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630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docx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末试题教材

高二年级选修一历史期末试题

(一)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5小题70分)

1、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

“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梭伦说: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文中的“他们”是指

A.贵族B.平民C.外邦人 D.奴隶

3、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

其主要意义在于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5、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6、右图是古雅典时期著名的民主政治家,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他的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B.他的改革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C.他的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D.他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7、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8、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代表地主阶级B.都废除井田制C.都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都实现富国强兵

9、针对商鞅变法,大夫杜挚曰:

“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连坐制D.推行县制

11.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

C.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D.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

12、据史书记载:

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这主要说明孝文帝

A.个人文化知识丰富B.喜欢读诗辞汉赋文章

C.精通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D.重视汉族文化

1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14、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

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减少阻力,继续推行封建化改革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5、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①任用汉族地主②推行三长制③胡汉服装融合④接受汉族文化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D.①③④

16、王安石变法力图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北宋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B.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

C.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17、下列举措中明显体现王安石变法“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指导思想的农业措施有

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农田水利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8、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

19、下列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是

①管仲改革②王安石变法③商鞅变法④梭伦改革

A.①②B.②C.③④D.③

20、下列关于宗教“异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法国纯洁派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②捷克人威克里夫撰文阐述“异端”学说③英国人胡司主张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权力

A.①②③B.①②C.①D.②③

21、“决定一切宗教的辩论,审查一切会议的教令、古代作者的意见、世人的教训和私人

的灵感,并下最后断言的至上裁判者,除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以外,别无其他。

”这说明

西欧宗教改革者认为人们唯一的神圣权威是

A.上帝B.教会C.《圣经》D.教皇

22、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拿破仑站在吉萨金字塔前已经卧了几千年的巨大狮身人面像前对他的远征军说:

“士兵们!

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

”下列于此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埃及马木路克势力强大,连年争权夺利使局势动荡、国力衰弱

B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加紧对埃及殖民扩张

C拿破仑是想激励法国士兵占领埃及的作战勇气

D拿破仑认为埃及文明久远、国力强盛

2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工厂B.进行土地改革C.建立兵工厂D.鼓励对外出口

25、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的最直接、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

A.中央集权B.整顿社会秩序C.创办近代工厂D.建立海军

26、下列集中反映了俄国农奴制危机的主要事件是:

A.农奴起义风起云涌B.工业发展步履艰难C.克里米亚战争失败D.十二月党人起义

27、19世纪60、70年代,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大改革时代”。

该时代涉及的改革领域是:

①政治改革②司法改革③教育改革④财政改革⑤军事改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8、自日本明治维新起,促使日本从锁国到开国转变的因素有

①黑船来航②洋学的传人③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④幕府的高压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9、“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

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推行“置产兴业”政策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30.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强调说:

“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B.废除了旧体制C.实行“文明开化”政策D.进行军事改革

31、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C“废藩置县”D以公债补偿形式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32、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

A.台湾B.朝鲜C.菲律宾D.琉球群岛

33、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34、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

二、主观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商鞅认为: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

……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

(2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

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

(6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分)

 

(4)从商鞅和梭伦的人生结局来看,历史上的改革家具有怎样的精神?

(2分)

 

3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

早年随便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担任地方官司多年,每天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普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

目的

措施

理财

富国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

选才

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三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XX,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4分)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

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4分)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2分)

 

38、(8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

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

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3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其共同点是什么?

(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2分)

 

历史选修一期末测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

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

6、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行汉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

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统一北方D.阶级矛盾

9、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10、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1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西夏解除了辽和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12、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①信仰得救②因信称义

③简化仪式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13、利马窦来华传教,当时传到中国的基督教派别是

A.天主教B.加尔文宗C.路德宗D.东正教

14、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

A.加尔文宗B.路德宗C.英国国教D.胡格诺派

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克里木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③十二月党人起义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

1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17、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其含义是

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

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D.他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工厂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

C.建立兵工厂D.发展商业

19、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

A.中央集权B.整顿社会秩序C.创办近代工厂D.建立海军

20、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

A.福泽谕吉B.吉田松阴C.伊藤博文D.高杉晋作

21、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22、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

23、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

24、被称为近代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

25、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共53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

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

……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

……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⑴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

(1分)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材料二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⑵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2分)

 

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⑶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四读图片回答:

(4)材料四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

(1分)这一事件涉及到哪些领域?

(2分)

 

(5)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十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

(2分)

 

27.(15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

(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说明理由。

(4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3分)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顾内则不能无以在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

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愢愢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

此其何故也?

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昔之贫民举息于豪民,今之贫民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

  材料三: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四:

(王安石说)“臣以为,苛能摧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材料五:

(王)安石曰:

“……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

“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

“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

“天下安有此理?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结合北宋中期的背景,概括说明王安石采取以上措施的目的及与苏辙意见相左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五回答: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

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财措施?

(7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分)

 

三、问答题(共22分)

30、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性质以及对这场改革的认识。

(10分)

 

31、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4分)如何评价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