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8624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docx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

第五单元政治经济材料分析题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0年盐城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

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世界银行的运行

D.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识记与理解。

题干材料中“努力”主要指二战后初期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A、B、C三项都是这一体系的重要内容,而D项与之无关。

答案:

D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

”上述这些材料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③只要发达国家实行节约就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④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A.①②④〖WB〗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

本题材料体现了两类国家之间的差距,而这类差距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造成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寄希望于发达国家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但关键在于废除旧的体制,再加上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努力。

所以答案为A。

答案:

A

3.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A.使世界经济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

B.使美元通行于资本主义世界

C.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D.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自由贸易环境

解析: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势力膨胀,企图按照自己的实力来称霸世界,战后极力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其目的是满足其对外扩张的需要,C正确。

答案:

C

4.20世纪90年代,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世界多极化格局

解析:

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可以加强各国间的更好合作,使世界贸易更快更好的发展,而不会促进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选项B的说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正好相反。

答案:

B

5.(2009年浙江模拟)2008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北京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国家在峰会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

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B.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迫使亚欧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C.只有依靠中国、印度参与才能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经济体需紧密合作

解析:

选项C显然夸大了中国和印度的作用,与事实不符。

答案:

C

6.“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等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区域化使经济全球化无法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现代化

A.①③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全球化的理解。

区域化的最终归宿是全球化,②经济区域化使经济全球化无法实现,没有正确理解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

④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故A正确。

答案:

A

7.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更引人注目,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

“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

”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马乔治的话体现了中国入世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不是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从“还要大”等信息看,马乔治认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

答案:

B

8.维克多·雨果曾说过: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从根本上揭示欧洲发展趋势的是

A.货币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D.军队一体化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国家都将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中,后来的史实表明欧洲经济一体化证实了雨果的说法。

答案:

C

9.(2009年厦门调研)下图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国家/年份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美国

167

157

159

153

175

欧盟

128

134

126

148

155

日本

111

119

135

141

112

中国

0

0

0

2

4

其他

47

48

41

14

10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C.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

解析:

注意充分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美国、欧盟和日本占90%以上,而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占的比例很小,说明了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答案:

B

10.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闪耀着一个智慧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

下图中那个与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有关

解析: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是亚太经合组织,从题干中所给的四个图标可以看出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是D项。

答案:

D

11.2008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

“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

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

”美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其最早体现在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B.关贸总协定中

C.北美自由贸易区中D.《北大西洋公约》中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向美国对换黄金。

答案:

A

12.2001年10月17~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3届部长级会议在上海举行,代表们围绕“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就推动贸易与投资、从全球化和新经济中受益以及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广泛共识。

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的主要宗旨是

A.加强各国政治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B.建立经济、政治联盟,加强区域经济联合

C.实现贸易自由化,推动成员国经济发展

D.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抗,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而不是政治组织,故A、B都是错误的,D项显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故C项正确。

答案:

C

13.2008年10月3日,欧盟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进行反倾销复审,以决定是否延长反倾销措施。

这一事件表明,在全球化过程中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B.发展中国家必须坚决抵制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

C.发展中国家采取非正常手段抢占世界市场

D.失去关税保护,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解析:

本题以时政热点问题导入,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在全球化浪潮中,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反倾销等措施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

面对反倾销指控,发展中国家必须敢于抗争,坚决抵制。

A、D两项结论与题意不符,C项结论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14.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文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膨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注意关键词“经济上的挑战”,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巨大挑战。

答案:

B

15.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

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见下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降低美国市场的轮胎价格

B.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规则

C.有利于稳定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

D.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的发展进程

解析: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实施贸易壁垒和提高关税,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的发展进程。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0分)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

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图片

历史地位

理由

1.中国古代农具改革的里程碑

2.人类历史进程发展的里程碑

3.中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4.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图片分析问题的能力,“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该题要考生说出这些事件能成为“里程碑”的理由,实质就是要考生说明该事件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3)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全面开放。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4)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17.(14分)(2009年淄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4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

根源何在?

(4分)

解析:

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及受益国、实质以及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对策。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坚持论从史出,按问作答,第一问主要是从材料一、二中概括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

第二问涉及对经济全球化实质以及评价的理解,要结合教材知识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回答;

第三问是图表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将表中的数字横看竖比,将数字信息转换成文字信息。

答案:

(1)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

(2)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

尽管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优势,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但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步的体现。

(3)问题:

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产值的差距在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

根源:

全球化进程中,旧的国际格局,新殖民主义依然存在;发达国家掌握了技术优势,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言之成理即可)

18.(16分)(2009年江苏模拟)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

材料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

但到了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

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

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000亿。

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

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

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

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4)材料四中特里谢主张“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你认为这一主张能实现吗?

为什么?

(2分)

(5)为解决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你有何合理化建议?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1)问要求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征;第

(2)问可从材料中概括分析;第(3)问可从“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分析美国中心地位的动摇;第(4)问需要把握不同时期的形势背景不同,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也不同。

第(5)问属于开放式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历史背景:

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或答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实力空前强大亦可);美国对外扩张经济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特征: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变化:

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原因:

欧洲经济的恢复;欧洲逐渐走向联合。

(3)局面:

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影响:

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4)不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带来一个透明、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

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彻底避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5)略(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