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8462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docx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

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训练

【学习目标】

一、了解记叙文六要素等相关常识。

二、掌握叙述的顺序中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学习重、难点】

一、掌握记叙文叙述几种叙述顺序。

二、倒叙和插叙的使用。

【学习流程】

模块一、知识准备

记叙文的基础知识

定义: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

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1、请同学们回

忆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⑴⑵

⑷⑸⑹

2.请同学们回忆填空

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

和。

你了解的叙述的顺序有哪几种?

写下来,与别人交流一下。

模块二、名家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四种叙述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文章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情节的推动表现明显的单一线索,环环相扣,没有安排刻意的曲折和暗线。

即便是故事最后,老画家死于肺炎,欧•亨利也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让两个生者直接面对这个事实,故事戛不过止。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课文《我与地坛》(节选),是散文的前两部分内容,表面上一是写地坛,一是写母爱,相对独立,各自成篇;但实际上二者互为说明,互为映照,都是在描写母亲的伟大。

前者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写地坛——大地母亲的伟大,后者是用写实的笔触再现生身母亲的伟大,两部分之间存有着十分明显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象征类比意义的浑然整体。

不论是地坛还是母亲,都是给予作者生存感悟、重获新生的精神源泉。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实行叙述。

例如《背影》中,用“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

然后再细致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

一是能够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

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

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看《背影》文末: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就做到了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协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

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

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通过这个“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在一篇记叙文中,记叙的顺序往往是复杂的,各种叙述顺序常能够综合使用。

模块三、佳作范例

泥土情怀

昊馨

去年二月,外公上城里做了阑尾手术,之后住在我家里将近一个月。

如此的“娇生惯养”显然让大半辈子扎在地里的外公不习惯了,他想给家里做些事。

做饭?

煤气灶,电饭煲还勉强凑合,微波炉就简直摸不着头脑了。

“挣扎”了几天,外公改变了方向,扬言要给我们种点绿植,改一改我们家死气沉沉的现状。

妈妈找来5个花盆,里头装满了土,全是以往买回来的成品绿植,不出一月全死了。

外公凑上前去,看了看土色,黑紫黑紫的。

又用手指摁了摁测测硬度,接着撮起一小把在指间捏了捏、放到鼻前闻一闻。

眉头一皱,将土掸回了盆中,不屑的说:

“这算个什么土,还不是种什么死什么!

”妈妈争辩到:

“这些是营养土,营养成分都配得好好的,浇点水就能活。

”外公撇起嘴,仿佛很嫌厌的样子。

下午外公要我帮他带路,出去挖点土。

我还从没见过种东西,十分好奇,领着他左看右看,却也没有适合的土,外公要求高,建筑工地的沙土不要,干裂的黄土不要,这可让我上哪找?

最后我跳进花坛子拨弄一盆土,拖着他赶紧跑,怕别人看见了骂。

回家后,外公就着满满一盆土挑挑拣拣,一边拣一边抱怨:

“我说这城里的草怎么的这么蔫头搭脑的呢,就这土也配叫土?

”说着又从土里扒出了一缕塑料,外公气得连连摇头。

外公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这些土,挑出石块,枯枝,捏碎土块,一会儿工夫一整盆土只剩一半多。

外公往里浇了点水,不种什么,说要先“醒醒土。

”他庄严地把半盆土搁在了阳台上,望着他们,外公轻轻说道:

“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

几天后,我上学了,外公也回家了,临走前把那盆土种上了东西,并叮嘱妈妈天天浇水,不得偷懒。

妈妈留外公多住些时候,他不肯,还说“城里的日子太难熬,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憋死了。

外公走了,妈妈也天天浇水。

这土里也没多大动静。

外公种的什么呢?

是月季?

兰花?

还是芦荟?

外公回家十天后,打电话来了,他对我说:

“还是家里舒坦,看着地里头即是什么也不长,那泥巴都让人感觉实在。

”我笑了,外公这辈子都离不开那几亩地了。

我每天都去看那个那个颇有悬念的花盆,一直猜不到外公种了什么,今天望着“挣挣”地往上窜的葱芽,我忽然领悟,这青青的芽,黑黑的土里,就是外公质朴的泥土情怀。

点评:

这是一篇以“泥土情怀”为题的命题作文,小作用质朴而不失个性的语言叙说了一个与泥土相关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具有泥土品格的人物——外公。

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从去年二月外公来我家暂住说起,细细地述说起老人为我们培养绿植的过程。

中间两段看不

上所谓“营养土”和挑剔“城里土”的描写尤为出彩,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意,活脱脱写出了一位对泥土一往情深“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热爱泥土并懂得泥土以至于离不开泥土“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就憋死了”的老人。

文章采用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顺叙方法,完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叙述自然却颇有悬念,感情真挚,细节传神,是符合新高考写实精神的典范之作。

你要好好的

向方朦

晚自习下课后,慢慢地收拾起东西,下楼,推车,学校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我故意留到最后走,是想一个人静一静。

【写情绪伏下文故事】

父母的不理解,老师的误会,同学之间的小矛盾。

一时间,心里被这些烦恼充满了,堵得喘不过气来。

【简省,轻描淡写极见笔力】

出校门口,迎面来了一个老师,应该是某个送学生下晚自习的主任吧。

我习惯性地说了一句“老师再见”,主任似乎略有惊讶:

“哎!

你好!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了。

就在我经过他的时候,他突然很亲切地说:

“要好好的呀!

”这样一句熟悉的话让还沉浸在烦恼之中的我产生了幻觉,仿佛那一刻,我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孩子。

我心头一颤,忙回头想看清楚他是谁。

昏黄的路灯下,他只留给我一个柔和而亲切的背影。

【此处语

言形象,将人物、事件、景物存有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也许他仅仅看天色太晚,我一个女孩子又没有人结伴回家,有点担心,就关心了一下。

但就是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让我感动到想流泪。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但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记得读幼儿园、小学时,学校离我家不远,我都是自己去学校。

每天出门前,妈妈都会叮嘱一声:

“要好好的呀!

”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只当是“再见”之类的告别语,并无多少感觉。

到了这儿来上学,妈妈不在身边了,外婆在这里照顾我。

因为我骑车技术较差,跑车又难控制。

刚开学那一阵子,我三天两头出状况,外婆很放心不下,每天早上出门前也总叮咛一句:

“路上小心,要好好的啊!

”现在我自以为技术过硬了,就没把这句放在心上,有时甚至觉得烦。

但外婆每天都不忘说这句话。

其实,家里最唠叨的人是爸爸。

他有事没事都会打电话给我。

有时实在没话讲,关心两句后竟然问我有没有事要跟他讲,每次我都绞尽脑汁找话题,痛苦得很,以至于后来听到电话响我就想躲起来。

但是,我忘不了的是

每次爸爸打电话给我最后一句都是:

“在那边要好好的啊!

”听到最后我都没感觉了,就三个字:

真麻烦!

也许我就是这样,习惯了别人的关心,从而忘记了感动,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

也是到现在,我才明白,一句“要好好的啊!

”实在包含了太多。

这就是生活的真谛了。

好好地学习,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和人相处,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能够“好好的”,那点小矛盾、小误会、小摩擦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阵晚风吹来,我顿觉神清气爽,忙加快了速度,外婆一定还在灯下等我呢。

【首尾呼应,自然收束】

总评:

一句话,一片情。

一个不经意就感动了自己和别人

,文章取材于真实的校园学习生活,本无很强的故事情节,故用最自然的开头,第二段是个插叙,这使得文章的情感真实有据,并且增强了情节的张力。

于是有了下文小小的情节深深的感动。

从一句看似无心的话语回溯到从前,又满载感动和感悟从往事中轻盈的冲出,中间三段叙事是典型的插叙,而三段叙事本身则采用顺叙方式娓娓道来,自然成文毫无重复累赘之感。

妈妈叮嘱的亲切,外婆叮咛的固执,爸爸唠叨的无趣,声声入耳,句句关情,都被“你要好好的”这个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轻轻串起。

这正是插叙的成功使用。

一阵晚风吹过,插叙结束,故事又回到原点,情绪豁然开朗了,通过插叙,文章骨肉丰盈,情绪饱满。

读者仿佛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

真情和自然是优秀记叙文的不二法门。

这是一篇满分的考场作文,成功的记叙文永远都不是那种胡编乱造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百转千回的故事,在学习生活中遭遇痛苦情绪低落是经常有的事情,孩子出门前家长轻轻关照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温馨记忆,而和家人通电话,与老师在校园中相逢致问候的场景也很普通,如此寻常的素材,经过用心构思,在叙述顺序上有精巧的安排,便写成了打动人心的作品。

模块四、文题布置

请以“那年秋(春、夏、冬)天”为题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记叙文,至少要用两种叙述顺序。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

它长于记叙,工于描写,以情真为优,以生动为美。

记叙文如何写才能得高分?

我们应重点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招大题小做,以小见大——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选材要“新”,要“美”,而要做到“新”和“美”,则首先要做到“小”。

有的同学怕走题,围绕话题什么都说。

结果什么都没说清楚。

所以我们应该“大题小做”。

怎样“大题小做”?

关键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选择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的“某一方面”,如写“心事”,我给它加个定语。

写“猪八戒的心事”,想想角度还不够小,再细一点,写“猪八戒偷吃西瓜时的心事”。

一般来说,记叙文应注意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人、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画面、一个或几个最能撩拨你情感的瞬间,即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点来表现抽象的情感或道理。

试对比以下写法——

以“成长的滋味”为话题,一学生写:

妈妈怀孕的时候,……

我呱呱落地的时候,……

幼儿园的时候,……

小学阶段。

……

上初中了,……

从娘胎一直写到现在,600字的文章,没有一个明确的点,角度过大,战线过长,难以集中笔墨。

写来就空洞乏味,缺乏个性,文章也就缺失清晰的思想和情感的力度。

这是绝绝大部分同学作文的通病。

而另一学生写:

端坐在闷热的教室,同学们紧捏着拳头,额上渗出细细的汗珠,眼珠子如定格了一般,死死地盯着赵老师和她正要宣读的下个月参加集体舞的名单,支棱着耳朵,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仿佛这么一喘,这名额就飞了。

“参加集体舞的同学有:

李小蔓,梁晓。

赵光,马可……”赵老师不紧不慢地读着。

一个个被点到名字的同学如一瞬间绽开的大红花,紧绷的脸舒展开来。

我,还是缩在那被遗忘的教室的角落,离赵老师很远,揪紧了心,紧攥着拳头,咬着嘴唇,就像咬着我的心。

等待着一个奇迹,或许,或许下一个就是我。

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赵老师的语音落下,我的心凉了下来,松开了冰凉的拳头,上面清晰地刻着我深嵌的指甲印,脑子里只悬着一句话:

“只有我不能去。

此文段抓住了一个小小的切口。

只选择“我”想参加集体舞而又不能参加这么一件事来写成长的滋味,而这么一件事中,作者又把其笔墨集中于老师宣读集体舞名单的那个时刻。

如此,听宣读时同学们的紧张、渴望与急切,大家愿望达成之后的愉悦与欢欣,而“我”被淘汰下来时的受伤与失落,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

“大题小做”,唯其小,故有新;唯其小,故能集中笔墨,叙之鲜活,议之深入。

如此小处切入,大题小做,就不再有空洞肤浅、难以落笔之忧。

第二招叙述具体,描写细腻——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选定事件或瞬间之后,如何将其写细写具体?

方法是很多的,现推荐一个五字法:

看、听、感、想、做。

即当我们要描写一件事时,我们能够问自己’:

那时候我的眼睛看到什么?

(看)我的耳朵听到什么?

(听)我的心里感受到什么?

(感)我的脑里想到什么?

(想)我有哪些行为?

(做)

比如,现在要写一篇以“告别”为话题的记叙文,你能够集中笔墨写这样一个时刻:

三天后就要中考了,学校全面停课,同学们纷纷将资料搬回家去……这时,你是否看到教室里满地的狼藉,看到同学们忙碌而迟疑的身影?

是否听到老师衷心的祝福,听到师弟师妹们欢欣的笑声,听到自己心中幽幽的叹息?

是否想起你也以前无忧无虑。

恨不得时光从今年一下子飞到明年。

想起这三年来大家一起走过的忧伤和快乐?

是否感到自己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触摸到自己心中又兴奋又期待又不舍的琴弦?

你是在回忆中彷徨,还是在告别中与同学相约未来?

……

当然,“看、听、感、想、做”这五字法并非任何时候都要全部用上。

用与不用,用哪一种,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和应用上是否妥当来决定。

假如我们对某个材料要详细地写,则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都用上了,内容便较充实;如果打算简略地写,则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即可。

第三招语言优美。

文采斐然——

淡写风神浓写韵。

天涯知有素心人

这里解决的是如何写得美的问题。

语言优美,文采斐然,它包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巧妙、意蕴丰厚四个方面。

(一)要使词语生动,就要选用具有生命力与穿透力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

写人叙事。

务能生动传神;议事言理,当求精辟透彻。

一般来说,要特别注意修饰性诃语及动词、形容词的准确使用。

请看以下两例:

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一个“吱”字,使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动感与品尝者的快感。

2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

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

(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轻轻”等形容词,“理理”“拍拍”“笑笑”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女歌手性格的活泼开朗,得胜后的轻松自豪。

(二)所谓句式灵活,就是要通过句式上的长短交错、整散结合的搭配,表现出一种参差错落、高低俯仰、灵动自然的美;还能够通过常见的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表现出丰富的语气、情感。

如:

1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

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萧乾《吆喝》)

此段起首一个长句。

然后“气力足”“嗓子脆”“脑子快”等三字短语,和“口齿伶俐”“咬字清楚”“随机应变”等四字短语变换交替,显得摇曳多姿,节奏明快,俏皮活泼。

2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这里连用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抒发了对母亲深情的赞美。

(三)恰当的修辞使文句优美,使文章神采飞扬,使情感得到最大水准的宣泄。

请看以下两例:

1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珑芬艳的野花,高与低、绿与红,点染完美的画卷;有如云朵飘飘的风帆。

有如赤鳞翔浪的木船,枝与叶,动与静,成就远航的轻骑。

(山东一考生《齿轮》)

此句用对偶、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营造了一种美丽的抒情氛围,表意凝练。

2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

表现出无限的衷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

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

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

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冰心《观舞记》)

这里每个分句用“忽而”领起,用排比手法,一抑一扬、刚柔相济。

多角度全方位地描绘了卡拉玛舞蹈时表情和动作的瞬息万变,突出其舞技的精湛,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其他修辞如通感、顶真、反问、设问、呼告等,均可根据需要适时使用。

需注意的是,修辞的使用要准确,要恰到好处,尤其是比喻,一定要找到意象之间的相似点,不可似是而非,若禁不起推敲,还不如不用。

(四)所谓“意蕴丰厚”,就是文章的某些关键句尤其是点题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或饱含睿智的生活哲理,或有着独特的人生感悟,且含而不露,曲而不直,留给读者想象品味的空间。

试对比下面三组句子:

1①虽然没什么成绩,但尽力就好。

②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2①有愿望而不努力奋斗,愿望必然落空;只有努力奋斗,才有实现愿望的可能性。

②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3①很多事情能够重来,但时光却是无法重来的。

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

这三组句子,每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其第①句均直接而平淡,是一种干巴的抒情议论,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第②句均形象且富含警策意味。

具有一种凝练美,令人过目难忘。

这样的句子,就是“意蕴丰厚”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若用于点题。

必然为文章添色很多,也会使立意深刻而富于震撼力。

那么,怎样使文章语言做到“意蕴丰厚”呢?

方法有三:

一是引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留心记诵诗词歌赋、名言警句,“他山之石,能够攻玉”,积累多了。

写起作文来自然能信手拈来。

二是化用,如“乐观就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病树前头的绚烂春天”就化用了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是自创,主要方法是使用诗化的语言,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如上面所举的泰戈尔的名言。

实际上是将“尽力做事”形象化为“鸟儿飞翔”这个画面,然后用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又如“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它是将“感动”这种无形的感觉形象化为“泪流满面”这种有形的表情动作。

此外,想要化无形为有形,就要在平时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善于从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山川变迁、日星隐现等现象中品出生活的况味来。

第四招嘲优化组材,巧妙构思——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里解决的是布局谋篇问题。

很多同学作文的基本结构是:

开头议论抒情。

中间叙事说明,结尾口号作结,而中间部分的叙事则起因、经过、结果直铺下来:

或从小时候写到长大后,或从初一写到初二写到初三,每个阶段又无实例,常流于空洞贫乏的介绍……如此,读者看了他的开头就知道他的中间和结尾写的是什么,毫无悬念,令人兴味索然。

其实,只要稍加变通,略作剪辑,再用上我们前面谈到的方法,就能够化平庸为神奇——

对于重点叙述一件事的文章,我们可将开头的议论删去,直接进入叙事;叙事不从起因开始,而是直奔高潮,写出高潮时相关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或景物的形、声、色、态等,并趁人物(尤其是“我”)激情洋溢时插叙所思所想,或回顾过去,交代来龙去脉,或联想、想象,勾连相关事件。

这样的文章,奇峰迭起。

变化无穷,情意深浓,吸引力强,往往令人荡气回肠。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首,从最触动自己情感的瞬间写起,先浓墨重彩描绘了眼前开花的紫藤萝瀑布的辉煌灿烂,而后勾连“生死谜,手足情”,并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苦难经历,由此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样的文章,景美。

情真,意深,读来令人动容。

《地下森林断想》《爸爸的花儿落了》也是这类文章。

对于写几件事的文章。

我们可从这几件事中分别取一个横截面对其实行画面化的描写,并以一条线索将其贯串起来。

如,从小到大,奶奶关心“我”的事例很多,写作时以“有这么一双手”为线索,专写几个事件中关于她的“手”的几个细节,以“手”体现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另外,书信日记、分幕剧本、换位写作、细节铺陈、场面组接、特写镜头、托物言志、第二人称叙述等构思法,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你尽能够因文而取,为我所用。

但无论使用哪一种组材方式,我们都应努力将文章中的事例情感化、场景审美化、细节唯美化、议论抒情感性化,使得通篇文章具有表情达意与情感宣扬的双重魅力!

[使用示例]

灯下的探访牵动我的情思

◇广东省湛江一中张嘉裕

晚休后,匆匆赶回在学校旁租的屋子,恍然间。

看到路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寒风中微微地瑟缩着。

“妈,你怎么在这儿?

进屋去吧。

见了我,妈的脸顷刻舒开了,笑着帮我取下书包。

“怎么这么晚,作业很多呀?

“嗯。

”我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句。

“你今天不是说头晕么,我特意上来给你煮了碗糖鸡蛋,还买了维生素,每天两次,每次两片,一定要注意身体,这些天忽冷忽暖,别感冒了。

还给你买了牛奶,是舒化奶,对肠胃好呢。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别省着啊……”妈絮絮地讲开了,正是我不耐烦的。

“哎。

知道了,知道了。

”我厌烦地摇摇头,加快了脚步。

妈不作声了。

到了初三后,她总是顺着我。

走了一小段路,妈加快脚步,奔到路灯下。

路灯下蹲着一个人。

“咳,咳,起来,女儿回来了。

喏,你看,你爸又喝多了。

爸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揪心地咳喘着,用陌生的眼光。

仔细地打量了我一番,一番检查后,眨着充血的双眼,满意地说:

“哦,回来了,那我们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