)FeCl3在冷水中反应程度小,不能形成Fe(OH)3胶体;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生成

Fe(OH)3胶体,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FeCl3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

Fe(OH)3沉淀,不会得到胶体;FeCl3与NaCl浓溶液不反应。

(2)①甲同学操作正确;②乙同学直接加热FeCl3饱和溶液,因FeCl3溶液浓度过大,会直接生成Fe(OH)3

沉淀;③丙同学长时间加热会导致Fe(OH)3胶体聚沉形成Fe(OH)3沉淀。

(3)饱和FeCl3溶液与沸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

(4)可用丁达尔效应检验是否为胶体:

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Fe(OH)3胶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经制得胶体。

32+

19.【答案】

(1)Fe3、Mg2+、H

(2)②

(3)KMnO4FeCl3

【解析】

(1)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元素化

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Fe3、Mg2+、H中的化合价都是最高价态,都只有氧化性;

S2、I中的化合价都是最低价态,都只有还原性;Fe3、S中的化合价是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

②中NH3HNO2,N元素的化合价由

33;NOHNO2,N元素的化合价由23,元素化合价只升高,没有降低,不符合氧化还原反

应的规律,故②反应一定不可能实现。

①③反应中既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又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有可能实现。

(3)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由①可知,氧化性FeCl3I2,由②可知,氧化性

Cl2FeCl3,由③可知,氧化性KMnO4Cl2,故氧化性KMnO4Cl2FeCl3I2,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KMnO4。

根据氧化性强弱比较可知,能氧化I的物质有KMnO4、Cl2、FeCl3,其中KMnO4还能氧化Cl,而Cl2属于单质,故除单质外,符合要求的氧化剂为FeCl3。

20.【答案】

(1)CE

(2)BC

高温

(3)CaOH2OCa(OH)2CaCO3CaOCO2

(4)否

【解析】《石灰吟》是对石灰石的赞颂,故开采的是石灰石(CaCO3)。

“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的化学反应高温

为CaCO3CaOCO2;“粉身碎骨浑不怕”涉及的化学反应为CaOH2OCa(OH)2;“要留清

白在人间”涉及的化学反应为CO2Ca(OH)2CaCO3H2O。

整个过程中涉及的三个反应都不是氧化

还原反应。

21.【答案】

(1)AsH3

(2)Br2

(3)AC

(4)

(5)2KClO3H2C2O42H2SO42ClO22CO22KHSO42H2O

【解析】

(1)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故KBrO3是氧化剂,则AsH3为还原剂,H3AsO4为氧化产物。

(2)设X中Br元素化合价为a,由转移电子守恒可知,8(5a)5[5(3)],解得a0,即还原产物为Br2。

(3)反应中KBrO3是氧化剂,Br2是还原产物,AsH3为还原剂,H3AsO4为氧化产物,故氧化性KBrO3>H3AsO4,还原性AsH3>Br2,A、C正确。

(4)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AsH3失去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40e,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5)KClO3和草酸(H2C2O4)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O2、CO2和K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H2C2O42H2SO42ClO22CO22KHSO42H2O。

22.【答案】

(1)漏斗、烧杯、玻璃棒

(2)硝酸钡硫酸

(3)BaCO32HBa2H2OCO2

【解析】乙与甲、丙、丁混合都有沉淀析出,乙应为Ba(NO3)2,在④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④

中沉淀很快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只有碳酸钡沉淀符合该要求,所以甲为K2CO3;根据①反应可

知丁为H2SO4,则丙为Na2SO4。

(1)从④得到沉淀与溶液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沉淀,要用过滤的方法,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2)乙是硝酸钡,丁是硫酸;(3)④得到的沉淀物是碳酸钡,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钡、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BaCO32H

Ba2H2O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