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名句默写本大题共2道小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批评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是见利忘义,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他们的行为丢弃了初心。
(2)《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听到“______________”,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极力搜刮财物奢侈靡费发出的激愤质问。
(3)文天样《过零丁洋》)中,将追忆过去和感慨当下融为一体,借助地点表明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文本阅读本大题共6道小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文明之路。
这条道路在空间上的地理坐标是复杂的,可以是陆地、海洋,也可以是大漠、草原;也可以是同一个大陆的东亚、南亚、中亚或西亚,或是具体的国家。
从时间上看,在张骞开通西域这一标志性的节点之前,丝绸之路上的欧亚文明交汇已然存在,而且这种不同种族、地域之间的文明对话,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而奔流不息。
丝绸之路文明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拥有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在不同层面发挥着主导、引领的作用。
它可体现为举足轻重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如汉朝开通西域与对匈奴的战争、大唐对突厥的战争,也可以视为早期“全球化”的经贸之路,丝绸把中国农民的桑蚕养殖、丝绸生产与中亚、西亚商人的物流运输等以市场的形式链接起来。
丝绸之路的文化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如佛教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并完成了异域宗教思想的首次中国化,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体系。
乐制是中国古代国家文化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唐初朝廷明确把燕乐与汉民族的传统雅乐一并纳入宫廷音乐,朝野莫不风靡。
这种多样性、包容性的国家文化政策的实施,把中华文明推向了新的境界。
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国文化地理空间不停滞的运动和延展。
如果把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作为一座分水岭,之前是中国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与交融,华夏与夷狄戎蛮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了民族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融合。
之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由于外来新的文化元素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活跃和精彩。
丝绸之路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葡萄、石榴、核桃进入了中原腹地的村镇农田;那些与周秦迥异的西域汗血宝马不仅出现在军阵,也出现在汉画像砖作品中,装点了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的内生式增长带来了强力推动,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从战乱不已的南北朝,到统一和平的隋唐,中国各文化空间板块产生了波澜壮阔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丝绸之路也把开放包容、维新求变的中华文明融入到世界文明体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
研究丝绸之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历史轨迹,对于实施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重要参照。
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推出的新的国家战略。
是政治、经济、文化、地缘等因素相互交织的协作发展,也是国内相关联地区优化经济文化发展空间的重大机遇。
研究新丝绸之路的规划及实施,要注重经济带和文化带的复合、协同、一体化发展,注重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更加开放和多样化发展,注重更好地统筹国内不同区域的改革创新实现共赢发展。
这既是历史丝绸之路的重要经验,也应是新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选择。
(摘编自朱文谦《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虽然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人们都难以弄清它在地理上的具体坐标。
B.中华文明的运动形态之所以由静止变为运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丝绸之路文化的大力推动。
C.丝绸之路上的各民族、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从未断绝,丝绸之路是沟通不同文明的重要钮带。
D.丝绸之路的深刻内涵不仅表现在它是全球化的经贸之路,更在于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丝绸之路的概念入手,然后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况展开了介绍。
B.第二段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论述了丝绸之路文明对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所具有的多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C.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的深刻影响。
D.文章论述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后,落脚于对新丝绸之路的思考,使论题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有了丝绸之路文化通道,中华文明和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才因外来元素加入而变得更丰富精彩。
B.现阶段实施“一带一路”构想符合历史和国情,必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C.汉唐时期的开放、包容的国家文化政策,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汉代佛教、唐代燕乐的兴盛就是例证。
D.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华文明的运动形态由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交融转化为本土文明与外来元素的交流、融合。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残奥会会微“飞跃”的会微设计者以汉字“冬”“飞”为主体,巧妙将奥运风貌、冰雪运动、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呈现在世人面前。
那么,汉字为何备受奥运会会徽设计者青睐?
汉字是世界上一正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其形体是根据意义构造完成的。
早期文字中,能够看到很多栩栩如生的象形字符,即使已经笔画化的楷书,也仍保留着很多表意特征。
汉字的表意性不仅使文字、书法、绘画能够在中国文化中融合互通,也使汉字作为视觉表达形式,更适于重新组构和塑造,满足艺术设计的需求。
汉字在设计中,既承载了字义传达功能,又凭借表意图示性特征,重塑出意义之外的图形信息。
将字义信息和图形信息高效结合,是以汉字为主体类设计的共同追求。
2008年奥运会会徽字义信息“北京”和图形信息“舞动的人形”结合,展示主办城市“北京”“人”欢欣鼓舞的精神风貌和喜迎奥运的热情汉字
丰富的表意功能与多变的重塑优势,使它能将字义和字形分而为二、合二为一,组构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识符号
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龟甲兽骨上清丽瘦硬的甲骨文、青铜器里圆转古朴的金文、刻石中整齐端庄的篆书、个体字符的线条、结构,整体章法的布局、推列,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
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一一书法。
书法作品中结构的疏密、行笔的缓急,更将汉字的美发挥到极致。
书法艺术和体育运动中共同具有的力量、气势等审美特质,在奥运会会徽设计中完美地融为一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它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也是促进和维系中华文化统一的纽带。
汉字是具有表意特征的书写符号,强大的表意基因携带了本身的字义信息,图画式字形适合再塑造,可以承载更多内容,从而满足特殊信息的有效传达;汉字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三个奥运会会徽把和谐的律动性与运动的力量感完美结合,凝结了中国书法艺术与体育运动所共同的美学内涵,为形象与抽象之美创造了更大的美学空同;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以汉字为艺术设计的主体,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代表,也是人类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汉字也必将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上发挥独特价值,备受青睐。
(摘编自ト师霞《天生是“美术”的汉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冬”“飞”成为会徽主体是因其具有人文精神、奥运风貌和冰雪运动元素。
B.作为表意符号的汉字,其楷书化过程并没有影响它作为象形字符的表意功能。
C.汉字结合了字义信息和图形信息,使每个汉字的书写都具有了丰富的美学价值。
D.会徽对汉字这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进行艺术加工和运用,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通过介绍“冬梦”“飞跃”两个会徽,引出文章对汉字的话题的计论。
B.第二、三段分别主要从表意特性和审美价值的角度对汉字进行了分析。
C.第四段论述了汉字在民族历史和发展中对中华文化统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D.文章最后两段总结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发展前景,把文章引向深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三个会徽是体现文字和图形信息高度结合的标识符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B.不具备表意功能的其他文字符号,难以重新组合塑造,也就难以满足艺术设计的需要。
C.书法艺术体现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它与体育运动共有的特质在奥运会会徽设计中达到完美融合。
D.汉字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象征的、具体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国家航天局称,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
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嫦城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配置包括两台国际合作载荷在内的8台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上安装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等4台载荷;巡视器上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显示,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通过就位和巡视探测,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
此外,着陆器还搭载了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1月04日)
材料二:
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月15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命名。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3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表示,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嫦娥四号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获得批准,是对嫦娥四号任务开创人类先河伟大壮举的纪念,也是开展嫦娥四号科学研究与应用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原创性成果。
同时还是我国对世界月球探测的又一贡献,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及基础数据。
”刘继忠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16日)
材料三:
坚持对外开放合作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
嫦娥四号任务亦是如此,嫦娥四号配置了13台载荷,其中包括与德国、瑞典、荷兰、沙特合作的4台科学载荷。
中国将与这些载荷的研制单位一起组建国际科学家团队,共同开展对这些载荷所获取数据的科学研究工作。
此外,嫦娥四号还配置了9台中国自主研制的科学载荷。
除了数据共享、共同研究,嫦娥四号任务还有不少国际合作的元素。
我国在南美建设的阿根廷深空站参加了测控任务,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将保障嫦娥四号探测器安全度过月夜,与欧空局在深空测控方面相互支持。
中美双方也开展了积极合作,利用正在月球轨道上运行的美国月球观测卫星(LRO)对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观测。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欢迎各国同行参与到中国后续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包括联合研制、载荷搭载、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等多种方式。
特别是即将启动的在月球南极着陆任务,我们将向国际社会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分别提供10千克的载荷搭载机会。
另外,我们的“鹊桥号”中继卫星,后续还有3到5年的寿命,欢迎国际社会利用“鹊桥号”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月15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中继星传回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开启了人类月球探索的新篇章。
B.由于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月球背面被认为是一片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难得的宁静之地。
C.在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5个月球地理实体被宣布以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词语命名。
D.坚持对外开放合作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这一宗旨不仅体现在嫦娥二号任务上,更体现在嫦娥四号任务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巡视器上安装了降落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等先进设备。
B.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上所取得的成绩,只要国家综合实力强、科技水平高,就有资格获得命名权。
C.嫦娥四号配置了包括中国与德国、瑞典,荷兰、沙特合作的4台科学载荷在内的13台载荷,体现了中国航天坚持对外开放合作的宗旨。
D.在即将启动的月球南极着陆任务中,中国承诺向国际社会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提供10千克的载荷搭载机会。
6.请结合材料分析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对人类有哪些重大意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升级潜力让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商品转向更多服务型产品,消费的“双重转变”呼啸而来。
进入新时代,人们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长假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缘于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越来越重视消费体验,假日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抓住有利条件将假日经济做大,关注不同群休的消费意愿差异,更精准地服务以激活消费能力,在把现有市场做深做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做新做活
百姓需要舒心的节假日,国家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
发展假日经济,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
没有强劲的购买力支撑掉,“假日经济”只能是“昙花一现”。
休闲时间是沟通国家和个人的桥梁。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怎么生活,我们国家就会怎么发展。
繁荣兴盛与昌明通达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之下,假日经济越来越红火正是人民生活不断进步的自然呈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多元化的消费格局不断构建,一个创新性的消费市场不断完善,都会凝结成惠及百姓的新时代新气象。
(摘编自年巍《“消费升级”的新时代》)
(数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银联商务、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我国的各区域之间,消费水平相差本身较大,由于各种因素,经济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
随着假日经济火速升温,更放大了这种不平衡。
由于消费主要集中于城市,包括大城市、旅游型城市等,假期的消费也主要发生在这些地区,因此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不平衡性。
此外,由于假日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给接待区域各个领域带来了压力。
如交通以及景区的接待压力,一些热门游景区人山人海。
还有一些商家借机哄抬价格,带来一些不诚信行为,一些游客暴饮暴食,染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国经济正面临转型,正处在深刻的变革期,费费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更加讲究健康、体闲、娱乐、减压,每个人对美好的生活更加向往。
因为假日不仅仅是旅游,还包括人们情感、文化方面的交流。
(摘编自林春霞《假日经济调查》)
材料四:
假日的增加,为人们集中购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人们的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们的旅游消费意识在假日经济的刺激下得到空前强化。
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各生产厂家大力调整生产结构,增加服务项目,更新设施设备。
职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就业岗位大量增加,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国民经济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以及新的工作岗位的出现会产生一系列乘数效应,会以比过去高几倍、几十倍的速度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增长步入新的阶段。
(摘辑自褚建新《我国假日经济利弊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进假日经济持续发展要关注不同群体的消费意愿差异,在现有市场做深做细的基础上不断做新做活,但最根本的还是不断提高居民收入。
B.旅游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断提升,2018年春节旅游对消费拉动力指数已达76.5%,近年呈递升趋势,一线城市旅游消费拉动力指数最高。
C.假日不仅仅是旅游,还可以促进人们情感、文化的交流。
假日期间我国各地区消费水平有差异,所以假日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也不均衡。
D.三三线城市旅游消费拉动力呈持续上升趋势,发展潜力充足,四五线城市相对小一些,但指数显示其也是当地不容忽视的经济来源产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内需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的力量,人们在消费上不但追求量的满足,也追求质的提升,以及更为丰高多元的服务型产品。
B.进入新时代,我国假日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来有的发展机遇,也因之才有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更加重视
C.面对消费领域发生的“双重转变”,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应该努力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公众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D.在当下我国经济变革期,假日经济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同时也应看到假日经济出现的弊端,并不断加以改善。
6.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假日经将带来的利弊。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王剑冰
一
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
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
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
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
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
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
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
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二
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
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
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里操心。
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
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
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1987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
四年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
“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
”她说。
她在这里认识了爱人操正。
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刻。
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很快的。
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南,才32呢。
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
一个个抱得十分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
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
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
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
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
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
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
三
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
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
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
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
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
听戏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
竟然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我。
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
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
失去的还会回来吗?
错位的还会复原吗?
戏真好啊。
那一场场戏,就这么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鬓霜须白,看到地老天荒。
明白了,弋阳腔就是弋阳永久的代言,是弋阳百姓永久的感念。
此后再提到弋阳,就会想起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28号,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提到舞台总监杨典荣75岁了,说话有些漏风,但还是在剧团操心,这从某个方面表现了老杨对戏曲的喜爱。
B.弋阳腔借弋阳县立身,弋阳县也因弋阳腔名声远扬。
作者在首段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注意,强调二者的相辅相成。
C.文章写变化的时代总有一些老唱曲“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顽固”一词作者贬词褒用,写出了农村人对地方戏曲的由衷喜爱。
D.文章的题目“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指写形象,意蕴丰富。
“牵曳阳光”,既联系了弋阳县,又蕴含弋阳腔富有发展前途的意思。
8.请分析“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9.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