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8195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3.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docx

自动变速器电子教案

第一讲

要求:

1.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历史和发展

2.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用;

3.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分类情况。

第一章总论

一、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及应用

汽车传动系中变速的自动化是车辆发展的高级阶段,自动变速技术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随着变速理论与设计的不断完善,自动变速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轿车、大客车、重型自卸车、越野车、货车与工程机械、拖拉机及履带车辆上。

在应用过程中,自动变速技术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1904年: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凯迪拉克汽车采用了手操纵的三挡行星齿轮变速器。

福特汽车采用了二挡行星齿轮变速器。

1926年:

美国的瑞欧汽车使用了一种半自动变速器。

1938年: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采用了液力偶合器,这为自动变速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后来由液力变矩器代替液力偶合器。

1940年:

通用汽车公司在奥兹莫比尔汽车上采用了全自动变速器,它是由液力偶合器,四个挡位的行星变速器和自动换挡系统组成的。

1948年:

别克汽车上采用了全自动变速器。

与此同时,英国、联邦德国等国家生产的汽车也相继采用了自动变速器。

50年代起:

美国福特、克莱斯勒及通用等公司均将多种型号的自动变速器投入批量生产。

近20年来,英国、法国、意大利、原联邦德国、瑞典、日本等国都已成立了一批自动变速器的专业化生产公司和专业厂,如美国的阿利森、英国的伯格伐努、原联邦德国的、意大利的菲亚特和日本的丰田等。

随着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其结构和性能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出现了电控自动变速器,它包括电控液力机械传动的自动变速器和电控齿轮式机械传动的自动变速器。

电控自动变速器可实现与发动机的最佳匹配,并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及达到降低发动机排汽污染的目的。

二、自动变速器的特点

1、自动变速消除了驾驶员换挡技术的差异性

自动变速系统可按最佳换挡规律,自动地完成换挡需求,从而获得整车的最佳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及较低的污染排放。

2、自动变速器提供了良好的传动比转换性能

自动变速器的速度变换不仅迅速而且连续平稳,提高了乘坐舒适性,也提高了变速器及传动系零件的使用寿命,因为采用液力元件,可吸收动力传动装置中的动载荷。

同时自动换挡避免了粗暴换挡所产生的冲击与动载。

3、自动变速器改善了车辆的动力性和通过性

自动变速器因其液力变矩的变矩性能可实现无级自动换挡,而使汽车的起步、加速性能大大提高。

自动换挡过程中传动系功率不中断,且可获得最佳换挡时刻进行换挡,提高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和平均行驶速度。

另外,液力传动的自动换挡,可显著地改善车辆的通过性,能以较高的速度通过雪地、松软路面。

4、自动变速器可减轻驾驶员疲劳强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自动变速器从根本上简化了操纵,由于取消了离合器踏板和变速杆,驾驶员只需操纵油门踏板,即可实现自动变速。

若用巡航控制,连油门也无需人工控制了。

这样极大地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使驾驶员从频繁的换挡操纵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观察路面状况,操纵方向盘。

5、自动变速器可减少发动机排气污染

汽车排放的CO和有毒物质的含量与发动机使用条件有关。

发动机在稳定工况下排放量小,而在非稳定状况下排放量大。

发动机在极高与极低转速工作或加速时,容易产生黑烟。

由于无级变速和自动换挡技术的使用,能把发动机限制在污染较小的转速范围内工作,从而可降低发动机排放中害物含量。

自动变速器除具有以上优点外,还有一定的缺点,其缺点主要有:

(1)较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加工量大,制造难度大,成本高。

(2)传动效率低。

一般液力传动效率最高可达80%,比机械传动效率低8%12%,但从整车效率看,通过采用与发动机的最佳匹配,遵循最佳换挡规律,并采用变矩器的锁止,增加机械挡数与采用超速换挡装置,可使其机械效率达到手动变速器的水平。

(3)由于自动变速器结构复杂,相应的维修技术也较复杂。

要求有专门的维修人员,具有较高的修理水平和故障检查分析的能力。

 

第一节    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和各部分功用

一、自动变速器的组成

如图所示,自动变速器主要由液力传动装置、机械传动装置、液压控制系统、人机联动装置、电控系统、自动变速器油散热器等组成。

图1-1自动变速器的组成

1、液力传动装置

该装置安装在发动机后端的飞轮上,其内部装满了自动变速器油。

常用的为液力变矩器,其结构如图所示。

变矩器主要由外壳、泵轮、导轮、涡轮组成,。

变矩器的外壳固定在发动机的飞轮上,把发动机的动力传给变矩器。

泵轮由变矩器外壳驱动。

涡轮以花键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泵轮把油液抛射到涡轮里,涡轮带动变速器。

导轮引导从泵轮抛向涡轮的油液,这样可使导轮在最大扭矩输出时保持固定,如图1-3所示。

其主要作用:

①是将发动机的转矩传给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齿轮系统。

还可以在转矩传递过程中增大转矩,使输出轴的转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变化。

②用变速器油作为传递动力的介质,发动机和传动系没有刚性连接,可以有效地防止发动机振动和传动系过载;

③液力传动装置质量较大,可代替飞轮起到平稳发动机运转的作用,因此装有自动变速器的发动机飞轮的质量通常较小;

④液力传动装置的壳体可以驱动自动变速器的油泵。

2、机械传动装置

机械传动装置安装在铝合金的变速器壳体内,用来改变转矩和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将动力传给万向传动装置。

机械传动装置由齿轮传动装置和换档执行元件两部分组成。

1)齿轮传动装置主要起变速作用,主要有平行轴式的齿轮机构和行星齿轮机构两种形式。

图1-2液力变矩器的组成

1-泵轮;  2-导轮;  3-涡轮;  4-ATF

液力变矩器的安装

a)结构简图        b)工作示意图

1-飞轮;2-涡轮;3-泵轮;4-导轮;5-变矩器输出轴;6-曲轴;7-导轮固定套管

行星齿轮机构在自动变速器中其作用是提供不同的传动比。

通常一个单排的行星齿轮机构是由太阳轮、行星齿轮架、两个以上的行星齿轮和齿圈组成。

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可以产生三个正向传动比降速、超速和直接传动和一个反向传动比倒转。

这些传动比的实现是通过约束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某一部件而驱动其他部件来实现的,如图1-4所示。

2)换档执行元件    换档执行元件主要包括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

离合器:

其主要作用是将两个可以旋转的零件连接起来,使他们能够一起旋转,以获得所需的传动比和传动方向。

通常采用湿式多片式结构。

制动器:

其主要作用是将某个旋转元件与自动变速器的壳体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旋转零件固定,以获得需要的传动比。

其结构形式主要有湿式多片式和制动带式两种。

单向离合器:

 其作用是单向固定,可以单向固定行星齿轮系统中的某个元件,使其不能沿某个方向转动,以获得所需传动比。

图1-4齿轮机构

a)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啮合方式    b)定轴齿轮机构啮合方式

1-前排齿圈;2-太阳轮;3-前行星轮;4-后行星轮;5-后行星架;6-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

3、液压控制系统

液压控制系统一般安装在变速器油底壳中,用来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换档,其组成如图所示。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

液压控制系统将发动机的负荷和车辆行驶车速转变成液压信号,根据这两个信号控制变速器中的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工作,根据车辆行驶情况改变变速器的传动比。

4、人机联动装置

人机联动装置的作用是将驾驶员对车辆行驶方式的具体要求以及发动机负荷大小的变化等信息传递给液压控制系统,以便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油压的调节和档位的变换。

组成:

人机联动装置包括选档手柄和节气门拉索。

1)选档手柄驾驶员操作选档手柄,通过机械装置与变速器连接,对行驶方式进行选择。

选档手柄主要是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式,即前进、倒退、空档或停车,而具体档位变换是由变速器内部自动控制的。

选档手柄一般有6~7个档位,分别为P、R、N、D、2、L。

各档位的功能和选用原则如下:

P档为驻车档或锁止档。

在该档位时,变速器的输出轴被强制锁止,可以有效防止车辆在坡道溜滑。

P档可以起动发动机,车辆长时间停车时,应将选档杆移入P档。

驾驶员在起动发动机前应先检查选档手柄的位置是否在P档,如不在P或N位置发动机将无法起动。

另外,有的轿车为强化停车熄火后必须挂P档,而设计成在不挂P档得情况下车钥匙无法拔下。

R档为倒档。

倒档必须在车辆可靠停止后才能选用。

选档手柄为防止驾驶员误挂倒档,在手柄的上部设有解除档位锁止按钮,只有按下该按钮才能将选档手柄从D或2或L位置移入R位置。

D、2、L为前进档。

在D档位时,自动变速器内可以根据行驶需要在1档到最高档的范围内自由的升降档。

2档俗称滑行档。

手柄在该位置时,变速器内部可以在1档至次高档之间自由循环。

该档主要在汽车下长坡时选用,因可限制变速器升入最高档,可以使车辆的下坡车速受到控制,减少行车制动器的使用时间,避免制动器过热而使制动效能减弱甚至丧失。

L档为低速档,一般在冰雪、沙漠、泥泞、沼泽等无路或道路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采用,可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图1-5液压控制系统

图1-6电子控制系统

1-输入轴转速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液压油温度传感器4-挡位开关5-巡航电子控制单元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7-自诊断插座8-节气门位置传感器9-超速挡开关10-仪表板11-电磁阀

使用注意事项:

①绝大多数情况,汽车行驶时只需将选档手柄放在D位置即可,在短暂停车时也可保持档位不变。

严禁在汽车行驶中在L~D之间来回换档。

②在车辆向前行驶时,严禁将旋档手柄移入R档。

③在车辆行驶时,严禁同时踩下油门和制动踏板。

④车辆必须在完全听车后才能挂P档,在车辆滑行和行驶中绝对禁止挂P档,否则会造成变速器严重损坏。

⑤自动变速器车辆出故障时,应避免拖车。

如果非拖不可时,应限制拖车车速和里程。

一般拖车车速不超过30Km/h,距离不超过50km。

5、电控系统

电控自动变速器ECT(ElectronicControlTrasmission)是在液压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控制部分,它是由电子控制单元、各种电磁阀、各种传感器及指示装置等组成。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示意图,如图1-6所示。

二、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

自动变速器是通过传感器和开关监测汽车和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接受驾驶员的指令,将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自动变速器液压油温等参数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入电控单元(ECU)。

ECU根据这些信号,按照设定的换挡规律,向换挡电磁阀、油压电磁阀等发出电子控制信号;换挡电磁阀和油压电磁阀再将ECU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变为液压控制信号,阀板中的各个控制阀根据这些液压控制信号,控制换挡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换挡,如图1-7所示。

图1-7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

在自动变速器中,自动换挡过程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离合器与制动器。

平行轴式齿轮变速机构与手动变速器中的平行轴式齿轮变速机构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与轴的连接通过多片式离合器实现。

而手动变速器中的齿轮与轴是通过花键或齿套连接的,因此手动变速器要通过齿轮在轴上的滑动或齿套啮合来实现换挡,而自动变速器则是通过多片式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来实现换挡的。

第二节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一、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自动变速器有多种分类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1.按驱动方式分类

按照汽车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后驱动自动变速器和前驱动自动变速器即自动驱动桥。

后驱动自动变速器的变矩器和齿轮变速器的输入轴及输出轴在同一轴线上,发动机的动力经变矩器、变速器、传动轴、后驱动桥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传给左右两个驱动轮。

前驱动自动变速器在自动变速器的壳体内还装有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纵置发动机前驱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布置与后驱动自动变速器基本相同。

横置发动机前驱动变速器由于汽车横向尺寸的限制,要求有较小的轴向尺寸,通常将输入轴和输出轴设计成两个轴线的方式,变矩器和齿轮变速器输入轴布置在上方,输出轴布置在下方,减少了变速器总体的轴向尺寸,但增加了变速器的高度。

2.按前进挡的挡位数不同分类

按前进挡的挡位数不同,可分为3个前进挡、4个前进挡、5个前进挡。

新型轿车装用的自动变速器基本上都是4个前进挡,即没有超速挡。

目前已经开发出装有5个前进挡自动变速器的轿车。

3.按齿轮变速器的类型分类

按齿轮变速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和平行轴式(定轴式)自动变速器两种。

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结构紧凑,能获得较大的传动比。

为绝大多数轿车采用。

平行轴式自动变速器体积较大,最大传动比较小,只有少数几种车型使用(如本田ACCORD轿车)。

4.按控制方式分类

按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全液压控制自动变速器(如图1-8所示)和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如图1-9所示)两种。

图1-8全液压控制自动变速器

图1-9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作业题

1、自动变速器有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自动变速器用于控制换档的主要信号有哪些?

3、选档手柄各位置的作用是什么?

在选择档位时应注意什么?

4、节气门拉索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讲(实验一)

要求:

1、认识自动变速器的安装位置、内部基本组成和功用;

2、了解节气门拉索的连接位置和作用;

3、了解操选档手柄的各位置作用和操纵注意事项。

实验一:

自动变速器认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

2、掌握变矩器、油泵自动变速器的之间的安装关系,及各自的基本作用;

3、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了解自动变速器壳体外表主要部件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带发动机的A140E自动变速器一台、解剖的A340E自动变速器一台。

三、实验要求

1、学生能准确说出变矩器、油泵和自动变速器的名称,及相互之间的安装关系;

2、学生能说出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组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3、学生能说出变速器外表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四、实验步骤

1、介绍A140E自动变速器及其外部主要部件(空当起动开关、节气门拉索、车速传感器、电磁阀线束等);

2、通过解剖的A340E自动变速器,介绍变矩器、油泵自动变速器的之间的安装关系;

3、通过解剖的A340E自动变速器,介绍自动变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五、实验报告

按实验要求所列,逐条详细写出相应内容。

第三讲

要求:

(以实物辅助讲解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知道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

2、知道常见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掌握内转子式油泵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第二章液力传动与液压控制基础

在工程中,传动是指能量或动力由动力装置向工作装置传递。

根据工作介质的不同,传动方式可分为机械传动、电力传动、气体传动和液体传动。

液体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传动。

液体传动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容积式液压传动和动力式液压传动两大类。

以液体的压力能传递动力的称之为液压传动;以液体的动能传递动力的称之为液力传动。

第一节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一、简单液压机械的工作原理

液体通常被称为流体,流体的形状都与它们的容器相同。

气体和液体的主要区别是气体总要充满封闭的容器而液体则不一定如此。

当气体受到液体作用时,也容易随之膨胀或压缩;而当液体受压力作用时,不易膨胀或压缩。

由于液体的这一特性,因此可以利用液压作功。

如图2-1所示,以液压千斤顶为例,分析其工作过程。

大液压缸12和大活塞11组成举升缸,杠杆1和小液压缸2、小活塞3单向止回阀5和7组成手动液压泵。

当抬起手柄1时,小活塞上移,小油缸内形成部分真空。

单向阀7将大油缸的回油通道关闭。

油箱中的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推开单向阀5进入小液压缸,完成一次吸油。

当压下手柄时,小活塞3下移,小油缸内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液压油推开单向阀7进入大油缸活塞下方的油腔内,推动大活塞和其上方的物体一起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如此反复,可达到举升重物的作用。

从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液压传动是以密封容积中的受压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液压传动必须经过两次能量转换,既先将机械能转换成为液压能,然后再将液压能转换成为机械能。

说明液压工作的两个条件:

一为处于密封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大小油缸工作容积的变化而能够流动;二是这些液体具有压力。

二、静液传递原理

在密闭容器里的静止液体中,任意点处的压力如有压力变化,这个压力的变化值将

传递给液体中的所有各点,且其值不变,这就是静压传递原理,又称帕斯卡原理。

帕斯卡原理也可以描述为:

施加于被密闭的液体上的压力,不衰减地沿各方向传递并以相等的压力作用在各个表面上,且压力的大小由外载荷决定。

三、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

1、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静止液体中单位面积上所受的作用力称为液体静压力,在液压传动中称为压力(其他地方电压强)以符号p表示。

压力的计量单位为帕斯卡,符号为Pa(N/m2)

静压力有下述重要特性

(1)液体静压力永远垂直于承压表面,其方向和该面的内法线方向一致。

(2静止液体内任意点所受到的各个方向上的静压力都相等。

液压和力的关系如下:

液压﹦力(N)/面积(m2)

在上述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中,在小活塞上施加一个力F,液体受挤压产生压力p,液体将压力P等值地传递到大活塞下表面。

当油压足够大使pA=G时(A为大活塞的面积),就可以将重物顶起。

重物越重,系统中的油压必须越高。

小活塞上受到的压力为:

p1=F/A1

大活塞上受到的压力为:

p2=G/A2

式中,A1为小活塞的工作面积;A2为大活塞的工作面积。

因封闭容器中压力处处相等,即p1=p2=p,所以F/A1=G/A2即G=FA2/A1。

上式表明,可以通过在小的面积(小活塞)上作用小的力F,而在大的面积(大活塞)上产生大的作用力与G平衡。

这就是为什么人在液压千斤顶手柄上施加几十牛的力,液压千斤顶就能顶起几吨重的物体的原因。

2、液体特性

3、绝对压力、相对压力和真空度

4、流量

四、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液压系统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

动力元件——将机械能转换为油液压力能的元件,主要是为液压系统提供油压,主要指油泵。

执行元件——将油液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液压元件,主要是在液压力的作用下输出力和速度,主要指液压缸。

控制调节元件——对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液流方向进行控制或调节的元件。

主要指的各种阀,如分配阀、止回阀、限压阀等。

辅助元件——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他元件。

包括油箱、过滤器、油管及密封元件等。

五、液力传动的结构形式

液力传动是与液压传动完全不同的一种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传动方式。

液力传动是以液体的动能转换并传递机械能的液体传动。

液力传动的结构包括能量的输入部件和能量的输出部件:

能量的输入部件接受发动机传来的机械能,并将其转换为液体的动能,能量的输出部件将液体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面输出。

液力传动的优点:

1)自适应性好

2)使用寿命长

3)操纵简单

4)提高舒适性

4、液力传动的缺点

1)传动效率低,经济性差

2)结构比较复杂

(一)液压油泵

液压系统所采用的油泵一般是容积式泵。

容积式泵是通过一个密闭空间的容积变化完成泵油的。

油泵的泵油量和封闭容积的变化量和变化率成正比。

齿轮式油泵是一种典型的容积式泵,其结构如图2-2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

安装在密封壳体内的两个齿轮在各自轴上反方向转动,轮齿不断地进入啮合和脱离。

在轮齿脱开啮合处,因容积增大而产生一定真空,与油箱液面上方大气压形成压力差,使油液进入油泵入口的低压区。

然后进入轮齿和壳体之间被送至出油口。

在出油口,由于两齿轮轮齿不断进入啮合,轮齿间容积减小致使油压升高,而将油液从出油口压出。

(二)控制机构

液压系统中的控制机构指的是各种阀。

液压控制阀的作用是控制液压系统液流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

根据阀在液压控制系统中的用途不同可分为压力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

1、压力控制阀

简称压力阀,用来控制液流的压力,也叫压力调节阀。

作用:

在液压系统中压力阀可起到安全保护、保持油压和调节油压的作用。

原理:

压力阀的工作主要是依靠液体压力和弹簧弹力平衡的原理来实现压力控制的。

形式:

常见的压力阀有球阀式、活塞式和滑阀式。

(1)球阀式压力控制阀

球阀式压力控制阀常用作限压阀。

(2)活塞式压力控制阀

可起到限压作用,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张力来调节系统的工作压力。

(3)滑阀式压力调节阀

这种阀主要用来调节系统油压。

利用油压和弹簧张力之间的大小关系,适时地将系统的泄油通道打开和关闭,使系统油压下降或上升,从而起到调节油压的作用。

将滑阀式压力调节阀进行改进可以实现控制系统油压增压的效果。

2、方向控制阀

该阀主要用来控制系统中液流的流向和经由通道,以改变执行机构的运动方向和工作顺序。

(1)单向阀

单向阀只允许油液向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反向流动。

根据其工作要求有一个钢球一个球座和一个钢球两个球座两种形式。

(2)换向阀

换向阀可同时控制数个油道的接通和封闭来改变液流的流动方向。

在自动变速器中通常用作换档阀。

其工作主要是利用阀芯在阀体中的移动来改变不同油道的接通和关闭。

换向阀根据其工作形式有转阀式和滑阀式。

通过改变滑阀阀轴的数量及阀进出油口的数量,可以实现多种油流的转换。

通常把阀在阀座中的不同位置称作位,将滑阀移动后产生的液流流动叫做通,因此换向阀有二位、三位和多位,二通、三通和多通等形式。

换向阀的操作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形式。

自动操作式主要是利用油液压力和弹簧张力的平衡关系来控制阀芯的移动,从而改变液流的流动方向。

自动换向阀还有利用电磁作用进行换向的电磁阀。

3、流量控制阀

流量阀主要是靠改变流通面积的大小来调节流量的。

4、比例阀

对开关式电磁阀进行改造可成为比例阀。

比例阀主要用来对系统的油压和液流的流量进行连续控制。

(三)执行机构

液压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有油缸和液压马达。

自动变速器的执行元件有离合器和制动器。

油缸在利用油压进行工作时有两个要素需要注意:

一是油缸的工作速度与系统的液体流量大小有关;二是油缸产生的工作力的大小与系统的工作油压有关系。

作业题1、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部分?

2、常见的液压阀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第四讲

要求:

(以实物辅助讲解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掌握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区别;

3、掌握液力变矩器的转矩比和传动效率随传动比的变化特点;

4、掌握失速点和偶合点的含义,掌握锁止离合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第三章油泵和液力传动装置

第一节油泵

液压系统所采用的油泵一般是容积式泵。

容积式泵是通过一个密闭空间的容积变化完成泵油的。

油泵的泵油量和封闭容积的变化量和变化率成正比。

一、常用油泵的结构

目前自动变速器中安装的油泵有三种:

齿轮泵、转子泵和叶片泵。

其中齿轮泵应用最广。

1、内啮合齿轮泵

常用的齿轮泵是月牙形齿轮泵,这种泵采用两个齿轮。

结构如图3-1所示。

原理:

当齿轮转动时,在轮齿和月牙隔板之间充满了油液,油液随齿轮转动围绕泵壳向出油口运送。

轮齿接近出口时开始进入啮合,轮齿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直到轮齿完全啮合。

间隙的减小迫使油液通过出口进入液压回路。

随着转速的增加单位时间的出油量也增加。

2、转子式油泵

转子泵的结构如图3-2所示。

油泵的转子利用齿形轮廓代替齿轮的轮齿,内转子的齿数比外转子齿数少一个。

内外转子的旋转中心不同,存在一定的偏心距。

一般内转子齿数为4、6、8、10个。

内转子齿数越多,出口油压的脉动就越小。

原理:

油泵工作时内转子为主动件,内转子带动外转子旋转。

当内转子的轮齿向外转子的齿间凹槽运动时,转子凹槽内的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