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2289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

《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docx

中学物理教学论36页

第一讲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设计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 新课改的相关政策与理念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国家政策: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新课改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初中阶段 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高中阶段 物理课程总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3 课改后的变化

(1) 教师的角色定位

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2) 课堂中的反思性实践。

实践性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在课堂情境中,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活动包括倾听课堂里的“杂音”、与自己对话、反思教学细节等。

“说课”--学校里特有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对促进教师的实践性反思卓有成效。

(3) 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的效率。

(4) 教师对学习评价的变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鼓励性评价增多

(5) 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v各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教师间互助合作

如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课题导引的校本研修活动;

以读书为载体的校本研修;

关于探究性课程的校本研修;

4 课改中的问题

v多数流于形式—穿新鞋走老路

教师观念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固守原来的角色:

课程的执行者

v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未等到必要的引导

评价机制未变,急功近利

二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原则

v教学设计的任务是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其成果的形式表现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

v教学过程是多种教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其一,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宗旨的教学理论。

其二,教学设计是提供最优教学方案的处方的学科。

其三,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其四,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学习理论。

学习即试错。

如桑代克(1874-194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创建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他把人和动物的心理过程(迷箱实验),特别是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认为知识和技能是通过试错的反复过程习得的。

尝试-错误-再尝试

学习即条件作用,(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推崇俄国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说,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斯金纳则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作用。

学习即顿悟。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1887-1967)通过黑猩猩实验建立的。

学习即信息加工过程。

把人提成信息加工系统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念。

这个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于它能以符号的形式表示外部环境的事物及自身内部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并能对它们进行信息加工。

现代认知心理学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试图了解人的智慧的本质,研究人在环境中获得、加工、存贮、使用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些研究更深刻地揭示学习的本质。

从而改善教育,使人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五,教学设计具有主动性和确定性的特征。

过去的备课主要是凭个人的经验。

备课的质量往往取决于经验的多少,备课的决策往往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愿,缺少科学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缺少明确的分析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操作步骤及程序。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1、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相统一原则

•学习的主体--学生

•学习的主导--教师

教学相长 学生中心

2、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原则 

3、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即要求教学设计中的概念、规律要讲清楚、讲正确,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还要求教师应使用正确的术语,表述准确。

思想性要求教学设计中应体现教育的功能,同时注重体现物理思想与方法。

4、创设情境和丰富情意相结合的原则

5、整体设计和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6、创新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 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设计

▪4教学策略设计

▪5教学评价

▪6教学媒体选择

1教材与教材分析

物理教材:

是以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计划地选取物理学内容,并加以改造而编制成的、能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教学用书。

(1)教材的作用:

一方面,它比较权威地指导教学的进行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通过自身的结构指出了教学的整体顺序,通过自身的内容限定了教学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它是学生获得物理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2)教材分析的意义:

一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掌握概念规律的本质联系;

二者挖掘教材隐含的各种价值,如应用价值、科学方法、思想教育价值等;

三者便于选择合适教材。

(3)教材分析的一般步骤(四读)

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课程内容的组织顺序:

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从简单到复杂

横向组织----在纵向组织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心理顺序----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举、需要、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

物理课程内容的组织应是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统一。

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初、高中课程内容前后不重复,直线上升

螺旋式---课程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但按难易程度从定性到定量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

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

通过通读,教师:

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搞清楚教材内容是怎样循序渐进地加以组织的,

并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

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细读,需要弄清楚该部分教材的以下几个问题:

▪知识的逻辑结构;

▪重点、难点知识;

▪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社会中有哪些重要的实际应用;

▪包含了哪些科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因素;

▪渗透了哪些思想教育的因素;地位和作用。

在精读环节,需字斟句酌,细致具体地分析教材。

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全部知识,深入了解该节教材所述内容的背景材料,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教材知识,要能解答该节教材中的疑难问题;

2)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与课程标准对应内容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3)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法;

4)找出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知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

精读每一节教材,进行具体分析

2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信息加工的风格

感情需求

社会性的需求

环境、情绪的需求

分析学生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先入为主的生活经验

隐蔽因素的忽视与干扰

习惯思维的影响

不能抓住关键环节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的深浅、详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等。

3教学目标设计

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四个部分:

▪教学对象object

▪学生的行为action

▪确定学生行为的条件condition

▪程度degree 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低衡量依据

4教学策略设计

具体包括:

▪教学活动的安排

▪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教学时间的安排

课堂教学五环节

引入-新课-巩固-练习-小结

创境激趣-自主探究-互动解疑-归纳内化-应用拓展

v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

v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三 创设教学情景的基本方法

1 教学情景的出处

2 问题情景--培养创新思维

v新课改中,强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v创设问题情景,即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

探究的主要步骤

v提出问题—思维的动因,探究的起点。

能否提出问题是实现探究的保证。

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

v猜想与假设:

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对物理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认识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

v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器材;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v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按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的意义;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收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v分析与论证: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认识在实验中进行分析论证是很重要的;

v评估:

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认识评估的意义;

v交流与合作:

能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合作精神;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怎样提出有效的物理问题?

怎样才算是有效的物理问题?

“有效问题”--问题能面向所有学生

v      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难度适中

v      问题描述清楚、具体,

怎样提出--研究教材知识的本质及相互联系

v      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

v      创设问题环境,

第二讲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简介

●中学教育的性质:

基础教育

●中学教育的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第一节 中外物理课程的演变与改革

一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演变

二 欧、美、亚洲部颁国家物理课程改革状况

三、世纪末发达国家物理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

●重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学习

●注重能力的真善美

●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培育

●重视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统一

第二节 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评析

一、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是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

(5)改进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的特点:

课程目的: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结构:

注重基础必,体现选择性;

课程内容:

体现课程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课程实施:

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评价:

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2、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每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

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每一学科的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要求。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中学物理教学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表现在:

(1)、明确物理教学目的;

掌握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前提

 培养学生能力;     -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主要标志

 培养高尚品德;     -非智力因素

(2)、确定物理课程设置;(必修、选修、时段)

(3)、规范物理教学要求。

(知道、理解、掌握)

3、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1)、物理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2)、物理课程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准”从三个方面来要求,“大纲”只是单一方面)

(3)、物理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提供了政策保障)

4、课程目标

● 课程总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第三讲 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

一、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一)使用传统教学媒体的技能

传统的教学媒体如:

语言、板书、板画、挂图、模型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堂语言的功能:

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教学信息,培养能力

•课堂语言的分类

–有声语言--以声音为媒体

–无声语言

•体态语言--以体态创造的情境、氛围为       媒体

•书面语言--以文字、图像和符号为媒体

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1口头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口头语言的要求

语音清晰规范、通顺流畅、讲普通话

语速快慢适中

语调高低有致

科学性和逻辑性、启发性

简洁、恰当

形象、生动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特定的指示语

通过强调关键字词:

加重语音、减慢语速

2体态教学语言

指非语言性手段进行师生沟通和交流信息的表情、眼神、姿势和动作。

要求:

态度亲切,感情充沛,眼观学生,仪表大方,配合手势,但不要过于做作

3书面教学语言

主要包括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和图表语言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条理性强、虚实结合、美观大方 

(1)板书

板书的作用

–可以提纲挈领地表达讲课的内容体系和推导线索

–突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具有灵活、简便的特点。

板书是结合听觉,调动学生视觉,综合感知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对板书的要求:

(1)要有计划

(2)应条理分明,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3)应力求文字明确、简练,突出重点和关键。

•(4)应注意语言与板书的主次关系。

常用的板书的形式

•提纲式:

将教学内容要点按过程顺序展示的板书

•列表对比式:

用表格将知识之间的联系表示出来的板书

•推理式:

用箭头将知识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表示出来的板书

•网络式:

是一种由大到小的“树形”结构式板书

•框图式:

以概念或某些知识为核心,展示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

4、板画

板画的作用是:

(1)以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帮助学生想象,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以简化的示意图表达复杂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

(4)以数学的图像表达物理量之关系

对板画的要求:

(1)板画要简明,突出要讨论的对象。

(2)板画要能正确地表示空间关系。

(3)板画要生动、形象。

(4)讲画结合,边讲边画。

5、挂图和模型

运用挂图和模型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运用挂图和模型:

(1).某些过小的实物或一定条件下不便于全班学生观察的物理现象,需要制作放大的模型或挂图。

(2)某些内部结构复杂的实物,无法从外部或某一个侧面看清楚,需要制作解剖式的模型或带剖面的挂图。

(3)某些联系实际的装置、设备,无法参观或参观时无法一目了然知其全貌和结构原理,需要制作简化的模型或挂图。

(4)某些不可能提供出实物的抽象模型,可以使用模拟的模型或挂图。

•模型比挂图的直观性更强,但在某些方面挂图比模型更容易突出对象,而且成本低廉

•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制作活动挂图或挂图示教板(把教学用的元件、器件、线路等根据教学需要,固定在木板或硬纸上)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1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

–多重感官刺激,形象直观,激发兴趣

–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调动学习积极性

–顾及个体差异,落实因人施教

–减轻教师负担,避免重复性劳动

2使用现代媒体的注意事项:

–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虚实结合。

–应注意多媒体的辅助性功能,不能喧宾夺主。

–恰当地选取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 课堂教学技能

(一)组织课堂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1.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合理的分配注意力。

教师如何分配注意力对他的组织能力影响很大。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练就扎实的各项基本功,并且备课充分,才能有余力分配注意力。

讲、写、实验、观察,突发事件等,既留意个别又照顾一般。

3.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一是遵循注意的规律改进物理教学。

通过增强刺激物的强度,设计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增强刺激物的新异性和对比性,来改进教学。

二是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积极性。

三是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四是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五是掌握学生注意的外部特征,促进组织教学工作。

4.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

包括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组织教学,运用提问方式组织教学,运用比喻类比等形象直观的语言组织教学。

5.运用实验手段组织教学。

6.运用教态组织教学,包括运用手势组织教学。

(二)课堂组织教学的各环节:

1.课堂导入技能

“引入”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一般来说,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引入课题:

(1)利用演示实验;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以旧带新”

(4)提出不足;

(5)反向提问等。

2.设疑提问的技能

•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