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762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6日在宁都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宁都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回望2011,全县政通人和

  2011年,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和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县乡换届之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宁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注重调查研究,把握重点谋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认识、科学分析研判县情的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力开展违法违章建筑清理整治,大力推进城区和园区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办好教育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民生实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实现生产总值89.9亿元,同比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3:

40.6:

3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亿元,同比增长16.9%;财政总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27.2%;地方财政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3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40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3630元,同比增长9.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1.8亿元,比年初增长18.9%;贷款余额46.5亿元,比年初增长19%。

  一年来,我们注重合力攻坚,着力破解各种难题,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顺应民意,果断决策,科学部署,全面打响了清理整治违法违章建筑攻坚战,迅速遏制了违法违章建设势头,依法组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0万余平方米,有效维护了法律权威,树立了政府公信,弘扬了社会正气。

在此基础上,创新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狠抓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确定实施的45个城区重大项目中有26个开工建设,完成总投资近4亿元。

翠微峰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迎宾大道、永宁大桥、宁都至乐安公路竣工通车,县中医院易址新建工程竣工,县人民医院易址新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登峰大道北段拓宽改造、永宁大道、三环南路建设步伐加快。

成功争取温坊110千伏变电站、临宁线县城段西移、319国道县城段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实施了老城区主要街道人行道翻新改造和小街小巷亮化工程。

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5平方公里,人口达18.4万,全县城镇化率达45.5%。

  一年来,我们注重发挥优势,大力推进工业产业和平台建设,工业发展迈出可喜步伐。

充分发挥矿产品、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突出围绕矿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轻纺服装四大主导产业,文化创意、门业、物流三大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8个,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0个,实际引进外资3651万美元,引进内资16.2亿元,实现外贸出口2261万美元。

温州商会、顺德商会、门业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客商抱团前来洽谈。

工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新中胜产业基地路网框架初步拉开,一横道路、潭丘大桥竣工通车,一纵道路已启动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县工业园产业布局规划,编制了《青塘化工园区安全发展规划》。

工业产业龙头加速培植,朝盛矿业年产24万吨硫酸生产线一期项目、华夏农业2万吨脐橙气调库项目竣工投产,艾炜特电子年产100万台互联网电视机、易富科技(海澜之家服装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鸿业(服装)出口加工园、绿缘环保袋项目落户园区。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亿元、增加值11.2亿元、利税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7%、19%和39.6%。

  一年来,我们注重产业富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97.5万亩,粮食总产量40.3万吨;黄鸡出笼3000万羽,鲜菇出产3.4万吨,脐橙总产量11万吨,茶油产量1000吨,生猪出栏20.5万头,烟叶收购突破1万担。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总数达到105家,春江茶叶合作社被评为“中国茶叶十大专业合作社”。

农业机械综合作业水平达到48%,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先进县。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我县被评为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县。

圩镇整治、村庄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147个省扶新农村建设点村庄整治工作基本完成。

完成造林绿化11万亩,超过省下达任务3.4万亩。

实施了2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土地整治、现代农业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亿多元。

完成29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和65座危旧桥改造,农村改渡建桥工程全部建成通车,我县被评为全省农村改渡建桥工作先进县。

  一年来,我们注重改善民生,倾心教育振兴和社会保障,全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完成市下达我县的100项民生工作任务,县财政安排民生支出9.6亿元,同比增长34.7%。

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推动教育发展,深入开展教育专题调研,利用宁都师范校产创办宁师中学,化解宁都中学债务3200万元,县财政安排200多万元补发各乡镇拖欠教师长达10年时间的奖励性工资,新招聘教师237名,隆重表彰了1496名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新一轮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

成功举办宁都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了《宁都县志》续修工作,基本完成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田埠东龙古村荣获“中国景观村落”称号。

所有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实施了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达95%以上,新增县级医院人员编制480名,我县被评为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县。

竞技体育项目在赣州市第三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总数第二的好成绩。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顺利推进。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3‰,比上年下降2.5个千分点;出生政策符合率为80.8%,提高11个百分点,被评为全省查处“两非”工作先进县。

社会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县城镇就业率达94.8%,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61.5%,已有67631名城乡居民享受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基本解决了农电工等“三类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全面落实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80岁以上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提标工作;完成了第三期541套廉租住房建设并公开摇号分配到户,新启动2964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了1589户农村危旧房改造、339户农村“两红”人员住房及其遗属危房改造工程。

完成13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和2218人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解决了15000名农村居民和2900多名农村师生安全饮水问题。

  一年来,我们注重规范管理,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修订完善《宁都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政府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审批、人事调配管理、土地出让、项目管理等工作程序。

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和“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大讨论活动,加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33个单位153个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实行网上审批,实现与省、市联网对接,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效能,优化了发展环境。

落实了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双公示制,规范了公务接待制度,开展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在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097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意见144件、政协提案157件,办结率均为100%。

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新建或改建60个村组织活动场所,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

认真开展了“五类信访问题百日治理”活动,积极面对、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积案,信访形势趋于平稳,我县被评为“创建和谐平安赣州”先进县。

认真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

开展了严打整治和“清网”专项行动,成功破获全市最大的一起贩毒案,抓获网上逃犯数量占全市的10.9%,居全市第一;组建了一支8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强化了治安防控,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县公安局荣立我县公安史上首个集体二等功。

选派1611名干部深入开展“三送”活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此外,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机构编制、应急管理、防震减灾、审计、物价、供销、档案、慈善、气象、水文、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上级党政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为宁都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宁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很低,欠发达、后发展是我们的基本县情;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尚未根本破除,区位优势要大力提升;工业发展缺乏大项目、好项目和有竞争力项目支撑,土地、用工、资金等难题还未有效破解;农业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大县与农业强县的差距较远;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社会问题较多,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时有发生,维稳压力仍然较大;政府各部门执行力度还要不断加大,干部作风有待切实转变,机关效能必须稳步提高。

  启航2012,我们扬帆奋进

  新的一年,省、市积极推动“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特殊的政策、特别的扶持将助推中央苏区核心县份的宁都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国家大力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略,我县作为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必将得到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通过近几年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宁都加快发展已具备一定条件。

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把握机遇,乘势而为,推动宁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赣南苏区发展振兴为统领,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按照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抓住关键问题,突出重点工作,纵深推进“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宁都,不断开创“宁静致远、都和民安”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6%力争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4.2%,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

  着重围绕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 抓住最重大的问题——提升发展定位

  以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为引领,致力提升发展优势,打造赣州“北大门”。

策应中央支持赣南苏区发展振兴以及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历史性战略机遇,着眼长远,树立“大规划”理念,全面开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主动对接落实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调整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专题规划,配套修编土地利用规划,完善工业、交通、电力、教育、文化、旅游、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大项目、大资金、大政策,加快形成“一纵一横铁路、两纵一横高速、两纵多横国省道”的交通网络;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完善220千伏输变电线回路,新建7座110千伏变电站,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从根本上改变电力设施落后的状况;全面启动梅江流域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争取列为第二轮全国小农水重点县,新建一批重大水利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致力打造交通便捷、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人文和谐的赣州“北大门”。

今年,扎实做好鹰梅铁路、吉永铁路、乐安经宁都至于都高速公路、昌厦公路会同至长胜段东移、瑞金至宁都220千伏输变电线回路、“小型堆”核电项目、八峰台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力争取立项实施鹰瑞高速公路宁都连接线、临宁线国道二级公路升级改造、九塘110千伏变电站、团结水库大型灌区续建加固、梅江防洪堤、中小山洪沟治理、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蛇形排至黄陂二级公路、温坊110千伏变电站建设。

  以永宁新城建设为重点,致力提升建设品位,打造赣州卫星城市。

跳出旧理念、旧模式和旧城区,围绕建设“依山傍水、山环水绕、滨江园林”生态城的目标,集中力量加速推进永宁新城建设。

以迎宾大道为主轴,在城南大桥以南、梅江大桥以北、梅江河以西范围内,打造兼具行政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休闲、商业住宅等功能的综合新区;在梅江大桥以南至石吉高速公路出口,打造融合生态工业园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产业新区。

年内完成新城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片区专项规划,完成县人民医院易址新建、迎宾大道AB段园林景观建设和改造、永宁大道建设,开工建设迎宾大道C段、外环路(临宁线县城段西移)、梅江南路南延(城南大桥至梅江大桥段)、体育中心、行政服务小区、教育园区、塔山文化公园、梅江蓄水防洪工程等项目。

以完善路网框架和城市配套功能为重点,抓好老城区整治和建设。

完成登峰大道北段拓宽改造和三环南路建设,加快推进莲花路、三环北路北延、三环南路南延、翠微西路西延、广场南路西延以及龙溪湖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消防设施、农贸市场和垃圾中转站,继续实施小街小巷改造工程。

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为抓手,加强城市管理。

扎实开展“治脏、治乱、治堵”工作,着力解决市政公用设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市交通、农贸市场、夜景照明、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塑造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市民素质。

科学经营城市,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加强土地出让计划管理,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加快推进城市发展投资公司改革,创新城市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大市场融资力度,增强城市建设资金保障能力。

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入推进违法违章建筑清理整治工作;坚持阳光拆违,继续组织拆除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违章建筑;适时启动分类处理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二)抓住最薄弱的问题——主攻强攻工业

  着力推进平台建设。

全面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水东工业园区布局食品产业园,在新中胜产业基地布局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园、轻纺服装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门业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力争年内工业园开发面积达5000亩以上。

加快推进新中胜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一纵、二横道路建设,抓好电力、给排水、通讯等主管、主网规划建设,完成2条泄洪渠道建设。

完善水东工业园供水管网及其它配套功能设施。

按照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标准推进园区绿化工作,争取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

扎实抓好青塘化工园区建设;加大力度,加快速度,积极争取规划建设长胜真君堂锂电产业基地。

  精心抓好产业建设。

着力壮大矿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轻纺服装四大支柱产业。

依托朝盛矿业及萤石精选企业发展氟化工,推进锂辉矿开采和深加工,做好稀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努力打造在全省有影响力的锂电产业基地,形成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艾炜特电子年产100万台互联网电视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顺德商会电子电器企业落户建设;大力引进橙汁加工、黄鸡加工、油茶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鑫友农产品脐橙加工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加快推进易富科技(海澜之家服装生产基地)、鸿业制衣等大型服装企业建设。

以十字绣、数字油画、动漫产品为主体,加快形成融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大学生返乡创业基地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推进门业产业园建设,力争引进10家以上全国知名门业企业落户园区;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启动物流园区建设,力争年内引进2—3家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园区。

  切实做好招商招工工作。

转变招商方式,扎实开展“招大引强年”活动,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

继续引导宁都籍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大项目、创办大企业。

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考评办法,突出把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和财税贡献率作为主要考核依据,重点奖励大项目、好项目。

把招工放在与招商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将招工列为乡镇年度目标考评的重点工作;积极跟踪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就业市场与就业人员的对接,做好就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等工作;清理整治无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会保障、消防设施的小车间、小作坊,引导劳动力向工业园区集聚,统筹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工找好工作难问题。

  倾力扶持企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县领导、部门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采取现场办公调度等方式,因企施策,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支持与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着力帮扶朝盛矿业、宝华山水泥、艾炜特电子、三进漆包线、翠微实业、荣都鞋业、福明林产科技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

不断提高企业财税贡献率,力争工业园区企业今年上缴税收6000万元以上,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5家以上,年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三)抓住最优势的问题——壮大文化实力

  大力铸造宁都之魂。

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促进宁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素质深度融合,培育新时期宁都精神。

深入开展“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以敬业奉献、尊师重教、爱心公益、创新创业、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为主要内容的“翠微之子”评选活动,歌颂美德,树立标兵,弘扬正气,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将宁都作为井冈山至瑞金红色旅游热线上重要旅游目的地来打造,编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加强对宁都起义、反“围剿”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全力做好红色文化资料收集整理以及红色革命旧址修缮、保护与开发工作,争取更多的革命旧址纳入国家、省级保护范围,提升宁都红色文化的地位。

做好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纪念园规划建设前期工作,争取立项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红色旅游公路,加快推进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园建设,隆重举办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开馆仪式,以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

  大力推介客家文化。

加强客家民俗文化研究整理与保护工作,力争年内1个以上民俗文化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着力开发民俗风情摄影专项旅游,唱响“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品牌。

收集、整理宁都客家菜系,制定制作标准,注册并推广“宁都菜”品牌;大规模免费培训“宁都菜”厨师,规划建设客家美食广场,培育一批较大规模、较高档次的餐饮企业;大力支持县外特别是赣州中心城区和南昌市的“宁都菜”品牌餐馆建设,不断扩大“宁都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

县财政安排100万元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事业发展。

创办《宁都文艺》,编辑出版《人文宁都》系列丛书,完成《宁都县志》续修工作。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向公众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纪念馆。

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举办第三届“翠微之春”文化艺术节,不断丰富广场文化,鼓励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开展文化活动。

  (四)抓住最基础的问题——做好“三农”工作

  扎实推进科技兴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积极争取实施全国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完善提升宁都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现代种业示范区,重点培育黄鸡繁育、水稻制种、“四大家鱼”苗种、宁乌康猪繁育、花卉苗木等农业种业。

继续稳定粮食生产,推进黄鸡、蘑菇、果业、油茶、白莲、烟叶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力争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争取“宁都黄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宁都鲴鱼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2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开工实施18座小

(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286座小型灌区改造项目;认真实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项目和种粮大户粮田、新增千亿斤粮田间工程、土地整治等高标准农田项目。

争取开工建设杨依河、钓峰河、青塘河等堤防加固工程。

实施洛口南岭至东山坝汇源大布等县道升级改造工程,完成黄石罗屋至赖村蒙坊至瑞金丁陂乡道改造,积极争取实施自然村公路改造和危桥改造项目。

  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主城区—副中心—重点镇—圩镇”的城镇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长胜、青塘、黄陂、赖村、固村、洛口等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圩镇整治。

按照“抓典型、树样板”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140个左右省扶新农村建设点建设,推进319国道和邮古线沿线村庄连片整治工作;以“三送”活动为抓手,选择3-5个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中心村落进行完善提升,打造有规模、有品位的精品示范点。

  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科学编制中长期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各类专项规划。

认真实施片区扶贫、移民扶贫、整村扶贫、产业扶贫、素质扶贫和结对帮扶扶贫,全面推进134个贫困村整村扶贫,新建10个以上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4个以上移民安置示范点;统筹协调好省、市和县直单位定点挂钩扶贫,争取国家和省直部门及大型国企挂点帮扶。

  不断加强基层保障能力建设。

在若干中心镇开展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增加乡镇可用财力,提高乡镇自我发展能力。

着力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改善乡镇干部办公及住宿条件,持续推进村部建设。

继续提高村(居)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完善乡(镇)、村(居)干部岗位责任和业绩考评考核机制,不断强化乡(镇)、村(居)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五)抓住最长远的问题——坚持持续发展

  促进资源科学利用。

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统一,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原材料节约利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采取综合措施,从严打击非法采矿、变相倒卖矿产资源、为非法采矿提供各种原辅材料等行为,坚决打击参与非法采矿的黑恶势力。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提高河道综合效益。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落实林政管理责任,严厉查处滥砍盗伐行为,清理整顿木材加工厂点;实施农户改燃节能工程,禁止企业和单位烧片柴行为,确保五年全封山决策落到实处。

加强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建设生态旅游景区。

加强梅江源头保护,启动凌云山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龙山、莲花山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争取老鹰山列为省级森林公园,力争我县纳入赣江源生态补偿区范围。

巩固提升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果,积极发展碳汇林业。

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加强水土保持,强化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实施黄陂、青塘等乡镇废弃矿山复垦复绿工作。

加强环境监管,督促企业按要求落实环保措施。

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强可利用垃圾回收及分捡集散中心建设,努力减少城乡污染源。

  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全面实行县管村、村为主、重心下移的工作机制。

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

着力做好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夯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大“两非”打击力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加强计生服务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六)抓住最根本的问题——保障改善民生

  突出抓好教育事业发展振兴。

制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规范教育管理的政策文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突出规范中小学教师调配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严格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整治学校“乱收费”;优化生源和教学资源配置,加快形成高中学校竞争格局。

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网点布局,加快推进永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