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781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

《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补益类中药.docx

常用补益类中药

【中文名】白术

【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白大寿、沙邑条根、枹杨、枹蓟、生白术、野于术、冬术、焦白术、土白术、白术炭。

【类别】补气药

【药材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

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

药材主产浙江、安徽。

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

动植物生态环境:

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

【采收储藏】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

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生白术:

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炒白术:

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3.焦白术:

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4.土炒白术:

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

(每白术片100斤,用伏龙肝粉20斤)5.《本草蒙筌》:

白术咀后,人乳汁润之,制其性也,润过陈壁土和炒。

6.《本草备要》:

白术,用糯米泔浸,陈壁土炒,或蜜水炒,人乳拌炒。

【化学成分】中药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术醇(Atractylol)、苍术酮(Atractylon)等,并含有维生素A。

尚含白术内酯甲、乙(butenolideA,B)、芹烷二烯酮[selina-4(14),7(11)-dien-8-one]、β-芹油烯(β-Selinene)、桉树萜(aromadendrene);另含氧香豆素类(oxicoumarines)、糖类及树脂等。

【药理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利尿作用:

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

对不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05-0.25g/kg,尿量增加可达9倍以上,并在用药5小时后仍高于正常;灌胃给药1-3g/kg,尿量较用药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数于用药6-7小时后仍多于正常,白术煎剂和流浸膏1.0g/kg给大鼠静脉注射,兔1.0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

白术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还胜于水的排泄。

它也不影响垂体后叶激素的抗利尿作用,因此白术增加水的排泄可能主要不是影响水的主动性重吸收,而是续发于电解质重吸收的减少,既有汞撒利样排泄氯、钠的作用;又有增高尿中二氧化碳容量、pH值以及增加钾排泄,减少铵排泄的醋唑磺胺样的特点。

对人的利尿作用有少数试验,不能最后肯定。

2.降血糖作用:

家兔灌胃煎剂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

大鼠灌胃煎剂有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

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作用。

3.强壮作用:

白术煎剂灌胃lmol或6g/kg,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力,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

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IgG。

说明白术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4.抗凝血作用:

白术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术煎剂0.5g/kg灌胃l-4周,能显著延长大鼠凝血酶元的时间。

其作用较双香豆素弱,但较Butadion为强。

根的作用比茎强。

健康人服用5%根煎剂,每次1汤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元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著延长,停药后10天上述指标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酒精浸出液也有效果,但维持时间较短。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术有血管扩张作用。

对心脏呈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博,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0.1g/kg,血压轻度下降0.25g/kg时,血压急剧下降,3-4小时内未见恢复。

6.抗肿瘤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白术挥发油中之中性油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10mcg/ml时,于24小时内可使癌细胞全部脱落。

5mcg/ml时,可使大部分癌细胞脱落,残存的小片细胞或散在细胞呈核固缩,核仁模糊不清,泡质多空泡。

白术挥发油50-100mg/kg腹腔注射对艾氏腹水癌有显著抑制作用。

全身给药时,对实质性实体癌的疗效则报道不一致。

对358种植物药、中药单方和复方进行筛选时,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1-49%)另有报道对S-180,S-37,U-14和W-256,以及白血病模型(L615均无明显作用。

近报道,白术对methA肿瘤的中如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并显著增强MethA肿瘤的迟发性超敏反应,还促进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和脂多糖诱导的幼若化反应。

7.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过去报道,白术对胃肠道功能(如胃酸的胃液分泌,推进性肠蠕动等)无影响,亦无抗溃疡、抗炎和镇痛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后者被认为可以作为与苍术相区别的依据。

近报道,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自发活动的影响多不相同,白术能增强兔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活动,使其收缩幅度加大,白术油抑制肠管的自发运动,或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运动影响不明显。

白术对乙酰胆碱、二氯化钡所致的家兔离体小肠强直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加入肾上腺素所致的离体家兔小肠活动的抑制,白术可以拮抗此作用。

但亦有报道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白术煎剂每天10g(生药/kg连续给小鼠灌胃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

白术提取物50mg和200mg/kg灌胃给药,对动物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有显著抑制效果。

8.抗菌作用:

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煎剂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

近报道白术煎剂和四君子汤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无杀菌作用。

9.促进造血功能:

白术煎剂1g/kg,0.2ml/只皮下注射能促进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生长。

对于用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10.促进蛋白质合成:

白术煎剂10g/kg灌胃,连续7天,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蛋白质的合成。

11.其它作用:

白术对呼吸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另外白术对家兔、肠鼠、大鼠和小鼠的子宫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对小鼠因四氧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大白鼠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

少量挥发油有镇静作用。

毒理学:

1.小鼠腹腔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13.3士0.7g/kg。

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25g/kg,多数血压急剧下降,平均降低至原水平的52.8%,3-4小时内未见恢复。

2.大鼠每日灌服煎剂0.5g/kg,共1-2月,未见任何明显的毒性反应。

但在用药14天后,有中等度白细胞减少,主要是淋巴细胞减少;服药2月,有轻度贫血,脑、心肌及肝组织无任何变化。

某些动物个别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度颗粒变性,肾小球则无任何改变。

【性味】苦甘,温,无毒。

【归经】脾,心,胃,三焦经。

【功效】补脾,益胃,燥湿,和中。

【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1.5-3钱;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1.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2.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3.《药品化义》:

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药物配伍】1.《本草经集注》:

防风、地榆为之使。

2.配人参:

健脾生血;配麻黄:

发汗解表;散寒祛湿;配桂枝:

利水渗湿;配黄苓:

清热燥湿;配枳实:

消痞健脾。

【鉴别应用】1.白术生用取其健脾而不燥,炒用则燥湿力量增加,炒焦则用在脾湿有寒,土炒则补脾止泻,米泔水制者,可以完全消灭燥气,适用于脾虚肝脏之体。

2.术有苍白二种,古时曾通用不分。

但因性效有殊,分别应用亦已甚久。

苍术苦温辛烈,燥散之性有余,而补养之力不足;白术微辛,苦而不烈,燥散之性不足,而补养之力有余。

故一般脾虚气弱用白术,脾为湿困苍术,止汗安胎用白术,发汗散邪用苍术。

【精典选方】四君子汤《太平圣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附子汤《金匮要略》;参苓白术散《太平圣惠民和剂局方》;枳术汤《金匮要略》;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各家论述】1.《汤液本草》:

《本草》在术条下无苍、白之名。

近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2.《本草会编》:

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

故曰:

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

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3.《本草经疏》:

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者,正以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者,拘挛而痛者是也。

《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死肌者,湿毒侵肌肉也。

痉者,风寒乘虚客于肝、脾、肾所致也。

疸者,脾胃虚而湿热瘀滞也。

如上诸病,莫不由风寒湿而成,术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

止汗、除热、消食者,湿热盛则自汗,湿邪客则发热,湿去而脾胃燥,燥则食自消,汗自止,热自除也。

又主大风在身面者,术气芳烈而悍,纯阳之物也,风为阳邪,发于阳部,故主之也。

风眩头痛目泪出者,阳虚则风客之而眩,痰厥则头痛,风热壅则目泪出也。

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痛,及霍乱吐下不止者,湿客于胃则滞而生痰,客于脾则生水,脾虚湿胜,则为水肿,湿客中焦则心下急满,脾胃俱虚,则中焦不治,而湿邪客之,则为霍乱吐下不止也。

利腰脐间血者,血属阴,湿为阴邪,下流客之,使腰脐血滞而不得通利,湿去则诸证无不愈矣。

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者,湿去则胃强,而津液自生,寒湿散则胃自暖,邪去而脾胃健,则消谷而嗜食矣。

术,《本经》无分别,陶弘景有赤、白二种,近世乃有苍、白之分,其用较殊,要之俱为阳草,故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药性偏长,物无兼力,此天地生物自然之道也。

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日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齿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

术燥肾而闭气,肝肾有动气者勿服。

《刘涓子痈疽论》云:

溃疡忌白术,以其燥肾而闭气,故反生脓作痛也。

凡脏皆属阴,世人但知术能健脾,此盖指脾为正邪所干,术能燥湿,湿去则脾健,故曰补也。

宁知脾虚而无湿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损脾阴也。

何补之足云?

此最易误,故特表而出之。

4.《本草汇言》:

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

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

是故劳力内伤,四肢困倦,饮食不纳,此中气不足之证也;痼冷虚寒,泄泻下利,滑脱不禁,此脾阳乘陷之证也;或久疟经年不愈,或久痢累月不除,此胃虚失治,脾虚下脱之证也;或痰涎呕吐,眩晕昏眩,或腹满肢肿,面色痿黄,此胃虚不运,脾虚蕴湿之证也;以上诸疾,用白术总能治之。

又如血虚而漏下不止,白术可以统血而收阴;阳虚而汗液不收,白术可以回阳而敛汗。

大抵此剂能健脾和胃,运气利血。

兼参、耆而补肺,兼杞、地而补肾,兼归、芍而补肝,兼龙眼、枣仁而补心,兼芩、连而泻胃火,兼橘、半而醒脾土,兼苍、朴可以燥湿和脾,兼天、麦亦能养肺生金,兼杜仲、木瓜,治老人之脚弱,兼麦芽、枳、朴,治童幼之疳癥。

黄芩共之,能安胎调气。

枳实共之,能消痞除膨。

君参、苓、藿、半,定胃寒之虚呕。

君归、芎、芍、地,养血弱而调经。

温中之剂无白术,愈而复发。

溃疡之证用白术,可以托脓。

5.《本草通玄》:

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

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

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

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

《别录》以为利腰脐间血者,因脾胃统摄一身之血,而腰脐乃其分野,借其养正之功,而瘀血不敢稽留矣。

张元素谓其生津止渴者,湿去而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谓其消痰者,脾无湿则痰自不生也。

安胎者,除胃中热也。

6.《本草崇原》:

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陶弘景《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

赤术,即是苍术,其功用与白术略同,故仍以《本经》术之主治为本。

但白术味甘,苍术兼苦,白术止汗,苍术发汗,故止汗二字,节去不录。

后人谓苍术之味苦,其实苍术之味甘而微苦。

7.《本经逢原》:

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8.《长沙药解》:

白术,性颇壅滞,宜辅之以疏利之品,肺、胃不开,加生姜、半夏以驱浊,肝、脾不达,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补而旋行,则美善而无弊矣。

9.《本草求真》:

白术缘何专补脾气?

盖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

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

书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通溺止泄,消痰治肿,止热化癖,安胎止呕,功效甚多,总因脾湿则汗不止,脾健则汗易发,凡水湿诸邪,靡不因其脾健而自除,吐泻及胎不安,亦靡不因其脾健而悉平矣。

故同枳实则能治痞,同黄芩则能安胎,同泽泻则能利水,同干姜、桂心则能消饮去癖,同地黄为丸,则能以治血泻萎黄,同半夏、丁香、姜汁,则可以治小儿久泻,同牡蛎、石斛、麦麸,则可以治脾虚、盗汗。

然血燥无湿,肾间动气筑筑,燥渴便闭者忌服。

谓其燥肾闭气,则其气益筑。

又寒湿过甚,水满中宫者亦忌,谓其水气未决,苦不胜水,甘徒滋壅,必待肾阳培补,水气渐消,肾气安位,术始可投,此又不得不变换于中也。

盖补脾之药不一,白术专补脾阳,生则较熟性更鲜,补不腻滞,能治风寒湿痹,及散腰脐间血,並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非若山药止补脾脏之阴,甘草止缓脾中之气,而不散于上下,俾血可生,燥症全无。

苍术气味过烈,散多于补,人参一味冲和,燥气悉化,补脾而更补肺,所当分别而异视者也。

10.《本经疏证》:

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一也;脾主肌肉,介在皮毛筋骨中,痹与痉,病在肌肉内,死肌及疸,病在肌肉外,旁病则当取中,二也;筋骨皮毛,均非驻湿之所,惟肌肉间为可驻湿,三也。

知此,则凡痹、死肌、痉、疸之系乎风寒湿者,皆术主之矣。

白术之效,于风胜湿者为最宜,寒胜者为差减。

何以知之?

盖风胜必烦,湿胜必重,检《金匮要略》中治痹诸方,其用术者,非兼烦必兼重,虽然,谓术功擅于风与湿则可,谓于寒有所忌则不可,《伤寒》少阴篇附子汤,治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不烦不重,亦用白术。

盖湿流关节,云骨节痛,则未有不兼湿者,矧风湿二者,必挟寒始成痹,不然则否,《素问》之旨可验也。

白术治眩,非治眩也,治痰饮与水耳。

有痰与水,何以能使人眩?

盖眩者神之动,神依于心,心恶水,水盛则心神摇曳为眩,譬如人在舟中,能发眩也,虽然人在舟中,未必尽眩,不在舟中,未必不眩。

所以眩证不必尽用术,用术之饮证水证,亦未必尽眩,夫亦各因乎其人耳。

《伤寒论》、《金匮要略》其有饮有水,不眩而用术者,则指不胜屈,其有饮眩而不用术者亦多,则系证与术有忌耳,即如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则以心下痞,故正与理中丸下注云腹满者去术,同一理也。

世之人动辄称白术、黄芩安胎圣药,而疏其义者,不过谓白术健脾,黄芩泄热,殊不知健脾泄热之物,岂特白术、黄芩。

夫妇人之病,多半涉血,矧妊娠尤赖血气之调,方得母子均安。

初妊之时,胎元未旺,吸血不多,则下焦血旺,致气反上逆,是为恶阻。

恶阻则中焦之气不变赤而为水,是白术所必需矣。

血盛能致气盛,气盛能生火,黄芩泄气分之火而不伤血者也;厥后胎气日充,吸血渐多,血自盘旋而下,气亦随之盘旋于下,胎之所吸,乃血之精者。

而其馀与气相搏,能仍化为水,阻于腰脐之间,故妊娠至五、六月时,多有子肿之证,是白术又为必需之剂,而无所事黄芩于其间,《别录》所谓利腰脐间血者此也。

考仲景书于妇人妊娠篇之白术散,与芎藭同用,当归芍药散、当归散,与芍药、当归、芎藭同用者,不可知其为除水气而利腰脐间血哉。

总之,血分之源不清,则血气不能和,而附血之湿,血盛之火,皆为胎前所有之常患,故出此不必甚为别择之常方,学者尤当会意而用之也。

11.《医学衷中参西录》:

白术,性温而燥,气不香窜,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

与凉润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

为其具土德之全,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

12.《本草正义》:

《本草经》及《别录》皆称术而无苍、白之分,陶氏弘景及宋之苏颂,皆言术以茅山为胜,似今之所谓茅山苍术,亦即古之所谓术也。

然弘景又别有赤术之名,谓其苦而多膏,又似梁时已有苍术一种。

今按《本经》主治,详其功用,颇似今之茅术。

惟白术健脾化湿,其力亦同。

至《名医别录》又言味苦甘,增一甘字,则明是白术。

李濒湖以《本经》、《别录》之文,两系白术、苍术二条,而张隐庵因之,真骈拇矣。

术之功用,自唐以前,止言其燥湿逐水,所谓暖胃消食,亦燥能健脾醒胃也。

盖其气甚烈,故能振动脾阳,而又疏通经络,然又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且以气胜者,流行迅利,本能致津液通气也。

唐、宋以后,皆以为补益脾胃,其旨即从此出。

颐谓白术、苍术在古不分,而今已各别,则凡古人所称燥湿逐水之用,今必以茅山苍术当之,其补益脾胃,则宜用白术。

盖今之所谓冬白术者,质润而气香,健运脾阳,滋养胃阴之力不小,且其气既盛,不致呆守满中,允为健脾益胃之专剂矣。

东垣谓白术主安胎,盖谓妊娠养胎,依赖脾土,术能健脾故耳。

丹溪谓白术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颐按白术补中,虽以气胜,不可谓其发汗。

惟苍术则辛烈开腠,能发湿家之汗耳。

缪仲醇引《刘涓子痈疽论》谓溃疡忌白术,以其燥肾闭气,故能生脓作痛,张石顽亦采其说,不知术能补益,溃疡毒盛,诚非所宜,若溃后元虚,非补脾胃,何以收效?

参、地、术、芪,皆是补虚要药,岂可不论虚实,而一概抹煞之耶?

缪氏又谓术以气胜,除邪之功巨,补阴之效亏,凡阴虚血少燥渴及精不足,便闭滞下者忌之。

缪氏之意,盖谓其气味燥烈,故有耗阴燥精等弊。

愚谓术本多脂,万无伤阴之虑。

【考证】出自1.陶弘景:

术乃有两种:

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

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

2.《清异录》:

潜山产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因号为狮子术。

3.《本草图经》:

术,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春生苗青色无桠。

一名山蓟,以其叶似蓟也,茎作蒿干状,青赤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花者;入伏后结子;秋而苗枯,根似姜而傍有细根,皮黑心黄白色,中有膏液,紫色。

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暴干,干湿並通用,今八月采之。

谨按术有二种,陶注《本草》云,白术叶大而有毛,甜而少膏,赤术细苦而多膏是也。

其生平地而肥大于众者名杨枹蓟,今呼之马蓟,然则杨枹即白术也。

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岗上,叶叶相对,上有毛,方茎,茎端生花,淡紫碧红数色,根作桠生。

以大块紫花者为胜,凡古方云术看,乃白术也。

4.《本草衍义》:

古方及《本经》只言术,未见分其苍、白二种也,只缘陶隐居言术有两种,自此人多贵白者。

今人但贵其难得,惟用白者,往往将苍术置而不用。

如古方平胃散之类,苍术为最要药,功尤速。

5.《本草蒙筌》:

浙术,俗呼云头术,种平壤,颇肥大,由粪力灌溉。

术,俗呼狗头术,产深谷,虽瘦小,得土气充盈。

宁国、池州、昌化产者並与歙类,境界相邻故也。

采根秋月俱同,制度烘曝却异。

浙者大块旋曝,每润滞油多;歙者薄片顿烘,竟干燥白甚,凡用惟白为胜,仍觅歙者尤优。

6.《纲目》:

白术,枹蓟也。

吴、越有之,人都取根栽莳,一年即稠,嫩苗可茹,叶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状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彼人剖开暴干,谓之削术,亦曰片术。

陈自良言白而肥者是浙术,瘦而黄者是幕阜山所出,其力劣。

昔人用术,不分赤、白,自宋以来,始言苍术苦辛气烈,白术苦甘气和,各自施用,亦颇有理。

並以秋采者佳,春采者虚软易坏。

7.《本经逢原》:

云术肥大气壅,台术条细力薄,宁国狗头术赤皮稍大,然皆栽灌而成,故其气浊,不若于潜野生者气清,无壅滞之患。

白术入诸补气药,饭上蒸数次用;入肺胃久嗽药,蜜水拌蒸;入脾胃痰湿药,姜汁拌晒;入健脾药土炒;入泻痢虚脱药,炒存性用;入风痹、痰湿、利水、破血药,俱生用;然非于潜产者,不可生用也。

【中文名】大枣

【别名】干枣、美枣、良枣、红枣、枣、刺枣。

【类别】补气药

【药材基原】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全国各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

动植物生态环境:

喜向阳沙质土壤,耐干旱。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一般多为栽培。

【采收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拣净杂质,晒干。

或烘至皮软,再行晒干。

或先用水煮一滚,使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时即捞起,晒干。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脾,胃经。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

【主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5钱;或捣烂作丸。

外用:

煎水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中文名】党参

【别名】上党人参、黄参、狮头参、中灵草。

【类别】补气药

【药材基原】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药材:

1.西党主产陕西、甘肃。

2.东党主产东北等地。

3.潞党主产山西。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林缘。

【采收储藏】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晒至半干,用手或木板搓揉,使皮部与木质部贴紧,饱满柔软,然后再晒再搓,反复3-4次,最后晒干即成。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肺,脾经。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

【中文名】党参—球花党参

【类别】补气药

【中文名】党参—球花党参

【类别】根类

【别名】蛇头党参、臭参、臭药。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球花党参CodonopsissubglobosaW.w.Smith的根。

【采制】秋季来挖,晒干,或切成薄片。

【性味】根呈长纺锤状或圆柱状,有时压扁,少分技,长20~50cm,直径1~3cm,靠近芦头处细小,形似蛇头或蚯蚓头。

表面棕黄或淡棕色,有纵沟,疏生横长皮孔,上部具细密环纹。

根茎(芦头)较长,具多数细小茎痕和芽痕。

质坚硬,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

具特异臭气,味辛、微甘。

性温,味辛、微甘。

【植物形态】草质藤本,有淡黄色乳汁,具浓臭。

茎分枝多,疏生白色刺毛。

叶互生,叶片阔卵形,较小,先端钝或急尖,基中浅心形或圆钝,边缘微波状或具线钝圆锯齿,上面有短伏毛,下面沿网脉疏生短糙毛。

花顶生或侧生;花梗被刺毛;花萼贴生至子房顶端,有10条明显辐射脉,脉上疏生白色刺毛,裂片彼此远隔,边缘具细锯齿,背面被白色刺毛;花冠球状阔钟形,长2cm,直径2~2.5cm,淡黄绿色,先端深紫红色,外侧先端有刺毛。

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短圆锥状或有尖喙。

花果期7~10月。

【生长地】生于山地草坡、乱石堆旁、石缝中或沟边灌丛中。

主产四川及云南。

【化学成份】含苍术内酯Ⅲ、多糖。

【功能主治】同党参。

【中文名】党参—川党参

【类别】补气药

【别名】天宁党参、巫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