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3878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docx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

探索“保持物价稳定”的新思路

大纲

一、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的概念

1.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概念

2.通货膨胀的概念

3.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

4.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主要形成原因

二、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的问题分析

1.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的总体概况

2.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基本走势

三、我国稳物价、反通胀的有效措施

1.我国这一轮物价明显普遍上涨的主要原因

2.我国稳物价、反通胀的强劲有效措施——“组合拳”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

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指反映居民日常消费品物价变动的指数

C02:

通货膨胀一般指由于流通当中的货币过多,使得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原理和观点

K01:

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等

K02:

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主要形成原因有需求拉动、成本推进、结构因素、供求混合、输入型等

K03:

我国近年来物价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有成本上升的影响、国际上通货膨胀的输入性影响、商贸流通环节的影响、货币流动性增加的影响等

K04:

我国稳物价、反通胀的强劲有效措施包括研究制定各种配套的政策措施,全方位调控物价;抓主要方面,即管好货币以及千方百计增加供给,保障市场供应;强化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的稳定;及时增发补贴

正文

一、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的概念

1.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概念

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以下简称“CPI”)只是反映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指数,它并不反映其他商品的价格指数。

同时,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情况在某些时刻受制于季节或重大节假日因素的影响。

严格来说,CPI指反映居民日常消费品物价变动的指数,它通过对一系列消费品的样本抽样调查监测得出的数据,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居民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波动情况。

2.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指的是,由于流通当中的货币过多,使得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虽然它同样反映物价的上涨状况,但它不仅仅反映居民消费品的价格情况,而且还反映生产资料商品的价格变动状况。

由于通货膨胀在居民消费品价格方面的反映很明显、很普遍也很直接,因此,人们也时常用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状况。

3.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

从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发展速度来看,主要有爬行式、温和式与奔腾式几种。

(1)爬行式

也称隐蔽型通货膨胀,指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年率不超过2%—3%,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是为社会可以接受的,属于正常的物价上升范围。

(2)温和式

指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没有统一比率,一般在3%—5%的水平。

这种情况的通货膨胀一般不会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3)奔腾式

指物价上涨率在两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

这种程度的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出现挤提银行存款、抢购市场商品、工厂商店囤积居奇等一连串恶性行为,引发市场动荡的现象,如果不坚决控制,就会导致物价进一步大幅上升。

这种恶性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和经济生活秩序,开始动摇社会安定的基础,最后容易导致整个货币制度的崩溃。

这一程度的通货膨胀多发生在战争、社会变革、政治动荡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4.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主要形成原因

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从其直接原因来看只有一个,即货币的失衡,也就是货币供应过多。

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进一步来看,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的深层原因主要有: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以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并直接引起商品价格上涨。

在现实生活中,供给关系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需求体现在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上面。

因此,“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被通俗地表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能够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动的原因不外乎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主要是投资,由于投资需求增加,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被打破,物价水平上升。

从货币方面来看,需求被拉起有两种可能:

一是经济体系对货币的需求大大减少,即使在货币供给无增长的条件下,原有的货币存量也相对过多;二是货币需求量不变,货币供给增加过快,实际情况以后者居多。

无论是实际因素还是货币因素,其造成的物价上涨效果是相同的。

但两者也有区别,例如,投资需求过旺可能导致利率上升,而货币供给过多则可能造成利率下降。

然而这两者却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过旺的投资需求往往要求更多的货币供给支持;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也往往是为了刺激投资。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经济学家转而从供给方面去寻找通货膨胀的根源,提出了“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理论。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上升引起了总供给曲线的上移。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货币工资在劳动生产率和价格水平都没有提高前率先自动上升;或者其他生产投入品、要素价格因市场垄断力量的存在而上升,导致因生产成本提高而价格上涨。

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被称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1)“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这指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工会力量十分强大,它们作为一个垄断性的组织,与雇主集体议定工人工资水平,使得工人有可能获得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企业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赢利水平。

这样,过高的工资推动总供给曲线上移,从而形成“工资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2)“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这指由于一些垄断经济组织控制了某些重要原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它们为了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而操纵价格,使价格的上涨速度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如果这种行为的作用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又被称为“供给冲击型”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这种观点认为,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部门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独特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这些原因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结构差异型”通货膨胀;另一种是“落后经济结构型”通货膨胀。

(4)“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现代经济复杂而多变,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造成物价持续快速上涨及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混合的。

该种理论观点认为,虽然从理论上可区分为“需求拉动型”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但事实上,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需求拉动的作用与成本推动的作用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任何单方面的作用只会暂时引起物价上涨,并不能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只有总需求与总供给互相推动,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可以从成本方面开始。

现实经济中,这样的论点也得到了不少证明:

当非充分就业均衡严重存在时,则往往会引出政府的需求扩张政策,以期缓解矛盾。

这样,“成本推进”与“需求拉动”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就成为了经济生活的现实。

(5)“输入型”通货膨胀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国际上的通货膨胀往往会在不小的程度上影响和带动一国的物价上涨及其通货膨胀水平。

不管是能源、原材料商品,还是其他的生产资料商品的进口价格水平提高,毫无疑问都会直接带动国内产成品的物价上涨提高,这个作用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即使是消费品的进口价格水平提高,同样也会“引领”和助推国内消费品的物价水平上涨。

二、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的问题分析

1.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的总体概况

2007年至2009年初,我国物价有所下降;但从2009年3、4月起,我国的物价开始持续上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宣布要反危机,刺激经济;2009年夏天,中央的政策重点有所转移,提出一方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也意识到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问题的突出性,出台政策及措施,对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及通货膨胀采取了“组合拳”的办法。

2.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基本走势

图例1我国居民消费品的物价指数变动(2011年2月~2012年2月)

从上面的图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物价水平——包括居民消费品物价水平和企业生产资料物价水平,在进入2010年的春天以后,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持续攀升。

尤其是在2011年的春天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超过了4%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有几个月还超过了5%,个别月份甚至超过了6%,这严重影响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稳定;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商品的价格有显著走高的趋势,这又严重影响了广大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图例2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概况(2012年2月)

 

2月

1-2月平均

环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居民消费价格

-0.1

3.2

3.9

其中:

城市

-0.1

3.2

3.8

农村

-0.1

3.2

3.9

其中:

食品

-0.3

6.2

8.3

非食品

0.0

1.7

1.8

其中:

消费品

-0.1

3.9

4.7

服务项目

-0.2

1.5

1.8

分类别

 

 

 

一、食品

-0.3

6.2

8.3

粮食

0.2

5.4

5.7

油脂

0.1

5.6

5.8

肉禽及其制品

-1.4

12.9

15.8

其中:

猪肉

-2.6

15.9

20.4

-8.1

-10.6

-6.3

水产品

0.8

7.5

10.3

鲜菜

-0.3

6.5

14.2

鲜果

-0.2

-6.1

-2.1

液体乳及乳制品

0.4

6.5

6.7

二、烟酒及用品

0.2

3.7

3.7

烟草

0.0

0.4

0.4

0.4

8.7

8.8

三、衣着

-0.3

3.8

3.6

服装

-0.6

3.9

3.6

0.3

3.5

3.2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1

2.5

2.5

耐用消费品

0.2

0.8

0.7

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

-1.0

9.4

10.8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0.3

2.7

2.6

中药材及中成药

0.4

9.1

9.0

西药

0.1

-0.3

-0.4

医疗保健服务

0.0

0.6

0.5

六、交通和通信

0.1

0.1

0.1

交通工具

-0.1

-0.4

-0.4

车用燃料及零配件

2.2

6.9

6.4

通信工具

-0.8

-13.5

-13.7

通信服务

0.0

-0.2

-0.2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8

-0.4

0.1

教育服务

0.4

1.3

1.1

旅游

-6.2

-2.5

2.0

八、居住

0.4

2.1

2.0

建房及装修材料

0.0

2.3

2.4

住房租金

0.9

2.5

2.5

水、电、燃料

0.3

1.7

1.3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

在2011年,我国全年的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超过调控目标,少数商品价格飙升。

例如生姜、大蒜等小商品和猪肉、肉禽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一下子奇高飙升,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响。

不过,从环比来看,由于国家采取了种种有效措施,把每个月的物价增长幅度控制住了,并没有出现物价像“脱缰的野马”逐月大幅度攀升的失控现象。

物价过高、涨幅过快等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会使广大民众的生活受到影响,拉高广大群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甚至会引发社会恐慌;同时,也必然影响广大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外贸进出口活动。

总之,物价指数持续、较大幅度上涨以及明显的通货膨胀,对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三、我国稳物价、反通胀的有效措施

1.我国这一轮物价明显普遍上涨的主要原因

(1)成本上升的影响

我国经过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对于能源、原材料等的需求持续大幅度增加,各种各样要素的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并且直接带动土地和劳动力等商品的价格水平。

这就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便体现为物价上涨的问题。

(2)国际上通货膨胀的输入性影响

许多年来,国际上的资源商品、原材料商品和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我国这些商品的市场价格也在持续上升。

(3)商贸流通环节的影响

我国的国土很辽阔,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各个地方的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很大。

因此,交通运输的距离往往很长,商贸流通的环节往往比较多,再加上商贸流通中的一些不规范、不畅通问题相当突出,这使得成本进一步增加,推进了物价的上涨。

(4)货币流动性增加的影响

这指的是货币信贷投放的规模扩张比较快。

流通中货币投放的这种规模扩张,还往往由于我国的国情,存在着“倒逼”现象,即各级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强劲热潮,土地开发、投资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外贸进出口等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很快,这些都要求大量的货币资金,从而推高了物价上涨。

2.我国稳物价、反通胀的强劲有效措施——“组合拳”

(1)研究制定各种配套的政策措施,全方位调控物价

自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物价的政策措施。

例如,2010年的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稳定消费物价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十六条政策措施。

(如下图所示)

(2)抓住“牛鼻子”

首先,物价迅速上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通货膨胀。

因此,管好货币就是牵住了“牛鼻子”。

最近两年多来,中央大力运用存款准备金比率、信贷规模、信贷条件、利息率、央行票据、汇率、再贴现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流动性的市场投放,从源头上减缓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次,千方百计增加供给,保障市场供应。

这两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大力组织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供应,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发展农副业生产,特别是蔬菜生产、生猪生产和粮食生产这些大宗产品的生产;同时,完善了粮食、棉花等物品的储备、吞吐投放,从大局上确保了大宗产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从而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较快地控制住了物价上涨势头,稳定了物价总水平。

(3)强化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的稳定

物价持续大幅度上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市场秩序不规范甚至投机炒作等因素。

因此,近两年来,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强化监督管理,严格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市场价格违法行为,特别是狠狠打击哄抬物价、肆意炒作的恶劣行径,把市场价格飙升的风波消灭在萌芽之中。

(4)及时增发补贴

居民消费品物价水平的大幅度上涨,首先危及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别是一些低收入的困难群体。

因此,近两年来,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发放临时补贴,保障这些民众的基本生活。

总而言之,物价过快上涨和快速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稳步提高危害极大,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由于我国体制性、机制性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发展还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生产要素的价格机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价格机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与监管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投融资体制机制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推进,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健全。

同时,我国经济是一个高度对外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国际市场的风波浪潮对于我国国内市场的物价影响很大。

此外,国内外的一些投机资本也时常虎视眈眈,伺机炒作兴风作浪——因此,我们在稳定物价、遏制通货膨胀和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的问题上决不可以掉以轻心,必须常抓不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