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抱犊崮的导游词讲解.docx
《导游词抱犊崮的导游词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词抱犊崮的导游词讲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游词抱犊崮的导游词讲解
XX(XX)/其他范文/导游词
抱犊崮的导游词讲解
抱犊崮的“崮”字在《辞海》中的解释是:
“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山东省中南部山
区多用作地名。
如:
孟良崮、抱犊崮。
”
抱犊崮位于山亭区东南部,距枣庄市驻地23公里。
从古至今,数易其名。
汉代曰“楼山”,魏晋曰“仙台山”,唐宋时曾叫“抱犊山”,明清时期称“君山”,近代《峄县志》载:
昔有王老抱犊耕其上,后仙去,故尔得名“抱犊崮”。
传说古时山下住着一个姓王的老汉,因无法忍受官吏的苛捐杂税,决心到又高又陡的楼山上去度过残生,可老汉家的耕牛无法上去,他只好抱着一只牛犊上崮顶,搭舍开荒,艰苦度日。
谁料老汉平日饥食松子伏苓,渴馀山泉甘露,久而久之,渐渐觉得神清目朗、风骨脱俗,后经一位仙人点化,居然飞升而去,抱犊崮因此而得名。
清代诗人雷晓专门为此作诗一首:
遥传山上有良田,锄雨耕云日月偏。
安得长梯还抱犊,催租无吏到天边。
抱犊崮属沂蒙山区,海拔584米,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名山。
山势突兀、巍峨壮丽、泉流瀑泻、柏苍松郁。
山脚下有古庙两座,分别为清华寺和巢云观;半山处有山洞数十个;崮顶沃土良田数十亩,松柏茂盛,苍翠欲滴,奇花异草,满崮烂漫。
伫崮东眺,黄海茫茫云雾缭绕。
《峄县志》载:
“邑八景之冠,为君山望海”。
极目南天,平野如画。
山麓下、丛林间,泉水叮咚,清溪潺潺。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山光各异:
春报桃李争艳放,夏暑浓荫不侵肌,秋染红叶醉霏芳,冬雪绽玉松梅奇。
山腰间,有一处十八罗汉洞,洞内四周壁崖上雕刻着神态各异的佛像。
抱犊崮总面积665.5公顷,地貌特征表现为低山丘陵类型,顶部由一系列崮组成,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在98%以上,以天然杂木林和松柏防护林为主。
1992年9月,抱犊崮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山东省罕见的带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的天然杂木林汇集区,有各种植物165科,627种。
抱犊崮与人工湖周村水库交融为一体,山水相连,气势磅礴,以她独有的“雄”、“奇”、“险”“秀”居鲁南七十二崮之首,被誉为“鲁南小泰山”,是研究鲁南植被和科研教学难得的基地。
抱犊旅游区共分为4个景区:
巢云竹林、桃源仙境、君山望海、凤落古崖。
巢云竹林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景区的第一个景点:
巢云竹林,巢云竹林景区是抱犊崮的主要景区,以观沟登山路为主要游览线路,以巢云观、清华寺为中心景点,是人们进行探古、寻幽、游览、科研、科普等活动的绝佳选择。
其景点主要有:
厚壳树、清华寺、巢云观、千年银杏、巢云洞等。
厚壳树
进山后,沿石阶上行约100米处就到了巢云观,沿其门前向南一条山间小路行进,约有10米就可看到山东省境地内独一无二的厚壳树。
厚壳树为紫草科厚壳树种,树叶大而荫浓,摘下它的一片叶子,用带尖的硬物稍加用力在上写字,它就会象纸一样很快“显形”。
更令人称奇的是,据介绍,该树发芽较早则风调雨顺;如发芽较晚则定有自然灾害,俗称“神树”,此树又名“相思树”。
相传古时候,抱犊脚下的村庄里有一位秀才,每正都要在一片树叶上写上一段情诗,以解对远方情人的相思之苦,。
天然动植物园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古老植物和现代植物混杂生长,被称为“天然植物园”。
抱犊崮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名类植物生长,植被类型较多:
现初步查明有维管植物100科302属453种,其中乔木树种36种,灌木树种119种,草本植物298种,具有亚热带与暖热带两大植物区系成分的特点,并相互渗透。
在植被组成上,近代植物区系中保留了很多第三纪以来或更古老的残遗植物,如榆、臭椿、枸树、桤木、槐、柳等一些属种,植物区系的地源较为古老,自然植被历史悠久。
具有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的天然植被,主要有栾树、楸树、楝等。
长白山植物区系中的糠椴、蒙古栎也有分布。
抱犊崮还有“花果山”和“药山”之美誉。
果树品种应有尽有,如桃、杏、苹果、核桃、板栗等,自古以来一直占领着江南市场的半壁江山;天然中药材品种有杜仲、黄精、玉竹、柴胡等100多种。
除此之外,在抱犊崮中生活的鸟、兽、两栖、爬行类动物共有134种,林中分布的野生动物98%为有益生物。
其中鸟类103种,属13目31科和亚科,包括留鸟32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1种,旅鸟36种,属于国家级保护的鸟类有15种。
竹林庵、清华寺和吕祖洞
继续前行50余米,可看到一座古碑竖立在陡峭的山坡之上,此处便是竹林庵的遗址。
从古碑上所刻碑文看,康熙五十六年,即距今283年,竹林庵曾是一座茅檐草舍、茂林修竹、朴素幽雅的居姑庵,香火极盛。
看着这些劝人向善的诗文,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青灯古佛、暮鼓晨钟的情景。
清华寺和竹林庵比邻而居,只是现在的清华寺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两块石碑分竖在道路两侧,其中右侧石碑保存完好,碑文清晰可见;另一块则已拦腰截断,让人陡生苍凉,很难将此地和曾经是鲁南一带佛教活动的名刹古寺联系起来。
清华寺始建于唐代,后来历代重修,清道光年间最为旺盛。
清华寺原是下观,但发展却超过了上观巢云观。
当地民谣曰:
“六十年灌一观,淹了上观淹不了下观”。
传说当初山洪一来巢云观道士就把洪水挡住,山洪无路可倾,就顺势泄进了地势低的清华寺。
清华寺年年受淹,观音实在看不下去,就找太上老君说情,可太上老君不愿出面,派吕洞宾应付她。
观音灵机一动提出与吕洞宾比酒,并以清华寺的藏经阁打赌。
吕洞宾听说要比酒,当即答应。
观音自知不是吕洞宾的对手,就主动把藏经阁送给吕洞宾作洞府。
巢云观的道士怕淹了吕洞宾的洞府,就再也不敢把洪水挡住,于是就在观后修了一条泄洪道引水下山,从此下观就再无受淹之灾了。
果不其然,现在的清华寺只剩下一片废墟,而吕洞宾的洞府--吕祖洞依然保存完好,30平方米的石屋中供奉着他的雕像,只见他峨冠博带、仙风道骨,引得不少香客信士参礼膜拜。
巢云观
在抱犊崮西南麓,有一条幽静的深谷,以前这里远离尘世,山水如画,就成了僧道徒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这里原有古宗教建筑两座,称为清华寺、巢云观,当地人俗称上观、下观。
上观院内有一棵大银杏树,虬枝旁逸,如擎天巨伞,看来至少也有上千年了。
巢云观后东侧有个水帘洞,洞口石壁上,终年有泉水渗出,断断续续,如挂着一副玲珑剔透的水晶帘。
稍高处有个桃源洞,洞口大树盘根错节,洞内坦如平地,宛如小庙堂,想系当年孤身老道修炼栖息之处。
有人把这里称为“海西第一洞天”。
这个洞幽深莫测,当地有“桃源洞内点火,猪尾巴洞(在崮顶)冒烟”之说,所以很可能是个相通连的溶洞
按原路返回至巢云观。
巢云观又名三清观,依山而建,坐落在抱犊崮西南麓的一条深涧里。
这里草茂林丰,遮天蔽日,掩映其中的巢云观古朴典雅而又神秘。
抱犊崮远离尘嚣,山深林静,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道教名山,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
因此,巢云观自唐代始建以来,就是鲁南地区的道教活动中心,这里供奉着道教最高的神―三清。
三清观之名源于此,而巢云观之名则源于观后的巢云洞。
巢云观共两进院落,有三清殿、碧霞阁、观音殿等殿宇房舍23间,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还有一处西花园。
主殿三清殿,从左向右依次供奉着主宰万物生成的太清道德天尊,
主宰阴阳未判混沌时期的玉清原始天尊。
主宰阴阳始判天地形成时期的上清灵宝天尊。
配殿里供奉的是园通自在天尊(即观音菩萨)与碧霞天尊。
千年银杏
在主殿前面有一株千年银杏,三人抱粗、躯干苍劲、虬枝旁逸,犹如撑天巨伞,荫遮数亩,其根部又伸出一粗壮茂盛的支干,与主干相依相偎、枝叶重映,被称做“怀中抱子”。
此树树龄在1600年以上,树周4.6米、高24米。
由于树身历尽沧桑,又屡遭雷击,已是伤痕累累,其中裂口较大处已用水泥“弥合”。
这棵千年银杏为雄树,常年只开花不结果。
此树虽不结果,但据说对前来烧香求子者颇为灵验,因而有“神树”之称。
这棵“神树”,更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我们倾诉着岁月的沧桑和道教文化的渊源流长。
巢云洞
巢云观之后是巢云洞,又名“云窟”。
“巢云”意即居住在云里。
每逢清晨日出之前,常有一团白云从洞中徐徐涌出,将这古香的建筑和周围的山川笼罩在云雾缭绕之中,宛若仙境一般。
巢云洞属石灰岩地质构造的溶洞,溶洞里含有大量水汽的空气向外流出,遇冷便形成了雾。
尤其每逢夏季,洞内空气湿度大,山区早晨气温偏低,于是一团团云雾升腾而出,构成这一奇特景观。
置身其中,云海飘渺、山泉叮咚,再加上观内的钟声、鼓声、木鱼声、道长们高低婉转的诵经声会把你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民国第一案”纪念碑
在抱犊崮中路登山台阶右侧竖立着一块高3米,宽1米的石碑,碑名为:
山东建国自治军碑,于1997年12月18日建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民国大劫案”事件的始末:
民国之初的北洋政府时期,各派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使当地百姓灾难深重,苦不堪言。
一些不堪重负的百姓,纷纷聚众起义。
1920年,原峄县白庄(现北庄镇白庄村)清末秀才孙美珠和五弟孙美瑶、叔父孙桂芝一道揭竿而起筑寨于抱犊崮,成立了“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
1923年5月,孙美瑶带领“山东建国自治军”,在抱犊崮山区制造了轰动中外的“临城劫车案”,史称“民国第一案”。
桃园仙境
桃源仙境景区位于巢云竹林景区北部,景区内绝俗清幽、耸崖叠翠,共分布七个小景点,分别是会仙亭、泻月浸云、桃源洞、山荫听蝉、仙人醉卧、试剑峡、阴阳界等。
会仙亭
沿巢云观观后上山台阶北行,穿过一座石门,台阶顿时变得异常陡峭,谨慎向西行约200米见一座崖壁上镌刻着“景步云天”四个红色大字,崖壁之上便是会仙亭。
此处也是登崮北路与中路的分界点。
会仙亭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亭不远处的一块古碑,记载了修亭的缘由。
传说,八仙过海后,吕洞宾重游抱犊,发现山下有一位姓刘的书生在家潜心修道,就化一位老者去点化他。
洞宾对他说在家修行,凡尘俗事太多,难以摒除杂念,静心养性,并劝他到抱犊崮找一处北有松、西有竹的地方,方为绝佳的修道场所。
刘书生找到此地,果然松竹掩映,流泉飞爆,真是人间仙境,于是结庐搭亭,修身养性,就建亭在此,并起名为会仙亭。
会仙亭碑后题有一首七言绝句,传说为刘书生所写:
“黄鹤时来舞叠翠,岳阳胜概此又逢。
善讳今镌青玉上,他日仙籍应登名。
”
泻月浸云
继续前行约10米便可看到一座陡峭的崖壁之上,悬挂着一块高近20米、宽约10米的巨大钟乳石,既像一凝固的瀑布,又像水晶门帘。
在钟乳石,方有一石洞,洞口不大,高近2米。
入洞后豁然开朗,面积有30多平方米,名曰:
“水帘洞”;左下侧又有一个洞口,可容一人弯腰进去,深邃不见底。
洞底有一汪冬夏不涸的甘泉。
据专家测定,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锶及其它微量元素,其含量都达到了国家标准。
每到雨季,瀑布从崖顶倾泻而下,飞
花碎玉,十分壮观。
于是古人在洞的上方刻了“古洞仙境”四字予以赞扬。
洞的旁边还刻有“泻月浸云”四字,也是一处奇妙景观。
每当夏季晴空夜晚,明月照在飞瀑上,天上的月光像流水,地上的流水像月光,月光和流水融为一体,这瀑布就如银亮的月光从天上倾泻下来一样,此为“泻月”。
激起的水汽和溶洞吐出的云雾,一齐向空中升腾,包裹着瀑布就像流入云端,谓之“浸云”。
水帘洞之上,瀑布之下还供奉着一尊观音雕塑,左手擎宝瓶,右手伸出兰花指,正微笑注视着过往的游人。
行家指出:
夏季晴空夜晚和早晨是观赏此景点的最佳时机。
桃源洞
水帘洞东南侧峭壁处有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传说是清康熙三十年间,有一人为营造出一个世外桃园的美妙境界,而将此洞命名为“桃源洞”。
桃源洞洞口呈拱圆形,洞内幽暗深不可测,时有蝙蝠盘旋其中,更显阴森恐怖。
相传古时候,有几位儒雅书生对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仙境异常向往,在一日雷雨过后,他们结伴登崮,发现洞口处有山泉水浮着桃花正汩汩涌出,书生们兴奋不已,认为洞中肯定就是陶渊明诗中所叙述的仙境。
于是他们一边高诵《桃花源记》,一边走了进去,竟一去无回。
此后,每逢夜深人静,有附近村民还能够依稀听到几位书生的吟诗作赋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仙人醉卧
前方不远处,有一个“仙人醉卧”的奇景,由一棵橡树和一块断石组成。
岩石斜躺在路边山坡上,橡树根部则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暗暗展示着它生存的毅力和奇特的魅力。
传说:
一日,吕洞宾邀请其他七位神仙在会仙亭喝完酒之后,自己却突然消失了。
众人苦苦寻觅至此,只见他正躺在山坡上呼呼大睡醉得一塌糊涂。
铁拐李想给他开个玩笑,抡起拐杖照着他的头部打了过去,只听得“咚”的一声,像打在石头上一样,震得铁拐李的虎口隐隐作痛,拐杖想抽也抽不回来了。
原来,吕洞宾给铁拐李开了个玩笑,把自己的身子变成了石头,把铁拐李的拐杖变成一棵树,便形成了现在“仙人醉卧”的奇景。
试剑峡
走过一段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可见前方一座石峡豁然开裂,高约30米,长约40米,宽度仅容一人,最窄处须侧身才能穿过。
走在其中,仰首望去,只见两侧石壁如刀削,顶端一线蓝天隐隐可见,故名“一线天”,又名试剑峡。
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段“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故事即与此大有渊源。
传说正在抱犊崮修行的吕洞宾,决心为民除掉熊耳山上一条修炼成精、作恶多端的黄龙。
他在与黄龙搏斗前,先用三味真火炼他的斩妖剑,经过九九八十一天冶炼后,想试试宝剑的威力,就照着一块巨石劈去,手起剑落,巨石瞬间被劈成两半,就留下这道裂隙,后来吕洞宾终于剑斩黄龙为民除了一害。
阴阳界
紧接着一线天的就是阴阳界。
阴阳界也叫阴阳涧,是一条深达60多米的大山涧。
两侧为突兀陡立的奇树怪石、悬崖峭壁。
这里集中了抱犊崮三分之一的树种(约250种),而且大多数是自然生长在峭壁之上。
据说当年八仙比试本领,各显神通,在这里布下了阴阳八卦阵。
根据我国传统哲学,万物含阴含阳,在这个小环境中也同样暗含着许多对阴阳组合。
如上面是高山,下面是深涧,山为阳,涧为阴;上边是石,下边是水,石为阳,水为阴;涧之北为阳,其树木颜色多鲜艳,秋天红叶特别多,多数直立、红色;涧之南为阴,其树木颜色偏暗,树木多横生、弯曲。
传说这条涧是吕洞宾的阴阳临界点,当地的百姓叫“鬼门关”。
如果你在这里站上几分钟,或许会觉得胸闷气短,甚至还会出冷汗。
所以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闯过鬼门关,能活九十三”。
据专家调查分析,此处可能是由于周围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二氧化碳聚集且不易散发,导致缺氧所致。
君山望海
明清时因抱犊崮在鲁南居群山之首,其山形如峨冠危坐的君子,俯瞰鲁南大地,故美
其名曰“君山”。
据《峄县志?
山川》云:
“君山有抱犊崮,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气澄朗海上望之宛然在目。
”君山望海也被誉为“峄县八景”之冠。
君山望海景区主要有十八罗汉洞、天梯、天池、望海石、观云亭等景点。
十八罗汉洞
登到崮顶,绕崮而行即可观赏四周崖壁中形状各异的洞穴。
沿一山间小道向东行,沿途可看到数块红色巨岩并排镶嵌在崖壁之上,像一条红色的绸带系在了抱犊崮这位谦谦“君子”的脖颈上。
行约200米处,沿崮下一条荆棘小道攀木援石而上,就来到了被人们称做“不解之谜”的十八罗汉洞。
罗汉洞洞高2米,深4米,宽3米。
在洞里洞外的石壁上有许多摩崖石刻佛像。
据所刻文字记载:
佛像刻于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
由此推断,这里自唐代初期,就已经是佛教圣地,这些造像由于年代久远和战火浩劫,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但仍可看出精巧的刀法和古朴的线条,可辨认出的观音、弥勒、韦驮、金刚等造像仍然栩栩如生。
在当地流传这样一段歌谣:
“罗汉洞,八丈深,十八罗汉个个真。
数来数去十九个,六根不净迷了心。
”罗汉的个数到底是18个还是19个成为人们心中的难解之谜。
其实洞里洞外的造像本来有20个,后来被毁掉了一个半,取名为十八罗汉洞。
由于望文生义,一些人自认为只有18个造像,当数出来是19个时,就认为是自己心不诚,六根不净的原因,就编了上面的民谣自欺欺人。
此外,除佛家十八罗汉洞外,此处还有道家炼丹的炼丹洞,有崎岖深邃的王禅洞、北斗洞等.
天梯
天梯原本是登上抱犊崮崮顶的唯一通道,极其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而奇景常在于险远,正因如此,使许多中外游人望而却步,留下遗憾。
在崮之西北角,有一处悬崖豁裂,西侧一座山峰形状颇似人的一根大拇指,故名“一指峰”。
古人曾沿着这道天然的裂隙,在悬崖峭壁上面凿一些窄窄的脚窝,供人们手足并用,攀援而上。
天梯高40多米,需攀登100余步,其中又有3处最险,分别是:
八瞪眼、鹰见愁、鬼门关。
八瞪眼是在一块巨大光滑垂直的峭壁上凿有8个脚窝,攀登时一步比一步紧张,每登一步都要瞪大眼睛,再一个就是鹰见愁,这是垂直石壁上一个仅容一足的鸟道,长约7米,一边是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苍鹰见了都要发愁。
再往上就是鬼门关,这是上山最后一道险关,从这边悬崖峭壁上奋力跃到另一峭壁,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故被称为鬼门关。
天台庙
走过天梯,前方是一座造型古朴,图案、花纹流光溢彩的石门,名曰“天台”,它就像一座矗立在天边的天门一般,直耸云霄,威严壮观。
穿过天台,终于到达崮项。
崮顶面积方圆60余亩,履土数尺,地势平坦,树林茂密。
俯瞰四方,令人顿生“登临芳心远,身与碧云齐”之感。
若遇云雾天气,阵风吹来,松涛轰鸣,更兼烟云迷乱、小雨沥沥,当地人有“崮顶每年七十二场浇花雨”之说。
东行10余米,可看到一处天台庙遗址。
这是天台庙的地穴遗迹,南侧一石碑记载:
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天台庙。
天台庙又相传为泰山奶奶庙,庙中过去供顽石一块,上刻日出形象,没有文字,仅刻一平线,中绘半环,如日出东方光芒四射,线条刀工深厚拙朴。
不过现在遗址内仅有三个残缺不全的石雕像,雕像上的图案、文字也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了。
观云亭和天池
沿崮顶林荫小道继续前行,只见两侧松柏茂密、苍翠欲滴;天风吹拂、松涛齐鸣;奇花异草时有所见。
前行约200米处有一座造型古朴、幽雅别致的观云亭。
登上观云亭,举目远眺,蓝天白云、山川四野尽收眼底;俯瞰崮下,庙宇楼阁、绿树红叶一览无余。
观云亭下侧有两汪水潭,每处长4米,宽3米、深2米,碧水深潭常年不息,此为“天池”。
昔日有诗称赞它是:
“石潭洁如三夏月”。
这两座天池还是“民国第一案”发生前孙美瑶部队的唯一水源,正因为当时水少人多,危在旦夕,才被逼上劫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