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547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3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

《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x

高中历史演练精品解析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必修二专题一: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9小题,共0分)

1.(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23题)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

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了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

根据所学知识①项正确;第②项正确,唐宋时期传奇小说、话本、词等产生反映了市民化的趋势;第③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宋朝;第④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分割相权的一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权,削弱相权,而不是制约君主专制。

排除④后可得出正确答案。

【结束】

2.(2011年11月禹州一模10题)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

夜市出现在唐代,草市出现在城郊,繁华的商业市镇出现在明清时期。

汉代政府对市严格管理,故B正确。

【结束】

3.(2011年12月汕尾二模12题)《史记》记载:

“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

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答案】D

【点拨】

【结束】

4.(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18题)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D.商品经济发达

【答案】D

【点拨】

【结束】

5.(2011年11月晋中市联考9题)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宋朝政治经济文化。

抓住材料中“创新”。

A在秦朝,C在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明代又发明了铜活字。

D是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结束】

6.(2012年1月太原市期末4题)元稹诗云: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此诗主要反映了()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答案】C

【点拨】考查唐朝经济发展。

从作者元稹诗中的“党项”、“吐蕃”、“长安”以及其他各地的特产即可知选择C项。

【结束】

7.(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13题)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

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

”这反映出的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是()

A.已出现了繁荣的“夜市”和“草市”B.已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C.商业活动受到相国寺的控制D.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

【答案】D

【点拨】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宋代的发展状况。

从题干中可知,相国寺定期开放交易,且大三门与第二、三门所卖物品不同种类,有区域性,说明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

【结束】

8.(2011年12月济南月考23题)清乾隆年间黄霆在《松江竹枝词》中写道“满天霜雪尚鸣机,腊月寒纱价甚微。

官税才输私债急,几曾裁剪作新衣”。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B.家庭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排挤

C.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小农经济D.松江地区农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答案】A

【点拨】

【结束】

9.(2011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4题)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答案】A

【点拨】

【结束】

10.(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4题)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

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答案】C

【点拨】

【结束】

11.(2011年9月武汉市新起点调研5题)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

“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长,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开始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了宋代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概况,回答本题需对相关知识有较好掌握。

根据所学,第①项是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第③项出现这些现象是在明代。

第②项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第④项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符合所学,选C项。

【结束】

12.(2011年11月枣庄三校期中3题)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答案】A

【点拨】

【结束】

13.(2011年10月山西二诊23题)《明史》中记载:

明朝初年还没有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镣”。

这一规定

A.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B.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C.有助于白银的货币化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答案】C

【点拨】考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材料的明英宗规定“弛用银之禁”后“朝野率皆用银”可知有助于白银的货币化,选择C项。

【结束】

14.(2012年1月常州市期末2题)“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此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答案】A

【点拨】

【结束】

15.(2011年11月沧州市质检16题)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些故事情节跟长安的“市”有关。

以下场景在剧中不会出现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的内外店铺林立

C.“市”门按时开关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答案】B

【点拨】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关键信息:

汉武大帝。

汉代没有突破市坊的限制。

因此,B项是应是出现在宋代。

【结束】

16.(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6题)《白银帝国》是一部反映晋商的历史影片,展现了明末清初康家票号“天成元”的兴衰故事。

”下列有关晋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晋商指山西商帮,是建立在亲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

B.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堀起

C.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甚至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

D.晋商依附于农业文明,是封建经济的补充和附庸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明末清初商帮兴起,晋商是当时著名的商帮,以山西一带的商人为主,是以地缘结成的商人群体而不是在亲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

【结束】

17.(2011年12月浙江五校联考2题)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唐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在偏远地区出现了草市,到唐朝时期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的景象。

AB项描述的是夜市,C项描述的是盗贼猖獗的景象。

因此应选D项。

【结束】

18.(2011年9月吉林市高三摸底3题)《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

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

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答案】D

【点拨】自周秦迄唐代,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故A错误。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贵族的需要,故B错误。

宋以前,商业活动受政府的严格控制,故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说法错误,故C不正确。

从材料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出售不同商品可以看出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D正确。

【结束】

19.(2011年10月保定市摸底5题)一个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曾对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下面可作为其研究依据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答案】B

【点拨】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B项中“勒”是命令的意思,体现了对街市的严格管理。

A项描述了商业店铺较多的现象。

C项描述了城市街道的布局如棋盘般的笔直,街道整齐。

D项说明草市的出现。

以上三项都不属于符合题干严格管理的表现。

【结束】

20.(2011年11月荆州市质检4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

据《管子》载:

“(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材料表明。

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答案】C

【点拨】材料意思是:

凡是当官的住进宫庭,不当官与种田的住近城门,工匠与商人住近市场。

说明了按职业划分居住地。

【结束】

21.(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14题)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答案】B

【点拨】抓住题干唐朝时期商业经济的特点:

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ACD都是突破了市坊的限制。

只有B项与题意相符,正确。

【结束】

22.(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4题)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商帮。

对谐音的避讳,表明其保守的商业意识。

怕回乡,怕落魄,则表明其争强好胜的顽强的商业意识。

不能以“怕回乡”及表明经营一定在外地,也可能是长途贩运,排除A。

也不能因为“怕卖萝卜”干就断定都卖小商品为主,排除B。

保持浓厚的乡土观念与“怕回乡”的信息相违背。

【结束】

23.(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21题)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答案】B

【点拨】A项是在战国时期出现;C项是在明清时期出现;D项出现在明朝时期;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故此题正确选项是B。

【结束】

24.(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4题)图2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

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A

【点拨】

【结束】

25.(2011年11月烟台期中9题)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答案】A

【点拨】

【结束】

26.(2011年10月安丘市检测17题)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D.商品经济发达

【答案】D

【点拨】

【结束】

27.(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12题)“蜀人以铁钱重,私为文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反映出了

①铁钱使用不便是交子出现的诱因②交子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票据

③是唐宋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④官府发行管理保障资金周转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点拨】

【结束】

28.(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1题)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

“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答案】C

【点拨】“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说明更多的劳动力从事棉花的种植,棉花属于农作物中的经济作物,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买到市场上,因此选C。

材料中并没有反映雇佣关系和土地兼并问题。

【结束】

29.(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3题)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点拨】

【结束】

30.(2011年10月平顶山一模25题)钱穆《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

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答案】C

【点拨】

【结束】

31.(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4题)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产生的会馆有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与商帮有密切关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某些作用。

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①④项错误,会馆不是政府机构;会馆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资本主义萌芽于明中后期江南手工工场中。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故①错误。

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反映商业发展情况,故②③正确。

会馆不存在雇佣关系,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

【结束】

32.(2011年11月河北省质检2题)读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②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

③黄淮流域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点拨】考查图片分析获取信息并处理加工的能力,知识点: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

首先从“明中后期的国内市场略图”可知图片主要反映是明朝中后期的商业经济状况,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路线图等信息综合分析,采用排除法。

③说法错误,应是长江流域比黄淮流域繁荣。

【结束】

33.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词作内容不能反映的是

A.人口众多B.市民殷富C.商业繁荣D.市坊界限打破

【答案】D

【点拨】“参差十万人家”反映了人口众多,A正确;“市列珠玑”反映出商业繁荣,C正确;“户盈罗绮,竞豪奢”反映了市民殷富,B正确;北宋时商业活动已突破市坊界限,但从材料中无从反映,D错。

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

A项人口众多在材料中“参差十万人家”有反映;B项市民殷富在材料中根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得到体现;C项商业繁荣在材料中也可以找到。

只有D项市坊界限打破,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结束】

34.(2011年12月广州调研13题)在北京一处战国时期的燕国遗址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B.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C.诸侯国之间存在商业贸易往来D.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

战国时期商业中心有许多,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等都是商业中心。

因此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结束】

35.(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12题)周口为清朝河南四大名镇之一,乾隆《商水县志》记载:

周家口集“人烟聚杂,…三面夹河,舟车辐辏,樯桅树密,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

…豫省一大都会也。

”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取代周口而成为巨大的牲畜集中心…到了1931年达到了4万头的空前纪录…被称为“全国意义的牲畜集散中心”、“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的就是座落在漯河市的“牛行街”(今泰山路)。

上述材料说明

A民国时期漯河取代周口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B民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了乾隆时期

C交通对于商业城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D沙澧交汇使漯河比周口更具水路交通优势

【答案】C

【点拨】

【结束】

36.(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3题)(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答案】D

【点拨】

【结束】

37.(2011年11月枣庄三校期中4题)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宋代

A.人们生活习俗改变B.城市商业功能显著增强

C.官府鼓励人们经商D.人们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38.(2011年11月滨州期中23题)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39.(2012年1月台州市期末3题)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

这种状况说明

①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②③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C

【点拨】

【结束】

40.(2012年1月潮州市期末14题)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答案】A

【点拨】

【结束】

41.(2011年10月诸城市月考8题)下图是清前期《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对该图的解读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

C.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D.商业市镇兴盛

【答案】D

【点拨】

【结束】

42.(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5题)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点拨】

【结束】

43.(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3题)2011年新版《水浒传》在全国各地卫视上热播,由于疏忽,其背景知识出现了一些历史错误。

如:

A.东京街头店铺林立,市坊杂处B.鲁智深在相国寺庙会上买酒吃肉

C.宋江与吴用在玉米地里“设计”D.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了北宋社会、经济和文学等概况,联系所学,ABD三项符合史实,C项错误,玉米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明朝末年在中国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

【结束】

44.(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19题)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

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