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970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docx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检测报告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太原市福兴顺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太原市福兴顺科技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资质彩页

 

声明

(一)检测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本报告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其中涉及的资料,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用于其他机构的类比或评价资料等。

(四)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仅对本次检测时的现场状况及所采集样品负责。

(六)本报告一式肆份。

 

目录

 

1前言5

2法律、法规5

3执行标准5

4企业简介、主要工艺流程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6

5检测评价标准9

6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14

7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体检项目及职业禁忌15

8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20

9评价结论23

10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23

11建议24

 

1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山阴县槽山石料厂于2011年10月委托太原市福兴顺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对该公司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2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1987年12月3日国务院令第352号公布);

山西省工业劳动卫生管理条例(1990年5月9日山西省人大公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6月15日卫生部49号令);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23号令);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2006年7月31日卫生部令第31号);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9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3号令);

3执行标准

GBZ/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工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

工业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T189.8-2007);

声学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指南第二部分:

噪声控制措施(GB/T17249.2-2005);

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

一般要求(GB/T13441.1-2007);

工业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3-2007);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934-2008);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5-8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年4月11日卫生部以卫法监发[2002]63号文件印发);

职业病目录(2004年4月18日卫生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以卫法监发[2002]108号文件印发);

4企业简介、主要工艺流程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4.1企业简介

山阴县位于东经112°25′—113°04′,北纬39°11′—39°47′之间,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

南北长66.7公里,东西宽36.5公里,总面积1657平方公里,耕地79.68万亩。

历年平均气温7.6℃,降雨量362.4毫米,无霜期143天。

全县辖3镇10乡,256个行政村,22.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3万口人,城镇化率41.64%。

山阴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内长城雁门关外。

山阴县槽山石料厂位于山阴县岱岳乡王家涧村西5公里,二道沟北500米,该石料厂东距北同蒲铁路线6公里,北句大同89公里,南至太原276公里,沿大秦线至秦皇岛720公里,距大同至运城二级公路5.5公里,离山和线3公里,交通条件便利。

该石料厂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

4.2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露天台阶式开采方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

风钻打眼,安装炸药爆破,破碎锤破碎大块石料,破碎后的合格石料经挖掘机装载自卸车运输至入料口,通过振动给料机均匀地送进鄂式破碎机进行初碎,初碎后的石料由皮带输送机送到锤式破碎机再次破碎,破碎后的石料由皮带输送机送进1#振动筛进行筛分,筛分出几种不同规格的石子,满足粒度要求的石子由皮带运往各个料堆;不满足粒度要求的石子由回料皮带输送机送到锤式破碎机进行再次破碎,形成闭路多次循环,石硝由皮带送到2#振动筛进行筛分,筛分出几种不同规格的石子和石粉,再由皮带送到各个料堆。

本项目工艺流程图简图如下图4-1。

 

图4-1生产工艺流程图

4.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见表4-1

表4-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主要生产设备

职业病危害因素

风钻操作位

石灰石粉尘噪声

自卸车司机室

石灰石粉尘噪声全身振动

破碎锤司机室

石灰石粉尘噪声全身振动

振动给料机

石灰石粉尘噪声全身振动

颚式破碎机

石灰石粉尘噪声全身振动

反击式破碎机

石灰石粉尘噪声全身振动

多层振动筛

石灰石粉尘噪声全身振动

输料皮带

石灰石粉尘噪声

铲车司机驾驶室

石灰石粉尘噪声全身振动

空压机

石灰石粉尘噪声

配电箱

工频电场

控制台

石灰石粉尘噪声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石灰石粉尘、噪声、工频电场、全身振动作为本次检测的指标进行检测。

5检测评价标准

5.1检测执行标准

本次检测中,各种危害因素的执行标准主要来自《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1至5-7。

 

表5—1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日接触噪声时间(h)

卫生限值[dB(A)]

8

85

4

88

2

91

1

94

表5—2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地点名称

卫生限值[dB(A)]

功效限值[dB(A)]

噪声车间办公室

75

不得超过55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

60

会议室

60

不得超过55

计算机室、精密加工室

70

表5-3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接触限值[dB(A)]

备注

5d/w,=8h/d

85

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

5d/w,≠8h/d

85

计算8h等效声级

≠5d/w

85

计算40h等效声级

表5—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序号

中文名

PC-TWA(mg/m3)

备注

总尘

呼尘

1

矽尘

10%≤游离SiO2含量≤50%

1

0.7

G1(结晶型)

50%游离SiO2含量≤80%

0.7

0.3

游离SiO2含量>80%

0.5

0.2

2

石灰石粉尘

8

4

化学物质的致癌性标识按国际癌症组织(IARC)分级,作为参考性资料:

——G1确定人类致癌物(Carcinogenictohumans)。

——G2A可能人类致癌物(Probablycarcinogenictohumans)。

——G2B可疑人类致癌物(Possiblycarcinogenictohumans)。

表5-5工频电场强度职业接触限值

频率(Hz)

电场强度(kV/m)

50

5

表5-6全身振动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日接触时间(小时)

卫生限值

dB(A)

m/s

8

116

0.62

4

120.8

1.1

2.5

123

1.4

1.0

127.6

2.4

0.5

131.1

3.6

表5-7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表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1

31

30

表5-8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职业描述

(轻劳动)

坐姿:

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立姿:

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

(中等劳动)

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非运输操作等);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

(重劳动)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极重劳动)

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

表5-9作业场所辐射热职业接触限值表

热辐射强度(W/m2)

700

表5-10工业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

采光等级

视觉作业分类

侧面采光

顶部采光

车间名称

采光系数最低值Cmin(%)

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lx)

采光系数平均值Cau(%)

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lx)

特别精细机电产品加工、装配、检验

5

250

7

350

精密理化实验室、计量室、主控制室

3

150

4.5

225

机电产品加工、装配、检修

一般控制室、木工

2

100

3

150

焊接、水泥加工与包装、配、变电所

1

50

1.5

75

发电厂主厂房、压缩机房、风机房、锅炉房、泵房、汽车库、中件贮存库煤的加工、运输、选煤配料健、原料间

0.5

25

0.7

35

表5-11工业建筑一般照度标准值

房间或场所

参考平面

及其高度

照度标准值(lx)

备注

通用房间或场所

主厂房

地面

200

参照流动区域高档

变、配电室

配电装置室

0.75m水平面

200

变压器室

地面

100

电源设备室,发电机室

地面

200

控制室

一般控制室

0.75m水平面

300

主控制室

0.75m水平面

500

动力站

风机房、空调机房

地面

100

泵房

地面

100

冷冻站

地面

150

压缩空气站

地面

150

锅炉房、煤气站的操作层

地面

100

锅炉水位表照度不小于50lx

5.2检测人员

所有评价工作按照国家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文件的规定执行。

在本次检测的人员均持有山西省卫生厅颁发的职业卫生评价人员上岗证,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均经山西省计量局检定合格。

5.3检测仪器及主要的检测分析方法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测定按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进行检测。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定按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定》进行。

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主要的检测分析方法见表5-12;

表5-1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方法

检测项目

检测、分析方法

备注

粉尘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GBZ/T192.1-2007

GBZ/T192.4-2007

噪声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

GBZ/T189.8-2007

工频电场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频电场

GBZ/T189.3-2007

全身振动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全身振动

GBZ/T189,9_2007

5.4检测点设置、检测频次、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5.4.1检测点的设置

依据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规范》的有关检测点设置原则进行设置。

1)测尘点设置原则

测尘点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

测尘位置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位于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于移动设备上。

在设置的粉尘采样器架设在劳动者呼吸带,距地面1.5米。

2)车间内噪声测试点设置

按GBZ/T189.8-2007进行布点。

5.4.2检测频次:

根据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布等实际情况,按GBZ1-2010及GBZ2.1-2007、GBZ2.2-2007等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1)粉尘浓度:

根据实际工作日写实和劳动者操作情况,确定当日粉尘最高浓度波动的时段,进行粉尘浓度检测,进行粉尘浓度检测,计算超限倍数。

2)物理因素指标:

根据GBZ1-2010及GBZ2.2-2007、GBZ189.3-2007、GBZ189.8-2007等职业卫生规范标准的要求对各种物理因素进行测量。

5.4.3检测结果判定方式:

1)化学因素(石灰石粉尘):

评价指标为超限倍数,粉尘最高浓度段的TWA的倍数超过粉尘超限倍数即判定该工作场所或工种的粉尘浓度超标。

2)物理因素指标:

依据测定结果和计算结果,根据国家有关物理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和卫生标准判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6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见表6-1

表6-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序号

有害

因素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分析及临床表现

可能导致

的职业危害

1

石灰石粉尘

1、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吸入的粉尘进入呼吸道刺激呼吸粘膜,使粘膜毛细血管扩张,粘液分泌增加,长期的粘膜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粘膜肥大,继之发生粘膜营养不良而致萎缩,形成萎缩性鼻炎;粉尘颗粒还可机械性地直接损伤粘膜细胞引起鼻炎、咽炎、喉炎。

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可损伤呼吸道粘膜,引起呼吸道继发性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

3、致纤维化作用:

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肺组织发生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导致尘肺。

尘肺

2

噪声

1、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职业性听力损伤,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直至噪声性耳聋。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噪声作用下,早期可表现为心率加快或减慢,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

4、对其它功能的影响:

噪声可以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低下,胃肠功能紊乱。

噪声聋

3

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主要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见症状如头晕头昏、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消化不良、心悸、脱发和消瘦等。

4

全身振动

全身振动:

多为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

常引起足背部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改变,脚痛,易疲劳,轻者感觉减退或过敏,腿及脚部肌肉有触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还有趾甲床毛细血管有痉挛倾向,脚部皮肤温度低,严重者皮质出现异常。

此外,由于前庭和内脏的反射作用,常引起脸色苍白、出冷汗、唾液分泌增多、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衰弱、呼吸浅表频数和体温降低等。

--

7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体检项目及职业禁忌

7.1其它粉尘

其他粉尘指除矽尘、煤尘和石棉粉尘以外按现行国家职业病目录中可以引起尘肺病的其它矿物性粉尘,包括:

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云母粉尘、石灰石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铝、铝矾土、氧化铝)、电焊烟尘等粉尘。

7.1.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

(1)活动性肺结核病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慢性间质性肺病

(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

7.1.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1)职业病石墨尘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其他尘肺

(2)职业禁忌证同上岗前

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b.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4年1次,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3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者的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尘肺患者每1~2年进行1次医学检查

7.1.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病:

同在岗期间

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

离岗后医学随访

随访对象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人员和尘肺患者

随访目的监护粉尘作业人员离岗后尘肺的发生和尘肺患者的病情进展

随访目标疾病同离岗时

随访检查内容

(1)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随访时间

(1)接触粉尘工龄在20年(含20年)以下者,随访10年,随访周期为每5年1次。

接触粉尘工龄超过20年者,随访20年,随访周期为每4年1次;若接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2)尘肺患者在离岗(包括退职)或退休后应每1~2年进行1次医学检查

7.2噪声

7.2.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

(1)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

(2)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

(3)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

(4)Ⅱ期和Ⅲ高血压

(5)器质性心脏病

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无外耳道流脓、耳痛、耳鸣、耳聋、眩晕,以及头晕、头痛、多梦、记忆力减退、睡眠差、心悸、胸闷、胸前区疼痛、多汗、乏力等症状;同时也要询问可能影响听力的外伤史、爆震史、药物史(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氮芥、卡伯、顺铂、利尿酸、水杨酸类、含砷剂、抗疟剂等)、中毒史(如酒精、烟草、一氧化碳等中毒)、感染史(如中耳炎、流脑、腮腺炎、流感、耳带状疱疹、伤寒、猩红热、艾滋病、疟疾、麻疹、风疹、水痘、梅毒等疾病史)、遗传史(如家庭直系亲属中有无耳聋等病史)等

(2)体格检查

a.内科常规检查注意甲状腺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b.耳科检查主要是粗听力、外耳和鼓膜的检查,如是否因听力原因影响交谈,双侧耳廓有无畸形,外耳道有无畸形、狭窄、闭锁、阻塞,鼓膜有无穿孔、肥厚、钙化,内陷、粘连、溢液等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b.选检项目声导抗、耳声发射

7.2.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1)职业病职业性听力损伤

(2)职业禁忌证噪声易感者(噪声环境下工作1年,双耳3000Hz、4000Hz、6000Hz中任意频率听力损失≥65dBHL)

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无外耳道流液,耳痛,耳鸣,耳聋,眩晕等耳部症状和噪声接触史等

(2)体格检查同上岗前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

b.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声导抗(鼓室导抗图,500Hz、1000Hz同侧和对侧镫骨肌反射阈)、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或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健康检查周期1年

7.2.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性听力损伤

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

7.3振动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1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

(1)周围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2)雷诺病

1.2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无引起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雷诺病的症状和病史,以及手部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的症状和振动工作接触史等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手指有无肿胀、变白、变紫,指关节有无变形,指端感觉有无减退等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

b.选检项目根据体检情况,可有选择的进行下列试验:

冷水复温试验、指端感觉、神经-肌电图、手掌、指、腕和肘关节X射线摄片、肌力、指甲压迫试验

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2.1目标疾病

(1)职业病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见GBZ7)

(2)职业禁忌证周围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2.2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无手指麻木、疼痛、遇寒冷中指变白、运动障碍等症状,及其振动工作接触史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手指有无肿胀、变白、变紫,指关节有无变形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血常规、冷水复温试验(有症状者)

b.选检项目冷水复温试验(无症状者)、指端感觉、神经-肌电图、指甲压迫试验

2.3健康检查周期2年

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3.1目标疾病职业病: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3.2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

8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

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合格率汇总见下表8-1。

表8-1检测结果合格率汇总表

危害因素名称

检测点数

合格点数

合格率(%)

粉尘

26

22

84.6

噪声

21

16

76.2

全身振动

7

7

100.0

工频电场

3

3

100.0

合计

57

48

84.2

备注

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点8个

结论:

对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除4个粉尘点和5个噪声点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余工作地点相应的浓度或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粉尘超标点:

破碎锤、锤式破碎机,振动筛工作地点。

超标原因为:

石灰石粉尘比较干燥、生产设备密闭性差和生产工艺落后所致

噪声超标点:

振动给料机、破碎锤、颚式破碎机、振动筛工作点。

超标原因为:

生产设备功率大和生产工艺落后所致。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详见附表8-2至8-6

 

表8-2工作场所空气中游离SiO2含量检测结果

序号

检测地点

游离SiO2含量(%)

1

风钻操作位

2.45

2

振动给料机旁

2.18

3

破碎锤司机驾驶室

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