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精度要求,根据本工程特点,无法使用常规的测量方法从外控点测设楼层面上轴线,因此考虑到能投设至最大高度,在楼板上预留孔洞(避开柱梁)使能在上、下贯通且互相通视的位置设置内控点。
作为楼层平面放线和投测轴线的依据。
内控点设在一层楼面上,共三点,以一块150mm×150mm×10mm的铁板作为标志,在浇筑一层楼面混凝土时埋设固定好,然后用电子全站仪精确测定其位置并刻上十字丝表示点位,以后各层面预留200mm×200mm孔洞、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将垂直仪架设在底层内控点上,经过中整平后打开电源开关,由望远镜向天顶垂直方向发出激光,并通过在楼板上事先预留好的孔洞投射到接收靶上(接收靶用半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由靶旁标点员用水笔或玻璃铅笔标出靶上的光斑中心。
由于始终以底层内控点为投测依据,不仅避免了逐层向上投测易产生的累计误差,而且由垂直仪设在底层室内,各种振动干扰相对较少,又不受大风、强光等气候因素影响,因此仪器稳定、操作简便、精度可靠(铅直精度可达1/20000以上)。
只是实测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仪器。
得到投测点位后,将全站仪搬到楼层投测点上,先个别设站检测其相应的边长及水平角。
经检测点位满足精度要求后,据此投测点按极坐标完成所在层面上的定位放样。
其他各层参照上述方法放样,测设完毕,各层楼面预留孔洞用盖板上以保安全。
七.标高传递
在现场场地质比较稳定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三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三个基准点既可用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水准点。
现场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S2级水准仪,在建设方指定的水准点上,按国家II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闭合水准路线法引测一地基准点上,其闭合差应小于±5√nmm(n为测站数)。
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间向上竖直进行,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至少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
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按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传递的依据,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收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在各层抄平时以两条后视水平线什么样校核。
H2=H1+b1+a2-a1-b2公式<1>
其中:
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
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
a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a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b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b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为保证高程传递的精度,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1、仪器观测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2、所用钢尺经过计量检定且固定使用;
3、当从±0.000以上向上量取时,要用规定的拉力且加上尺长和温度修正;
4、上、下司尺员事先要碰头交底,做到心中有数,配合默契。
5、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
八.变形观测控制
建筑从施工准备起,到全部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应按施工规范与设计要求,进行沉降、位移和倾斜等变形观测。
一部分是观测建筑施工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变形,重点是观测现有建筑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点放在建筑物四角,以保证安全和正确指导施工。
另一部分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观测建筑沉降变形,以检查地基基础,并为结构设计反馈信息。
对邻近建筑物变形观测
1、变形观测特点
(1)、精度要求高
为了能准确地放映出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10——1/20。
为此,变形观测中应使用精密水准仪、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测量方法。
(2)、观测时间性强
各项变形观测的首次观测时间必须按时进行,否则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失去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也必须根据工程进展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变形量及其变化情况。
(3)、观测成果要可靠、资料要完整
这是进行变形分析的需要,否则得不到符合实际的结果。
2、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
为了保证变形观测结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地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1)、一稳定
一稳定是指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至少要有5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工作基点是观测中直接使用的依据点,要选在距观测点较近但比较稳定的地方。
(2)、四固定
四固定是指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本建筑物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专业单位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底板完成后开始观测,施工期间,每施工1-2层观测一次,如有必要,观测次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到建筑物沉降基本稳定为止。
沉降停测标准可采用连续两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
埋设在地下室底板上的初始沉降观测点应随施工逐层向上引测至地面以上。
施工应注意对沉降观测点的保护,待竣工时提供完整观测资料。
到±0.000时,按设计要求埋设永久性沉降观测点,并将高程引测量新观测点上以保持沉降观测的连贯性。
沉降观测使用DS2型精密水准仪和钢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观测,其闭合差应符合±5√nmm的要求,观测次数按设计或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采用以下措施:
1、固定使用经过计量检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并定期进行检验校正;
2、使用固定的水准点并定期进行高程检测,对水准点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高程变动造成差错;
3、首次观测前到现场确定仪器安置位置和选定监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性水准点一起绘制一张沉降观测路线图,以便每次观测时按规定的路线进行;
4、首次观测值是计算变形量的起始值,其高程正确与否至关重要,以连续观测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各点的高程;
5、作业时,观测员、记录员、立尺员三位一体,要基本固定且做到密切配合;
6、每次观测结束后,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没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
7、根据沉降变形特征点处布点和大面积均匀布点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层均匀布设沉降观测点若干个。
为便于长期观测,标志点用钢质结构,均设于墙柱内,每增高一层观测一次,计算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以便及时掌握平均沉降量和各点间差异沉降。
九.质量保证措施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1.所有测量活动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3.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5.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6.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
7.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8.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
十.外墙垂直度控制措施
1、提高外墙模板边线的放线精度,在钢尺量距时采用统一标准钢尺,并采取固定拉力以消除误差,钢尺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标定及量距调整。
2、轴线基本放好后,用全站仪进行复核,确保外墙轴线尺寸万无一失。
3、木工严格按尺寸要求支模,每层对垂直度进行较核,保证测量精度。
主要测量仪器及工艺质量检测计量器具一览表
序号
器具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器具用途
1
全站仪
WILD
1
墙、柱、梁定位放线
2
钢卷尺
5m/30m/50m/
15/5/2
定位放线
3
水准仪
DS2
2
标高控制
4
垂准仪
WILD
2
垂直投点
5
托线板
2000×150×12
40
砖墙面、楼地面垂直度控制
6
塞尺
10
墙面、楼地面垂直度控制
7
回弹仪
HT225S
1
混凝土强度测试
8
稠度仪
1
测试砂浆稠度
9
天平
200g
1
测试砂浆比重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1
三、工程施工测量特点………………………………………1
四、平面控制网的测设………………………………………2
五、高程控制网的布设………………………………………3
六、工程平面放样…………………………………………….5
七、标高传递…………………………………………………6
八、变形观测控制……………………………………………7
九、质量保证措施……………………………………………8
一十、外墙垂直度控制措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