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历史总复习巅峰冲刺.docx
《专题13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历史总复习巅峰冲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历史总复习巅峰冲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3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历史总复习巅峰冲刺
高考预测:
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高考将会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审视民族工业发展,即从近代化的角度看待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影响。
注重考查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化,清末新政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影响,培养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高考真题回顾
1.(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6)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
管理极为不完善,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
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
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
5.(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
【答案】D
【解析】“养行”是商品输出的表现,甲午战前,对华商品输出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英国,故D正确;日本在甲午战后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美国对华输出占据主导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B选项错误;德国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错误。
6.(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A
【解析】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的竞争力加强,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小农降级的瓦解是在新中国土改时,故C项错误;近代社会中国产业结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
7.(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B
8.(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也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中国依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期,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入;B选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小农经济在此时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直到近代结束还深受影响;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关税的问题,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从鸦片战争开始,时间点上也不符合。
9.(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4)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
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答案】略
1.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的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
人)。
这反映了该地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A.现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D.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晚清时期迁出人口较多,“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增多,而从事传统种田的减少,说明传统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D正确;现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改革开放之后,A错误;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B错误;表格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错误。
(2)变化:
社会结构呈现新旧交替的二元性特征。
旧的社会成分仍然存在,又出现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意义:
一方面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转型。
另一方面旧的社会成分又造成对现代化进程的阻碍,使中国社会变革艰难曲折。
认识:
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密不可分,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
【解析】
结合材料“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与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行对于富民阶层崛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材料“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可知富民崛起的背景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兼并导致土地、财富日益集中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民阶层属于庶族地主,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说明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2)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
”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呈现新旧交替的二元性特征;根据材料“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呈现旧的社会成分仍然存在,又出现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的特征;根据材料“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呈现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发展呈现不平衡性的特征。
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需要结合变化的表现进行分析,既要看见其积极的一面,如促进中国近代化、推动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要看见其消极的一面,如旧的社会成分又阻碍社会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
1.据记载,在开埠初期的一二十年间,像洋布、洋皂、玻璃制品等日用洋货,虽多制作精致,外观漂亮,有的也比土货更好用,但由于售价贵,普通人家还很少购用,人们只是把它们看作有钱人为好奇炫新才会买的奢侈品、高档品。
该材料说明在近代初期
A.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深受西方影响
B.自然经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顽强抵制
C.通商口岸附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工业经济的优势还未充分体现
【答案】D
2.下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
“……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
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开平矿务局采取募股集资的股份制方式设立,说明洋务企业受到西方经营方式的影响。
故答案为C项。
开平矿务局属于民用工业,排除A项;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煤矿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3.1901年张之洞、张謇等人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指出:
“今日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
A.主张与外国展开商战收回利权
B.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
C.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
D.已找到当时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
【答案】C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和丝通过通商口岸大量出口,其客观进步作用表现在
A.使中国的关税收入大增
B.使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使清政府贸易逆差得到扭转
D.使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增强
【答案】B
5.下面是1840~1894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
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
A.洋布丧失了竞争力
B.土布生产仍占主导
C.传统经济解体缓慢
D.自然经济优势明显
【答案】C
【解析】解读表中信息可知,1840-1894年,中国土布消用棉纱是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数目,这说明当时中国土布依然有较大的市场,而中国土布生产主要还是传统家庭生产的方式,这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缓慢,故选C项;从表中信息可知,洋布消用棉纱量呈上升的趋势,这体现了洋纱的竞争力,排除A项;从表中信息可知,184O-1894年中国土布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但材料设问强调的是,“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指整个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而不单指某一时期,排除B项;在近代生产方式的冲击下,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项中“优势明显”表述错误,排除D项。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期,清政府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然而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更是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结果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要“尽一切可能让共产党在经济上日子不好过”,对中国经济上封锁的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步步升级。
这给新中国经济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以中国中兴通讯公司非法向伊朗和朝鲜出口为由,发布公告:
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些技术一旦被卡住脖子、断供,将给中兴公司带来巨大的的影响与损失。
以及2018年12月1日发生的孟晚舟事件,情况复杂,细节意味深长。
(孟晚舟为华为副董事长,2018年12月1日在美国无理要求下,被加拿大非法逮捕)。
历史事件总能给我们启迪与警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得出启示,说明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有关内容,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提供的示例仅作参考,不是唯一答案。
)
启示一:
核心技术是大国重器,我们应自已掌握说明:
19世纪中期,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清政府开展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列强希望中国永远是他们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不会让中国走向真正的富强。
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洋务运动,加上当时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