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675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狐 假 虎 威 》.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狐假虎威》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路线内的10个子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头饰、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板书:

《狐假虎威》)

  2、从题目上看课文中讲了谁和谁的事?

  3、在你的印象中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4、狡猾的狐狸和这只凶猛的老虎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茂密的大森林,走进动物王国。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同桌合作读读课文,相互检查,并相互纠正。

  3、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师生共同正音。

  三、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

(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

)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别看讲的少,可不那么容易啊!

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

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

(学生回答)

  5、是的。

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

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

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

(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看出来了吗?

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

(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9、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

师问:

为什么不用跑呢?

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

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

(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

(自读后指名读)

  10、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

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

(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

扯着嗓子的扯懂吗?

(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

(拉嗓子)把嗓子拉长?

(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

想想是把什么拉长?

读一读就知道了?

(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

是把什么拉长?

(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

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

(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

(学生读)

  指名读: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

我看你多大

  胆子。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

师:

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

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

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

下面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看一看。

  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

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

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

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

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

(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

(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

(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

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

大家读。

(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

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

(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提示:

谁借着谁的威风……)

  教师: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

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

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

(常规思维)

  学生2:

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

(常规思维)

  学生3:

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

(求异思维)

  教师:

(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

(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

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

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

(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

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

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

(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

(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

为什么?

  学生4:

因为它*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

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

(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