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244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

《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单元测试.docx

届北师大版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单元测试

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长毛与白毛    B.豌豆种子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

C.小麦的高秆与大麦的矮秆    D.豚鼠的粗糙毛与光滑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对性状的有关内容。

相对性状的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与白毛、豌豆种子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小麦的高秆与大麦的矮秆均属于相对性状,ABC正确;豚鼠的粗糙毛与光滑毛不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为相对性状,D错。

故本题选D。

2.2.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

将两种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有芒、高秆无芒、矮秆有芒、矮秆无芒四种表现型,且其比例依次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DDBB×ddBbB.Ddbb×ddbb

C.DdBb×ddBbD.DDBb×ddBB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后代的表现型可以知道:

高杆:

矮秆=1:

1,则亲代为测交:

Dd×dd,子代有芒:

无芒=3:

1,故亲代的基因型为:

Bb×Bb,综上可知,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有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将纯种的灰身蝇和黑身蝇杂交,F1全为灰身。

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1:

1B.3:

1C.5:

1.D.8:

1

【答案】D

【解析】F2中的灰身果蝇中,1/3为纯合子BB,2/3为杂合子Bb,其产生的配子中,2/3为B,1/3为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1/3)×(1/3)=1/9,则灰身果蝇比例为1—1/9=8/9,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选D。

【点睛】随机交配问题的处理方法:

可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计算出配子种类及比例,然后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计算出后代基因型比例和表现型比例。

4.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

雄=2:

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据此可推测:

(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

雄=2:

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由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为性别决定无关,故排除位于常染色体上,应位于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

【详解】

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

雄=2:

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

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 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进一步推测:

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

综上分析,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故选C项。

【点睛】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学生需具备能从题干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家兔的毛皮有色基因C对白色基因c为显性,在两只杂合有色家兔的后代中,有色的纯合体在有色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

A.1/2B.1/3C.1/4D.0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两只杂合有色家兔的基因型分别为Cc和Cc,那有色后代有2种基因型(1CC∶2Cc),有色的纯合体在有色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3。

答案选B.

6.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模型建构法B.类比推理法

C.假说一演绎法D.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C

【解析】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B、D均错误,C正确。

7.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

A.YyRrB.YYrrC.yyRrD.YYRr

【答案】B

【解析】

8.有关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用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C.从豌豆的全部相对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入手

D.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9.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DNA

C.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B

【解析】每条染色体上有1、2或1-2个DNA.

【考点定位】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关系

10.下图是一个囊性纤维素家族系谱图。

Ⅱ-3的父亲为红绿色盲患者,Ⅱ-7为囊性纤维病携带者。

则:

A.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1/4

C.若Ⅱ-3和Ⅱ-4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8

D.若Ⅱ-3再次怀孕,则应进行产前诊断,以防生出患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囊性纤维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Ⅱ-7的基因型为Aa,因此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2/3×1/4=1/6,B错误;由于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所以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为1/2AaXBXb和AaXBY.因此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4×1/2×1/4=1/32,C错误;Ⅱ-3再次怀孕,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故需要产前诊断,以防生出患儿,D正确。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1.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B

【解析】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B错误;孟德尔认为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

【考点定位】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名师点睛】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2.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探究遗传物质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研究

B.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C.鸟类的红细胞不适合用于制备细胞膜

D.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实验中,蔗糖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答案】D

【解析】探究遗传物质和光合作用暗反应,都涉及到物质的变化,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A正确;盂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鸟类的红细胞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材料,C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实验中,要选择合适浓度的蔗糖溶液,蔗糖浓度太高,细胞过度失水会死亡,D错误。

13.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

3:

3:

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

1:

1:

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是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故A项错误;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故B项正确;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但雌雄配子数目并不相等,一般雄配子数目远多于雌配子数目,故项C错误;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是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故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A.杂种后代中性状自由组合

B.杂种后代性状比例9:

3:

3:

1

C.杂种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种产生的配子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杂种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故选:

C.

15.将基因型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个体逐代自交三代,F3代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A.1/8B.17/19C.21/32D.49/64

【答案】D

【解析】解答该题采用分解组合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三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得子代(F3)中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为()3=,则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同理,基因型为Bb的个体连续自交三代,F3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也为。

F3代只有两对基因同为纯合子时,子代个体才为纯合子,所以F3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

16.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B.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

C.两亲本产生配子的结合方式D.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答案】D

【解析】由于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决定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故D正确。

17.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

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决定,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

3:

2:

1(对应的表现型未知),则亲本基因型的组合是

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

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可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