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2873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docx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

当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与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

北京市财经学校施志文

内容摘要:

在今天职业学校的课堂上,作为教师觉得教育学生越来越吃力。

违反校规校纪的同学大多都是明知顾犯。

更有甚者:

个别同学带刀上学或偷窃、勒索同学的钱财。

下学后无节制的上网或结交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扰乱公共秩序等。

而当老师批评这些同学、处理这些事件时,还出现了学生威胁老师的现象。

“我们的学生怎么?

他们还是孩子啊!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教育这样的学生?

”多少次我在扪心自问。

关键词:

青少年违法犯罪中职学校法制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

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法律素质,保障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对于广大青年主要是培养和教育他们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律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他们应该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

但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老师却觉得现在教育学生越来越吃力。

90%的同学违反校规校纪是明知顾犯。

更有甚者:

个别同学带刀上学或偷窃、勒索同学的钱财。

下学后无节制的上网或结交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扰乱公共秩序等。

而当老师批评这些同学、处理这些事件时,还出现了同学威胁老师的现象。

“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他们还是孩子啊!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教育这样的学生?

”多少次我在扪心自问。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深的思索。

二、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1、从数量上看:

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

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20、6,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到70%左右。

2、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心理尚未成熟,遇事易冲动,不记后果,其犯罪危害性极大,影响极坏。

3、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力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

同一类案件在某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

4、从犯罪年龄看,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

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

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为14---15岁,很多为初中生犯罪。

5、从犯罪类型看,犯罪类型复杂。

或敲诈、勒索、盗窃、抢劫。

或聚众斗殴。

或网络犯罪:

2006年7月20日的《北京晚报》曾报道:

16岁“新网银行大盗”被捕。

犯罪嫌疑人刘某为厦门某中专校学生,他通过在被害人电脑中“种植”电脑病毒的形式,盗窃工行网上银行用户密码帐号,然后通过多次转帐的形式提取现金,已盗取现金62500余元。

此外,犯罪手段狠毒。

一些青少年犯罪时把平时从录像、电视中看到的成人进行威胁、恐吓的方法应用到现实中,折磨被害人,手段令人发指。

6、从犯罪的形式上看,多为团伙犯罪。

在团伙中有主犯、从犯。

有在校生、辍学生、失学生。

其中在校生犯罪逐年增加。

他们拉帮结伙,犯罪时分工明确。

例:

我专业2004级两名男生,在社会上一起盗窃汽车的案件中,充当望风的小角色,现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审理当中。

在以上的青少年犯罪中,尤以中职学校的学生较多。

他们在初中就属于分数较低的同学,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方面都较差。

其中部分同学在初中就养成了抽烟、偷窃等坏习惯。

到了高中后,更是为所欲为。

而老师教育他们时说的话,在他们面前则显得非常苍白、无力,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三、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转型期,自控能力较弱,好冲动,易暴躁,遇事很容易感情用事,这样就使一些矛盾纠葛升级,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成为他们大打出手的导火索。

所以青少年犯罪既有其自身的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又有社会、家庭方面的客观原因。

(一)由于青少年自身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造成的

1、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的不良心理是产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如要贪图享乐,穿名牌、用名牌等,都需要花钱。

当家里得不到钱时,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偷,甚至去抢。

例1:

2002年我当班主任时,发现班里有5个同学在两周内连续丢了手机。

后来在一次上音乐课时,大家当场抓住偷手机的贼是王乐。

她后来交代:

自己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穿的、用的都是名牌。

可家里的钱,母亲管得严,多一分也不给。

而她在初中就已辍学一年,结交了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学会了偷窃。

也只有去偷窃,才能满足她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的心理!

她也因此而自毁前程。

例2:

2006年4月8日的《北京晚报》曾报道:

16岁的花季少年小伟因盗窃罪和强奸罪被警方抓获。

他在回顾自己的经历时,反思到:

我不知道尊重别人,总想不劳而获,过早地享受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意味着肯定要受到损失,这一切的代价是沉重的。

2、逞强好胜的心理造成的

未成年人在刑法上是指年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

这一时期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

其危险性源于他们的情感具有极端不稳定性和强烈好胜性,容易偏激,冲动起来不计后果,这也是未成年人激情犯罪较多的原因。

逞强好胜心强是头脑简单、分辨是非差的结果。

稍被唆使便容易上当,偏离正道,被坏人利用,其犯罪动机盲目、模糊,很多只是为了哥们利益,根本不考虑自身行为的后果。

例:

在2006年第一学期的一次期中考试中,我班的李辉没来考试。

原来是他的一个哥们与人打架,怕打不过,特意叫上他,一起去打。

他因此也被打坏了鼻骨,留下了终身残疾。

可悲的是:

打架时,他除了自己的哥儿们外,一个也不认识。

这种冲动、不计后果的行为让他深受其害。

3、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极模仿心理

未成年人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对新鲜事物具有神秘感,有强烈的得知要求,在认识上具有好奇心理和模仿心理。

中学生在初中时第二性征已出现,加上广播、电视、杂志、一些言情小说的描述,学生对异性充满了神秘感和好奇感。

交异性朋友在中职校也很普遍,而由此产生的为争夺异性朋友而打架的事情也较多。

例:

这学期我专业高一某班李某与高二某班男生的打架事件,就是为争夺异性朋友而引起的。

由两个男生、一个女生之间的矛盾,演变成为班级之间打群架,其影响非常恶劣。

4、从众心理

在群体压力大,个人心理承受力小时,采取从众行为而获得安全感,是人的一种自然向往和能动适应群体生活的社会属性------聚群性,也是人的社会性需求。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未成年人纠合性犯罪的从众心理就是基于青少年同龄群体内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

如某地所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单独作案的1257人中占42.9%,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1675人占总数的57.1%,三人以上团伙犯罪的731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24.9%。

未成年人结伙犯罪影响大,连续作案多,危害广。

成员的共同心理是:

要偷大家一起偷,要打大家一起打。

正是这种从众心理非常让人担忧。

5、嫉妒心理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急速的发展时期,他们开始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形成自我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喜欢攀比,即与他人进行各个方面的比较。

当发现自己不如人时,就会产生:

嫉:

憎恨比自己好的人。

妒:

埋没贤良的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嫉妒心理,关键在于怎样去控制嫉妒心理。

由于嫉妒而产生犯罪的不少。

例:

我学校某专业一名女生,家里生活较贫困,属于低保家庭。

吃、穿、用等都不如其他同学。

她在极度自卑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理,而为了达到目的不断的偷同学的手机、钱物等,最后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主动承认了所犯的罪行。

(二)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是子女品行形成和发展的摇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些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意识在家长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他们对子女要么娇生惯养、宠爱倍致;要么严加管教,粗暴武断,这样做的后果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一旦女子发展不遂己愿,一些父母不是甩手不管,任其自流,就是恨铁不成钢,实施棍棒教育,以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致使子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铤而走险。

在《北京晚报》中曾报道:

一十多岁女孩因假期作业未完成,遭到家人批评后写下遗书,跳下4楼。

这反应出平时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对于孩子的错误,动辄打骂、殴打,导致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过大负担。

在中央电视台的法制教育栏目里,也曾报道过一名高中生亲手毒死自己父亲的事件。

这些事件应该给我们所有的父母敲响警钟。

2、家庭结构的不完整

父母婚姻美满是子女顺利成长的、具有健康心态的保证。

据调查,一些青少年之所以犯罪,多是父母婚姻破裂。

因为,子女们都希望父母亲密,家庭和睦。

如果父母不和,甚至离异,作为子女将感到迷茫、痛苦、失望,直至做出令人难以估量的事来:

我专业出现的违法犯罪的同学,其家庭83%都属于父母离异。

(三)社会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灵的冲击、腐蚀是在校学生犯罪的社会原因。

由于经济与文化在发展与规范管理之间的落差,再上密集的信息爆炸,使得孩子们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不健康的元素,这些对于辨别和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

例:

学校周边的网吧、家庭周边的网吧,都成为诱发学生犯罪的温床。

“网吧开到哪里,哪里的未成年人犯罪就上升!

”华中师范大学的陶宏开教授还介绍说,现在全国染上网瘾的青少年已经超过1000万人,还有近1000万名青少年正在出现网瘾症状。

另据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

(1)因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或浏览黄色网站而直接导致犯罪的占33、5%,从小学就涉足网络游戏或黄色网站占37、7%,初中生占49、2%,第一次进入网吧时的年龄最小只有8岁。

(2)因接触网络不良内容而导致的犯罪之中,抢劫罪占63、9%,强奸罪占23%,伤害罪占3、4%,放火罪占4、9%,其他类型犯罪占4、8%。

(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偏差

在我校每年的高一新生中,都有一些已经具有各种恶习(抽烟、喝酒、打过群架的经历)的新生。

他们在初中时就已是班里的“刺头”,无视学校的纪律和管理,非常让老师头疼,恨不得眼不见心不烦,而初中老师很大的精力都用在提高中考的成绩上,根本谈不上对他(她)们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只盼着他们赶快毕业。

而他们就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制造出来的次品”。

来到高一的新学校后,这些“刺头”很快会故伎重演,而且随着他们的年龄的增长,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会越演越烈,逐渐变为进行违法犯罪。

而他们还都是孩子,应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可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经历?

难道都是社会、家庭造成的吗?

我们的小学、初中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九年制义务教育欠缺了什么?

为什么会教育出这样的一些学生?

学校的德育方法是否简单、死板?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否遵循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四、中职学校大力进行法制教育的紧迫性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日渐突出的青少年犯罪率,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学校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场所。

而在个体人格的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力仅次于父母。

一个孩子如果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与理解,必然会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有可能成为“问题少年”、“犯罪少年”。

所以在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力度要加大,把犯罪心理、犯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中职学校的犯罪率高于普通中学,因为中职学校集中了初中校分数较低的同学。

这些同学作风散漫、不遵守校规校纪,而且其中一部分同学在初中就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坏习气。

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尤为重要和紧迫。

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我专业学生有哪些违法乱纪行为,我在本专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参加调查总人数93人),调查结果如下:

从以上的问卷可以看出:

由于从众心理、模仿心理、逞强心理、好奇心理等原因,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效仿。

所以很多违法乱纪行为都是同学在学校逐渐养成、发展起来

的。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

“勿以恶小而为之。

”但恰恰是这些一件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恶小”,逐渐演变为“恶大”。

在危害自身、家庭、学校的同时,也将会成为社会的危害。

所以现阶段中职学校要加大进行法制教育的力度,加强纪律的约束力,让学生在获得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真正做到明辨是非、知法、守法、遵守法律。

使有这些“恶小”的同学在学校教育和老师的帮助下,一点一点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坏习气,有意识、有目的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懂得什么是对!

什么的错!

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五、中职学校进行法制教育收效不显著的原因

1、事不关己的心理:

每次学校组织观看法制录像或老师讲述一些犯罪案件时,很多同学都认为那些事件离自己很远。

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

绝不会那么傻去犯罪。

2、在一些同学的成长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判定是非的方法:

哥们义气第一位。

哥们犯错误,明知是错,但为了维护哥们义气,在老师面前决不承认其有错,认为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没有义气会被人瞧不起。

例:

一天中午,我班杨旭把中午吃剩的饭菜倒在李新的桌斗里(他与李新有矛盾,出于恶作剧的心理),当时周围有好几个同学都看到了,但当老师问到时,都说不知道。

其中有的是杨旭的哥们,有的是敢怒不敢言的同学。

看着真让人生气。

最后在老师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反复说服教育下,杨旭才承认了错误。

哥们义气的心理对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3、青少年自身的特点:

特别易冲动,感情用事,非常爱面子。

遇到让自己没面子、伤自尊心的事,哪顾得上什么后果!

哪想得起家长的忠告,哪里顾得上老师平时的法制教育!

一个心思就是拼了,而自己会受到多大的伤害根本不去想,大不了鱼死网破。

前面已经讲到了这种冲动犯罪的危害性。

4、教师教育过程的失误:

由于我们个别老师的疏忽和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没有在班级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正风、正气,无形中滋长了歪风邪气。

在平时的工作中个别老师出于怕费事、怕麻烦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意多负责任。

忽视甚至默许了一些同学违反校规校纪的“小事”,例如:

戴饰物、染指甲、不穿校服、上课随便说话、甚至上课去厕所等。

放任自由了一些“刺头”的恶行。

无形中滋长了许多同学形成不良的习惯,渐渐地在班里形成了谁蛮横,听谁的,谁厉害,听谁的现象。

班里人心涣散,纪律混乱,老师的威信也大大降低。

那么在这样的班级老师进行法制教育有谁会真正重视?

六、在中职学校进行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一)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教师的责任是塑造人的灵魂和思想的职业。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极强的示范作用,教师无小事,处处皆楷模。

教师应该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

1、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首先要“育己”

教师自身应当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不随意指责、训斥学生。

坚持原则。

陶冶职业道德的情操,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习惯,增强依法执教的法律意识。

2、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

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严。

反对育人方法简单、粗暴。

应建立融洽的育人氛围,要帮助学生摆脱不良束缚和压力。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批评和异议。

教会学生释放失败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才能在实际在自觉站在学生立场,采用恰到好处的方法,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掌握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的行为

学校进行法制教育,要突出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启蒙教育到系统教育的原则。

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

1、中午休息时通过教室中的电视,收看每天北京电视台的《法制进行时》。

进行直观的法制教育。

2、到少管所参观,请少年犯现身说法。

进行面对面的法制教育。

3、学校定期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并通过学校的橱窗、校报等进行广泛的法律宣传。

形成人人遵守法律法规的声势。

4、班主任进行个案分析、主题班会、参观图片展、进行司法专题讲座等。

5、聘请班级法制辅导员。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知晓基本法律常识,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法制观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意识到:

打架斗殴将会给社会、家人、自己带来无穷的祸患。

并善于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三)对学生进行宽容教育,引导学生以理智的头脑对待矛盾。

首先,在实践中教师要宽容、理智的对待学生,允许学生在不断的碰撞、跌倒、爬起,再碰撞、跌倒、爬起中,不断的反思,从而以理智来战胜情感的冲动,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宽容。

其次,不断教育学生以理智的头脑对待矛盾。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在人与人交往中,难免会发生摩擦、产生矛盾,如果双方都能宽容他人的一时过错,不计较个人得失,许多事都能大事化小事。

多一些宽容,就会少一些争吵;多一些笑声,我们的心理便会多一缕灿烂的阳光。

宽容能缓和激烈的矛盾冲突,简化复杂的人际关系。

要使学生认识到:

谁缺乏宽容,失去理智的头脑,法律都不会宽容他因心胸狭窄而造成的罪恶。

(四)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学会相互交流

首先,班主任要与家长密切沟通,对于一些“问题生:

要实行家长联系制,千万注意不要成为告状制,要及时把学生的点滴进步和行为的异常,告之家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其次,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多的关心这些同学,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疏导工作,并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尽可能底把学生的一些偏激或错误的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使他们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诱惑

首先要交友慎重,拒绝不良交往。

社会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好的交往对青少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之,不良的交往会成为青少年实施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

交友不慎对孩子的影响往往大于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其次是尽量避免学生涉及成人娱乐场所,努力避开不良环境的影响。

总之,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日益升高的现状,学校的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不可一蹴而就,也没有终极目标,特别是在中职学校,面对生源成绩日渐降低的现状,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树立好正风、正气,打击一切歪风邪气。

学校的法制教育也与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健康成长相辅相成。

学校法制教育的系列性、有效性、长期性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恶意的批评,以最大的耐心、善心、信心、诚心,教育挽救我们的孩子。

最后我以教育家叶圣陶的对联结束本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