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846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呼兰卷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呼兰卷)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2、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3、夏商周时期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

这说明(  )

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

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

4、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

A.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C.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

5、在档案文献的编纂与传承之中,殷商的文字多以卜辞为主,专门记录神鬼之事,而殷商之后的文字以史官记事为主,如“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据此转变可推断(  )

A.周代逐渐步入信史时代B.文字书写趋于简化与规范

C.神权和王权进一步结合D.对人的社会实践更为尊重

6、有学者说:

“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

”“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 )

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

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

7、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8、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9、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中说:

“城廓之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

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

”其言论旨在(  )

A.反对“不抑兼并”的政策       B.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C.向国家提供征税的依据        D.为土地兼并辩护

10、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11、《汉书·食货志》记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

”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功,以助地力”。

南宋陈旁旉(fū)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

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需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

12、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

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

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

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

材料旨在说明(  )

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13、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  )

史 料

出处

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

《汉书·郊祀志》

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

《汉书·平帝纪》

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汉书·楼护传》

A.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B.《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

C.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D.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

14、据《史记》载:

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

“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

”田子方答:

“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15、某学派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于从“自然”出发来观察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

该思想(  )

A.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B.对于中国哲学和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C.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社会责任的文化性格D.把超自然的信仰置于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

16、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  )

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

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

1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18、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2、《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

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因果报应  B.“天人合一”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23、文献《三辅旧事》载:

“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

江充曰:

‘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

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

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

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

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

24、春秋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

这种现象说明(  )

A.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            B.血缘关系被打破

C.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D.平民地位的提高

25、学者张鸣指出:

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

这表明张鸣认为(  )

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

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

26、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相当淡薄,而民间信仰非常强烈。

如刘猛将军是驱蝗英雄,所以在北方蝗灾区最受重视;二郎神是李冰化身,善治水,得到四川人供奉;江南司桑发达,有蚕神庙,崇拜蚕华娘娘;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祈求航海平安。

这反映了(   )

A.民间信仰与农耕文明休戚相关B.北方地区的经济出现急剧衰退

C.民间信仰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D.儒学的思想对民间的影响有限

27、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

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   )

A.争霸战争频繁   B.生产工具的改进C.少数民族南下   D.人口的大量迁移

28、“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29、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分类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动物狩猎畜牧

植物农事耕作

天象气侯时间

山川河流方位

战争兵器

服装居住

交通

文化娱乐

宗教

数量物性

比值(%)

20

17

15

9

7

8

7.7

3.6

3.1

3.6

3.6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30、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

”材料意在强调( )

A.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根本B.中国古代经济属于自然经济

C.古代中国不可能实行民主政治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代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设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

春秋人之所以频繁的引用制、常、典、则等多种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

到了战国时期,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时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徐祥民《法家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就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

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以“礼”为核心的纲常原则的指导。

“以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汉朝法律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整理自张苏阳《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西周时代至汉代中国法律演变的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西周时代至汉代中国法律演变趋势产生的原因。

(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三则材料:

①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铁锄。

②管仲对(齐桓公)曰:

“……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③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

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1)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

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

你的理由是什么?

(4分)

(2)郭沫若为什么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

(6分)

(3)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的人认为是“战乱与灾难”;有的人认为是“进步与发展”。

你是如何看待的?

(4分)

注:

33题和34题选作其中一题即可

33、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一但现在必须防止这种使自由的雅典人变为奴隶的情形重演。

这一点,首先是通过普遍实行的措施,例如禁止缔结以债务人的人身做抵押的债务契约而做到的。

……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公平公正社会秩序建立的措施?

(5分)

(2)如何划分社会等级,往往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明发展历程。

试概括两场改革划分等级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4分)

(3)对于创建公平公正社会,你从上述材料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3分)

34、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一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

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

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1864年攻陷天京。

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

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

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

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因而知,而勉厩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材料三有的评论者是说:

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XX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评价曾国藩。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的评价?

(4分)

2019年5月高二下学期四校联考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呼兰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B

D

D

D

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A

B

B

C

B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C

D

A

C

B

D

B

D

31、

(1)由因事临时设法到固定的成文法;

法律形式由多种化到走向统一;

古代法律指导思想逐渐儒学化;

礼法合一,突出伦理。

(6分,答出3点即可)

(2)原因:

夏商西周的统治者因事历史设法的弊端;战国时期,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封建经济发展,原有的法律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推动了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众多法家学者对法律思想的整理,形成了较完善的法律思想体系;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趋于完善等。

(8分)

32、

(1)主体: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最有价值:

①理由:

第一手资料;实物史料(4分)

(2)出现百家争鸣。

原因:

土地私有制代替了井田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周王室衰微,诸侯的争霸兼并战争,分封制瓦解

战国时士人阶层的活跃,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6分)

(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出现了百家争鸣。

同时,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进步与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4分)

33、

(1)材料一:

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财产越多权力越大

材料二:

按军功授爵;平均赋税(5分)

(2)材料一:

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材料二:

按照军功大小划分(4分)

(3)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协调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要优化社会公平标准,促进社会进步(3分)

34、

(1)地主官僚;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人民起义;为实现中国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开展洋务运动;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学术思想;有高尚的精神面貌。

(8分)

(2)晚晴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人,入学文化最典型的实践者;洋务运动的最早发起者,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