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2397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的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重难点)3.掌握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不同。

(重难点)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期

人类活动与环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采集—狩

猎社会

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有限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社会

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都明显增大,环境遭到破坏

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工业社会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环境问题愈发严峻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和谐论”(又称为人地协调论)应运而生

信息社会(又称为后工业社会)

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一系列变革

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向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1)传统发展观念

①往往只片面追求解决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③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由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转变。

(3)可持续发展

①概念:

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②内涵:

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

③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1)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传统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的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特点

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强调环境承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果

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由高耗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资源的方向转变,并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

资源类型

可持续利用措施

土地资源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森林资源

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水资源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海洋资源

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沿海环境污染治理等

(3)环境污染的治理

①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③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4)生态保护

①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②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扩大轮作休耕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3.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1)采猎文明时期,人们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生物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突出。

(  )

(2)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的进步。

(  )

(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经济增长。

(  )

(4)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  )

(5)“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D.文化可持续发展

提示:

(1)× 采猎文明时期,人们的生产活动规模较小,影响强度不大,环境问题对人类威胁并不严重。

(2)×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因而只能说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4)× 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仍要重视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5)C [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基本观念包括发展的观念,鼓励社会经济增长;公平的观念,强调代际和区际之间的公平;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权利的观念,强调平等发展和正当的环境权利。

问题1 (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为何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

提示: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

问题2 (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为何把环境保护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

提示: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

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它需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

[归纳总结]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

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

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3.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项目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长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最大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

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发展方式

1.2017年7月,浙江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入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安吉小鲵对生存环境特别挑剔,主要栖息于一片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沼泽地。

据此完成

(1)~

(2)题。

(1)浙江省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  )

A.环境的观念    B.权利的观念

C.公平的观念D.发展的观念

(2)针对安吉小鲵的保护,最关键的是(  )

A.严防外来物种的入侵B.禁止高强度捕猎

C.保护原生态栖息环境D.迁至野生动物园

(1)A 

(2)C [第

(1)题,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环境的观念。

(2)题,安吉小鲵生存受到威胁是因为其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其不能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导致的,故保护其原生态栖息环境是最关键的。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了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问题1 (综合思维)什么是循环经济?

提示: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问题2 (人地协调观)循环经济有哪些模式?

提示:

工业是清洁生产;农业是生态农业。

[归纳总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①内涵:

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②特点:

农业资源得到再生

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综合效益突出

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了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2.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化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2.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上有很大差别。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增长方式是(  )

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2)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

A.秸秆焚烧还田B.矿渣生产水泥

C.垃圾转移国外D.污水灌溉农田

(1)C 

(2)B [第

(1)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高消耗、低增长、高排放,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的增长方式是低消耗、高增长、低排放。

(2)题,矿渣生产水泥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

人地协调观——古老农耕文明:

稻鱼共生系统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6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首批“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

图1 “稻鱼共生系统”景观图

图2 青田县稻田养鱼示意图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据此完成

(1)~

(2)题。

(1)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1)C 

(2)D [第

(1)题,水稻生产,要求排灌便利,图中稻田最低水位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2)题,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实现了稻鱼共生,有利于保护环境。

]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

据此回答1~2题。

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1.D 2.A [第1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

第2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

下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过程(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

C.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4.应用新流程后该厂附近最适合布局(  )

A.罐头厂B.啤酒厂

C.造纸厂D.养牛场

3.B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可以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没有达到零排放,且产生糖与动物饲料,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4题,图中的产品之一动物饲料没有被利用,因而可在该厂附近建设养牛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