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当板跨≥2500mm时:
316,并锚固于两端支座内。
7)当板的上部已经配置有贯通纵筋,但需增配支座上部非贯通筋时,应结合已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取“隔一布一”方式配置。
(隔一布一”方式做法详见04G101-4第8页第2.3.2条)
8)板内埋设管线时,所铺设管线应放在板底钢筋之上,板上部钢筋之下,且管线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应小于30mm。
9)《04G101-4》第6页第2.3.1条变更,变更具体内容: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自支座边线向跨中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其他规定不变。
例如:
2.2.5梁
1)梁内箍筋采用封闭箍并做成135°弯钩。
详见图集《03G101-1》(修正版)。
2)框架梁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和预埋件等焊接。
3)主、次梁交接处,一律在次梁位置两侧附加主梁箍筋,箍筋直径同主梁内箍筋,间距为50。
每侧附加箍筋数为3道(注明除外),基本箍照设,且应符合《03G101-1》(修正版)图集的构造要求。
当图中指明设置吊筋时,需另加吊筋。
井字梁交接点处,井字梁两侧附加箍筋,箍筋直径同基本箍,间距50,每侧附加箍筋数为3道(注明除外),基本箍照设,且应符合《03G101-1(修正版)图集的构造要求。
4)主、次梁高度相同时,次梁的纵向钢筋应置于主梁纵向钢筋之上。
5)等高井字梁相交节点处,上部纵向钢筋在上排,则下部纵向钢筋也在上排。
6)框架梁两端支座一端为柱、墙;另一端为框架梁时,箍筋仅加密与柱或墙相连的一端。
7)若结构梁底与门窗洞顶距离小于等于300mm,按梁底吊板大样处理;若结构梁底与门窗洞顶距离大于300,洞顶设置过梁。
8)当梁与柱、墙外皮齐平时,梁外侧的纵向钢筋应按1:
6弯折,置于柱、墙主筋内侧,弯折范围内梁四角各设110筋架立。
9)非框架梁箍筋加密区按《03G101-1》(修正版)第63页框架梁取。
10)结构平面图中,梁编号仅用于本层,不得套用其它上的相同编号梁。
11)梁上预留洞口的位置:
梁跨中的1/3区段内,梁高中部h/3高度范围内。
梁高小于400时梁上不得留洞穿管。
梁上预留洞口处,须采取加强措施。
2.2.6柱、剪力墙
1)柱中箍筋采用封闭箍筋,并做成135°弯钩,详见图集《03G101-1》(修正版)。
2)柱、剪力墙其它构造详见图集《03G101-1》(修正版)。
3)柱、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和预埋件等焊接。
4)穿越剪力墙连梁的洞口应预埋钢套管,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小于1/3连梁高且应不小于200;钢套管的外径不大于150.
5)剪力墙内预留洞≤300×300或套管D≤300时,墙内钢筋应绕过洞口不截断,否则墙内钢筋遇洞截断,洞边设置边缘构件。
2.2.7施工缝、后浇带
现浇混凝土墙体和楼板的后浇带钢筋断开后采用搭接接头见T5图;梁的后浇带钢筋不断,除配筋图中所注钢筋外,还应按T5图要求设置加强钢筋,加强钢筋应伸过后浇带两侧各LaE。
2.2.8构造柱、圈梁设置
1)构造柱设置:
隔墙端部(无柱墙时),隔墙墙长大于2倍层高,宽度超过2.1米的门窗洞口两侧;外挑梁端部;内外墙交接处;女儿墙、阳台、窗台等半高墙墙长大于2.5m时,均应设构造柱,构造柱应锚入上下层梁板1a。
隔墙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或楼板应有拉结,洞口宽度大于1.5m小于2.1m时,洞口两侧应设钢筋砼边框,做法详见《西南05G701》。
2)圈梁设置:
当墙高≥4米时应在墙高中布设一道现浇圈梁。
圈梁为墙宽X120,48,箍筋6@200,水平纵筋锚入柱、墙内1a。
隔墙上有洞口时应加设过梁,过梁选自《03G322-2》,荷载等级为0.
3)构造柱一般应设置在结构的主次梁上,构造柱上下端各400范围内,箍筋加密到@100.
2.2.9吊钩、吊环均采用HPB235级钢筋,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配合电梯土建资料预埋吊环。
吊环两侧各附加箍筋四道,间距为50mm,基本箍照设
第三节、施工工艺
3.1、钢筋工程施工流程
钢筋制作安装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规程、图集严格作业。
3.2、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包括钢筋的调直、除锈、下料切断、弯曲成型等。
3.2.1钢筋调直
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
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细钢筋及钢丝还可采用调直机调直;粗钢筋还可用锤直或扳直的方法。
调直后的钢筋平直、无局部曲折。
3.2.2钢筋除锈
如钢筋经过冷拉或调直机调直,则在冷拉或调直过程中完成除锈工作,如未经冷拉或冷拔有少量锈蚀的钢筋,可采用电动除锈机除锈,也可喷砂除锈、酸洗除锈或手工除锈(用钢丝刷、砂盘)。
3.2.3钢筋下料切断
对于结构部位,节点复杂的构件,应认真全面熟悉图纸,弄清其锚固方式及长度,对节点处各构件的钢筋排放位置进行合理安排并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避免绑扎时发生钢筋挤压成堆的情况,根据构件的配筋图计算构件各钢筋的直线下料长度、根数及重量,然后编制钢筋配料单,作为钢筋备料加工的依据。
下料单下料长度应按设计要求考虑构件尺寸搭接焊接位置,在施工前对每一编号钢筋均应先试制无误后,方可批量加工生产。
钢筋下料切断可用钢筋切断机(适用于直径40mm以下的钢筋)及手动液压机(适用于直径16mm以下的钢筋)进行。
钢筋应按计算的下料长度下料,力求准确。
切断时将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要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
切断后的钢筋断口无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3.2.4钢筋弯曲成型
钢筋弯曲成型前就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钢筋,钢筋的弯曲成型用弯曲机进行,钢筋弯曲时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根据钢筋外包尺寸、扣除弯曲调整值,以保证弯曲成型后外包尺寸准确。
所有钢筋尺寸一定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o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箍筋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上述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2.5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采用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3.2.6成型钢筋堆放均进行挂牌,专人负责清料。
钢筋堆放场地要平整,在摆好垫木后,钢筋应按绑扎顺序分类堆放整齐。
各种钢筋应分类清理排好,堆码整齐,以免清料时漏掉。
3.2.7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出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或其他专项检查。
3.3、钢筋连接
基础、梁、板等构件内的钢筋,直径d≤22mm时选用焊接(闪光对焊)或搭接;直径≥25mm时,采用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不低于Ⅱ级。
柱、剪力墙等竖向构件内的纵向钢筋直径d≥14mm时,采用电渣压力焊接或机械连接,其余采用绑轧搭接。
焊接接头的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机械连接接头的质量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要求且应进行接头试验。
3.3.1钢筋焊接
3.3.1.1一般规定
1、电渣压力焊用于柱、墙、构筑物等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
2、不得在竖向焊接后横置于梁、板等构件中作水平钢筋用。
3、在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
4、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焊接部位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5、带肋钢筋进行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时,宜将纵肋对纵肋安放和焊接。
6、焊剂应存放在干燥的库房内,当受潮时,在使用前应经250~300℃烘焙2h.使用中回收的焊剂应清除熔渣和杂物,并应与新焊剂混合均匀后使用。
7、雨天、雪天不宜在现场进行施焊;必须施焊时,应采取有效遮蔽措施。
8、在现场进行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当风速超过7.9m/s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进行气压焊,当风速超过5.4m/s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9、进行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时,应随时观察电源、电压的波动情况,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8%,应采取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的措施;当大于或等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
10、焊机应经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使用。
3.3.1.2钢筋闪光对焊施工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钢筋:
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
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
2).主要机具:
对焊机及配套的对焊平台、防护深色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钢筋切断机、空压机、水源、除锈机或钢丝刷、冷拉调直作业线。
2、作业条件:
1).焊工必须持有有效的考试合格证。
2).对焊机及配套装置、冷却水、压缩空气等应符合要求。
3).电源应符合要求,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8%时,应采取适当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的措施;大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
4).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设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及火灾等事故。
5).熟悉料单,弄清接头位置,做好技术交底。
3、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及参数→试焊、作模拟试件→送试→确定焊接参数→焊接→质量检验
(1)连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
闭合电路→闪光(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2)预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
闭合电路→断续闪光预热(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连续闪光加热到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3)闪光—预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
闭合电路→一次闪光闪平端面(两钢筋端面轻微徐徐接触)→连续闪光加热到近熔点(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二次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2).焊接工艺方法选择:
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可采用连续闪光焊。
采用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最大钢筋直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当钢筋直径较大,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当端面不够平整,则应采用闪光一预热闪光焊。
IV级钢筋焊接时,无论直径大小,均应采取预热闪光焊或闪光一预热闪光焊工艺。
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
焊机容量(kVA)
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mm)
150
I级
II级
III级
25
22
20
100
I级
II级
III级
20
18
16
75
I级
II级
III级
16
14
12
3).焊接参数选择:
闪光对焊时,应合理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
4).检查电源、对焊机及对焊平台、地下铺放的绝缘橡胶垫冷却水、压缩空气等,一切必须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5).试焊、做班前试件;在每班正式焊接前,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
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6).对焊焊接操作:
(1)连续闪光焊:
通电后,应借助操作杆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使其产生电阻热,并使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互相熔化,并将熔化的金属微粒向外喷射形成火光闪光,再徐徐不断地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待预定的烧化留量消失后,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即完成整个连续闪光焊接。
(2)预热闪光焊:
通电后,应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间发生断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
当预热过程完成,应立即转入连续闪光和顶锻。
(3)闪光——顶热闪光焊:
通电后,应首先进行闪光,当钢筋端面已平整时,应立即进行预热、闪光及顶锻过程。
(4)保证焊接接头位置和操作要求:
a.焊接前和施焊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电极位置,拧紧夹具丝杆。
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电极钳口变形应立即调换—和修理。
b.钢筋端头如起弯或成“马蹄”形则不得焊接,必须煨直或切除。
c.钢筋端头1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干净。
d.焊接过程中,粘附在电极上的氧化铁要随时清除干净。
e.接近焊接接头区段应有适当均匀的激粗塑性变形,端面不应氧化。
f.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7).质量检查:
在钢筋对焊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裂缝等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8).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
(2)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截面内接头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
2).基本项目: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头部位不得有横向裂纹。
(2)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IV级钢筋焊接时不得有烧伤。
3).允许偏差项目:
(1)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4°。
(2)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大于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2mm。
9)成品保护
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10)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在钢筋对焊生产中,应重视焊接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以确保焊接质量,若出现异常现象,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2).冷拉钢筋的焊接应在冷拉之前进行。
冷拉过程中,若在接头部位发生断裂时,可在切除热影响区(离焊缝中心约为0.7倍钢筋直径)后再焊再拉,但不得多于两次。
同时,其冷拉工艺与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钢筋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
项次
异常现象和
缺陷种类
防止措施
1
烧化过分剧裂,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
1.降低变压器级数
2.减慢烧化速度
2
闪光不稳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