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502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4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

“盲人摸象”。

【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

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学生交流)

【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首次观察:

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

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

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

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5)再次观察:

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三)深化新知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

出示例1情境图:

(1)看一看:

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

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3)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4)找一找:

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

又会看到什么?

归纳提升: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板书: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四)巩固提高

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五)小结作业

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观察你周围的物体。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合作意识。

2.让同学讨论五分钟你觉得合适吗?

【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合适的,因为本节课的难点是:

正确辨认从简单物体的不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

所以在教学时,我先提出问题:

在刚才观察小熊的时候,从哪两个位置看到的形状比较相似?

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留了5分钟的时间。

将小熊玩具放在讲台上,请一同学站在小熊的一侧面,其他同学把自己想像成小熊侧面的同学,并想象小熊脸的朝向应该在他的左边还是右边。

学生猜测后,由台上的同学进行验证,然后将这一方向拍的照片出示在黑板上;再请一同学站在小熊的另一侧面,方法同上。

通过讨论后,并将左右的图片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点。

突破从侧面观察物体形状的难点。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

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二)探究新知

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活动】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

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2.简单分类

师:

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出示纸币和硬币,并认识纸币与硬币。

归纳: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3.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

1元=10角,1角=10分

(三)巩固提高

1.用课件展示钱,并让学生写出下面的钱数。

2.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教学过程中,你怎么更好的呈现纸币?

【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我会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学具,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然后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元、角、分单位之间的换算,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小数加减法》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小数加减法》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回顾:

什么是加法?

减法?

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提问:

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1)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这两本书。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个数学问题吗?

(2)提问: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谁能来具体说说小数加法该如何计算呢?

(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小数减法

《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教师:

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

6.45-4.29=

(2)教师:

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3.比较内化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07+4.89=5.64-1.78=

(四)课堂总结

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关于小数,试着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

【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2.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

【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引导学生将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先估算出结果,然后再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其中竖式计算的方法是重点。

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同的,所以教学时不但要使学生说清怎样算,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算。

此处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从而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教学小数减法时运用迁移小数加法的经验,并通过小数加减法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揭示课题】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二)师生活动,探究新知

1.谈话: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

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

你看到了些什么?

(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

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

(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

走一大格呢?

你是怎么想的?

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

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教师引导:

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

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

也就是几分钟?

你发现了什么?

(1分=60秒)

(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三)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作业:

课后大家试着收集一下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是如何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

【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首先,我会报考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让学生体会“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经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导出“秒的认识”。

其次,结合前面的情境图,直接说明: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并出示钟面,直观地观察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走一大格就是5秒,8秒就是走了八小格。

再通过报考演示3幅连续的钟面,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了60小格。

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

最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如眨眼、听滴答声、击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1秒的长度。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