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2454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docx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

绪 论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答:

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它大体上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个组成部分,但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

因为: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要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①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与其他学科一致,也是一门学科,它要求众多的人来掌握、研究、探索运用、发展这门学科;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3)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

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

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答:

(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

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概念化、条理化、系统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20世纪的历史实践证明:

没有世界社会主义,也就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不受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要了解中国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要清醒地看到苏联模式权力过度集中的弊病在我国依然有待清除;要立足中国,了解外国,借鉴世界;还要争取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在多方面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③成就联系挫折

从世界到中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波浪式地迂回前进的。

总的看来,成就是越来越大,挫折是暂时的、局部的。

“吃一堑,长一智”,只要我们善于从挫折中认真总结并真正吸取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又会重新取得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成就。

正是在空想社会主义试验屡遭失败之时,科学社会主义拔地而起,横空出世。

④现实联系历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到当今这个态势,是社会主义历史长期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

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现实,就必须认真联系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系统的考察。

西欧历史上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另外一些国家类似的条件下又可能部分地再现。

所以像俄国、中国等不发达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过程中某些空想因素的再现是有社会历史根源的。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未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是有历史根源的。

⑤现在联系未来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幼年时期。

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加快体制改革,在发展新科技革命方面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就能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放眼世界,我们还要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正在悄悄地发生重大的新变化,以信息化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方兴未艾,资本主义各方面社会化的程度都在提高,多种社会主义因素正在逐步增长。

只要现在联系未来,就能开阔视野,豁达胸怀,更加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今后发展的轨迹,更能促进世界社会主义未来的拓展。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历史局限?

答: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学说,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因此,此学说中已经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

(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社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答:

(1)认清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而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的社会主义理论。

②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联系与区别。

③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①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史的过程;

②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③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

④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⑤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

⑥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答:

(1)“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2)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

(3)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

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

(4)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第二章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

(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提供的启示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

以市场为取向,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及市场的积极作用,实现从产品生产到商品生产的转变,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

因为只有利用商品市场经济,才能活跃农业,进而振兴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同时才能在国营企业实行“商业化原则”,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转向新经济政策后,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力图建立单一社会主义共有制的做法,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

同时,列宁还主张重视发展合作制,认为这是农民最容易接受的过度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互相促进,繁荣经济,是落后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便捷之路。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列宁指出,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同时他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特权思想、腐化堕落等现象。

列宁主张从严治党,注意纯洁党组织;主张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党政之间有各自的职权范围。

实行党政分开,这是列宁对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管与制约。

布尔什维党掌握政权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

在转向新经济政策后,这种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在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同时,还要对国家机关进行改造,反对官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搞建设;

②经济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要循序渐进;

③要大胆的采用外国先进的发展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⑤要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建设国家的热情。

2.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答: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①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国家继续完成被战争中断的现代化、工业化事业,重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新路。

这条新路新就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来实现;

第二,发动亿万工农群众和各民族人民参与现代化、工业化建设,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消灭私有制;

第四,以五年计划形式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化,排除商品市场经济;

第五,以电气化促进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六,大力培养工农知识分子,利用、改造旧知识分子;

第七,发展社会主义新城市,改造旧城乡;

第八,使现代化、工业化成果造福广大民众。

b.20世纪20~40年代的苏联,整个社会都还是比较稳定的,多民族组成的党和国家也始终保持着统一。

总体上看,苏联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化,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增强了实力。

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

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941~1945年,苏联用四年时间和盟国一起共同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

在国际上,苏联联合美、英、中等国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在国内,宣传动员并且组织军民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法西斯军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打击,终获全胜。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实际上是一场决定人类走向进步还是倒退的殊死搏斗。

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作为世界两大强国之一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随着红军在欧洲、亚洲的推进,在东欧、东亚出现了十多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随即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①政治方面的表现。

a.坚持一党专政。

b.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

这里所指的过度集权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国家的权力过度集中于一个党;

第二,党的权力过度集中于党中央;

第三,党中央的权力过度集中总书记于个人。

c.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规制。

d.软弱低效的监督机制。

e.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②经济方面的表现。

a.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

b.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c.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d.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

e.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方针;

f.过分造成干群贫富差距的分配政策。

③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a.文化团体国家化;

b.领袖言论神圣化;

c.公共舆论一律化。

④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

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甚至准备并进行热战对抗。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重大弊病

①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

苏联模式的过度集权,突出表现在斯大林带头实行个人集权制(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

②经济上管得过死,缺少效率与效益。

在过度集权体制之下,中央主管部门采用指令性计划的办法,直接领导成千上万的企业,很难进行高效管理。

③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

在斯大林时期,对斯大林愈演愈烈的个人崇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条神圣原则。

是否遵循这一原则成为界定公民是否犯法的一条不见诸明文法律的潜规则。

④对外关系中输出革命,盛行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

斯大林体制的弊病反映在对外关系中,就是搞世界革命、大党主义、大国主义,这导致苏联最终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根据有三条:

a.斯大林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b.斯大林要实现世界革命侧重采取输出革命的方式方法。

c.斯大林在国内独揽大权,在国际共运中也是一言九鼎,坚决打击违抗者。

⑤斯大林模式还培植了一个党政军高薪官僚特权集团。

大致在1921年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以后,党政军官员的工资水平就不断上涨。

党政军官僚集团还享有高薪之外的很多特权,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后来党政军官僚集团竟发展为苏联社会主义的重要掘墓人。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答:

苏联东欧的剧变,给各国共产党人和世界人民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苏联东欧的剧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三个基本原因及根本原因

①苏联剧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因:

a.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b.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c.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是苏联剧变深层次的最主要原因。

苏联几任领导人一再延误政治体制改革,一再坚持权力过度集中于党中央总书记的体制,坚持一党专政和以党代政等,这是苏联模式最终失败的最突出原因。

②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苏联模式的弊端总括起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为社会长期存在三大矛盾。

a.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水平,过早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难以持久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尽快发展。

b.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和对外关系的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的矛盾。

c.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雪上加霜,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由此可见,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主要是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各国共产党自己培植的官僚特权集团。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①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坚决彻底纠正“左”的错误;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是“左”的教条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相结合所形成的保守僵化的理论观念、急于求成的基本路线和过度集权的具体体制。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这是第三国际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最重要、最全面、最深刻的总结。

不彻底消除和根治“左”的流毒和顽症,终究会助长右的抬头,会葬送共产党和科学社会主义,这是从深层次总结苏东剧变历史教训的盛世危言。

②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苏联东欧国家的一个惨痛教训就是它们的改革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它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而是取消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它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而是放弃了社会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苏联东欧之所以发生剧变,世界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西方和平演变的战略之所以能够得逞,是以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成就作为物质后盾,加之以运用商品市场经济、多党民主政治和多元自由文化三大武器,所以,社会主义国家要防止被西方和平演变,必须加快发展新科技革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

第三章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本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1.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

答: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

(1)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和社会主义改革伟大事业的重大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精辟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在实践中和理论上经常困扰我们思想、影响我们前进的许多重大问题。

①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依据。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③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简明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充分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十五大报告指出: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出新步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期间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定位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中共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中共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努力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中共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更为系统的阐述,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①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官本位的积习陋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③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而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人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那时将迎来中共建党一百年。

那时,不仅我国的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而且我国会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如何认识当今越、朝、老、古各国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答:

(1)越南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越南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这是越共中央长期重视理论探索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越共认为,越南仍将“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但目前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

②关于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问题。

越南已从过去高度集中、绝对计划化及平均主义、包给制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定向的、由国家管理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宏观计划调节的并通过国家法律监督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