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8121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药物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药物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药物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药物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化学教案.docx

《药物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物化学教案.docx

药物化学教案

【教学题目】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药物化学的研究范围和任务。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药化事业的成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

明确学习药物化学的目的,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概念。

【教学重点】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教学难点】药物化学的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引课】1.药物化学的学习意义

2.药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学习药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4.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5.考核方式

【新授】第一章绪论

一、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药物:

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物质。

2.药物的分类天然药物

化学药物化学和生物合成

3.药物化学:

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学药物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组成、制备、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转运代谢、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等内容。

4.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

(1)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2)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工艺

(3)探索寻找新药的途径、寻找和开发新药

5.学习药物化学的重要性

二、新中国成立后药物化学事业的成就

1.药物生产方面

2.化学药物研究方面

3.再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方面

4.药学教育方面

三、药物的质量和质量标准

(一)药物的质量评定原则

1.理想药物:

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2.评价一个药物的质量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药物的纯度

药物中的杂质生产过程中引入或产生

由贮存过程中引入

(二)药品的质量标准

1.我国现行的国家级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级标准,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否则不得生产、出厂、销售和使用

2.中国药典的构成

分为一部——中药

二部——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共1699种(新增323种修订314种)

主要内容:

凡例、正文、附录、中文和英文索引

凡例——药典的总说明

正文——药典的主要内容部分药品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附录——记载了制剂通则及多种分析方法通则,标准液配制和标定

3.版本:

7种

195310196314197781985519905199552000

4.重要作用:

P3

【小结】1.药化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中国药典》

3.国家级药品质量标准

【作业】P31.2.3.4.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题目】第四章麻醉用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吸入麻醉药的基本特点和概念及相关药物的特性(氟烷和麻醉乙醚)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演该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麻醉乙醚

【教学难点】麻醉乙醚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引课】麻醉药全身麻醉药——中枢NS

局部麻醉药——N末梢及N干

【新课】第四章麻醉用药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1.分类吸入麻醉药

静脉麻醉药

2.要求:

a.起效快停药后清除迅速

b.对身体无害(心、肝、肾)

c.易控制时间和深度

d.性质稳定

一.吸入麻醉药:

为一类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或易挥发液体。

氟烷

A.结构式:

 

   197.37

B.化学名:

1,1,1-三氟-2-氯-2-溴乙烷

C.理化性质;

本品为无色、易流动的重质液体;有类似氯仿的香气,味甜.微溶于水,可与乙醇、氯仿、乙醚或非挥发性油类任意混合,相对密度1.871-1.875。

本品性质稳定,不易燃,但遇光、热和湿空气能缓慢分解,生成氢卤酸(氢溴酸、氢氟酸、盐酸等),因此加入0.01%(g/g)麝香草酚作为稳定剂。

D.鉴别:

氧瓶燃烧法→吸收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氟化钠→+茜素氟蓝(茜素络酸)试液+pH=4.3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硝酸亚铈→形成蓝紫色螯合物

本品不溶于硫酸,加入等体积硫酸后,因比重大于硫酸,则本品沉于底部,形成两层。

(与甲氧氟烷区别)

E.用途及贮存:

麻醉作用是麻醉乙醚的2-4倍,对粘膜无刺激性,麻醉诱导期短,可用于全身麻醉及诱导麻醉,但安全性不及乙醚。

避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麻醉乙醚

A.结构式:

CH3CH2OCH2CH3    74.12

B.理化性质:

本品为无色透明,易流动的液体;有特臭,味灼烈,微甜。

有极强的挥发性及燃烧性。

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能爆炸。

溶于水,与乙醇、氯仿、苯、石油醚、脂肪油或挥发油任意混合。

相对密度0.713-0.718。

熔程:

33.5-35.5℃,熔距在1℃以内。

C.鉴别:

在光照和空气中,可发生自动氧化→生成过氧化物、醛等杂质→颜色逐渐变黄

            二羟乙基过氧化物和乙亚基过氧化物等:

P29

★氧化变质的麻醉乙醚绝不供药用(含过氧化物及醛)

原因:

过氧化物及醛等对呼吸道有刺激性,能引起肺水肿及肺炎等,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D.用途及贮存:

吸入麻醉药

应遮光,几乎满装,严封或熔封,在阴凉避火处保存。

【作业】P371.6.

(1)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题目】二、静脉麻醉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静脉麻醉药的概念和分类及相关药物(硫喷妥钠、盐酸氯胺酮等)的特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科研意识

【教学重点】羟丁酸钠

【教学难点】硫喷妥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引课】复习提问:

全身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乙醚

【新课】

二.静脉麻醉药

(一)概念:

静脉注射后能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称静脉麻醉药。

(二)发展:

巴比妥类药物→非巴比妥类药物

硫喷妥钠氯胺酮,羟丁酸钠

(三)代表药物

1.巴比妥类药物:

硫喷妥钠

A.结构式:

 264.33

B.理化性质:

淡黄色粉末;有似蒜臭,味苦;露置空气中极易吸湿,溶于水,略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苯及石油醚。

水溶液显碱性,加酸酸化,有游离的硫喷妥沉淀析出,其熔点:

157-161℃。

C.鉴别:

+NaOH溶液煮沸不产生氨臭

+吡啶-硫酸铜试液→显绿色 (与非含硫巴比妥药物区别)

+NaOH+醋酸铅→白色铅盐↓△分解生成黑色PbS↓

本品灼烧后,残渣显钠盐和硫化物的反应。

★本品水溶液放置后(尤其遇CO2)易分解析出沉淀,加热分解更快。

因此,注射用硫喷妥钠采用100份硫喷妥钠与6份无水Na2CO3混合的灭菌粉末,临用时以灭菌注射用水配制。

D.用途及贮存:

静脉麻醉药,作用时间短,起效快,也可用于抗惊厥。

应遮光,严封或熔封保存。

2.非巴比妥类药物:

(1)盐酸氯胺酮

A.结构式:

    274.19

B.化学名:

2-(2-氯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盐酸盐。

C.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易溶于水,可溶于热乙醇,不溶于乙醚和苯。

熔点:

259-263℃(分解)。

水溶液显酸性,10%的水溶液pH约为3.5。

D.结构特点:

分子中有一手性C原子,因此有2个光学异构体。

其右旋体的止痛和安眠作用分别为左旋体的3倍和1.5倍,出现恶心、幻觉等副作用也比左旋体少,合成品为外消旋体。

E.鉴别:

本品水溶液在低温时加入K2CO3溶液,可游离析出氯胺酮,熔点为91-94℃。

本品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F.用途及贮存:

静脉麻醉药,麻醉作用快,镇痛程度深,副作用较小。

应密封保存。

(2)羟丁酸钠

A.结构式:

HOCH2CH2CH2COONa    126.09

B.化学名:

4-羟基丁酸钠盐

C.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咸;有引湿性。

极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熔点:

144-149℃.

20%水溶液pH为7.5-9.0。

D.鉴别:

+FeCl3试液→显红色

+硝酸铈铵试液→显橙色

E.用途及贮存:

静脉麻醉药。

麻醉作用较弱,毒性较小,适用于体质较弱患者。

应遮光,密封保存。

【作业】P376.

(2)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题目】第二节局部麻醉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局部麻醉药的相关定性检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检验

【教学难点】检验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引课】复习提问

【新课】第二节局部麻醉药

一、可卡因的发现及结构改造

可卡因(古柯碱)1859年由南美古柯树提取

1884年应用于临床

1890年苯佐卡因

1904年盐酸普鲁卡因

    改造后   1946年 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

    进一步改造     丁卡因、达克罗宁、布币卡因等

二、代表药物

(一)芳酸酯类局部麻醉药

盐酸普鲁卡因

A.结构式:

    272.77

B.化学名:

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又名:

奴佛卡因。

C.合成方法:

D.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舌有麻痹感。

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微溶于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

熔点:

154-157℃。

水溶液显酸性,2%水溶液pH为5.0-6.5。

E.结构特点及性质:

结构特点   性质

酯键     水解

芳伯氨基  

氧化变色

     

+HCl(稀)+NaNO2→重氮盐碱性β-苯酚红色偶氮化合物

(偶合反应)

     

在盐酸条件下,+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合)→希夫碱(黄色)

叔氨    与生物碱沉淀试剂,生成↓

盐酸    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F.检验:

原理:

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与对二甲胺基苯甲醛缩合显色原理

酯水解:

 

在盐酸条件下,+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合)→希夫碱(黄色):

 

G.用途与贮存: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作用强,毒性小且无成瘾性,临床上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传导麻醉等。

应遮光,密封保存。

 

盐酸丁卡因

A.结构式:

300.83

B.化学名:

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又名:

盐酸地卡因。

C.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有麻舌感。

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或苯。

熔点:

147-150℃。

1%水溶液的pH约为4.5-6.5。

D.鉴别:

酯键:

水解→对丁氨基苯甲酸、二甲胺基乙醇。

★高温和碱液均能促其水解,故注射液长调pH为4.5-5.5,并采用100℃流通蒸气灭菌30min。

芳仲氨基:

+酸+亚硝酸钠→难溶性的乳白色N-亚硝基化合物

叔氨:

+多种生物碱沉淀试剂(氯化汞、碘化铋钾试液等)→产生↓

+少量醋酸钠试液+硫氰酸钾溶液→硫氰酸丁卡因的白色结晶,经80℃干燥。

其熔点:

131℃。

具有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E.用途及贮存:

局部麻醉药,作用较普鲁卡因强10-15倍,但毒性也较大。

应密封保存。

【作业】P372.4.6.(3)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题目】

(二)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三、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鉴别方法及局部麻醉药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盐酸利多卡因

【教学难点】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引课】复习提问

【新课】

(二)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盐酸利多卡因

A.结构式:

    288.82

B.化学名:

2-(二乙氨基)-N-(2,6-二甲基苯基)乙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

    又名:

盐酸赛洛卡因

C.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继而舌有麻醉感。

易溶于水和乙醇,可溶于氯仿,不溶于乙醚。

0.5%水溶液的pH约为4.0-5.5,熔点:

75-79℃。

在空气中稳定,对酸、碱均较稳定,不易水解。

D.鉴别:

叔胺结构:

水溶液+三硝基苯酚→产生复盐沉淀

熔点:

288-232℃(溶解时同时分解)

+CuSO4+Na2CO3→显蓝紫色 +氯仿(氯仿层显黄色)

本品乙醇溶液+氯化亚钴2min显绿色放置蓝绿色↓

原理:

酰胺基+金属离子→配位化合物

具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E.用途与贮存:

局部麻醉药。

麻醉作用为普鲁卡因的2倍,因其性质稳定,起效快,维持时间较长,刺激性较小,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局部麻醉药。

临床也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应密封保存。

盐酸布比卡因

A.结构式:

B.化学名:

1-丁基-N-(2,6-二甲苯基)-2-哌啶甲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

又名:

盐酸丁哌卡因。

C.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可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微溶于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

水溶液显酸性。

用0.01ml/L盐酸溶液制成的每1ml含0.40mg的溶液在263nm与27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度分别为0.53-0.58与0.43-0.48。

结构:

二甲基,产生空间位阻,使其性质较稳定,酸、碱条件下均不易被分解。

D.鉴别:

+三硝基酚试液→析出黄色↓,其熔点:

194℃。

具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E.用途与贮存:

局部麻醉药,其作用比利多卡因强,作用更快而持久。

应遮光,密封保存。

三、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亲脂部分  中间链  亲水部分

1.亲酯部分:

苯环>芳烃、芳杂环,

(苯环对位引入氨基、丁胺基,局麻作用尤佳)

2.中间链与局部麻醉药作用持续时间有关:

X=O、S、NH、CH2时,根据水解的难易程度,麻醉时间为:

-COCH2->-CONH->-COS->-COO-

3.中间链:

n=2-3最好,碳链增长,可延效,但毒性增大。

4.亲水部分:

叔胺>仲胺(叔胺时,以两个烷基相同者最常见,因合成较方便)

       烷基以3-4个C原子时作用最强

5.局部麻醉药结构中,亲水部分和亲酯部分应有一定的平衡,即有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

【作业】P373.5.6.(4)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题目】第五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及抗精神失常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镇静催眠药的代表药物,巴比妥类药物代表药物(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钠),并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研意识

【教学重点】构效关系

【教学难点】通性、构效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引课】

第五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及抗精神失常药

1.本章药物——作用于中枢NS,并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

2.各自作用及相互关系

镇静药:

可缓解病人的紧张、烦躁等神经过度兴奋时的症状。

催眠药:

可使失眠患者获得近似生理性睡眠

抗癫痫药:

可以抑制惊厥,用于预防癫痫发作

抗精神失常药:

可在不影响人的意识的条件下,缓解精神病患者的紧张、躁动、焦虑、忧郁和消除幻觉等症状

上述四种药物随剂量由小到大可依次产生:

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作用,过量则麻痹延髓,引起呼吸抑制,循环衰竭而死亡。

所以,它们之间又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服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

【新课】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1.早期多为无机溴化物

三溴物(片):

KBr、NaBr、NH4Br——水合氯醛

2.水合溴醛——限制使用

一、巴比妥类:

巴比妥酸(丙二酰脲)的衍生物

(一)巴比妥类药物的通性

1.物理性质:

本类药物一般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

一般在90-205℃范围内。

在空气中较稳定,遇酸、氧化剂、还原剂,其环也不会破裂。

加热多能升华,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及有机溶剂,含硫巴比妥有不适之臭。

2.化学性质:

弱酸性:

-CO-NH-CO-,能形成烯醇型,故显弱酸性,可与碱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形成水溶性盐,其钠盐可供制备注射剂用。

本类药物的pKa多在7-9之间,其酸性比碳酸还弱。

因此,本类药物的钠盐水溶液勿与酸性溶液配伍,并应避免与空气中的CO2接触,防止析出游离体沉淀。

水解性:

+5NaOH+2NH3↑+2Na2CO3

本类药品钠盐一般不稳定:

在吸湿的情况下也能分解为无效的物质,故一般制成粉针剂。

与银盐反应:

与与铜吡啶试液反应:

-CONHCONHCO-(鉴别反应)

原理:

+重金属铜盐或汞盐→有色或不溶性配位化合物

   巴比妥类+吡啶硫酸铜→紫色

   含硫巴比妥类+吡啶硫酸铜→绿色

(二)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巴比妥类药物的药效与结构中的C5及其他位置上取代基有着密切关系:

1.巴比妥酸的C5次甲基上的两个H原子必须全部被取代才有作用。

2.C5上两个取代基的C原子总数多在4-8之间时,作用最好,少于或多于时,效力都降低。

          C原子总数>8时,可引起惊厥。

3.取代基若为不饱和羟基、环烯羟基或有支链者,因在体内易被氧化破坏,且其脂溶性增强,作用就快而强,多为作用时间短的催眠药,反之,作用时间长。

4.在N1和N3亚胺基上H原子都被取代时,生成物均无催眠作用仅有一个H被甲基取代后仍有作用。

5.C2位上的O以S代替,构成含S巴比妥类药物。

【作业】P491.2.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