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850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ocx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方案研究

摘要:

本文在阐述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几个主要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最后提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比较;建设

1引言

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粮食、水资源、能源、生态等问题,这些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酷事实,也是世界各国所要面对的严重危机和挑战。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科学问题已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同时发现碳排放与城市化成正相关关系,所以建设低碳城市是遏制全球气候升温的首要选择。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加速,碳排放必然日益增加,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拥入城市,城市能源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人均耗能快速速增加,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必然将引起交通耗的能增加,最后必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因此,最终城市则必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建设的时期,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这一趋势将持续。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高速发达的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后,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城市的外延增长式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

在此背景下,各国相继提出了低碳概念并进而提出了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新概念,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气候组织先后确定上海和保定等若干城市为低碳城市试点。

而本文就是研究低碳城市的发展,从而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力量,因而如何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低碳城市,意义重大。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1)低碳经济

英国政府于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Low-CarbonEconomy),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指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获取更多的产出,创造途径和机会以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2006年,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

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的5%—20%的损失,并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Johnston等学者探讨了英国减少居民住宅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可行性,认为利用现有技术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排80%是可能的。

Treffers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到本世纪中叶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80%的可能性,认为采用相关的政策等措施,经济增长和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减少的实现是可行的。

Kawase等学者研究了长期气候稳定的情景,将排放变化分解成三个因素:

CO2强度、能源效率、经济活动,指出为实现60%~80%的减排目标,总的能源效率改进速度和CO2强度减少速度必须比以往40年的历史变化速度快2~3倍。

Shimada等学者研究了一种城市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并在日本滋贺运用实施。

气候集团在发布的《赢余:

低碳经济的成长》报告中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描绘了市场的

发展并分析了实行低碳经济带来的收益,表明低碳经济具有极高的投资回报率,能够显著地增加产量、缩短生产周期、改善产品质量等,同时在新增就业方面也极具相当大的潜力,低碳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大于其它经济形态。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同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低碳城市

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方面,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ardInstituteforspacestudies,NASA)JamesHansen在Sciences的论文Earthincrisis认为,到2030年应逐步淘汰所有化工厂,在其关闭前应征收排放税,禁止除配备了捕获和分离CO2排放装置以外的新煤化工厂的建设。

日本政府与学者在2004年对低碳社会模式与途径进行了研究,并于2007年2月颁布了《日本低碳社会模式及其可行性研究》,该研究以日本2050年CO2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70%为目标,提出了可供选择的低碳社会模式。

并于2008年5月进一步提出《低碳社会规划行动方案》(ADozenActionstowardsLow-CarbonSocieties);日本低碳社会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

减少碳排放;提倡节俭精神,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与大自然和谐生存。

从低碳城市规划与实践研究方面,英国作为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为推动英国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私营机构——碳信托基金会(CarbonTrust)①,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ST)②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LowCarbonCitiesProgrammer,LCCP),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③)在LCCP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

同时伦敦市也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低碳伦敦的行动计划,特别是2007年颁布的《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TheMayor’sClimateChangeActionPlan)。

GlaeserandKahn在2008年实证研究了碳排放量与城市规模、土地开发密度三者的关系,发现城市规模与碳排放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新增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要高于存量人口人均碳排放量;而土地开发密度与碳排放量则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的碳排放量水平就越低。

2.2国内研究现状

(1)低碳经济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等强调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从目标上,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姜克隽、胡鞍钢、张世秋分别在“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

低碳经济:

链接区域污染控制、气候变化减缓与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量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

潘家华认为,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发展。

金涌、王垚、胡山鹰、朱兵等强调以实现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从具体路径上,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从核心上,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吴晓青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林伯强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转变,意味着更清洁、更有效和尽可能低的温室气体排放。

(2)低碳城市

从内涵方面,付允、汪云林、李丁等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夏堃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金石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

胡鞍钢认为,在中国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低碳城市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

低碳能源,提高燃气普及率、提高城市绿化率、提高废弃物处理率等方面的工作。

林伯强认为,“低碳城市”的内容包括:

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来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使低碳经济最低限度地影响经济增长,平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

从特征方面,2009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皮书中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经济性、安全性、系统性、动态性、区域性。

3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研究后,本文从内涵、模式、目的、实现途径对低碳经济概念进行如下的界定:

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进而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最终实现生态平衡、减缓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2低碳城市的概念及界定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研究后,本文对低碳城市进行如下的界定:

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建立低碳产业结构体系,低碳基础设施体系,低碳消费支撑体系,低碳政策制度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3低碳城市的基础理论

3.3.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自然环境的等综合因素概念,其实质是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以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为代价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理论包含两种理念即发展与可持续性。

发展的内涵是不只是增加物质财富,同时也包含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可持续性的内涵是自然、经济、社会三者同时的可持续,以自然可持续为基础、经济可持续为条件、社会可持续则是最终目的。

可持续发展可以动态地调控整个社会、经济、自然这样的复合系统,在不损害资源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持续使用和生活质量提高。

对于城市来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强调以城市为平台的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

经济的高度综合,因此,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来说其明确的对象是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复合,表面看起来是抽象的,对具体的城市来说是具体的。

同样由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以明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它包括:

界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发展水平的评价;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制定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对于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3.3.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五点论断如下:

(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4)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

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指导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5)科学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

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增进社会和谐,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提纲挈领的理论。

4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尽可能包含低碳城市的各个目标及实现途径,反映城市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碳汇、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状况,使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构成有机联系。

指标选取需突出重要性,适当忽略影响较小的指标。

(2)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低碳水平进行测量,因此,必须选取可操作性强的指标。

有些指标如节能建筑占比、新能源汽车占比等虽然是城市低碳水平的影响因素,但目前统计数据难以收集,暂不考虑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3)独立性原则。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要深入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同时保持各指标之间的独立性。

尽可能不遗漏,不重复,避免人为扩大或缩小研究对象的某一因素。

(4)客观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采用有客观数据,可以量化的指标。

一些主观指标如低碳认同度、低碳政策相关因素也对城市低碳水平有所影响,但此类指标主观性强,不同城市、不同时点之间难以客观对比,不宜选入动态评价指标体系。

4.1.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

为了科学地评价低碳城市的发展状况,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低碳城市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政府完善统计制度,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指导企业制定低碳发展规划。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协调、有序发展的统一体。

需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全面的加以描述。

如果采用一个或几个指标,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时间变化的因素,因为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也是我们评价的内容之一。

总而言之,有了低碳城市评价体系,我们就有了对经济、环境、社会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的依据。

通过对三大体系的分析我们知道:

(1)低碳经济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

即低碳经济里面也包含了经济增长,所以在指标体系中会设置描述经济发展现状的指标;

(2)打造低碳城市,必须要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丰富能源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减排目标。

(3)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为人口日益增长的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

因此涉及社会安定的指标在体系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对经济发展、低碳发展和社会发展三大体系的理解,本文提出以低碳发展为核心,经济发展为手段,社会发展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的最高综合指数为低碳城市综合发展度,用来评价一个城市低碳经济的综合水平。

它包含经济发展指数、低碳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称为三个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下面,又包含若干个终极指标,完整的指标体系见表1.1。

表1.1低碳城市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

经济

人均GDP

GDP增速

万元GDP能耗

第三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R&D投入占财政收入比例

社会

万人拥有公交车数

恩格尔系数

人均可支配收入

工业废水污水排放达标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环境

森林覆盖率

人均绿地面积

二氧化硫浓度平均值倒数

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二级天数

4.1.3主要评价指标的解释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人均值。

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数值越大,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越好;

万元GDP能耗: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一万元GDP收入所消耗的能源数量。

万元GDP能耗越大,反映这个地区碳排放强度较强;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指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因为第三产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相对较低,所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越高,反映这个地区碳排放强度较弱;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指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

因为第三产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相对较低,所以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越高,反映这个地区碳排放强度较弱;

万人拥有公交车数:

指的是平均每辆公共汽(电)车一年的客运量。

实践证明,公共交通与私家车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可以有效降低私家车的使用次数,进而降低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

恩格尔系数:

指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性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

比例越低表明收入越高,生活越富足,反之,生活越贫困。

恩格尔系数也是反映社会稳定状况的重要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每个家庭成员得到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综合,即每个居民家庭成员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可供居民支配的收入越多,反映该地区消费能力越强;

工业废水污水排放达标率:

指工业污水排放达到标准的数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

工业废水污水排放达标率越高,反映该地区环境越好;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数量占废物总量的比例。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越高,反映该地区环境越好;

森林覆盖率:

指区域内一切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区域面积的比率。

植物对二氧化碳拥有强大的吸附作用,一个地区的绿化覆盖率越高,它的固碳能力越强;

人均绿地面积:

指人均占有绿地面积的大小。

人均绿地面积越大,它的固碳能力越强;

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

是指一年中API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果;

4.2指标权重方法的选择

由前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容易看出,低碳城市的评价涉及到多层次、多

指标的综合评价。

为此,我们将评价过程分成两个部分,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子

系统内部指标的主成分得分,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对子系统内部指标

进行加权综合,从而计算出该评价体系各子系统得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

统权重,对三个子系统进行加权综合,最终求出低碳城市综合发展度。

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多项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从众多的观测变量中综合出携带原始数据信息最多且相互独立的几个因素来解释原有数据变量,其目的是使多维变量降维,从而简化数据结构,给研究和分析问题带来方便。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各子系统的得分,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各子系统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上面的主成分分析,但是由于数据相关性的限制,我们无法使用它。

因此在确定各子系统权重时,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

它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计算出层次单排序(重要性/权数)和总排序,以此确定多目标、多方案优化决策问题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综合评价因子权重的基础上,构造评价模型,即:

其中

为第k年第l项指数值。

为各综合因子的权重值(即为主成分贡献率),

为综合因子的主成分得分,n为主成分个数。

5低碳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城市采用什么样的低碳发展模式不是固定的,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包括城市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因素、社会消费模式、政策环境等,下面将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在发展低碳城市时,才能选择出符合城市自身特点的低碳发展模式的组合。

5.1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涉及内容包括:

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其包括劳动力、技术、资本)都是低碳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

资源禀赋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城市的区位条件是否宜居,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及居民日常生活对能源的依然程度;低碳资源是否丰富,对于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5.2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它的活跃程度,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来反映。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基本需求还没有满足,未来碳排放会与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加,所以建设低碳城市绝对不能超越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必须正确处理建设低碳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于处于不同国家的历史阶段不同,所以在我国在走向低碳社会时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相应的发展模式,政策措施也不相同。

5.3产业因素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等原则,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第二产业“高加工度化”;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除此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特别是重化工业结构是重中之重。

要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要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加快城市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是低碳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其次是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是能耗低、就业人数多。

所以应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

再次是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业是指相对能源密集型产业而言,能够以相对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产出的行业,多指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国际上部分城市的低碳转型,采用低碳产业拉动的方式,即城市发展以某种或某类低碳产业发展为核心,逐步弱化其他行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产业结构相对较单一的低碳发展模式。

最后是发展低碳支撑产业,低碳支撑产业是指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的行业,该类产业可能本身并不是低碳的,如太阳能利用所必须的多晶硅制造、光伏设备制造等,这些设备的生产

实际上是高耗能的,然而又是上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必须的。

在全国甚至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视角下,这类产业虽然是耗能的,但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低碳经济发展中必要且重要的环节。

5.4能源因素

当今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两个严重问题。

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变以煤炭为主向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主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变。

二是提高能源效率,注重煤炭气化、煤气层的开发使用,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开发。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使用的多样化,从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看,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能促进能源使用的多样化,逐步降低煤炭等高碳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