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9837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85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

《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docx

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

 

一号煤矿无煤柱

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方案

 

一号煤矿生产技术部

二○一六年五月

第一章无煤柱开采技术发展及应用经历

一、实施无煤柱开采的意义

无煤柱开采是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回收率,减少巷道掘进量,改善巷道维护状况,并且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和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效益的一项先进的地下开采技术。

推行无煤柱开采,不仅对生产矿井进行技术改造、缓和采掘关系和延长矿井寿命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是煤炭企业改善安全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增产、增盈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推行的无煤柱开采技术分为沿空留巷和沿空掘巷两种形式,其他形式都是这两种形式的完善和扩展。

其中沿空留巷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有更多的优越性,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因而对于条件适合的矿井都应优先采用。

通过我国矿井几十年来的大量实践证明,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有利于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回采率。

由于沿空留巷可以不留煤柱,大大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回采率的提高相当于增加矿井的可采储量,延长了矿井寿命。

2.有利于改善巷道维护。

回采巷道由于受采动影响,巷道受压变形严重,维护困难,使劳动条件恶化,生产也不安全,这是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

大量现场实践表明,使用沿空留巷以后,矿井的巷道维护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有利于降低巷道掘进率。

应用沿空留巷后,能够少掘进一条顺槽,可大幅度降低回采巷道掘进量,因而可以降低巷道掘进率,从根本上改善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

4.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

由于沿空留巷大量降低了煤炭损失,故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自然发火的根源和机率,并且对瓦斯的涌出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可以有效保证安全生产。

5.有利于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指标,可以显著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

二、国外无煤柱开采发展及应用情况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世界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无煤柱开采实验,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世界一些主要产煤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广和应用了无煤柱开采技术。

在这方面做得较多的是前苏联、德国、波兰等国家,它们对沿空留巷的矿压显现、适用条件、支护形式及新型支护材料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已基本普及无煤柱开采。

前苏联在现场对许多专门为沿空留巷设计的支架进行了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室研究进行了各种实测工作。

据报导,至1993年俄罗斯无煤柱开采产量占80%,且在各种无煤柱护巷方式中应用最广的是沿空留巷,占65%。

 

德国无煤柱开采多采用沿空留巷,其传统的巷旁支护多采用木垛、矸石带等。

60年代末德国根据本国资源特点,研究成功了采用石膏、飞灰加硅酸盐水泥、矸石加胶结料等低水材料作为巷旁充填,有效地减少了重型支架和巷道的变形,从而实现14~18㎡断面巷道的第二次利用,且不需修理,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而且,德国在埋深800~1000m的煤层开采中也成功地运用了沿空留巷技术。

波兰无煤柱开采应用较多的是沿空留巷,在前进式或后退式采煤时都用单巷准备,沿空留巷应用于走向开采或倾斜开采根据情况而定。

沿空留巷一般巷内支护采用金属可缩性支架,巷旁支护使用充填带、矸石带或混凝土墩柱等。

三、国内无煤柱开采发展及应用情况

我国的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和实践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其中沿空留巷技术从一开始就受到生产单位与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

我国关于沿空留巷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情况,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起,在煤厚1.5m以下的薄煤层中尝试着用矸石墙巷旁支护维护工作面后方巷道,使一条巷道成功应用二次。

但存在着矸石的沉缩量大,不能与巷内支架相匹配,巷内支架变形严重,维护工作量大,工人垒砌矸石的工效低、劳动强度大,并且很不安全。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中厚煤层应用密集支柱、木垛砌块等作为巷旁支护取得一定成效,但这些方法各有一些缺点,尤其是对瓦斯、水、火等灾害治理难度大。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在大力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后,随着采高不断增大,工作面推进加快、巷道顶底下沉量增大,我国煤矿在引进、吸收国外的巷旁充填技术的同时,发展了高水巷旁充填护巷技术。

然而应用这种技术要建立一套复杂充填材料加工、运输和泵运充填系统,并装备相应的一整套设备,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对大多数矿井还难以推广应用。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在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进行了一些沿空留巷研究,如潞安矿务局常村煤矿SZ-1综放工作面,巷内采用锚梁网索联合护,巷旁支护运用高水材料充填加上空间锚栓加固网技术,成功地进行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试验。

总体上说,我国无煤柱开采历史悠久,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且从薄煤层到厚煤层、从缓倾斜煤层到急倾斜煤层都已有沿空留巷的成功经验。

但是,在沿空留巷研究与应用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得一些矿井在应用沿空留巷技术中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限制了沿空留巷技术在我国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四、“110-N00工法”工法简介

我国的综合机械化长壁开采已经历了两次技术变革,现正在经历第三次矿业技术变革。

第一次矿业技术变革是钱鸣高院士提出的砌体梁理论及其应用于实践的121大煤柱工法,第二次矿业技术变革是宋振骐院士提出的传递岩梁理论及其应用于工程的121小煤柱工法。

这两套工法实践具有以下相同点:

即回采1个工作面、施工2条顺槽、留设1条护巷煤柱,不同之处在于留设的护巷煤柱宽度不同。

第三次矿业技术变革是在钱鸣高院士和宋振骐院士的悉心指导下,由何满潮院士提出的切顶短壁梁理论和110-N00无煤柱采矿工法。

110工法的特点是:

回采1个工作面、施工1条顺槽,且不再留设护巷煤柱。

N00工法将掘进、回采和沿空留巷施工系统的联系起来,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完成巷道的掘进和沿空留巷工作,已达到“回采多个工作面、不在施工顺槽、不留设护巷煤柱”的目的。

我国目前煤矿普遍采用121大煤柱工法,但未来煤矿开采的发展趋势是110-N00工法。

受限于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影响,N00工法尚处于研发论证阶段,但110工法已在部分条件较好的矿井取得了成功应用。

110工法又称切顶卸压自动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现已在川煤集团白皎煤矿、嘉阳集团嘉阳煤矿、中煤集团唐山沟煤矿、神东公司哈拉沟煤矿取得了成功应用。

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也多次安排人员到神东公司哈拉沟煤矿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学习。

110工法主要内容如下:

1.技术原理:

采用恒阻锚索对巷道顶板加强支护,回采前采用爆破预裂技术,对巷道主帮侧顶板进行定向预裂,形成切缝;待工作面推过后,在矿压作用下顶板将沿预裂切缝自动切落形成巷帮,既隔离了采空区又保持了巷道的完整性,可作为下一个工作面的顺槽二次使用,从而实现无煤柱开采。

2.关键技术—恒阻锚索支护:

采用具有特殊结构的恒阻大变形装置,使锚索支护既具有恒阻条件下抵抗变形的功能,又具有抵抗冲击变形能量的功能。

参数:

恒阻力达到35t,延伸量达到300mm。

3.关键技术—顶板预裂切缝技术:

在炮孔中采用双向聚能装置进行装药,并使聚能方向对准控制断裂方向;炸药起爆后,冲击波和应力波优先沿设定方向集中释放,在炮孔壁上形成和聚能孔方向一致的径向初始裂缝;爆生气体涌入径向初始裂缝,在设定方向产生拉应力集中,断裂岩体,实现顶板预裂切缝。

2016年1月15日,黄陵矿业公司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在矿业宾馆二楼会议室作了题为《长壁开采切顶短壁梁理论及其工法——第三次矿业技术变革探索》的讲座。

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采矿工法121工法、110-N00工法的工作原理、发展过程以及新型工法的优势特点,重点强调了“切顶短壁梁理论”带来的观念转变:

一是五个利用,即利用矿山压力、利用顶板岩体、利用原有支护、利用原有巷道或利用已采的采场空间、利用碎胀系数;二是达到三个减弱,即减弱周期性来压、减弱采空区瓦斯、减弱煤层自燃;三是实现两个目标,即实现自动成巷、实现无煤柱开采。

并形象的把110-N00工法关键技术精简成“切得开,拉得住,下得来,护得住”。

 

第二章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科研项目概述

一、项目实施背景

一号煤矿隶属于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20项兴陕工程之一。

一号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420万吨/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600万吨/年,配套有600万吨的选煤厂。

按照国发【2016】7号文件要求,以全年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矿井新的合规生产能力为504万吨/年。

近年来,在矿业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一号煤矿不断探索科技兴安、创新提效发展之路,不断加快智能化矿井建设步伐。

2013年以来,一号煤矿先后完成了较薄煤层、中厚煤层“国产综采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地面远程操控采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了地面控制中心对井下主运输胶带、主供电设备、主排水泵、主通风机和选煤厂主要设备的远程控制。

智能化矿井建设各项举措的落实,在实现“减人、增效”的同时,保证了井下安全,从根本上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为我矿在新常态下如何实现科技兴安、创新提效指明了方向。

然而,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传统的121大煤柱工法开采工法所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煤炭资源浪费、生产接续紧张、灾害治理难度加大等方问题逐渐暴露。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在矿业公司四届二次职代会上,确立了实施“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的举措。

范京道董事长也多次强调:

探索无煤柱开采技术是黄陵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最终经矿业公司统一安排,由一号煤矿具体负责实施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以下均简称无煤柱开采科研项目)。

二、项目研究机构设置

为确保无煤柱开采科研项目能够有序高效的开展,一号煤矿特成立科研项目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矿 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

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安全副矿长

成员:

相关部室及区队负责人,以及承担本科研项目的相关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安排落实工作。

三、项目研究目标

短期目标:

通过自主创新研究、集成创新引进、与科研单位合作研究等方式,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以501工作面为试点,研究出适合我矿的“切顶卸压自动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最终在全矿推广应用无煤柱开采技术,为企业的降本增效注入新举措,全面促进企业的安全健康和持续稳定发展。

长期目标:

在较薄煤层无煤柱开采技术应用成功的基础上,一号煤矿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先易后难、从薄到厚、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分阶段实施无煤柱开采科研项目,逐步实现由110采煤工法向N00采煤工法的过渡。

项目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将我矿的智能化开采技术与110-N00工法结合起来,探索研究出一号煤矿独具特色的无煤柱开采“零巷道”、“零煤柱”、“零人”的“三零”开采工艺,使之成为最顶尖的矿业智能化生产技术。

四、项目研究内容

1.成立无煤柱开采研究组织机构,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和接续安排确定试验地点,明确研究试验步骤和时间节点,提出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整体实施方案。

2.在整体方案下,对巷道的断面选择、支护参数、设备布置、切缝及爆破参数、灾害治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研讨,经充分论证提出适合我矿的“切顶卸压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实施方案。

3.对无煤柱回采的超前支护、端头支护、滞后支护、留巷段帮部支护等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优化施工工艺,确保支护可靠、施工便利,所留巷道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4.对无煤柱开采可能存在的水、火、瓦斯、煤尘以及矿压等灾害进行评估,并提出可靠的灾害治理方案,保证施工安全。

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力争将无煤柱开采和智能化无人开采两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无煤柱开采施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第三章一号煤矿简介

一、矿井概况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是20项兴陕工程之一。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20万t/年,2001年由原国家计委进行100万t/年阶段性投产验收,经过技术升级改造2010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600万t/年。

按照国发【2016】7号文件要求,以全年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矿井新的合规生产能力为504万吨/年。

井田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采用中央并列与中央分列混合抽出式通风。

矿井为高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

矿井主运输采用胶带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采煤采用综合机械化长壁后退式采煤工艺,采煤机械化程度100%;掘进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100%。

二、矿区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位于黄陵县城西北约25km处,距店头镇1.5km,行政区划隶属黄陵县店头镇、双龙乡、隆坊镇、仓村乡及富县寺仙乡,张村驿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5′33″~109°7′58″,北纬35°39′25″~35°50′36″。

一号矿井田走向长12~24km,倾斜宽11~16km,矿区井田面积197.5057km2。

矿区北距延安199km,南距西安220km。

矿区有公路、运煤铁路专用线与西延铁路秦家川车站及210国道、铜黄高速相连,交通便利。

(交通位置见图1-1)

(二)地形地貌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一号煤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属黄土高原中等切割,侵蚀构造地形。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东北部以黄土塬地形为主,沟谷纵横,塬面支离破碎,切割深度100~200m,沟底标高+950~1000m,塬面标高一般为1200m。

西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最高1463.80m,属中低山森林区。

图1-1黄陵一号煤矿交通位置图

(三)气候条件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暖温带季风气候。

根据黄陵县气象站1973—1995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9℃左右,最高气温34.4℃,最低气温-19℃。

年平均降雨量977.7mm,年最大蒸发量1300mm,8~10月份为雨季,最大日降雨量82.1mm,6~8月为冰雹期。

冰冻期为每年11月至翌年2月。

最大积雪厚度240mm,冻土层厚度为650mm。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和东南,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25m/s。

三、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一)地层、煤层及煤质

矿区地层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东北部,钻孔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上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瓦窑堡组(T3w);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洛河组(K1L)、环河华池组(K1h);新近系上新(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全新统(Q4)等地层。

井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煤层,平均可采厚度2.4m,属中厚煤层,煤厚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

煤质优良,煤质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气煤QM(34)和1/2中粘煤1/2ZN(33),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配焦煤,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和省外国有大型电厂和焦化厂,用户可靠,市场前景良好。

(二)煤层顶、底板

2#煤层为一号煤矿唯一可采煤层,其顶、底板岩性特征详述如下:

老顶:

为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致密坚硬,厚度几米到20m,一般10m。

抗压强度370~690kg/cm2,普氏硬度3.7~6.9,为中等坚固—坚固岩石,属稳定—中等稳定的不易冒落顶板。

直接顶板:

以深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局部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和砂泥岩互层。

中厚层状至薄层状,水平层理发育,易风化破碎,厚度0~19.79m,一般9m。

抗压强度190~321kg/cm2,抗拉强度10~24kg/cm2,普氏硬度2~3.2,为较坚固—较松软岩石,中等稳定—不稳定的易冒落顶板,需及时维护。

伪顶:

以薄层状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炭质泥岩,厚度小于0.5m。

较松软,易风化破碎,极不稳定,常随采随落。

直接底板:

以灰色—灰黑色团块状泥岩、砂质及炭质泥岩为主,厚度一般为2~6m。

岩性松软,遇水膨胀,有底鼓现象,底鼓高度0.20~0.80m不等。

浸水后抗压强度降低为20kg/cm2,普氏硬度降低为0.2,硬度及稳定性都很差,为松软极易变形的不稳定底板。

老底:

为灰白色—灰绿色细砂岩及粉砂岩,较致密坚硬,不易风化破碎,抗压强度209~375kg/cm2,普氏硬度2.8~4.2,为较坚硬的中等稳定底板。

(三)构造

本区大地构位置属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大型坳陷盆地南部的陕北斜坡带南缘。

为一稳定地台基底上南北向延展,向北西~北北西缓倾的单斜构造。

区内地层平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1~4°,且构造简单、活动微弱,断层不发育。

在单斜基础上发育一些起伏不大、两翼平缓的北东向宽缓背斜和向斜。

构造类别为一类简单构造。

(四)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

2015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一号煤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49.0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2.93m3/t,属高瓦斯矿井。

根据2012年12月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一号煤矿井下609工作面采样检验报告,煤尘具有爆炸性,最短自然发火期为52天。

根据2012年12月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一号煤矿井下工作面采样检验报告,本井田煤层属自燃煤层。

煤层自燃倾向性测试结果见表2—2。

表2—2煤层自燃倾向性测试成果

采样地点

自燃等级

吸氧量cm3/g

倾向性质

609工作面

二类

0.66

自燃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各含水层的富水性以洛河砂岩最强,直罗砂岩中等,2#煤微弱,且各含水层间有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相隔。

第四系,洛河砂岩、安定组含水层均在直罗组上段隔水层之上,该隔水层厚百米左右,稳定而普遍隔水性能较好,且各含水层距煤层较远,不参与矿井水补给。

直罗组下段砂岩含水层为侏罗系地层中富水性最强的岩层,其下至2#煤以上为延安组隔水层和相对隔水层,厚达80~100米,直罗砂岩含水层不参与矿井水的补给。

2#煤中的承压裂隙水是矿井水的主要来源,2#煤以下仍无水供给。

矿井的经常性补给因素是2#煤中的地下水,比较单一。

上三迭统延长群含水层富水性较弱,在补给条件好的裂隙发育地带水量较大。

矿区南部河流发育,且煤层在此一带埋藏较浅,应注意河水尤其是洪水之侵害。

(六)地温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及井下实际情况,本井田无地温异常区。

(七)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20万吨/年,2001年由原国家计委进行100万吨/年阶段性投产验收,经过近几年技术升级改造,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2010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

矿井现有地质储量44828.72万吨,可采储量35109.04万吨,按生产能力600万吨/年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45年。

服务年限计算如下:

服务年限:

T=

=

=45年。

四、矿井开拓布局及生产系统

(一)矿井开拓布局

井田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采用单水平开采,主要大巷沿煤层布置。

矿井共有7个井筒,有主平硐、副一平硐、副二平硐,三个平硐均为进风井,另有二号进风斜井、二号回风斜井和三号进风斜井、三号回风斜井。

四号风井矿建工程已全部竣工,预计2017年将投入使用。

矿井共划分为14个盘区,目前已完成一、二、三、四、五、六、八盘区的大巷开拓工程,一盘区用连续采煤机房柱式开采完毕,二、四盘区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机回采完毕,三、六、十盘区为目前生产盘区,五、八盘区为准备盘区。

(二)主要生产系统简介

1.采掘系统:

矿井采煤工作面均采用综合机械化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顶板,超前支护采用迈步自移时超前支架,采煤机械化程度100%。

矿井掘进均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100%。

2.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与中央分列混合抽出式,综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

2015年12月底测定矿井总进风量为20383m3/min,总回风量为20982m3/min,等积孔为8.4m2,矿井有效风量利用率为95%。

矿井为高瓦斯矿井,2015年鉴定结果: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93m3/t,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49.07m3/min。

3.运输系统:

主运输采用阻燃钢绳芯强力胶带输送机运输,井下现有9部皮带承担全矿主运输任务;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2013年5月份我矿新购置了6台支架搬运车和2台多功能车,主要负责全矿综采工作面的安拆运输工作。

4.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360m3/h,最大涌水量412m3/h。

矿井排水主要采用管道接力排水方式,各采区用φ219排水管将水排至1#、2#中央水仓及一号水泵房,再采用离心泵和φ273排水管将水排至地面污水处理站。

5.供电系统:

一号煤矿井下目前共有10条入井电缆,分别从鲁寺变电站引出2条6KV、花家庄变电站4条6KV,定州变电站4条10KV供电线路。

6.瓦斯抽采系统:

我矿抽放系统由井下移动抽放和地面瓦斯抽放两大部分组成。

目前井下共有三个移动瓦斯抽放泵站,分别安装于北一、北二、八盘区,每个泵站设有3台移动抽放泵站,其中北一、北二移动泵站抽放能力为3×110m3/min,八盘区移动泵站抽放能力为3×150m3/min。

负责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埋管抽放。

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分别在二、三号、四号风井,其中二号风井安装2台2BEC72型瓦斯抽放泵和2台2BEC67型瓦斯泵,2用2备,2BEC72泵抽放能力为505m3/min,2BEC67泵抽放能力为410m3/min,目前主要负责十盘区瓦斯治理任务。

三号风井安装三套瓦斯抽放系统,安装了6台2BEC72型瓦斯抽放泵,3用3备,抽放能力为3×505m3/min,目前主要负责六盘区、八盘区瓦斯治理任务。

四号风井安装三套瓦斯抽放系统,安装了6台2BEC72型瓦斯抽放泵,3用3备,抽放能力为3×505m3/min,四号风井瓦斯抽放泵站还未投入使用。

矿井具有4000m3/min的瓦斯抽采能力,抽采能力充足,并且做到了分源分压抽采。

7.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五、科技项目开展情况

一号煤矿隶属于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20项兴陕工程之一。

近年来,在矿业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一号煤矿不断探索科技兴安、创新提效发展之路,不断加快智能化矿井建设步伐。

第四章一号煤矿无煤柱开采科研项目实施规划

一、项目实施总体规划

无煤柱开采科研项目受到技术装备、资金安排、矿井接续、灾害治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施和推广应用持续时间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实践项目。

经矿统一研究,决定按照“先易后难、从薄到厚、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思路,分阶段实施无煤柱开采科研项目。

无煤柱开采科研项目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在501工作面采用110工法,实施较薄煤层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规划实施时间:

2016年-2017年,实施成功后在502、503、504工作面推广应用。

第二阶段:

在810、812工作面采用110工法,实施中厚煤层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规划实施时间:

2018年-2019年,实施成功后在620、622工作面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

在805、807工作面采用110工法,实施厚煤层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根据接续安排预计在2020年前后实施,实施成功后在八盘区西翼布置工作面推广应用。

第四阶段:

在110工法使用成熟的基础上,在十盘区与六盘区东翼布置长距离工作面,实施N00工法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规划实践工作面为1004、1005工作面,实施成功后在十盘区西翼布置长距离工作面推广应用。

二、较薄煤层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