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案.docx
《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教案
19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与学的策略分析:
联系上下文和学生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的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
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2、揭题天火之谜
3、学生质疑:
“天火”指什么?
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
他是怎样解开的?
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整理课文内容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
3、为什么说它可怕?
理由:
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五、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
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
自由读3--4节
思考:
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
(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
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
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
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重点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
(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
(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四、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五、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板书:
(起因) 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天火之谜 (经过) 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 发明避雷针
教学后记: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与学的策略分析:
利用文中大量的数字和四字词语,让学生体会谈迁的精神,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人生经验领悟启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理解生词:
“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
(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
(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
也是全文的总结。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
思考: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
(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
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理解:
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
)“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
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
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
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
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
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齐读四自然段。
)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的理解。
(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并用上下列词语:
信念博览群书奋笔疾书厄运家徒四壁一袭破衫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教学后记:
21诺贝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与学的策略分析: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精神。
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
他是什么人?
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
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3、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
(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
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
(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
2、默读,思考:
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人的生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都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渐渐被后人遗忘。
但有一些人的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流芳百世。
诺贝尔就是这样的人!
今天这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读题),追寻他探索科学的脚步,感受他独特的魅力!
2、诺贝尔的一生,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还记得吗?
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二、精读发明炸药的过程
1、三个阶段,三次发明,每一次都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每一次都是一种崭新的超越!
请你用心默读4—9自然段,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
圈一圈词语,划一划句子,想一想打动你的理由。
2、交流。
(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
Δ生自由谈感受。
点拨:
“毫不气馁”什么意思?
读出他的坚定、执着。
(板书:
毫不气馁)
Δ是啊,“毫不气馁”四个字,看上去简单,说出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却很难很难。
再读读句子,想一想,在这一声巨响中,诺贝尔到底失去了什么?
其实,诺贝尔失去的又何止这些呢?
死亡时刻伴随着他,邻居们被他的行为吓坏了,指责他是“科学疯子”,还纷纷向政府控告他。
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他只能把实验室搬到了郊外的一艘船上。
Δ面对这重重的困难与挫折,同学们,假如你是诺贝尔的亲人、朋友,你会怎样劝告他?
Δ在一声巨响中,诺贝尔失去了实验室,失去了亲人,失去了自由做实验的权利,可是,他始终没有失去的是什么?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一次次做到“毫不气馁”!
Δ读句子。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
Δ生谈感受,评价。
Δ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简单的数字背后却包含着多少艰辛和努力!
第一次失败,我们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第二次失败,我们可以安慰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第三次失败,我们也许会认为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了……可是,第10次,第20次,第100次,第200次的失败,如果是你,还能承受吗?
还能坚持吗?
可是,诺贝尔承受住了,诺贝尔做到了——不成功,绝不放弃!
Δ此时此刻,你不由得想到了哪些成语?
Δ读句子。
Δ继续引读第7段的下文。
(3)“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近了!
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
Δ生谈感受。
Δ三个感叹号,读出气氛的紧张。
你们的心在怦怦直跳吗?
为什么?
千钧一发的时刻,诺贝尔在干什么?
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他的心里会转过哪些念头呢?
(4)轰!
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
“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完了!
”
Δ师接读。
Δ放声读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甚至闻到了什么?
相机读句子。
Δ实验成功了,但人们都以为,诺贝尔被炸死了。
你听,这巨大的爆炸声;你看,这滚滚的浓烟;人们的内心充满了?
Δ出现大爆炸的结果,诺贝尔之前想到过吗?
是呀,曾经,在一声巨响中,他的实验室,他的弟弟,他的父亲,这血的教训、刻骨铭心的伤痛,诺贝尔能忘记吗?
可是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他把个人的危险、生死都置之度外,这就叫——(板书:
舍生忘死)
Δ齐读。
(5)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诺贝尔,奇迹出现了!
出示第9段。
Δ一个满身鲜血的人却在举手欢呼,你读懂了什么?
读,评。
(6)“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
Δ仅仅是为了发明炸药吗?
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学习第4自然段。
(板书:
造福人类)
Δ“发明炸药,造福人类”,正是从小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诺贝尔才会一生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炸药的研究。
Δ出示填空,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为了提高液体炸药的安全性,他;
为了发明固体炸药,他;
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他。
所以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Δ想一想,这“整个生命”包括些什么?
三、学习另一贡献——设立诺贝尔奖
1、引读“1896年……最突出的人。
”
Δ面对这一切,也许有人会问,这样做值得吗?
想了解诺贝尔的心声吗?
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诺贝尔的遗嘱吧!
Δ全世界热爱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
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
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研究下去。
区区200万英镑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我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
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Δ听着诺贝尔的遗嘱,望着他的画像,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板书:
无私奉献)
Δ奖金很多,200万英镑,那是诺贝尔一生发明创造积累的所有财富;奖金也并不太多,200万英镑的利息,奖给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所得也是有限的。
可是,诺贝尔奖依然是科学界最高的荣誉!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同学们,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信念?
四、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毫不气馁、舍生忘死的科学家,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齐读课题;这是一位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名字——再读课题!
2、其实,古今中外,像诺贝尔这样献身科学、孜孜以求的科学家很多很多,比如说19课中为了揭开天火之谜冒着生命危险做风筝实验的富兰克林;像诺贝尔这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痛苦,但始终毫不气馁、直到成功的人更多更多,比如说20课中两度编写《国榷》的谈迁;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地理学家徐霞客,发愤写《史记》的司马迁……课后,请同学们去搜集并读读他们的故事,在班级里交流交流,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板书: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21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教学后记: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
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与学的策略分析:
抓住文中的三个事例学习、分组和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美景,有的使人增长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还会让人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齐读)
3、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
滴水为什么能穿石?
滴水是怎样穿石的?
滴水穿石给我们什么启示?
)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
(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
(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3)出示二类生字,指名认读。
(先自读,再开火车读。
最后齐读)(4)出示词语,指名读。
(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
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并评读)(5)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
(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
(学生快速默看后回答)
2、课文可分几部分?
为什么这样分?
3、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
4、指导读好科学家的故事。
5、指导读好启示。
一(1-2)讲述了“滴水穿石”的故事。
二(3-4)讲述了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事业的事例。
三(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四、教学生字、指导描红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滴水穿石的图片,引导:
1、这是太极洞里的什么景点?
看到图片上的石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情景就是滴水穿石的现象。
2、听到什么声音?
听到这样的滴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课文用这些词语讲述了滴水穿石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看到这样的现象,听着这样的滴水声,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并板书: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作者在想到这些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二、品读事例
1、过渡: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接下来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的事例?
映示李时珍的事例。
3、映示自读练习题
(1)、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
。
(2)、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话?
4、学生自读事例,完成练习。
5、讨论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不懈努力”:
哪个词最能体现“不懈努力”?
他二十几年一直干什么?
(2)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
(3)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话?
要点:
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
(4)指名练读:
师生评议,通过读后评议指导读好“翻山越岭”等词语,先读好词语再读好句子。
同时提醒学生读好其他要重读的词语
如果学生朗读不能很好地处理轻重,则教师范读,范读后,提问:
你们听出来老师特别强调了哪些词语?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吗?
随机介绍《本草纲目》,指导读好“本草纲目”和“巨著”。
(5)自由练读
(6)齐读
6、过渡:
从李时珍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
爱迪生和齐白石又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呢?
映示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
请大家用刚才学习李时珍事例的方法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