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2587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

化学部分试卷

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1.通常情况下,不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2.如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3.现有4种试剂:

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

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4.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

如图1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如图2是原子核转变的模型

(1)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

  (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

(3)图2是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

5.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

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假设一:

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

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

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

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  。

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7.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V1﹣V2”、“V1﹣V3”或“V2﹣V3”)。

8.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SiO2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

SiO2属于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200亿吨的CO2,若这些CO2按化学方程式“CO2+3H2

CH3OH+H2O”“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  亿吨甲醇[CH3O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9.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可作调料,还可作化工原料。

氯碱工业就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Cl2↑+H2↑+2NaOH.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只发生上述反应),收集到0.02克H2.停止通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克盐酸后,溶液恰好为中性。

求:

(1)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

(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1.通常情况下,不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来分析。

【解答】解:

A.分子间存在着间隔,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的酒精的水溶液体积小于2毫升,故错误;

B.酒精与水混合,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溶液的名称是酒精的水溶液,溶液的质量可以相加,故正确;

C.食盐与水混合,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溶液的名称是食盐的水溶液,溶液的质量可以相加,故正确;

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所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小于2g,故错误。

故选:

AD。

 

2.如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分析】根据氧气、氢气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b口进气,由a口排出水,故方法不正确;

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下端被排出,所以氢气必须从b端进入,使空气从下方排出,故方法正确;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由a口排出水,故方法正确;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上端被排出,所以二氧化碳必须从a端进入,使空气从上方排出,故方法正确;。

故选:

A。

 

3.现有4种试剂:

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

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解答】解:

①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法鉴别;

②稀硫酸与稀盐酸不反应,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能用来一次性鉴别出三种物质;

③碳酸钾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与碳酸钠不反应,能用来一次性鉴别出三种物质;

④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不反应,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4.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

如图1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如图2是原子核转变的模型

(1)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1 。

(2)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

 

 (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

(3)图2是 核聚变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

【分析】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碳和氧气反应的微观实质分析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

(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回答。

【解答】解:

(1)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x+(+1)×2=0,则x=﹣1价。

(2)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氧气是氧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为: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图2是核聚变的示意图。

故答为:

(1)﹣1;

(2)

;(3)核聚变。

 

5.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

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①②③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3H8+5O2

3CO2+4H2O 。

【分析】

(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

(2)根据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

(1)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2)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

3CO2+4H2O。

故填:

(1)①②③;

(2)C3H8+5O2

3CO2+4H2O。

 

 

假设一:

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

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 。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

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

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 减少反应过程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反应生成的硫酸锰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

【分析】

(1)根据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分析;

(2)根据实验探究的方法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在不断地降低,所以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不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故填:

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

(2)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减少反应过程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锰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填:

减少反应过程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生成的硫酸锰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7.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装置冷却至室温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V1﹣V3 (选填“V1﹣V2”、“V1﹣V3”或“V2﹣V3”)。

【分析】

(1)根据压强变化的原因来分析;

(2)根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参加反应的氧气来分析。

【解答】解:

(1)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所以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故填:

大于;

(2)在实验结束后,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活塞;故填:

装置冷却至室温;

(3)参加反应的氧气即为集气瓶内减少的氧气,其体积为:

V1﹣V3;故填:

V1﹣V3。

 

8.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 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SiO2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

SiO2属于 氧化物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200亿吨的CO2,若这些CO2按化学方程式“CO2+3H2

CH3OH+H2O”“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 145.5 亿吨甲醇[CH3O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

(1)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SiO2属于氧化物;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解:

(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

置换反应;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SiO2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

氧化物;

(3)设200亿吨的CO2生成甲醇的质量为x,

CO2+3H2

CH3OH+H2O

4432

200亿吨x

x≈145.5亿吨;

故答案为:

145.5;

 

9.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可作调料,还可作化工原料。

氯碱工业就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Cl2↑+H2↑+2NaOH.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只发生上述反应),收集到0.02克H2.停止通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克盐酸后,溶液恰好为中性。

求:

(1)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

(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

(1)设电解过程中消耗硫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质量为y,

2NaCl+2H2O

Cl2↑+H2↑+2NaOH,

117280

x0.02gy

=

=

x=1.17g,y=0.8g,

答:

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

(2)所加盐酸中溶质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36.5

0.8gz

=

z=0.73g,

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7.3%,

答:

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