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研究》作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9138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研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宋词研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宋词研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宋词研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宋词研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词研究》作业.docx

《《宋词研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研究》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词研究》作业.docx

《宋词研究》作业

《宋词研究》作业

一.填空

1.“花间派”是因词集《花间集》而得名;它的编者是五代后蜀人赵崇祚。

2.五代时期对词的艺术有较大发展的词人是同处南唐的李璟.李煜和冯延巳等人。

3.《晁氏琴趣外篇》的作者是晁补之。

4.《淮海居士长短句》的作者是秦观。

5.《清真居士集》的作者是周邦彦。

6.《东山词》的作者是贺铸。

7.《易安词》的作者是李清照。

8.《断肠词》的作者是朱淑真。

9.《于湖词》的作者是张孝祥。

10.《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辛弃疾。

1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5.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6.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醉翁琴趣外篇》的作者是欧阳修。

20.《张子野词》的作者是张先。

21.《乐章集》的作者是柳永。

25.《东坡乐府》的作者是苏轼。

23.《豫章黄先生词》的作者是黄庭坚。

2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7.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8.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9.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2.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尔曹恩怨相尔汝!

3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4.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3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6.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37.晚唐时期,花间派词人的代表是温庭筠和韦庄。

38.南唐二主是指父子皇帝词人李璟和李煜。

第1页共11页

39.《龙洲词》的作者是刘过。

40.《白石道人歌曲》的作者是姜夔。

41.《梦窗词》的作者是吴文英。

42.《草窗词》的作者是周密。

43.《后村长短句》的作者是刘克庄。

44.《碧山乐府》的作者是王沂孙。

45.《山中白云词》的作者是张炎。

46.《须溪词》的作者是刘辰翁。

47.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48.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49.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50.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柳永,他描写了都市的繁华,开拓了词的内容。

5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2.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53.渺空烟四望,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二.给下列词作断句标点并分析

1.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答: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

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

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

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

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

“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

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

“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晏几道词作鉴赏

过片是全词枢纽。

“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

小蘋,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蘋、云”中的一位。

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

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

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

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

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

小蘋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

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

“琵琶”句,既写出小蘋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

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

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李白《宫中行乐词》: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又,白居易《简简吟》: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

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

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

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2.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答: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

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

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词一开篇:

“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

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

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

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

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

何以如此?

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

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

“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

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最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

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

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这一景象描述。

这一收笔,绝极妙极。

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

作者亦身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

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深度交融,于是从最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

“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

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

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

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

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

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

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

长时间的体验个中三味。

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

这就是所有传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个层面上以独具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类的普遍意识情感,唤起不同时代、民族、国界的人们的善良的审美体验。

3.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答:

这首揉合情景、自抒胸臆的怀古小词是淳熙十四年(1187)雁南飞的残秋道经吴松至苏州时所作。

“燕雁”即北雁,象词人一样“太湖西畔随云去。

”上片第二韵为传唱千古体现白石独特风格的名句,其貌其神清苦的数峰聚首商量黄昏降雨,物拟人,人拟物,活画穷愁而颇自得,是词人──自我完成者形象,内蕴极丰富。

自然与诗人浑然为一,动态寥阔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的风骨和精神。

下片点怀古,家住苏州甫里的唐代高士诗人陆龟蒙(天随子),思想与一生浪迹天涯的鸿爪颇似白石,姜一世甚推崇之,今临其地,能不念及?

云雾缭绕“商略黄昏雨”的数峰中,陆、姜当各占其一。

白石语言艺术极高明,所谓裁云缝月,敲金戛玉。

他的语言如名提琴手的弓子,在琴弦上灵动机敏极富弹性的无穷变化,力度、动静、虚实、疾徐……。

如清风流云,海浪空礁,无所往不极其妙。

这词中,随云去的燕雁,商略黄昏雨的清苦数峰,参差飘舞的秋柳,乃至拟共天随住的词人自身,都处在无穷变化的艺术魔法中。

琴弦可理解为情化的客观现实。

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渐成哲学史和伦理史的主要趋势。

白石诗词,标榜“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继承与创新方面,主张“求与古人合,不如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如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

”白石所说的“自然”,与道家的“道”很相近似: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白石流寓浙江吴兴(湖州),慕白石洞天之名,遂自号白石道人。

“白石洞天”可能即六六年发现的石灰岩溶洞黄龙宫,古代道士修炼之所。

白石思想上倾向道家是很明显的,屡试不第、终身布衣,南宋国势不振的时局,都逼他走向空无。

这不能不影响其美学思想及诗词创作。

“自然”、“道”、“清空”、“清虚”并非子虚乌有的虚无。

老庄美学认为艺术美的本质即道的本体,非五官能感知的认识实体。

本体应说是在实体基础上所获得,它虽“无为无形”,却又“有情有信”,无处不在。

对美的本质的这种认识必然规定创造和鉴赏,所以强调“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虚静寂寞为最高境界。

姜白石“自然高妙”的创新,正走的是老庄美学的这条路子,这首小词清空中的充实丰富即一例。

4.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答:

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

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

通篇词情婉丽,读来沁人心脾。

晁补之称赞小晏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成一家,举出“舞低杨柳楼心月”一联,说“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

”(见《侯鲭录》)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中云: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厚云: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此诗与词之分疆也。

上片叙写当年欢聚之时,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歌女在杨柳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在摇动绘有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

词中用词绚烂多彩,如“彩袖”、“玉锺”、“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

但是,所有这一切又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所以更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

“银釭”即是银灯;“剩”,只管。

末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

这是因为晏几道作此词是在承平之世,而久别重逢的对象亦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

词中说,在别离之后,回想欢聚时境况,常是梦中相见,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

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在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

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

5.

蝶恋花

周邦彦

月皎惊鸟栖不定。

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答;本词纯写离情,所以题曰:

“早行”。

这很易使人联想到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

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

开篇三句自成一段。

“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

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

“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

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

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

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

“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

“唤起”的施动者是谁?

这女人由谁唤起?

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

”“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

继续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