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炸色工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341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面炸色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表面炸色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表面炸色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表面炸色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表面炸色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面炸色工艺.docx

《表面炸色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炸色工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面炸色工艺.docx

表面炸色工艺

炸色工艺

炸色是将执模以后的金属首饰件进行除污和增强光泽的工艺。

炸色可以使金属首饰坯件在执模过程中无法处理的瑕疵,在炸色过程中除去,使金属首饰件呈现原来的本身金属光泽。

炸色所需要的主要工具:

①电炉;②玻璃或塑料容器;③氰化钾;④双氧水。

首先用约300毫升水和约6克的氰化钾,放在玻璃杯中,加热使其溶解,然后,将氰化钾溶液倒入水或玻璃杯内,溶液的多少视金属首饰件的多少而定,一般而言,以淹没金属首饰坯件为准。

随后,再向容器内慢慢倒入5-10毫升双氧水,并不断搅拌,直到化学反应而且显出金属原来光泽为止,最后用水清洗干净,切记此药水具有剧毒性,操作时,务必要小心使用与保管。

假如身上沾上此药水必须用清水反复清洗。

炸色后,金属首饰件只呈现它原有金属颜色,如欲进一步增加光亮与平滑,必须经机械抛光才能达到效果

中文名称:

钝化

英文名称:

passivation;passivating

定义1:

应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的氧化物层,使金属腐蚀速率大大降低的过程。

应用学科:

船舶工程(一级学科);船舶腐蚀与防护(二级学科)

定义2:

在经酸洗后的金属表面上用化学的方法进行流动清洗或浸泡清洗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铁保护膜的过程。

应用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锅炉(二级学科)

定义3:

由于金属表面有腐蚀产物生成而出现的腐蚀速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腐蚀与保护(二级学科);电化学腐蚀(三级学科)

定义4:

在一定溶液中使金属阳极氧化超过一定数值后,金属溶解速率不但不增大,反而剧烈减小,这种使金属表面由活化态转变为钝态的过程。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表面工程(二级学科);金属转化膜(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不锈钢钝化液

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

另外,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也叫钝化。

 

钝化dùnhuà

1.英文名字

2.现象

机理

1.概述

2.成相膜理论

3.吸附理论

4.船舶不锈钢舱的钝化

5.酸洗钝化处理

6.注意事项

7.质量检验

实例

1.长串件的钝化

2.长条零件钝化

3.平面件钝化

4.表面光洁件的钝化

5.易兜水件钝化

6.小件钝化

钝化dùnhuà

1.英文名字

2.现象

机理

1.概述

2.成相膜理论

3.吸附理论

4.船舶不锈钢舱的钝化

5.酸洗钝化处理

6.注意事项

7.质量检验

实例

1.长串件的钝化

2.长条零件钝化

3.平面件钝化

4.表面光洁件的钝化

5.易兜水件钝化

6.小件钝化

展开

钝化dùnhuà

英文名字

英文表示Passivation;Inactivation;Deactivation

现象

金属由于介质的作用生成的腐蚀产物如果具有致密的结构,形成了一层薄膜(往往是看不见的),紧密

铜排钝化

覆盖在金属的表面,则改变了金属的表面状态,使金属的电极电位大大向正方向跃变,而成为耐蚀的钝态。

如Fe→Fe++时标准电位为-0.44V,钝化后跃变到+0.5~1V,而显示出耐腐蚀的贵金属性能,这层薄膜就叫钝化膜。

金属的钝化也可能是自发的过程(如在金属的表面生成一层难溶解的化合物,即氧化物膜)。

在工业上是用钝化剂(主要是氧化剂)对金属进行钝化处理,形成一层保护膜。

机理

概述

我们知道,铁、铝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溶解,但在浓HNO3或浓H2SO4中溶解现象几乎完全停止了,碳钢通常很容易生锈,若在钢中加入适量的Ni、Cr,就成为不锈钢了。

金属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响,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钝化。

由某些钝化剂(化学药品)所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称为化学钝化。

如浓HNO3、浓H2SO4、HClO3、K2Cr2O7、KMnO4等氧化剂都可使金属钝化。

金属钝化后,其电极电势向正方向移动,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如钝化了的铁在铜盐中不能将铜置换出。

此外,用电化学方法也可使金属钝化,如将Fe置于H2SO4溶液中作为阳极,用外加电流使阳极极化,采用一定仪器使铁电位升高一定程度,Fe就钝化了。

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叫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

金属处于钝化状态能保护金属防止腐蚀,但有时为了保证金属能正常参与反应而溶解,又必须防止钝化,如电镀和化学电源等。

金属是如何钝化的呢?

其钝化机理是怎样的?

首先要清楚,钝化现象是金属相和溶液相所引起的,还是由界面现象所引起的。

有人曾研究过机械性刮磨对处在钝化状态的金属的影响。

实验表明,测量时不断刮磨金属表面,则金属的电势剧烈向负方向移动,也就是修整金属表面可引起处在钝态金属的活化。

即证明钝化现象是一种界面现象。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金属与介质相互接触的界面上发生变化的。

电化学钝化是阳极极化时,金属的电位发生变化而在电极表面上形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

这些物质紧密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上成为钝化膜而导致金属钝化,化学钝化则是像浓HNO3等氧化剂直接对金属的作用而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或加入易钝化的金属如Cr、Ni等而引起的。

化学钝化时,加入的氧化剂浓度还不应小于某一临界值,不然不但不会导致钝态,反将引起金属更快的溶解。

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是什么结构?

是独立相膜还是吸附性膜呢?

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即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

成相膜理论

认为,当金属溶解时,处在钝化条件下,在表面生成紧密的、复盖性良好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形成独

钝化(6张)

立的相,称为钝化膜或称成相膜,此膜将金属表面和溶液机械地隔离开,使金属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呈钝态。

实验证据是在某些钝化的金属表面上,可看到成相膜的存在,并能测其厚度和组成。

如采用某种能够溶解金属而与氧化膜不起作用的试剂,小心地溶解除去膜下的金属,就可分离出能看见的钝化膜,钝化膜是怎样形成的?

当金属阳极溶解时,其周围附近的溶液层成分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因扩散速度不够快(溶解速度快)而有所积累。

另一方面,界面层中的氢离子也要向阴极迁移,溶液中的负离子(包括OH-)向阳极迁移。

结果,阳极附近有OH-离子和其他负离子富集。

随着电解反应的延续,处于紧邻阳极界面的溶液层中,电解质浓度有可能发展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于是,溶度积较小的金属氢氧化物或某种盐类就要沉积在金属表面并形成一层不溶性膜,这膜往往很疏松,它还不足以直接导致金属的钝化,而只能阻碍金属的溶解,但电极表面被它覆盖了,溶液和金属的接触面积大为缩小。

于是,就要增大电极的电流密度,电极的电位会变得更正。

这就有可能引起OH-离子在电极上放电,其产物(如OH)又和电极表面上的金属原子反应而生成钝化膜。

分析得知大多数钝化膜由金属氧化物组成(如铁之Fe3O4),但少数也有由氢氧化物、铬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及难溶硫酸盐和氯化物等组成。

吸附理论

认为,金属表面并不需要形成固态产物膜才钝化,而只要表面或部分表面形成一层氧或含氧粒子(如O2-或OH-)的吸附层也就足以引起钝化了。

这吸附层虽只有单分子层厚薄,但由于氧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改变了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结构,使电极反应的活化能升高,金属表面反应能力下降而钝化。

此理论主要实验依据是测量界面电容和使某些金属钝化所需电量。

实验结果表明,不需形成成相膜也可使一些金属钝化。

两种钝化理论都能较好地解释部分实验事实,但又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

金属钝化膜确具有成相膜结构,但同时也存在着单分子层的吸附性膜。

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形成成相膜,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吸附膜。

两种理论相互结合还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因而钝化理论还有待深入地研究。

船舶不锈钢舱的钝化

PassivationofStainless-steel

为了更好地运输强腐蚀货物,不锈钢舱要进行钝化,不锈钢的钝化处理应遵从不锈钢制造商的推荐方法。

在对不锈钢货舱进行钝化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操作人员注意互相协调;无关人员应远离操作区域。

共有两种处理方法,即硝酸清洗法和完全浸酸法。

硝酸处理法通常被称为钝化处理法,是常规的处理方法。

对于整个船舱的完全浸酸和钝化通常只有在交付使用前的建造阶段以及修理阶段进行。

1、用船舱洗舱机进行循环而进行不锈钢钝化处理。

PassivationofSSC.O.T.usingtankcleaningmachine

1.1需要以下设备Equipmentsrequired:

四台配有8毫米或9.5毫米喷嘴的不锈钢洗舱机(316),另加四台冲洗机。

冲洗机并不要求是不锈钢质的。

四根洗舱管,可耐受20%的硝酸溶液以及10BAR的安全工作压强.(SSBWHOSE)。

每个待钝化船舱需要80吨冲洗淡水。

船上淡水量越多越好。

酸碱度(pH)测试成套工具或者能测试pH值介于1至14之间精确到1/2点.带有四个公连接器洗舱管的盲板适配器。

该盲板适配器应装好阀门以使绝缘。

1.2钝化过程ProcessofPassivation

硝酸清洗通常被指称为钝化,意味着在此过程中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性的惰性薄膜。

实际上,酸处理主要是去除影响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惰性氧化薄膜的污物,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氧化过程。

清洗要钝化的船舱以至水白(Waterwhite)的程度。

用约15%的硝酸溶液(10-20%)清洗整个船舱表面。

切记将酸加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加入酸中,以将混合产生的热量减到最小。

为了保证得到15%的溶液浓度,测出水流装满200升圆桶的时间,以计算淡水供应的流速。

应用这一流速向船舱内注入所要求量的水。

建议使用足量的溶液以使得钝化过程中泵吸不间断。

用不锈钢质的泵将要求量的酸加入船舱内,并由适当的HOSE直接导入船舱里的水中。

如果要钝化大量船舱,建议在第一个船舱内配制溶液然后逐个船舱传输。

注意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溶液损失,因此溶液可能需要中途加注。

钝化大量船舱时,应监控溶液的质量,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和观测溶液的颜色来控制溶液的浓度和污物。

用盲板适配器,将规定数量的洗舱管和机器联接起来。

(应用尽可能多的洗舱机)洗舱口应盖住以免溶液流出到低碳钢甲板上。

不锈钢管鞍套可以很好地盖住这些开口。

应不断让水流过甲板,以便稀释偶尔流到甲板上的酸。

按照以下方式开始循环船舱里的清洗溶液。

从甲板平面向下10英寸落差,循环足一小时。

高于船舱地板以上15英寸循环足一小时。

在底部平面循环完成以后,关闭循环联接上的阀门并将溶液输送到下一个船舱。

开始每个船舱的再循环之前,测量溶液的pH值。

如果pH值高于2,则倒掉溶液。

循环管从船舱上拆卸下来之后,应用水灌洗。

1.3冲洗过程CleaningbyFreshWater

选择一个船舱用以储存淡水。

这一船舱的泵管应当连接到洗舱管上。

将洗舱管线上的所需数量的洗舱机连接到需要冲洗的船舱。

所需要的洗舱机数量与循环所用的机器数量一致。

使用与循环时一样的落差。

每15分钟测量一次用完的水的pH值,并记录下来。

当pH值达到可接受的水平(6-7)时,改为第二个落差冲洗。

以第二个落差冲洗30分钟。

完全排空船舱的水,撤去冲洗机。

给船舱通风。

对船舱进行目测,并测量隐蔽区域表面的pH值。

如果手头有钝化仪,将钝化仪的读数一并记录下来。

报告:

向相应船队提交一份钝化处理的报告。

应当认识到,每艘船只和每个情况都有所不同。

所以,建议负责人根据自己所处的特殊情况评估这些步骤,并且依照自己的最佳判断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