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663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中国吉祥文化

①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

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指出:

“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

器物和风俗。

”我国吉祥文化同样地也大致可分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

所谓物体吉祥,主要体现为我国历史众多的传统吉祥物。

所谓行为吉祥,则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习俗及行为。

两者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表达无形的吉祥观念。

②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为“四灵”,即龙、凤、龟、麟这四种灵异动物。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有“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之语,郑玄注曰:

“象物,有象在天。

所谓四灵者。

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③据专家考证,这几种动物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

如夏人以蛇(龙)为图腾,商人以燕为图腾,东部民族以凤为图腾,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等。

后来由于部落战争,相互联合或吞并,各部落图腾已经复合成为集各种鸟兽形象于一身的神异动物,图腾也转变了职能,成为鸟兽鱼虫之畜养,甚而成为保护神,进而成为吉祥物。

④作为祈福的象征,四灵在中国吉祥物天地中最先登场。

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鸟纹,已窥见“丹凤朝阳”的原始雏形。

殷代以灵龟兆吉凶。

麟在四灵中出现最晚,但春秋战国时已经成形。

汉代形成的“四灵”体系,源远流长,至今不衰。

⑤行为吉祥表现在风俗习惯和行为中。

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求得后嗣,妇女们将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杈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

旧时婚嫁,许多地方男女订亲后,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

如果同一条街有两家娶媳妇,谁家早发轿谁家为好,这叫“抢福”。

⑥出嫁那天,新娘落下的眼泪,称为“金豆子”,流得越多越好。

入洞房后,新娘要喝面汤,叫吃宽心面;吃红皮鸡蛋,称“一口咬到鸡蛋黄,明年生个状元郎”。

新人合卺之前,还要撒栗子、枣、花生,象征早生贵子。

⑦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所有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象征体系及民族吉祥物,而且至今还有吉祥文化的创生。

比如各种大型的运动会,像奥运会、亚运会或全运会,在其正式举办之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吉祥物,作为大会能顺利成功举办的吉兆,受到人们一致的追捧。

传统吉祥物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似一对从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反映了吾国吾民的追求和向往。

1.下面对于“吉祥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吉祥文化体现了人类对吉庆祥瑞的向往和追求的观念。

B.吉祥文化的产生,从时间上来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

C.吉祥文化是不能创生的,因为它有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

D.吉祥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可分为器物和风俗两个基本方面。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最早的吉祥物是“四灵”,在“四灵”中“麟”出现得最晚。

B.“四灵”成为吉祥物的演变过程为“图腾--鸟兽虫鱼之畜养--保护神--吉祥物”。

C.“四灵”形象是各部落图腾形象复合的一个结果,实际上不只四种动物形象特征。

D.“四灵”吉祥物体系是汉代成形的,它的吉祥内涵是“非德至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有形之器物和可见之行为表现吉祥观念,这个“器物”和“行为”并非是任意的,具有传统性、民族性。

B.吉祥内涵的生成方式包括了谐音法,比如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

C.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不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是为了迎合世界盛会而创造。

D.传统吉祥物(即物体吉祥)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即行为吉祥)似一对从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

【答案】

1.C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

原文中最后一段说“而且至今还有吉祥文化的创生”,C项说“吉祥文化是不能创生的”,明显和原文自相矛盾。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原文是说“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意思是中有“德至和”才能招来四灵和天地之神的吉兆。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吉祥文化是有“各自的象征体系和民族吉祥物”,也就是说吉祥文化是有民族性的,故“福娃”也有民族性。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

祖情,从祖意,皆进士。

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

振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

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千。

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

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天启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

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

时振德兼署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

振德曰:

“守兴文,正也。

”疾趋入城。

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

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守。

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

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

“若辈死此,吾死前堂。

”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

“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以死明志。

”妻女先伏剑死。

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

一门死者十二人。

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

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

妻白亦慷慨愿同死。

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

大礼曰:

“吾不可负张公。

”一家四人仰药死。

赠重庆同知,世荫百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配之论:

评定、衡量。

B.裂其牍牍:

礼物。

C.皆抗节死抗:

坚持。

D.贼复薄城薄:

迫近,进攻。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

文中“天启元年”是古代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文中“署”是代理官职的意思,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

例如:

“时振德兼署长宁”就是试任长宁的官员的意思,另外“假”在文言文中也有代理性质的职务。

C.“张振德,字季修”,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张振德死后,皇帝追赠他为光禄卿,定谥号为“烈愍”,就是对张振德的褒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振德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崇明勾结的奸人,并且发配充军。

B.张振德赶赴长宁乡试期间,发生了巡抚被杀,知府、知县也死也的事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

C.徐大礼派兵帮助张振德镇守兴文,张振德高兴地接受了,但仍然没有守住城池,最后还召集老百姓一起守城。

D.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剑给她们自卫,说自己会拼死保护她们。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

“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以死明志。

(2)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答案】

4.B

5.C

6.A

7.①他于是取出两个印绑在肘后,向着北方拜道:

“臣奉行职责没有功绩,不能杀敌,只有一死表明心迹。

 ②张振德面色如生前,左手上绑着大印,右手握刀,神情愤怒如赴敌的样子,(贼兵)都惊愕失色,环围而拜然后离去。

【解析】

4.

试题分析:

此题选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项,要看清要求,有时会选正确项,不要定势思维。

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

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

(1)常识识记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2)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3)通假代入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

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题中B项中,裂其牍,牍,可根据字形推断,该字形旁意为竹简,过去的文字书写在竹简上,结合语境崇明贿以二千金,不能把银子撕碎,因而推测为文书意。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内容繁多,需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留心积累。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名与字关系可以看出来。

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系是“轼”是“瞻”的工具,《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可以知道。

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关系,大鹏鸟飞举也。

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词语的语义发生了变化,对于古人名和字的语义联系就很难看出来。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通常错误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不当,时间错位等。

B并非“赶赴长宁乡试”,而是“赶赴成都”;C徐大礼是去接张振德,不是去守兴文,张振德也没有接受;D给剑给妻子,然后说“若辈死此,吾死堂前”,是为了表示不投降不受辱之意,没有“说拼死保护他们”。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

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该题第一句中“乃”于是;“北向”名词做状语;“无状”一词多义,这里指“没有功绩”,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看出;“生”一词多义,此处解作“生前”或“活着”都可以;“骇愕”惊愕的样子;“罗拜”环围而拜等词,都要特别留意。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

祖父张情,叔祖父张意,都是进士。

张情做福建副使,张意做山东副使。

张振德由选贡生授官四川兴文知县。

此县过去是九丝蛮的地界,万历初年才建起几尺高的土城墙,居民不到千户。

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反叛图谋,暗中勾结奸人,抢掠别人子女去贩卖。

张振德逮捕了奸人,判处他们充军,招还三百多个被掳掠的人。

奢崇明拿出两千两银子贿赂张振德,张振德愤怒地拒绝了并撕碎了他的文书。

天启元年,张振德正赶赴成都参加乡试,奢崇明的部将樊龙却杀了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人。

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都坚持节操而死,贼兵于是占领了重庆。

当时张振德兼代理管辖长宁,离贼兵远一点,他的随从打算逃到长宁去。

张振德说:

“坚守兴文,是正事。

”急忙跑进城里。

长宁主簿徐大礼与张振德要好,派骑兵来迎接他,他推辞了。

他指挥乡兵与敌人作战,抵挡不住敌兵,退入城中集合居民坚守。

恰遇大风暴雨,贼兵捣毁土城而攻入城里。

张振德命令妻子钱氏和两个女儿手持一剑坐在后堂,说:

“你们就死在这里,我死在前堂。

”他于是取出两个印系在肘后,向着北方拜道:

“臣奉职无功,不能杀敌,惟有一死表明心迹。

”他的妻子和女儿举剑自杀。

于是他命令家人点火,火盛后举剑自刭。

一门有十二个人共同赴死。

贼兵来到火前,见张振德面色如生前,左手上系着大印,右手握刀,神情愤怒如赴敌之状,都惊愕失色,环围而拜然后离去。

皇帝知道这件事,赐予祭奠并安葬,追赠他为光禄卿,谥号烈愍。

敕令主管部门为他建立祠庙祭祀,让他家世代荫庇作锦衣千户。

张振德死后,兴文知县教谕刘希文代理县里事务。

刚半年,贼兵又来攻城,他誓死不离开。

其妻白氏亦慷慨表示愿意同死。

城被攻破后,夫归两骂贼,共同赴死。

徐大礼镇守长宁,城也被攻陷。

徐大礼说:

“我不可有负张公。

”一家四口服毒自杀。

被追赠为重庆同知,世代受荫代作百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

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答案】

8.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2分)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1分)

9.①漂泊思归之情。

(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

(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8.

试题分析:

该考查学生分析写景的手法的能力。

写景的手法通常可以从修辞,感官(视听等角度),具体的表现手法(虚实、动静、烘托映衬等角度)等角度考虑。

诗中“野泊”所见之景是“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前一句是视觉,后一句是听觉,前句是静景,后句是动景,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

理解诗歌的情感要从全诗的角度理解。

并结合诗句分析。

通常理解诗歌的情感,要抓住诗题,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

词句来考虑。

本题明确理解范围是后两联“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表达的意思是作者借酒消愁,可在酒的作用下,愁绪更浓。

洞庭湖浪涛滚滚,自己惊奇于自己那浓郁的思乡之情。

今日的朝廷迁移不定,想要打探它的消息,可眼前却是强盗与贼寇。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抒发的是漂泊思归之情。

“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抒发的是忧国伤时之情。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谪,也曾因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强调对自己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赞或非难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春望》中表现自己因忧愁而衰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事,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

陈纳德立即复电说:

“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率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

”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仰光的连续空战,希赢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没过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

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身后的友谊。

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

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

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

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

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

“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XX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的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

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

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分)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分析。

(6分)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1)C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

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③写出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3)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

“七七事变”后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出命令也不撤回。

②意志坚定,不屈不挠:

克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