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八、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自编课本剧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
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
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
板书:
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
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
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
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
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
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
出示:
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
“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
读,板书:
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
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
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先说后写)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他才会理直气壮。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
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起 因:
齐王想仗势欺人显威风
楚王——晏子(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热爱祖国)
(侮辱)————(反击)————结果经 过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结 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情分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学生学习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离我们年代已有历史,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但学生缺少对春秋时期的了解。
教师一定要简介时代背景,易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
(春秋时期,当时的诸侯国众多,纷争不止,楚国,国力日强,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称霸诸侯。
经常派兵攻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国家,齐国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系,齐王派遣晏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二是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但是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对外交语言的赏析存在困难。
、
效果分析:
从教学结构记录表可以看出:
导入环节用了2分58秒;初读感知环节用了6分;学习课文,品读词句用了24分;小结晏子的语言精妙用时4分10秒;随堂练习用时4分;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史老师比较注重重点句子的落实,仅在这一环节就用时12分,整节课中这一环节用时较多。
但这一环节的落实,为后面理解晏子语言的精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学习两次较量时,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采用一扶二放。
学习第一次较量时是扶,学生第二次时就是放了,让学生根据学习第一次的方法自学第二、三次,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收效非常明显。
总观,整堂课教学结构的安排合理,轻重分明。
老师根据教学重难点的不同,根据学生课堂上认知表现,结合五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合理、有效地分配教学时间。
不仅如此,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内容丰富详尽,扎扎实实。
学生学习投入,教学效果非常好。
《晏子使楚》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晏子春秋》的有关篇章改写成的。
文章叙述的是晏子出访楚国,楚王三次设计侮辱晏子及齐国,晏子三次据理力争、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是故事的起因;第二部分是3、4、5三个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对话和神态,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详细叙述了故事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局。
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第二部分是故事的重点,三个小故事,记录了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的精彩瞬间。
面对楚王的一次次羞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使楚王一败再败,最后不得不赔礼认输。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为主,表现出晏子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紧扣“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晏子使楚》评测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wǔrǔguījudàchéngānjúqiúfànxiàoxīxī
()()()()()()
二、读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1.晏子使楚
①使用。
②假若,假使。
③派遣,出使。
2.敝国有个规矩
①破旧,破烂。
②衰败。
③谦辞,旧时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3.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①医生。
②一种古代官职名称。
③年长,排列第一。
4.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
①兵器的总称。
②拿着。
③凭借,倚仗。
三、写出下面句子中隐含着的三个成语。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三个成语分别是
()()()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句子中的“大夫”念“dàifu”。
()
2.“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是个疑问句。
()
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是想显显楚国的威风。
()
4.课文最后一句话改成“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更准确、精炼。
()
五、理解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晏子拱了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这句话的意思是
A.晏子在齐国是个很无能的下等人。
()
B.晏子为齐国有这样的外交规定很难为情。
()
C.晏子说自己无能,是下等人,有资格访问的只是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其实是贬低楚国。
()
课后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
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由于本篇课文故事性强,读来使人很受感染,而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尽管学校一再强调说普通话,但对于准确朗读很难把握,单调的唱读现象普遍存在,更不要说有感情地朗读了。
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
为了使本节课发挥最大效益,课前我鼓励学生练习排课本剧,把枯燥的说教与乏味的朗读转化为生活场景,这样我想更易于被学生所理解、所接纳。
加之表演又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选取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同学们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过程中,同学们能开动脑筋,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当时我真感觉自己是课堂上最幸福的人,同时我又有一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
课本剧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延伸。
同时,课本剧的展示,会很自然地帮助学生接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从而达到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
“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再者,这对于表演的学生来说,既是对文本深度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又是他们思维发展、交际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他们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
而对于观看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不敢直接参与表演,但在观看时他们肯定也会受到感染,产生一些新的思考:
“这个环节如果让我来演,我会……”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让文本意蕴跃进的过程。
以上这些,在本节课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到了,所以我很欣慰!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导学生读书不够,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
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第二,在同学们表演课本剧的过程当中,我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学生的点评也有点粗糙。
第二,在教学中,没有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读中深刻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物是内心世界,学习作者对人物个性化的描写。
第三,由于时间紧,学生们小组活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放开手脚,如果让每个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一下,再评选出优秀向全班展示汇报,这样会更体现出教学中的民主我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
第四,由于课堂时控观念不强(这是自己以往教学中的“老病”),因而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首尾呼应,晏子语言的严密推理等;写作顺序,如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指导不够,这是最遗憾的地方。
总之,反思这节课,今后我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1.不断学习,积累、总结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丰满;
2.优化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力求做到:
让学生一课一得;
3.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
【课标分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